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 > 正文

浅析住房公积金从业人员的人均工作量和工作成效论文

发布时间:2024-08-12 15:31:0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近*总*记在党的*十大报告中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明确了住房公积金行业在新时代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本文选取住房公积金缴存额、提取额、贷款额、增值收益等多项指标,采用全国近五年的总体数据和8个样本省市2023年发布的2022年度住房公积金年度报告数据,通过纵向和横向比较的方法,多维度分析住房公积金行业从业人员的人均工作量和工作成效,为住房公积金行业下一步如何提高管理水平以及党委编制管理部门对住房公积金行业领导职数、人员编制的调整核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从业人员,人均工作量,人均工作成效
 
  0引言
 
  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在借鉴新加坡公积金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91年在上海先行试点,随后逐步推向全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在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住房货币分配,解决职工住房困难问题,促进城镇住房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住房保障政策体系的重要一环,作为中国特色的政策性住房金融制度安排,兼具政策性和民生性,是一项重要的民生事项。
 
  1住房公积金行业的基本情况
 
  1.1住房公积金行业的职能职责定位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国家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对用于职工住房消费的资金进行强制储蓄,归缴存职工个人所有,定向用于住宅消费的管理制度,它具有社会性、互助性、保障性、政策性的特点。根据国*院1993年颁布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住房公积金是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
 
  1.2目前住房公积金行业的机构设置和人员情况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是直属于城市人民政府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系公益一类,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发《全国住房公积金2022年年度报告》的通知(建金〔2023〕28号)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末,全国共有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341个,未纳入设区城市统一管理的分支机构109个,全国住房公积金从业人员4.48万人,其中,在编2.69万人,非在编1.79万人[1]。
 
  2全国住房公积金2022年度的业务运行数据

       2.1缴存
 
  2022年,全年实现住房公积金缴存额31 935.05亿元,比上年增长9.53%。截至2022年末,住房公积金累计缴存总额256 927.26亿元,缴存余额92 454.82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4.19%、12.91%。
 
  2.2提取
 
  2022年,住房公积金提取额21 363.27亿元,比上年增长5.15%,提取率66.90%,比上年降低2.78个百分点。截至2022年末,住房公积金累计提取总额164 472.44亿元,占累计缴存总额的64.02%。
 
  2.3个人住房贷款
 
  2022年,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247.75万笔,比上年减少20.17%;发放金额11 841.85亿元,比上年减少15.20%。截至2022年末,累计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4 482.46万笔、137 144.66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5.85%和9.45%;个人住房贷款余额72 984.3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88%;个人住房贷款率78.94%,比上年末下降5.24个百分点。

\
 
  2.4增值收益
 
  2022年,住房公积金业务收入2 868.42亿元,比上年增长10.82%,住房公积金业务支出1 460.10亿元,比上年增长10.09%,全年实现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1 408.32亿元,比上年增长11.59%,增值收益率为1.61%。
 
  3多维度分析住房公积金行业从业人员的人均工作量和工作成效
 
  3.1从缴存额的角度分析住房公积金行业从业人员的人均工作量
 
  3.1.1纵向比较全国住房公积金行业2018—2022年的缴存额情况,分析人均工作量的变化情况
 
  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从业人员指标2022年的增长率为负数,即-0.67%,其余年度的增长率均为正,住房公积金缴存额和人均工作量两项指标都在逐年增长,呈上升趋势,总体来说,由于从业人员的增长率低于缴存额的增长率,导致人均工作量不断上升,如2018年的人均工作量为0.480 7亿元/人,即每一位住房公积金行业从业人员全年完成了住房公积金缴存额0.480 7亿元,而2022年的人均工作量为0.712 8亿元/人,比2018年增长了48.28%,说明每一位住房公积金行业从业人员工作业务量在不断增加,工作成效也越来越高。
 
  3.1.2横向比较东、中、西部分省市住房公积金行业的缴存额人均工作量情况
 
  从表2中8个省市的样本数据来看,从业人员人均工作量最高的是上海,为7.278 5亿元/人,最低的是甘肃,为0.239 0亿元/人,最高值是最低值的30.45倍,差距非常大。说明上海作为经济发达城市,整体经济形势好,职工的住房公积金缴存额相对较高,拉高了人均工作量,加之经济发达地区科技手段的运用比较先进,这对工作效率的提升会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从技术层面提升了公积金从业人员的人均工作成效,进而说明人员编制的使用绩效更高。

\
 
  3.2从支取额的角度分析住房公积金行业从业人员的人均工作量
 
  3.2.1纵向比较全国住房公积金行业2018—2022年的支取额人均工作量情况
 
  从2018—2022年的纵向数据(见表3)来看,从业人数、支取额以及人均工作量都是呈上升的趋势,和缴存额的增长趋势类似,也就是说,随着经济的增长,住房公积金支取额在不断的增长,彰显了住房公积金制度对解决群众购房问题的支持力度,虽然从业人数也在增长,但其增长的速度没有支取额的增长速度快,因此,出现了人均工作量的增长,说明从业人员的工作量在不断增加,工作成效越来越高。
 
  3.2.2横向比较东、中、西部分省市住房公积金行业的支取额人均工作量情况
 
  从表4中8个省市的样本数据来看,仍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均工作量高于经济落后地区,也就意味着经济发达地区的住房公积金从业人员平均支取业务量要大于经济落后地区,进而说明人员编制的使用绩效更高。
 
  3.3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额的角度分析住房公积金行业从业人员的人均工作量
 
  3.3.1纵向比较全国住房公积金行业2018—2022年的贷款额人均工作量情况
 
  从表5中的数据可以看出,2018年至2021年期间,住房公积金贷款发放业务的人均工作量虽然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到2022年时,住房公积金贷款发放额出现下降,增长率和人均工作成效同时出现负数,这与2022年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息息相关,随着贷款业务工作量的下降,从业人员工作压力有所减缓。

\
 
  3.3.2横向比较东、中、西部分省市住房公积金行业的贷款额人均工作量情况
 
  从表6中8个省市的样本数据来看,上海和河南两省市的贷款发放人均工作量较高,人均审批贷款都2亿元左右,这与当地的房地产发展形势和住房贷款政策相关,其余省市的住房公积金从业人员人均工作成效都在1亿元以下,最低的仍然是甘肃省。
 
  3.4从增值收益的角度分析住房公积金行业从业人员的人均工作成效
 
  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是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运营管理的最终经济成效,是由住房公积金业务收入减去业务支出后的净值,其中,业务收入含存款利息收入、委托贷款利息收入、国债利息收入以及其他收入;业务支出含利息支出(年度结息和销户息)、归集手续费、贷款手续费以及其他支出,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类似于企业的利润,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人均工作成效是指住房公积金从业人员人均实现的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金额。
 
  3.4.1纵向比较全国住房公积金行业2018—2022年的增值收益人均工作成效情况
 
  从表7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近五年来,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收益额越来越大,人均增值收益工作成效越来越高,两者增长率都保持在2位数的高位增长。分析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得益于住房公积金整体资金体量不断增大,无论是住房公积金缴存额、缴存余额、还是贷款余额都在增长;另一方面得益于住房公积金的运作越来越高效,近年来,各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除了贷款发放资金产生贷款利息收入以外,还在沉淀资金管理方面实施精细化管理,如分别通过定期存款、通知存款、协议存款等方式,不断拓展住房公积金的增值空间,体现了住房公积金行业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2]。

\
 
  3.4.2横向比较东、中、西部分省市住房公积金行业的增值收益人均工作成效情况
 
  从表8中8个省市的样本数据来看,从业人员在增值收益方面人均工作成效最高的是上海市0.402 1亿元/人,即上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从业人员人均实现了4 021万元增值收益,第2名是北京市1 594万元,都是经济发达地区;最低的是甘肃省,其次是云南省,系西部落后地区。这个数据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基本一致,即经济越发达,其住房公积金的经济运行和增值收益越好,人均工作成效就越高[3]。

\
 
  4总论
 
  4.1住房公积金制度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效突出
 
  住房公积金制度从20世纪90年代建立以来,对解决职工住房问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住房公积金的提取、贷款政策较好地彰显了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互助性和保障性,让老百姓“住有所居”,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同时,资金的有效运营产生了较好的增值收益,充分发挥了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经济效益。
 
  4.2通过科技赋能、数据赋能提升住房公积金管理水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住房公积金行业从业人员的人均工作量和工作成效增长明显,尤其是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提取和增值收益,人均工作量和工作成效都在不断提升,而在有限的行业从业人员范围内,要完成不断增长的工作量,这就需要住房公积金中心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提升科技赋能、数据赋能手段。
 
  4.3住房公积金行业编制调整应充分考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和各地经济发展差异化程度等因素
 
  各地党委编制管理部门(即编办)在审核调整当地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的领导职数、人员编制时可参考全国住房公积金行业从业人员的人均工作量和工作成效,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科学、客观地进行审核调整,确保在编制绩效评估时,取得较好的成效,让编制的作用发挥最大化。
 
  4.4住房公积金行业的发展方向
 
  坚持以*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央、国*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制度惠及更多群体,租购并举解决缴存人基本住房问题,推动数字化发展,提升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确保住房公积金制度运行安全平稳。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红梅.住房公积金业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探索思考[J].互联网周刊,2022(6):48-50.
 
  [2]张兴文.大数据时代下住房公积金优化管理路径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23(30):18-21.
 
  [3]吴晓松.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3(10):114-116.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7869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