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精益管理对改善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和控制过程, 优化车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急机制反应 能力,提升隐患排查和治理效能,均具有立竿见影的功 效,它使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在车间得以深入落实,有效遏 制了生产安全事故,提升了车间本质安全,为企业高质量 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本文以烟草企业K为例,从 危险源风险单元划分、辨识、风险评价、管控措施着手, 对比实施精益管理前后效果,论证了精益管理在车间安全 风险分级管控中应用的有效性,实现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 案体系的优化;运用数据统计法分析隐患发生规律,论证了 精益管理在车间隐患排查治理中应用的有效性, 实现了隐患 排查和治理效能的提升。总之,通过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隐患排查治理两种工作机制的精益管理, 促使企业双重预防 机制在车间的深入落实,提升了企业本质安全。
关键词:精益管理;双重预防机制;双预防精益改善
一、引言
企业通过精益管理的应用,让危险源风险单元划 分更精准、危险源辨识更全面,使危险源的管理过程 更清晰、方法更科学、措施更有针对性,改善风险研 判遗漏、措施指导性不强等问题。隐患排查治理的闭 环管理及对隐患数据的统计分析,使隐患排查治理工 作从表面整改向源头防范渗透,改善粗放型管理模式 分析归纳能力不足等问题,掌握隐患发生规律,有效 应对各种类型安全风险。
双重预防机制是指通过运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及 隐患排查治理两种预防性工作机制,达到防范生产安全 事故发生的目的。K企业动力车间通过对双重预防机制 的精益管理,实现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的优化及 隐患排查和治理效能的提升,有效应对风险,预防、减 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构建车间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为确保精益管理方法在动力车间安全管理工作中 有效实行,成立“双预防精益改善”小组,由车间主 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分管安全的主任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车间安全管理员、志愿消防员、兼职安全员。 明确职责分工,既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确保全面工 作有人管,具体工作有人抓,责任工作能落实,为改善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发挥组织保障作用。
二、精益管理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的改善
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的改善,从危险源风险 单元划分、辨识、风险评价、管控措施着手,实施精 益管理,对比精益改善前后效果,论证精益管理在车 间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中应用的有效性,实现生产安全 事故应急预案体系的优化。
(一)风险单元划分更清晰
对危险源风险单元的精益管理,按照车间空间结 构及生产系统总体布局对风险单元重新进行划分。划 分包括动力车间锅炉房、动力车间空压站、动力车间 配电室、动力车间天然气调压站、动力车间污水处 理站、动力车间屋面等13个风险单元,并按活动、工 序、设备确定91个子单元,对危险源逐一进行辨识, 共识别危险源179个。改善以往风险单元既按设备划分 又按系统划分,既体现工段,又体现工序共35个风险 单元造成的危险源风险单元和子单元层级不清晰、头 重脚轻的逻辑障碍,使风险单元、子单元的划分由总 到分,由粗到细,层层递进,更科学、更适用。
(二)危险源辨识更充分
首先,对危险源识别的精益管理。通过细化危 险源,明确具体物质、具体行为,除了考虑物的不 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不安全因素,增 加了对管理的缺陷的辨识。其次,将相似、相关作 业活动中曾发生过的安全事故考虑进去,挖掘危险 源的根源和状态,如“相关方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未 进行通风,未对气体含量进行检测、未审批”“锅 炉天然气管道泄漏未检查出”等危险源。结合车间 现用设备特点,删除对“制冷机溴化锂泄漏”等危 险源的识别(旧厂设备不再适用新厂)。最后,修 改调整了25项内容,改善未充分识别车间管理活动 过程中的危险源遗漏及不符合生产实际的危险源项 造成的管理缺陷,使危险源辨识更充分,覆盖更全面,管理更系统
(三)风险评价方法更科学
对危险源风险评价方法进行精益管理,依据公司 企业标准《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识别评价和防控管理办 法》,“危险源风险评价方法:后果严重和可能性大 的,可直接判断为重要危险源”;对车间有限空间作 业中辨识的危险源风险评价采用直接判断法,其他危 险源风险评价采用LEC法进行危险性评价,对风险发 生的可能性、暴露频繁程度及事故后果进行评估,将 D值≥70判定为重要危险源。通过将直接判断法与作业 条件风险评价LEC法的有机结合,对识别出的179个危 险源的危害程度、风险等级进行评估,共判定出重要 危险源28项。改善以往所有危险源均运用LEC法共识 别15项重要危险源造成的重要危险源管理遗漏,规避 LEC风险评价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主观判断取值的局 限性,使车间对重要危险源的管理更科学,覆盖更全 面,更符合车间生产实际与管理需求。
(四)管控措施更有针对性
1.修订管理文件。新增《动力车间有限空间作业 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主要负责人、监护人、作业人 员职责及注意事项;新增《动力车间安全生产绩效考 核制度》,推动车间安全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使车间 的安全工作考核有标准、奖惩有依据;修订《动力车 间生产管理规定》《动力车间安全管理规定》,使管 控措施实行更有目标、行为更有规范。
2.更新管理台账。首先,依据《有限空间作业安 全指导手册》《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 督暂行规定》《工贸企业有限空间参考目录》,梳理 车间有限空间作业场所、设备,更新有限空间管理台 账。其次,增加对密闭设备真空缓冲罐及地上有限 空间地源热泵室外补水箱、变频供水水箱的识别及管 理,分析可能导致的事故及后果,明确有限空间作业 个体防护要求,制定相应控制措施。最后,共识别有 限空间28处,改善以往对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的识 别疏漏(共26处),加强对有限空间作业的监督管理 力度,预防和减少中毒窒息事故的发生。
3.修订应急预案。对应急救援预案的精益管理通 过评估车间应急能力,结合车间作业场所环境、设备 设施特点、日常演练暴露出的问题及应急资源的变 化,及时修订应急预案。依据《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 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准确地把握动力车间现 场处置方案功能定位,梳理应急处置基本程序,制定 应急处置措施,明确应急处置注意事项,及时调整、 修订预案内容。在原有《突发人身伤害事故现场处置 方案》《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天然气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 案》《锅炉房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天然气调压 站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配电室火灾事故现场处 置方案》《污水处理站中毒窒息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8个预案文件基础上,结合车间生产实际及汛期配电 室已暴露出的问题和可能发生的隐患,有针对性地制 定应急处置措施,修订动力车间应急预案体系文件, 编制并发布实施《动力车间配电室防汛现场处置方 案》。针对新辨识的关于有限空间的重要危险源,编 制《动力车间有限空间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推动车 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在应对车间重大 突发事件中切实发挥着应急指南的作用,进一步提高 动力车间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及处理能力,使危险 源管控得更有针对性,措施更有效。
4.打造应急团队。车间对内部应急资源进行精益 管理,扩充应急组织机构人员,在原有志愿消防员9 人、兼职安全员14人的基础上,新增防汛人员5人,并 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各类培训和演练,进一步提高车间 应急保障能力。
5.建立应急物资库。开展应急物资调查,强化应 急管理资金保障, 增加2022年车间全年安全投入费 用。补充雨衣、雨鞋、防水塑料布、抽水泵等防汛应 急物资,新增便携式气体检测仪1台,新增防毒面具4 个,新增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4个。在消防重点部位 建立应急物资库,根据各消防重点部位隐患特点及应 急需求的差异,以就近原则,设立3个应急物资库。 应急物资分别存放在锅炉房消防应急柜、污水处理站 有限空间应急物资库、配电室防汛应急物资库,并建 立管理台账,根据物资消耗情况及时更新补充。计划 建立微型消防站并增加压缩空气呼吸器、通风机,进 一步保障应急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升级车间应急装 备,提升应急处置效果,确保在发生事故时,抢险救 灾工作能更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 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6.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一是多方式开展安全教育 培训,加强车间安全文化建设。将预案培训纳入车间 培训工作计划,采用桌面演练及实战演练兼顾,明确 演练目的,精心策划组织,2022年动力车间开展现场 处置及应急疏散演练共16次,进一步提高车间对突发 事件的快速响应及处理能力。二是开展学习安全生产 法律法规、学习操作规程、劳动防护措施等安全教育 培训11次,让各岗位职工进一步掌握安全生产操作技 术要点,在深入学习、强化技能的基础上提高生产过 程中的安全防护意识。三是组织专题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传达学习落实安 全生产“十五条措施”,进一步压紧压实车间安全生 产主体责任。四是开展《安全生产法》的宣传学习贯 彻活动,举办知识竞赛、学法守法倡议等宣传活动, 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五是向职工宣传 《重视安全就是积德行善》倡议书,增强人员的责任 意识。六是开展消防安全专题讲座,提高职工火灾自 防自救能力。七是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讲座,提高员 工应急救护意识和能力,更好地守护自身和他人生命安全。
三、精益管理对隐患排查治理机制的改善
对隐患排查治理机制的改善,运用仪器、测量工 具提高隐患排查精准度,运用数据统计法分析隐患发 生规律,对比精益改善前后效果,论证精益管理在车 间隐患排查治理中应用的有效性,实现隐患排查和治 理效能的提升。
(一)提高隐患排查精准度
结合先进测量仪器、工具,提高隐患排查精准 度。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在燃气安全专项检查中的应 用,提高了对天然气泄漏情况隐患排查过程的连续 性、结果的统一性。改善了2022年6月以前的专项检查 中用直接观察法和用肥皂水检测泄漏情况的粗放型隐 患排查方法,规避因人员感官触觉、嗅觉敏感程度不 同或工作经验的差异造成的隐患排查的结果差异。通 过依靠仪器、设备对气体含量检测的灵敏性,精确定 位泄漏点,提高燃气专项检查工作的精准度。并在原 《动力车间天然气调压站每日防火巡查记录表》《动 力车间锅炉房每日防火巡查记录表》的基础上,增加 《动力车间天然气管道月度巡查记录表》,增加天然 气检查频次,加强车间天然气安全管理,进一步绷紧 安全生产之弦,压实工作责任,扎实推进天然气安全 隐患排查、管控、整治行动进程。
(二)落实闭环管理
整合班组周安全检查表、月度安全检查表、特种 设备自行检查表及各消防重点部位每日防火巡查表发 现的各类问题、故障、跑冒滴漏等隐患,结合车间内 部检查、公司安全检查、隐患随手拍问题反馈,对安 全生产隐患信息进行收集、分类,建立《动力车间安 全检查问题清单》。对隐患主要问题设定整改要求、 期限,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问题清单经 审核通过,下发至责任人签字确认,安全管理人员对 隐患整改进度进行跟踪,对未能按期完成整改的情况 进行说明,并持续跟进,直至整改完成验收合格,实 现隐患排查全过程闭环管理。
(三)运用统计分析法
对隐患数据、类别进行统计分析,逐步掌握车间 隐患发生规律。2022年开展车间月度安全检查12次, 开展特种设备、压力管道自行检查12次,开展天然气 管道巡查24次,开展消防设施、设备巡查24次,开展 手持电动工具、移动电气设备检测4次,对相关方进行 安全监督检查9次。采取措施组织人员落实整改隐患77 条,整改率100%。其中安全隐患要素:物的不安全状 态61项占79.2%;环境不安全因素9项,占11.7%;管 理缺陷6项,占7.8%;人的不安全行为1项,占1.3%。 “物的不安全状态”要素中隐患类型:电气安全隐患 25项,占41.0%;设备设施安全隐患20项,占32.8%; 标志缺陷10项,占16.4%;防护缺陷3项,占4.9%;消 防隐患3项,占4.9%。根据统计分析结果,掌握车间安 全生产运行特点和隐患发生规律,对容易发生安全隐 患的薄弱环节和倾向引起重视。分析安全隐患要素占 比数据,强化源头治理,对隐患要素中“物的不安全 状态”重点管理;分析“物的不安全状态”要素中隐 患类型占比数据,对电气安全、设备设施安全重点关 注,加大电气安全专项检查频次和设备设施维护保养 工作,增强电气、维修人员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现场 标识标牌、安全防护、消防安全管理。以数据信息为 基础,使安全管理工作逐步向科学预测、精准预防转 变,全面提升隐患排查治理效能,消除事故隐患,将 危险、有害因素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保障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 孙景全.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研究[J].化工管 理,2022(17):77-79.
[2] 曹凯,汪洵.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的双重预防机制分 析[J].电力安全技术,2021,23(6):7-9.
[3] 梅增荣,吴琼艳.信息化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 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中的应用探讨[J].企业管理,2020 (S2):130-131.
[4] 韩新彬.精益管理在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浅析[J].中外 企业文化,2022(7):70-72.
[5] 贾小荣.深化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构建高质量安全生产体 系研究[J].现代职业安全,2022(9):52-53.
[6] 袁广玉,江虹.构建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议[J].中国安 全生产,2019,14(2):40-41.
[7] 刘智宽.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的信息化平台构建探索 [J].安全与健康,2021(10):68-70.
[8] 胡家宜.基于精益管理思想的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研 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11):210-2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67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