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培养拥有数字化能力的物流人才成为重中之重。结合数字化时代下对物流人才的要求,立足产业驱动,从制定物流人才培养方案、创新课堂教学设计、丰富实践教学场景、改革课程评价方式和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5个维度,探索物流数字化人才培养路径,为培养高素质物流人才提供思路。
【关键词】数字化,产业驱动,物流管理,人才培养
Exploration of Digital Logistics Talent Training Driven by the Industry
LIU Dan,LIN Shan-shan,ZHENG Yu-t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Fuzhou University,Fuzhou 350108,China)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ina's“14th Five-Year Plan”proposing to accelerate digital transformation,the training of logistics talents with digital capabilities has become a top priority.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for logistics talents in the digital era and driven by the industry,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ath of training digital logistics talents from five aspects of formulating logistics talent training program,innovating classroom teaching design,enriching practical teaching scenarios,reforming course evaluation methods and developing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s,so as to provide ideas for training high-quality logistics talents.
【Key words】digitization;industry-driven;logistics management;talent training
近十年来,我国物流业迅速发展,充分发挥了其作为我国第三产业的基础性作用。2022年12月发布的《“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现代物流转型升级新动能,强化物流数字化科技赋能[1],对我国传统物流产业发展提出了数字化转型的新要求。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广泛应用于物流领域,智能云仓、自动仓储与搬运等“互联网+”高效物流新形态不断涌现。新一轮科技革命对现代物流技术创新与业态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给我国物流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挑战和新机遇,但这也对我国物流数字化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顺应时代要求,培养具有数字思维、数字素养、数字技能,懂业务场景,拥有数字化能力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成为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目前,很多学者对于人才培养进行了多方探索。在数字化人才培养方面,胡钦太等[2]分析了高等教育数字化演进历程和挑战,提出了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五位一体”的新格局;郭福春[3]基于当前社会对数字化人才的现实需求和我国数字化人才培养的困境,提出高职院校培养数字化人才的具体措施;谢易,杨杏芳[4]探讨了数字化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物流数字化人才方面,霍宝锋,刘伟华[5]分析了智慧物流发展中物流人才的角色定位,提出五个方面的人才培养途径;穆标[6]分析了智慧物流人才需求的趋势,提出智慧物流下“双一流”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策略;傅亚宁[7]提出从识才选才、育才培才和用才留才这几方面做好智慧物流人才队伍建设。回顾已有文献,学者们对智能时代人才培养的研究极大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完善,有助于数字化时代人才的培养,从而推进数字中国的建设。本文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数字化时代对物流人才的要求,基于产业驱动探讨物流数字化人才的培养路径,为我国本科高校培养物流人才提供借鉴。
1物流数字化人才的要求
数字化中国的提出和物流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对我国物流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1.1人才知识要求
随着智慧物流的发展,人工智能、传感器、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推动物流基础设施改造升级,车辆跟踪、路径优化、数据交换等物流大数据促进物流产业数字化转型。由此可见,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型智慧装备已经广泛应用于物流领域,物流人才必须掌握更强的专业知识能力,以适应数字化变革带来的变化。物流数字化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基本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物流智能技术、数据安全知识等,并具备数据驱动决策能力。
1.1.1掌握物流智能技术
自动分拣系统、智能仓储、物流机器人等技术逐渐装备入物流产业,推动产业界大量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使原有的物流设备向智能化发展,这个改造过程需要智慧物流新兴知识的加持。这就要求智能时代下物流专业人才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本物流知识,也要熟练运用各类数字工具和技术,如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并且要求物流数字化人才在现实场景中合理调度、使用和监控这些智能设备,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如果物流数字化专业人才不能掌握物流智能技术,就无法有效改进、监控和再提升机器学习所获得的各类物流服务场景问题。
1.1.2拥有数据驱动决策能力
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投入与使用,智慧物流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如生产阶段的自动仓储与搬运,流通阶段的路径优化+透明可视,以及消费阶段的线上线下+前置备货,这些全场景应用产生了海量数据,如何采集、分析和应用这些数据成为关键问题。这给智能时代物流专业的学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从庞大的数据库中快速、高效识别出关键问题并及时处理这些问题成为物流专业人才需要掌握的能力,要求数字化时代下物流专业人才必须拥有数据驱动决策能力,擅长数据分析和利用,能够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帮助企业做出准确的决策,从而提升物流数据价值,提高企业运作效率。
1.1.3具备数据安全知识
近年来,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大量数据被创建、收集和储存,这些数据可以帮助管理者优化流程并做出决策,从而提高整个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的效率。而这些数据包含了企业的生产数据、库存情况以及销售情况等,是企业的机密要件,对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来说至关重要,数据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物流专业人才要关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科学知识,具备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意识,能够为企业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保障企业数据的安全。
1.2人才素质要求
智慧物流的日益发展和物流产业的数字化转型除了要求物流专业人才关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掌握新兴知识以外,还要注重物流人才专业素质的培养,如具备物流系统思维、创新思维与学习能力、团队协作与奉献精神等素质。
1.2.1训练物流系统思维
从本质上来说,物流是集运输、仓储、配送等多个环节于一体的系统。在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下,物流运作不仅仅强调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物流系统之间的综合性和复杂性更加凸显,强调综合考虑系统中的全部要素以及关注各个环节的复杂关系,从而形成系统判断,才能更高效地解决问题。由此,物流专业人才要具备物流系统思维,强化训练系统性思维的形成,用系统论解决物流问题。例如,福州大学在物流管理本科生的教学课程中就开设了物流系统论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物流系统思维,具备能将系统思想应用于物流系统,解决物流系统实际问题的能力。
1.2.2培养创新思维
新一代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正加速取代传统物流,物流专业人才要保持学习的动力,具备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敏锐性以及快速学习和适应新技术的能力,以便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新兴技术的发展趋势,并灵活应用于企业的业务实践中。同时,要培养创新思维和敏锐的洞察力,以便针对现实场景中出现的问题,开发设计新型算法并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能够运用数字技术解决问题,提供创新服务。
1.2.3具备团队协作能力
物流是多要素多环节有机结合的系统,智能技术装备的广泛应用推动企业各个部门实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各个部门组成一个庞大的网,而部门就是这个网上的点,任何一个作业点出现问题,但又没有及时解决的话,就有可能造成整个网络的瘫痪。因此,物流专业人才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和奉献精神,能够与不同部门和岗位的人员紧密合作,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多为相同或者不同部门的考虑,使上下游协调一致,高效完成物流服务。
2物流数字化人才的培养路径
数字中国的建设和智慧物流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物流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同样也对物流教学内容提出了挑战。依据物流产业数字化转型,并结合当前对物流数字化人才的要求,本文分别从制定物流人才培养方案、创新课堂教学设计、丰富实践教学场景、课程评价方式改革和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5个层面出发,探索物流数字化人才培养路径,为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物流人才提供思路。
2.1紧扣产业数字化发展新需求,制定物流人才培养方案
2023年2月国*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标志着我国数字化变革步伐加快,使得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智慧物流时代的到来,促进物流产业数字化转型,对物流人才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高校作为物流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紧扣产业数字化发展新需求,制定物流人才培养方案。
①重塑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数字思维、数字认知、数字技能和数字素养的物流人才,高校要依托自身的特色,融合学科优势,以学生为发展中心,创新数字化培养目标。例如,华南理工大学将物流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制订为依托学校的工科特色,融合电子商务、管理、经济、金融等学科优势,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德智体全面发展,并能从事智能物流系统设计、物流企业管理和运营的人才。
②重构课程体系,增加或加强与数字人才培养相关的课程建设。物流核心课程,应紧密结合行业的新需求,与工科专业联合开发课程,增加跨学科课程,推进机器学习、智能优化算法及其应用等课程进入物流课程体系,使物流课程体系更贴近需求、贴近生产、贴近前沿。例如,福州大学在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的物流课程中开设了大数据分析与决策课程,使学生能结合课程与各研究领域数据的数据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以致用,紧跟数据分析行业领先技术水平。
2.2融入数字化元素,创新课堂教学设计
物流数字化时代在推动产业界物流运作模式变革的同时,对高校教学方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高校的教学手段与方法需要加快更新。
①在教学内容上,高校教师要有意识融入数字化元素,补充物流相关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运作的案例和物流行业相关前沿信息,将物流行业与企业的新方法、新技术、新标准等新知识加入课堂中,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当前行业发展现状。
②在教学方法上,高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尽量使用一些数字化技术,通过大数据掌握学生的总体情况和个性化需求,因为丰富灵动的数字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还能从不同层面巩固、评价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比如,课前,任课教师可以利用雨课堂将丰富的教学资源准确推送到学生微信,让学生提前预习课程内容;课中,任课教师可以使用一系列数字化的配套教学产品,如利用沙盘模拟系统模拟完成企业运营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学中的理论知识,除此之外,任课教师还可以增加线上游戏环节,如通过“汉堡游戏”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供应链中精益生产的重要性;课后,任课教师可以利用相同的数字化产品发布测验和课后作业,并且获得课前-课堂-课后全周期教学数据,掌握了解教学情况。融入数字化技术的教学模式是教学的应然常态,是未来教育模式发展的必然。
2.3借助企业数字化资源,丰富实践教学场景
实践出真知,为了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物流人才,物流数字化人才培养必须重视实践环节。依托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目标,结合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借助企业数字化资源,构建校企联合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从而丰富实践教学场景。
①校内,重点利用校内的物流实验中心和现代物流仿真实训室开展集中性实践训练,与企业合作利用企业真实数据让学生模拟企业仓储与配送等实践环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例如,在ERP企业沙盘经营实验中,学生担任小组的财务总监,需要在充分考虑公司自身情况和市场情况的同时,合理控制成本,尽可能降低成本,从而提高公司利润,增强公司竞争力。这对小组成员的专业知识运用、团队合作和全面思维等方面的素质能力都有极大的提升。
②校外,在校内实验和实训的基础上,可以与龙头企业合作组成产教融合共同体,形成校企合作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企业现场教学或企业高管进校传授教学。比如,福州大学采用校企合作联合人才培养模式,与中邮物流、嘉里大通、三明烟草企业合作,聘请企业高管到学校开设专家讲座,组织学生实地参观企业的信息中心并进行现场教学,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对接[8],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4运用数字化手段,改革课程评价方式
信息技术的诞生为课程评价提供了更多的手段,但在现有的物流专业课程评价中,评价方式仍以教师评价为主,不仅存在较大的主观性,而且也不能有效防止学生通过作弊的手段来获得更高分数的行为。而教育信息化改变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样态,课程评价方式也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运用数字化手段,改革评价方式。任课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构建基于数据分析和数据驱动的课程评价体系,为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能力评价提供客观的评价结果。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利用雨课堂等数字化产品,发布不同题型课后作业和测验,监测学生答题行为,记录学生答题数据,了解学生做题情况,实施全程答题痕迹管理,防止学生作弊,得出真实评价分数;在集中性实践训练中,利用供应链实战平台,分析各小组净资产、库存周转率和准时交货率等指标数据,计算各小组分数进行排名,得出客观综合分数。通过运用数字化手段,打造全周期、多维度的综合评价体系,进行科学、客观的教学评价,促进课程评价方式改革。
2.5应用信息技术,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
当前,我国社会各领域逐步广泛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各行业信息化、智能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重大影响也日渐显现。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红利,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如学习通、中国慕课平台等,开展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拓宽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丰富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以便师生方便、高效地使用课程网络资源;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与科技公司等进行合作,开发数字化教学与实训平台,推动专业数字化实训平台建设,如福州大学与易木科技进行合作,在物流核心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使用其开发的沙盘模拟系列进行集中实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灵活使用,突破课堂教学内容的时空界限,改善教师课堂的教学环境,丰富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做到线上线下结合,将知识融入学生生活,将技能融入实习实训,为学生自主式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
3结束语
本文基于当前我国物流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对物流数字化人才培养路径进行探索,提出以下五点建议:第一,紧扣产业数字化发展新需求,重塑培养目标和重构课程体系,融合学科优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具有数字思维的物流数字化人才;第二,融入数字化元素,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平台,在授课过程中使用一些数字化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第三,借助企业数字化资源和校内实训中心开展集中性实践训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并通过校企合作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构建校企联合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丰富实践教学场景;第四,运用数字化手段,构建基于数据的课程评价体系,开展科学客观的教学评价,促进课程评价方式改革;第五,应用信息技术,利用各大网络学习平台,开展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和实训平台建设,丰富课程内容,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国*院办公厅.国*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22-12-15].http:∥5732092.htm.
[2]胡钦太,危妙,陈颖珊.高等教育数字化:演进、挑战与转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04):20-26.
[3]郭福春.高职院校数字化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与实践进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04):43-47+74.
[4]谢易,杨杏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数字化转型[J].广西社会科学,2020(02):185-188.
[5]霍宝锋,刘伟华.物流专业教育:智慧物流新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22(04):25-31.
[6]穆标.智慧物流背景下“双一流”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J].物流科技,2022,45(20):170-172.
[7]傅亚宁.智能时代的智慧物流人才队伍建设[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2,44(12):174-176.
[8]刘丹,黄珺涵,王琦.基于金课建设的物流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1,43(11):169-171+174.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77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