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供应链管理》的教学模式为基本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当前课程思政的教学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教学中存在思政元素融入课堂的比例偏低、思政元素有待挖掘等问题。探讨如何更好地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中,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优化建议。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教学优化
1引言
以德育人,是德才互进的过程,以德育人,才是立身之本。党的十八大明确把“立德树人”确定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随后在党的*九大、*十大及多次重要会议上,*中央和教育部相关文件又进一步强调要落实这一根本任务。可见,修人修德之重要,不可不察。
在2016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近**书记提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示,并且在随后的几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这一指示也一直被强调和重视。在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长怀进鹏也积极回应时代需求,强调要“坚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坚定”一词不难发现,“立德树人”在我们的教育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
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近**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学科课程教育不仅要教授专业知识,也要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一任务,为建设教育强国做出贡献。
关于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研究现状:刘美娟、侯旭晖认为单纯的理论知识课程目标已不再适应思政环境下的专业课程的学习要求,应将思政德育元素和供应链中知识点进行有机融合,制定《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新目标[2]。张光明基于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框架挖掘相关思政元素,总结提出了讲解式、案例式、角色式、问题式、阅读式、实践式等6种课程思政嵌入方式[3]。刘宏伟提出了课程思政设计的四大基本原则:学生本位原则、素质优先原则、润物无声原则、知行合一原则[4]。陈婉婷从新文科视角对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建设路径进行了研究[5]。陆芬等综合考虑“课程思政”的理念、新媒体新技术手段、当代大环境的特点及学生的总体特征,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进行分析,探索课程思政改革思路和创新途径[6]。
2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之一,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整个流程。供应链的运营和管理涉及包括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零售商和消费者在内的众多企业和个人。这些企业与个人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而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各个节点上的企业进行合作与沟通。供应链管理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地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而变得日益重要。
《供应链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竞争密切相关。在供应链管理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企业竞争和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从而积极奉献自己的力量,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添砖加瓦。
另外,思政教育也可为学生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提供重要保证。在供应链管理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提升其综合素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规划,以帮助他们打牢事业发展的根基。
总之,增强思政教育内涵和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是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为学生今后的事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高校应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优秀人才为目标,加强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思政建设,积极探索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
3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和问题
为进一步了解航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对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的认知情况和实施效果,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策略,本文设计调查问卷,以广西蓝天航空职业学院航空物流管理专业大二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教学相关问题展开调查,并将得到的数据进行归纳整理,为后续分析提供数据支持。本次调研通过问卷星平台发布网络问卷的方式进行,调研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89份,其中男生57份,女生32份。
3.1对课程思政的基本了解和认知情况
①对“课程思政”概念的了解程度。从收集到的数据来看,65.17%的学生对“课程思政”这一概念有所了解,14.61%的学生仅仅是听说过这一概念,对于其含义并不清楚,仅有10.11%的学生对这一概念非常了解,其余学生对“课程思政”完全不了解,处于生疏状态。数据表明,学生对课程思政概念了解程度不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大普及力度,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课程思政。
②课程思政内容和理念的了解方式或途径。针对这一问题,学生了解课程思政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76.4%的学生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了解到其内容和相关理念,52.81%的学生通过和同学、朋友间的交流了解,42.7%的学生通过日常的上网行为即网络搜索引擎了解,33.71%的学生通过参加相关活动或讲座了解。
3.2对供应链管理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态度和看法
①供应链管理课程中是否有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仅有29.21%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融入思政元素,另有47.19%的学生认为比较有必要,部分学生态度淡漠,认为无所谓、不太有必要。由此可以看出,在专业课和思政元素的结合上,学生的思政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②供应链管理课程中思政元素融入比例的评价。认为融入比例非常高和比较高的学生分别达到11.24%和10.11%,另有20.22%的学生认为融入比例一般。其余学生认为融入比例偏低,基本不涉及思政内容。综合来看,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比例相对较低,思政资源有待挖掘和利用。
3.3对供应链管理课程中思政元素融入效果的评价
①课程思政的实际效果和作用的评价。认为效果非常好,对自身的发展启发较大的学生占26.97%,认为效果比较好的学生占39.33%,认为效果一般的学生占28.09%,仅有小部分学生认为效果不好或无法评价效果的优劣。由此可见,课程思政有助于学生的成长。
②课程思政的融入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程度。认为融入思政元素有助于课程内容理解的学生约占50.56%,认为思政元素可以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的学生占26.97%,认为对课程的学习无明显帮助的学生占21.35%,个别学生则认为思政元素的融入增加了其学习负担和压力。从整体上看,课程思政的融入对学生的学习发挥了积极作用。
③思政元素的融入对能力提升的效果。调查发现,有62位学生选择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约占69.66%;其次是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占比65.17%;选择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约占57.3%;选择职业道德与素养的占43.82%。结果表明,思政元素的融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水平的提升。
④课程思政对个人的帮助。约70%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增强了其对国家、社会的认同感,其次,认为帮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了解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分别达到67.42%、66.29%、59.55%。
⑤思政教学方式的有效性。超7成的学生认为采取课堂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最有效,小组讨论与分享、实地考察与参观学习、网络学习与互动交流等教学方式占比均超过50%。
⑥思政元素在供应链管理课程中的融入应注重的方面。认为专业课可以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等思政元素的分别占71.91%、70.79%、69.66%、62.92%。
4未来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发展的期望和建议
4.1拓宽获取思政教学资源的渠道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生活中各种大大小小的事件都汇集在网络平台上,并迅速发酵和扩散。作为教师,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手段,及时获取学习强国、哔哩哔哩、抖音、微信等APP或公众号、小程序发布的时事或热点新闻,充分挖掘与课程教学相关的资源。其次,校园是一个资源汇集地,教师要善用学校内部资源,例如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学生可以在这里查阅相关书籍开阔眼界,学校要更大范围地推广和使用图书馆,如延长图书馆的开放时间等。再者,学校为思维碰撞提供了大平台,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和学生或同事进行交谈,从谈话中获取身边的思政资源。最后,学校还是一个资源整合的场所,教师可以在学校定期举办的专家讲座或培训中搜集思政信息,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身边的资源,从而为教学服务。
4.2提高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比例
①引入具有思政元素的供应链管理案例。在案例教学中渗入思政元素,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感受到思政元素的实际意义。例如,可以选择一些涉及民族企业、绿色供应链等主题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伦理。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教师需要对教案进行重新设计,把课程思政元素与案例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本文根据课程知识结构设计了一份《课程思政与案例教学对照表》,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以此为教学指引,既能很好地将供应链管理相关知识与课程政治相结合,又能培养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的能力。
②完善教材体系。教材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教学资源,是教师“教”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学”的主要载体。将思政元素的内容加入到教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然而然地接触到思政知识。同时,鼓励教师将思政元素融入教材或教辅材料的编写中。
4.3提高学生的思政意识
①引导学生参与具有思政元素的供应链实践项目。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在动手实践方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且实践操作能力较强。在日常教学实践环节中,可以安排学生参与到具有思政元素的供应链实践中,如扶贫供应链项目、绿色供应链实践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思政元素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使学生的思政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②完善课程评价体系。2023年,*近**书记主持中共*央*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作出了一系列关于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强调教学要充分发挥教育评价改革的指挥棒作用,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等顽瘴痼疾,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更加系统地考察立德树人成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7]。因此,在课程评价体系中,教师不应仅仅关注学生对课程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评价,还应增加对思政的评价,将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纳入平时成绩考核,践行明德于心,寓教于行的理念。
5结语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与思政的有效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教学前要对学生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巧妙设计教学案例和环节,丰富教学内容,关注学生课后的学习效果反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从而不断地改进、完善课程思政的实践,多管齐下,确保思政在供应链管理课程中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EB/OL].https://www.gov.cn/xinwen/2016-12/08/content_5145253.htm#1.
[2]刘美娟,侯旭晖.《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资源整合的实践探索[J].科技风,2020(19):29+34.
[3]张光明.课程思政嵌入方式与实施策略—以供应链管理课程为例[J].物流技术,2021,40(04):149-152+156.
[4]刘宏伟.“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01):58-61.
[5]陈婉婷.新文科背景下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J].经济师,2022(08):184-185+187.
[6]陆芬,姬栋媛,吴小畅.新媒体新技术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3,45(04):162-165.
[7]程建平.坚守教师教育核心使命努力推动教育强国建设[EB/OL].http://www.qstheory.cn/dukan/hqwg/2023-06/26/c_1129716937.htm.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78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