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 > 正文

产业学院背景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探讨——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4-01-29 13:56:2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为加快高校卓越人才培养效率,满足地方经济社 会发展的需求,本文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为例,提出了卓越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并在 实践中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当前国家推行深化高校产教融 合的时代背景下,卓越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可以为应用型 独立型本科院校发挥出良好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产教融合,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

  一、产业学院背景下培养卓越管理人才的必要性

  (一)实现产业价值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


  产业学院是高等院校为国家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 要载体。应用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应 主动适应产业发展的新需求,通过培养应用型管理 人才,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学院可以为人力 资源管理专业与其他管理专业的融合提供互惠共享 平台,依托产业学院,各管理专业可以推进一体化教 学、校内外师资共享、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共享、科 研成果转换与岗位核心技能共享等。也能紧跟企业前 沿的管理思想,将真实案例融入教学,实现管理案例 化、情景真实化、教学任务化。这种以产教对接、学 研结合的方式将大大提高学校培养符合市场的卓越人 才的能力。

  (二)消除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两张 皮”现象的重要途径

  产业学院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形态,符合我 国国情。能够解决人才培养在结构、质量、水平上不 完全匹配的问题,即要消除“两张皮”现象。出现 “两张皮”的现象其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由于政 企校三方对自身在产教融合过程存在定位和任职的错误认识,无法形成有效的合力:对政府而言, 一些 地方政府并未出台政策性文件的指导作用或完善政策 性文件的指导细则,以至于学校和企业难以开展实施 工作;对企业而言,部分企业并未发挥其在行业先进 科技的引领作用,只是被动接受政府或学校的“任 务”,缺乏共同进步的发展理念;对学校而言,作为 产教融合和卓越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其未得到 有效重视,教师教学繁忙、学生学业繁重、领导关心 不够等导致校企合作的工作无法深入落实到位。二是 由于学校、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深入沟通、走访合作不 够透彻,即缺少有效的信息交换和通畅的资源共享, 这将大大制约三方的协作。

  因此,产业学院需要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和创业就 业,实现企业、学生和学校之间的互利共赢。产业学 院通过与学校经管类专业的合作,共同制定学院卓越 管理人才的专业群建设、课程链对接、实践教学强 化、师资团队打造和评价体系创新。

  (三)掌握产教深度融合的重要依据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需改变卓越管理人才培 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笔者通过调研上海产业 学院与深圳产业学院,与相关行业专家、企业高管深 度访谈,收集了对管理岗位的职业胜任力的影响参 数,并加以总结形成外部需求因素,结合学科导向的 教育教学内部需求,找出产教深度融合的结合点。将 学校与企业共同打造为培养卓越管理能力的载体,实现 资源共享、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目的,这是应用型本科 院校在产教深度融合的有效依据。提升卓越管理人才的 综合实力是指产业学院能通过实践育人,有效解决当前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企业 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能学习行业发展的最新管理思想和 认识最前沿行业需求,帮助学生完成从理论知识向实践 技能的转换,以全面提高其综合实力。


\

 
  二、产业学院背景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模式与行业需求脱节


  在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时,应用型本科高校更多关注的是教育部的要求,对当今产业发展及企业人才技 能需求考虑较少,导致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 践”,培养过程中缺乏对人才就业现状的详细调查, 导致人才培养质量差强人意,应用型人才在步入工作 岗位后出现过渡期长、适应性差等问题。

  (二)课程链、行业链和教学链融合度不够

  当前,学院专业课程设置停留在专业知识表面, 专业间同质类课程明显,无法满足学生的“通才”需 求,专业课程设置与产业结构融合不深,日常教学过 程中没有及时纳入行业领域的创新技术。很多高校人 力资源管理专业开设了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的独立 核心课程,缺少课程综合体系建设。同时,教学案例 仅仅停留在书本层面,未能及时更新行业动态及前沿 知识,导致人才培养的质量不高。

  (三)师资队伍实力有待提高

  一方面,高校教师虽然有着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 及较高水平的科研能力,但在教学中却暴露了实践技 能应用的明显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卓越管理 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教师缺乏综合能力与 实践教学能力训练,且承担着较为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 务,导致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探求产教融合的发展要 求,限制了其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发挥出应有作用。

  (四)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

  人才培养质量在高等教育中占主导地位,但从目 前情况看来,人才培养质量的考评体系仍不够完善, 具体表现为: 一是很多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存在评价 主体单一化、单向化情况;二是人才培养质量考评的 指标不够全面,通常以结果为导向,忽略过程考评; 三是高校缺乏内部质量保障机制,政府、产业学院较 少参与到评价体系的制定和考评中。


\

 
  三、产业学院背景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

  (一)以行业需求标准、创新能力培养和动态调 整为导向,探索建立“国际视野+应用型人才”的管理 类特色专业


  以广西外国语学院的办学特色为例,可以聘请高 素质的人力资源总监或高管,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前 沿动态和企业用人需求,从市场角度重新定位专业设 置、课程结构、教材开发等,深化融合校内专业设置 与社会产业结构发展。此外,需要将课程与产业同 行、课内教学与课外竞赛互助、产教融合与创新活动 联动、互联网教学与线下实践互动相结合。例如, 一 方面,专业教师通过对行业企业实地走访调研,了解对管理人才最新的需求动态,从市场角度重新定位人 力资源管理课程群。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组织部分 专任教师赴国内外一流大学研学考查,学习最新专业 知识和教学方法;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人力资源 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实践大赛等活动,以达到课内教 学与课外竞赛互助互补的目的。

  (二)企业引进或校企共同开发建立专业核心课 程,实现课程链和产业链、专业要求和行业标准、教 学链和生产链的对接

 
 首先,邀请具有丰富行业背景的企业人力资源高 管或具有丰富经验的咨询公司专家参与专业课程教 学,将行业前沿知识、真实案例带进课堂,优化课程 教学内容,并将典型案例开发成案例库纳入教材。其 次,采取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并引 起学生思考,通过理论讲解与指导解决实际问题。最 后,在毕业论文中引入产业需求研究,采用“双导师 制”在毕业论文选题、调查数据、访谈员工等过程中 进行指导。广西外国语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作为 区级一流专业, 一方面,通过与区内外高校的人力资 源管理一流专业走访交流创新的卓越人才管理模式; 另一方面,与深圳链家、广西锦绣前程公司等企业走 访调研,并将签订产业学院协定。从而制定即符合本 专业特色,又适应行业企业最新发展需求的专业核心 课程。

  (三)强化专业实践教学能力,改进实践教学效 果,实施国内外、校内外和课内外联通的实践教学模式

 
 这种实践教学模式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对最新专 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完善学生的教学体验与环 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进企业导师与实 训基地。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在课程计划中加 入《创业认知与实践》《互联网+》《创新思维能力训 练》等实践课程,鼓励学生通过参加“互联网+”大 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比赛来拓宽专业创新思维,提升 实践操作能力。

  (四)落实双主体办学,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 打造卓越管理人才培养的交叉融合型教师团队

  形成稳定的交叉融合型教师团队不仅需要引企入 校,派教师定期到企业学习掌握最新的行业前沿知 识,还需要通过建立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参与人才 培养和专业群、课程建设、教学活动、毕设指导等。 学校应选派青年骨干教师针对行业突出问题,进入企 业共同研发,实现资源共享、成果共享;同时,应鼓励各专任教师把行业企业专家请进校园,以讲座、课 程或文化沙龙等形式分享资源,传递信息。此外,还 可以与行业企业专家签订外聘教师合同,担任部分核 心课、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

  (五)构建以培养质量、平台成效、满意度考核 等为主要内容的评价体系,对卓越管理人才培养质量 进行常态化、科学化和良性化激励

  将产教融合育人作为考核量化指标,注重利益相 关者和第三方评价,关注市场与用人单位的满意程 度。 一方面,通过对“卓越型管理人才”的管理能 力、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国际化水平等方面进 行全过程的量化评价,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指 标;另一方面,使高校人才培养效果与行业需求深度 融合,形成从学校到用人单位再到市场满意的产教闭 环。不仅要以毕业论文为导向确定考评结果,还要以 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竞赛参与获奖、社会实 践、企业实习锻炼等方面作为考评维度。

  四、总结

  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综合能力强、具有国际 化视野的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社会各行业的稀缺资源,产业学院也成为高校培养卓越型管理人才的重要 平台。以产教融合为载体共建产业学院,不仅能为企 业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也能帮助学 校传统专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教学观念的变革和育人 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 朱海涛.产教融合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变革人才培养 模式的路径探究[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23.26(1): 86-90.

  [2] 陶祥兴,章迪平.产业学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与实践——以浙江科技学院大数据产业学院为例[J].浙 江科技学院学报,2021.33(2):163-168.

  [3] 张维亚,汤澍,高泽扬.基于产业学院视角的文旅融合型 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J].南京开放大学学报,2022(3): 51-55.

  [4] 张利红,曹新鑫,范广新,等.产教融合背景下产业学院人 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河南化工,2022.39(5): 52-54.

  [5] 陶祥兴,陶永建,章迪平.应用型数信复合人才“四融合”育 人体系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5):99-10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7228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