摘要: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对2014—2023年发表的期刊论文进行计量和知识图谱分析,阐述发文量、发文主体、基金资助等维度,探讨当前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研究和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并从压实审计责任、加大研究投入、推广创新应用和提升审计效能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知识图谱,CiteSpace
0引言
经济责任审计是伴随我国民主法治建设推进及干部管理监督制度完善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1-2]。《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指出,开展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主要目的是为企业负责人的任用、考核和奖惩提供参考依据,促进企业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经济责任审计对于增强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依法履行经济责任、完善领导干部管理和监督机制、促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3-4]。
目前,学界以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为主题的研究相对分散,基于文献计量或知识图谱(Mapping Knowledge Domain)方法的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5]。因此,对近年来本领域研究趋势及热点进行整体图景分析,可为研究人员提供思路和借鉴,也将助力审计机关人员精进管理和提升审计质量。
1分析方法及数据来源
1.1分析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与科学图谱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分析。文献计量学分析是以文献体系和文献相关媒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统计学等计量方法,研究文献情报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规律和科学管理,进而探讨和充实图书情报科学结构、特征和规律的一门学科[6]。文献计量是对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并借助信息化手段予以展示,主要运用数据库的直接数据进行计量。基于科学计量学领域的知识图谱理论,是通过将应用数学、图形学、信息可视化技术、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与计量学引文分析、共现分析等方法结合,并利用可视化的图谱形象地展示学科的核心结构、发展历史、前沿领域及整体知识架构的现代理论。科学知识图谱是目前使用广泛的可视化分析方法,于2005年由陈超美教授及其团队引入中国。其开发的CiteSpace软件通过图像方式直观展现某个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热点,可挖掘作者、机构、国家、关键词及被引文献之间的关系。
1.2数据来源
知识图谱是综合文献计量和图形分析的综合分析和展示方法,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一定的筛选和清洗,并将其转化成软件可识别的格式文本。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为数据源,以“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重点对2014—2023年发表的期刊论文进行分析,共检索论文3 652篇。本文主要涉及非银行、医院、高校等范围内的国有企业。为提高样本质量,经手动数据筛选和清洗,剔除明显为会议、新闻报道、评论等类型的文章,并扣除医院、高校、行政事业单位、银行、乡镇企业等非目标国有企业治理类别,得到文献1 950篇。经CiteSpace软件转化处理后,最终参与分析的有效论文数为1 948篇。
2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维度分析
2.1整体发文分析
2.1.1发文量年度分布
按前述主题检索方案,共检索出历年文献11 674篇。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发文量统计(主题检索)见图1。由图1可以看出,以1999年为界,发文量经历了一次显著跃迁。1999年以前,年发文量不足百篇,到1999年迅速升到237篇,2001年则飙升至697篇,此后一直保持较高发文量。从数据筛选情况看,初步检索包含大量非目标国有企业信息。为进一步提高分析精度,同样以“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为关键词进行“篇关摘”检索,共检索出期刊论文1 432篇,按年度对其分布情况进行统计,见图2。由图2可以看出,有关发文量以1999年、2011年为界存在较为明显的两次跃升,对应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研究热点的两个阶段。1999年以前,年发文量仅为10篇左右,到1999年升至53篇,2011年则进一步跃升到122篇,近年发文量均稳定在年均60篇左右的水平。
1999年5月,中共中*办公厅、国*院办公厅印发《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标志着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项审计制度在全国推开。2010年10月,中共中*办公厅、国*院办公厅印发《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明确将审计对象拓展到省部级,扩大了权力制约监督对象的范围,在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深化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重要文件的发布迅速引起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关注,表明宏观政策调整对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具有重要影响,相关各方在后续研究及实践中应密切关注国家有关最新政策文件,积极学习并加以利用。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政策文件见表1。
2.1.2发文主体分析
为考察发文机构,选择“institute”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结果见图3;主要发文机构统计见表2。可以看出,在本领域研究中,南京审计大学为最重要的研究机构,其他研究机构分布相对分散,相关机构间研究合作有待加强。研究机构类型也主要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类机构参与度较低。
接着对引文作者进行共现分析。发文作者分布见图4,发文量在3篇及以上的作者见表3。从图4中发文作者看,作者群体较为独立,且合作不够充分,表明本领域当前研究较为分散。根据普赖斯公式对核心作者进行测算,如下
式中,N为核心作者发文量;Nmax为最高产作者发文量。
通过测算得出,发文量在2篇以上的作者共计89人,可作为本领域核心作者候选人。同时,多数作者仅短期关注热点,研究的持续性并不强。以发文量最多的浙江财经大学“宋夏云”作者为例,其有关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发文主要集中在2020年、2021年两年,此后则没有进一步研究成果见诸期刊。
2.1.3基金资助分析
近年来,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支持情况、基金文献分布分别见表4、图5。可以看出,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研究论文主要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支持,其次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但发文总量偏少。其中,2021年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支持的论文发表最多,但也仅为12篇。从基金主题看,专门针对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乃至国有企业治理的课题仍然不多,且多将其作为国家治理、企业治理等研究范畴的附属主题。
2.2基于关键词共现的研究趋势分析
2.2.1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是对文章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的高度凝练,通过关键词分析可以探测研究的主题,共现分析则是对一组词两两统计其在一组文献中出现的次数,以此测度它们之间的亲疏关系。成对共现次数多的关键词在关系上更加密切,也更加容易在语义上产生联系。关键词出现的频次体现该研究领域的热点,出现次数越多的关键词,在图谱中的字体或节点显示越大。本文将时间切片设置为1年,获得网络节点(N)367个,建立连接(E)846条,连接密度为0.012 6,最大子网络数(CCs)为323,占整体网络节点数的88%。
在CiteSpace中,中介中心性(Betweenness Cen-trality)超过0.1的节点称为关键节点。本文关键节点关键词包括经济责任、国有企业、审计、内部审计等,其他如对策、问题、企业等关键词也较为突出。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6,高频关键词及其中心性分布见表5。可以看出,在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研究热点中,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绩效审计等关键词反映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属性特征;国家治理、国家审计等关键词则强调了国有企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表明国家治理传统研究是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母题,这将有助于研究者将国有企业现代治理研究背景纳入国家现代化治理视阈进行统筹考虑;审计风险、审计质量、审计评价等关键词显示出审计自身建设也已成为研究关注点。
2.2.2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网络聚类可以对关键词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组,从而有效反映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研究热点与进展状况。衡量聚类质量的关键指标有聚类模块值(Q)和聚类平均轮廓(S)。一般认为Q﹥0.3意味着聚类结构显著。S是衡量整个聚类成员同质性的指标,正常值为(-1,1)。一般认为S﹥0.5意味着聚类合理。本文聚合Q为0.436 6,聚类结构显著;S为0.769 5,聚类结果可信度高。关键词聚类图谱见图7。
通过筛选合并,将多维聚类进一步合并成宏观理论研究、企业治理、审计体系3个方面。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关键词聚类分析见表6。其中,Silhouette值为衡量聚类成员同质性的指标。该值越大,则聚类成员的相似性越高。
宏观理论研究方面,包含“#0审计”“#1问题”“#2国有企业”“#3国家审计”4个聚类,分别涉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创新、对策、审计理论、新时代、国有企业、审计协同、经济监督机制等关键词。通过分析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现状发现,新常态下审计内容的时代性要求带来了新挑战,也给经济责任审计带来了新问题。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相关研究偏少、审计方法和审计评价缺失等问题,因此需重点研讨深化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评价及策略。
企业治理方面,包括“#4内部审计”“#5企业”“#6领导干部”3个聚类,涉及内部审计、风险识别、内部控制评价、专业胜任、审计队伍建设、责任界定等关键词。内部审计在强化企业高层管理、强化权力制约、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等方面作用显著。企业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应用仍存在较多问题,如综合监督机制不完善、审计作用发挥不足、审计整改和责任落实不到位等。因此,必须以强化财务审计为根基,加强内部控制监管与评价,助力企业实现全面、高效的经济责任审计。
审计体系方面,包括“#7风险”“#8监督体系”两个聚类,涉及风险、防范对策、风险防控、廉政建设、监督体系、优化等关键词。由于经济责任审计责任重大,其过程必然存在一定风险。因此,需通过分析审计风险起因,及时识别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风险,提出针对性规避措施,提高审计科学性和结果应用成效,助推企业反腐倡廉工作迈上新台阶。
2.2.3突现词分析
关键词突现是指在短时间内发表文章中出现频次极高的关键词,通过观察突现位置及长度判断关键词热度持续时间及研究前沿性。将CiteSpace中的γ值调整为0.9,获得前20个突现词分布情况,见图8。
由图8可以看出,围绕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突现词可将相关研究分为3个阶段。2014—2015年,相关文献主要围绕审计理论、经济、评价、责任审计、建议等理论基础展开研究。2016—2019年,研究主题较为分散,主要关键词包括防范对策、全覆盖、路径等,显示出研究领域正从理论范畴逐渐向实践范畴延伸,以大数据技术为驱动的新技术应用也带动了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研究。2020年以来,主要关键词包括内部审计、结果运用、风险防控、评价指标等,表明新时代以来,保障经济责任审计成效、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功能正在成为研究和实践热点,经济责任审计在干部考核、任用、奖惩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作用更加显著。审计指标评价则表明新时期对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提出了新的独特要求,反映了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要与国情现实紧密联系,做到与时俱进。当前的研究重点是,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确保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完整、全面、准确地贯彻新发展理念。
3结语
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还不够细致、条理还不够清晰,很难满足国有企业发展的要求。总体来看,当前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研究仍具有一定热度,整体处于平稳发展态势,但也存在研究主体较为分散、研究持续性不够、企业及审计机构参与度不高、受基金资助项目不多等不足。从研究主题看,审计内容、方法、评价、应用等理论架构尚未完全建立。作为我国特有的一项制度安排,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在基本理论及审计实践层面均有待进一步挖掘。结合国家有关政策文件精神要求及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压实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领导责任。提高思想站位,将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项政治责任来抓。作为“贯彻执行上级相关决策部署情况”的重要方面,经济责任审计本身就是目标贯彻的一部分。在审计实践中,部分企业对审计职能认识不清、重视不足,审计结果应用不完全、不彻底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建议国有企业将审计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加强顶层协调、顶格推动,确保审计职权独立性,保证国家政策方针及主管部门各项部署得以充分贯彻实施。
二是加大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研究投入。经济责任审计的独特性决定了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领域仍然有许多理论和现实问题有待认识。我国可实施研究型审计,加大社科基金对相关领域研究支持力度,为逐步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同时,鼓励研究机构与审计部门加强联合,引导机构开展持续追踪研究,及时将审计经验转化为创新成果,推动审计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三是推进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创新应用。当前,随着大范围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审计的铺开,各机构审计资源和审计素养相对匮乏,需着力高效审计。具体做法为:强化业财融合,增进业务和财务协同,树牢风险导向和问题意识,坚持经济责任审计中财务审计的核心地位,建立以全业务过程规范化为导向的财务管理系统,提升企业内部管理和审计水平;加速新技术在审计领域的运用,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AI(人工智能)等增强数据审核能力,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四是促进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效能提升。可通过审计评价推进企业审计结果的应用。当前,我国审计评价指标的适用范围较小,审计结论受主观因素影响差异较大。我国要结合产业属性、单位特征等,研究构建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将经济责任审计与廉政建设齐抓共管;规范审计行为,防范审计风险,杜绝潜在的审计“寻租”空间,确保审计结果可信、可用、可靠,不断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层次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杨轶,张海燕.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发展及展望[EB/OL].(2012-10-31)[2023-12-30].
[2]刘瑛.经济责任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EB/OL].(2013-01-28)[2023-12-30].
[3]宋夏云,丁佳伟.权力清单制度下经济责任审计问责的优化对策思考[J].财务管理研究,2021(8):98-103.
[4]唐洋,张文璐,唐敏,等.环境审计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功能分析与实施策略[J].审计月刊,2023(7):17-20.
[5]易昌茂,胡焰,薛宁,等.信息技术与审计业务深度融合的路径探索[J].审计月刊,2023(6):6-9.
[6]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22.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79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