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 > 正文

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对策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8-13 10:31:0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发展数字化农业是贯彻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乡村现代化的关键举措。在数字经济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对农村经济数字化的实践也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农村经济数字化发展仍面临政策体系和监督机制不够完善、乡村数字化人才短缺、农民数字素养相对不高和数字化基础设施不完备的问题。因此本文从健全政府支持政策体系和监督机制、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提升农民的数字素养和加快建设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以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数字化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经济发展
 
  0引言
 
  数字经济是农业与工业经济之后更高的经济阶段,与传统的经济阶段相比,其作为巨大的裂变,被称作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钥匙”[1]。立足我国“三农”的工作重心转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态势,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深入地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的研发推广。“三农”工作重心转移为乡村振兴,意在加强农村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数字经济将成为重要的发力点和新动能。我国数字经济正成为促进社会与经济全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是助力乡村建设、发展和治理的重要战略。
 
  1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农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对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数字要素的融入深刻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信息化、智能化是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农业数字化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结构优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和农业的经营与管理深度结合,打造出现代数字农业与智慧农业产业[2]。其次,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还体现在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基于互联网平台,农民可以便捷地在线上享受文化、医疗和教育等公共服务,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因地域问题而带来的阻碍。最后,数字技能够减少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延伸农产品的价值链,真正实现第一、二和三产业间的融合发展,还能够为农民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采取智能化的方式对生产和销售进行转型,进而使农民的收入实现稳步有效地增长[3]。通过“数字化+农业”的深度融合,其一是形成生产和营销等一系列的全产业链条,实现了产业链的更替和重新塑造,进而推动了效率的整体提升;其二是促进了农业的绿色生态化发展、精准化的生产,形成了稳定的生态环境。因此“数字化+农业”的新模式,可以使农产品保持畅通的供应链并且使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4]。实际上,乡村产业的振兴过程就是乡村产业朝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通过专业化、信息化、融合化、绿色化和集约化这五个维度,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极大地推动乡村产业的现代化[5]。因此,通过发展数字经济以推动乡村振兴的建设很有必要。

\
 
  2数字经济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数字经济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方面已成为新赛道和新希望。其不仅加快了第一、二、三产业的高度融合,还推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衍生了网络经纪人、农村电商、物流配送等新业态新岗位[6]。目前,数字经济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挑战,比如政策体系和监督机制不够完善、乡村数字化人才短缺、农民数字素养相对不高和数字化基础设施不完备等,致使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存在困境。

       2.1政策体系和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发展,需要依靠法律政策、监督机制的引领。一方面,数字经济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具体措施还不完善,目前的实践经验并未得到高效的凝练和推广,导致部分政策和机制在落地的时候面临着明显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等各种新模式和业态不断涌现,但是由于存在执法效率低下、监管机制缺失的问题,致使数字经济在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以次充好等现象,极大制约了数字经济的助力效果。个别农户甚至借用互联网等渠道对农产品展开虚假或者过度宣传,这不但会降低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程度,甚至会影响农产品的整个消费市场[7],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阻碍农村产业的发展。

       2.2乡村数字经济人才相对短缺
 
  数字经济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核心在于人才。相对于城市的数字经济人才而言,乡村数字经济人才相对匮乏,很难满足乡村振兴发展在人才数量、质量方面的需求,所以打造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成为当下的迫切需要。很多村民在思想上相对传统,他们大多将精力和时间用到低效率的农业生产活动上,不太情愿花费时间投入于提高自身的数字能力,从而导致农村电商营销、基础设施服务等领域的数字经济人才短缺,阻碍了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另外,由于乡村地区的收入水平较低,很难吸引到高端的技术人才,即使引进到相关的技术人才,也难以长久坚持下去。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以吸引外来人才投资建设、外流人才齐心返乡,成为乡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大难题之一。

       2.3农民数字素养相对不高

       农民对于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主要在于最基础的通信、视频娱乐、聊天交友等方面,尚未能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以改进农产品的供应,而且数字化技术在智慧农业、线上教育等领域的使用和普及状况更差。农村地区的剩余劳动力外流也是阻碍数字化乡村建设与长久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大多数是老年人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乡村居民[8],他们对新理念的接受意愿较低,对风险的心理承受能力通常也不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对新知识、新技术的运用,导致无法胜任数字乡村的建设工作。
 
  2.4数字化基础设施不完备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化乡村的全面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持,是农业迈向平台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关键纽带。事实上,数字化乡村的建设虽然正处于稳步推进阶段,但是乡村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农业生产和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模式融合不足,不能够充分利用大数据、5G等高新技术手段对农产品进行重新设计、包装与销售。另外,在电商与农产品流通的持续融合中,较多地区的农产品品牌存在实力低下、特色不鲜明的问题,难以有效发挥出品牌效应的作用,这不利于相关地区的产品开展数字化的生产经营[9]。农村在构建数字化生产、营销和管理模式等方面比较滞后,缺少经济可行的智能化技术和设备。
 
  3数字经济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对策
 
  数字经济凭借其兼具数字要素和技术的明显优势,将对乡村振兴产生极大的推动力。针对乡村经济数字化发展所面临的政策体系和监督机制不够完善、乡村数字化人才短缺、农民数字素养相对不高和数字化基础设施不完备等难题,本文提出健全政府支持政策体系和监督机制、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提升农民的数字素养和加快建设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等对策,以期充分释放和发挥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潜力。
 
  3.1健全政府支持政策体系和监督机制
 
  政府在推动乡村数字化发展的进程时,应从乡村经济的实际状况出发,结合发展的特殊性,制定恰当有效的政策体系和监督机制。一方面,政府可制定对农民的财政税收支持、互联网技术培训、农业产销网络衔接等配套制度,鼓励乡村居民购置新型智能化机械设备,进而提升农业机械的信息化、数字化水平。另一方面,政府要建立为农民服务的数字化监督机制,同时使农民作为监管机制的主体,加强网络数据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以免不法分子为了牟利而盗取农业数据;提高农民的网络安全意识,建立健全的营商法制化体系并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促进农业生产、销售数据化和一体化。
 
  3.2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建设高质量的数字化人才队伍,是推动农村经济数字化发展的前提。第一,通过设立奖励机制并提供资金政策支持,吸引电子商务、农业科技人才,鼓励大学生毕业返乡参与农村数字化建设,吸纳人才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第二,加强与农业类高校合作,选拔高质量数字化农业技术人才,到农村提供专业的数字技术指导,并对农业数字化人才开展定向培养,引进科研与实践能力较强的技术型人才。第三,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示范作用,加强农村党员干部、村委会成员的数字化意识,并借助当下的互联网教育资源,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形式,对农民开展有针对性的实际操作演练和数字化能力培训,进而使其可以尽快地适应智慧农业的发展,进而加大数字化人才培养力度。

\
 
  3.3提升农民的数字素养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力量,数字经济的助力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乡村居民的数字素养。一方面,转变乡村居民传统的思想观念。通过开设数字化培训班,培养农民和农村企业的数字经济意识,并结合成功案例经验分享、大学生返乡创业等形式,打破传统农耕思想的束缚,实现农民自产自足的新局面。另一方面,加大乡村居民数字经济素养的培育力度。
 
  通过培养掌握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市场营销相关知识、数字化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以解决“谁来种地”与“科学种地”的问题[10]。培训重点可以放在农民易于理解的智慧农业、农村电商和直播带货等方面,鼓励农民积极参与数字经济的具体实践,树立新的发展理念。
 
  3.4加快建设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
 
  数字化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网络通信服务和设施落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地区的经济活动,使大部分农民难以感知数字经济带来的便利,城乡之间产生数字鸿沟。首先,在农村地区加快5G、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业发展与数字技术更高层次的融合,不断缩小城乡间的差距,还可以通过财政补贴来减少农民尤其是低收入农民的负担。其次,整合农村地区闲置的土地、设备和人力资源,建立农产品生产所需的基础设施,并结合本地区自身发展的需要,打造具有本地鲜明特色的电子商务农产品网络营销渠道。最后,加快乡村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农业的智能化和标准化水平,以促进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4结束语
 
  党的*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任务仍然是在农村。乡村振兴作为推进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战略举措之一,是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迫切需要,是补足农业农村现代化短板的必经之路。数字经济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本文基于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提出健全政府支持政策体系和监督机制、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等促进乡村振兴的对策。今后,仍要将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的紧密结合作为关键点,深入探讨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有序发展的切实路径,为打造和美乡村、智慧乡村,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出力献策。
 
  主要参考文献
 
  [1]杨佩卿.数字经济的价值、发展重点及政策供给[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0(2):57-65,144.
 
  [2]关珊珊.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现实困境与路径抉择[J].农业经济,2023(9):74-75.
 
  [3]陈雪梅,周斌.数字经济推进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J].理论探讨,2023(5):85-90.
 
  [4]严宇珺.数字经济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作用机制及实现路径[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3(7):1-5.
 
  [5]完世伟,汤凯.数字经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机制与路径研究[J].中州学刊,2022(3):29-36.
 
  [6]夏杰长,刘诚.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作用路径与政策设计[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42(9):3-13.
 
  [7]马国波.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难点与化解机制[J].农业经济,2023(11):47-49.
 
  [8]李蓉.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乡村建设机遇、挑战与实现路径[J].农业经济,2022(10):31-33.
 
  [9]杨宝珍,吴旻倩.数字乡村战略背景下乡村经济发展的优势、困境与进路[J].农业经济,2021(7):38-40.
 
  [10]谢璐,韩文龙.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J].农业经济问题,2022(11):96-105.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7870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