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 > 正文

信托公司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对策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3-11-02 12:00:1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风险管理直接关系信托业务的安全乃至信托公司 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探讨对信托行 业及信托公司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现阶段信托公 司展业环境、面临的内外部压力、经营中暴露的风险、监管 态度的基础上,分析了信托公司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具有 一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 对策建议, 希望能为提高信托行业的全面风险管理水平、推 动信托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信托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管理体系,对策

  一、信托行业发展现状

  (一)监管严控行业风险

  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 对于信托行业来说, 是监管及行业格局重塑的开始。2020年,为进一步落 实资管新规要求,监管对信托行业设定“两压一降” 目标,即压降信托通道业务、违规融资类业务规模, 降低金融同业通道业务,加大风险处置力度,并按年 度下达具体量化指标。近年来,在严监管基调下,监 管部门通过监管会议、颁布新政、窗口指导等多种方 式,明确了防范行业风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二)展业阵痛加速行业转型

  信托行业作为我国金融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部分,“资管新规”出台前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快速发 展,对我国金融体系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2018年资 管新规出台,信托行业规模增长高速扩张期宣告结 束,行业整体进入转型期。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 《2022年3季度中国信托业发展评析》显示, 截至2022 年3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余额为21.07万亿元,信托资 产规模较2017年峰值26.25万亿元下降20%,信托资产 规模大幅萎缩。

  (三)市场需求引导信托业务回归本源

  信托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在支持实体 经济发展中作用突出。现阶段,我国家庭财富的规模 扩大和增长速度加快,根据汇丰集团预计,未来几 年,中国家庭财富将以每年8.5%的速度增长,到2025 年,中国家庭的可投资资产预计将突破300万亿元人民 币。同时,我国也正在步入老龄化时代,养老需求以 及财富代际传承催生了巨大的资产管理需求、公益慈 善等社会服务需求,信托在这些需求方面可以扮演重要角色。2022年12月,新的信托业务分类规定公开征 求意见,新的“信托业务分类”重塑了信托行业分类 底层逻辑,对传统信托业务格局具有颠覆性的重大影 响,引导信托行业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之本 源,行业转型迫在眉睫。

  (四)刚性兑付扭曲了风险承担机制

  从理论上来讲,风险高的投资标的,必然需要给 予投资者高回报,而希望高回报的投资者,必须承担 高风险,“风险自担”是这个市场的行为法则。但 “刚性兑付”是让投资者享受了稳定收益,把本应该 由投资者承担的风险转嫁给金融机构,扭曲了风险承 担机制。

  2018年出台的“资管新规”要求打破刚性兑付, 监管对信托公司的要求也是不能刚兑,要做打破刚兑 的好榜样。同时也要求,金融机构虽然不能刚兑,但 不能发生社会性事件,要安抚好投资人。面对“既要 又要”的现状,尤其是在当下宏观经济增长换挡期, 压力已经传导至金融行业。

  (五)“资金池”业务整顿加速行业风险出清

  “资管新规”出台前,资金池业务往往是信托业 务的雷区,产品的收入来源和退出路径不清晰、资金 端和资产端期限错配、底层资产不明细、个别信托公 司利用资金池产品变相对非标产品刚性兑付,上述情 形造成资金池产品存在较大的流动性风险。“资管新 规”出台后,明确界定了资金池业务范围,要求对金 融产品实行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加强对 底层资产的穿透识别能力,严防期限错配可能带来的 风险,同时要求及时清除存量资金池业务。


\

 
  二、信托公司面临的风险现状

  信托公司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在宏 观经济换挡期叠加行业转型压力下,累积的风险越来 越大,风险管理也迈入关键时期。据《中国经营报》 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18年至今,监管机构对信托公 司及从业者开具了230余张罚单。2022年以来,监管对 信托公司及其从业者开具了81张罚单,涉及19家信托 公司,机构处罚金额和个人处罚金额分别为5.352万 元和474万元, 合计5. 826万元,其中11家信托公司被 罚金额超百万元,新华信托单次被罚1.400万元,为 年内最大金额罚单。

  从监管处罚内容看,主要涵盖以下三个方面:一 是违反审慎经营规则,变相接受地方政府提供担保、 为地方政府及其部门提供融资及相关服务、尽职调查 不充分、尽职管理不到位。二是具体业务违规,违规 开展个人信托贷款业务、违规开展银信合作业务、员 工行为管理不到位、贷前贷后审查不严、信托资金违 规用于缴纳土地出让价款等。三是关联交易和信息披 露违规,未按监管规定及时进行信息披露、未按照相 关监管规定准确反映信托业务风险状况、开展部分关 联交易未按要求逐笔向监管进行事前报告等。


\

 
  三、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紧迫性

  对于现阶段的信托公司而言,监管机构的严监管 要求、经济换挡期的转型需求、资金端和资产端需求 变化、行业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等,都要求信托公司 更应该挖掘自身的竞争优势,以全面视角审视市场风 险和业务机会。建立和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已经 成为信托公司战略管理的迫切需要。

  一是资管新规出台以来,信托行业监管政策频 出,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反映了监管部门保持严监管态 势不动摇的决心,也彰显出监管层补齐信托业监管 制度短板、防范行业金融风险的决心。在严监管态势 下,对于信托公司而言,需要在政策的指导下继续加 强业务合规经营管理,提升公司风险管理能力。

  二是我国经济仍然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 期转弱的“三重压力”。面对国内环境的不确定性及 宏观经济增长换挡期,资产端面临较大的压力,而目 前该压力已经传导至金融行业。内外部环境叠加监管 因素,信托公司面临较大的转型诉求,信托公司在转 型发展过程中,公司客户结构调整、战略转型、业务 模式创新等都使得其面临新的风险形势和考验,通过 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可以从战略高度上加强信托 公司风控能力。

  三是现阶段资金端和资产端需求发生变化,资金 端方面,近年来,家庭财富保持稳定增长,养老需 求、财富代际传承等资产管理需求,对信托公司财富 管理能力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在保障收益的前提下做 好金融产品风险管理尤为重要。此外,资产端方面, 信托公司主要业务集中在房地产、政信行业,现阶段 房地产行业监管政策严格,“房住不炒”政策毫不动 摇,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地产行业的去化风险;政府平 台业务则是在政府债务压力下,面临到期不能退出并 展期的风险。行业风险传导至金融产品后,对信托公 司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是大资管时代多家信托公司已经喊出“夹缝中活下去”的口号。由于业务相对同质化,信托公司在 展业时候,除了来自信托同业的竞争之外,还需要跟 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抢夺地盘,而银行、券商等在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方面要优于信托公司,这就对 信托公司风险体系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根据目前多数信托公司的管理架构,大多是由股 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组成。在风险管 理架构来看,多数是结合市场环境、监管政策以及业 务转型的需要,在上述架构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对内 部管理制度打补丁,对人员岗位和职责进行微调,但 整体变化幅度有限。结合目前大多信托公司管理架构, 在借鉴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框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通过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顶层设计、结合业务流程搭建风险监 测体系和整改机制、风险数据梳理与系统搭建三个步 骤,逐步推进信托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一)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顶层设计

  1.优化风险治理架构.首先,信托公司应建立组织 架构健全、职责边界清晰的风险治理架构,明确董事 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 和内审部门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建立多层次、 相互衔接、有效制衡的运行机制。同时,明确风险 授权机制,建立风险条线人员管理标准,梳理业务 发展与风险管理的职能边界,各司其职,兼顾业务发 展与合规底线。其次,明确并落实一道防线、二道防 线和三道防线各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加强部门工作 联动。根据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业务部门为第一道防 线,也是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部门,负责风险识别、 管理与报告等;合规部、风控部、投后部门为第二道 防线,主要牵头、统筹全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内部 审计部门为第三道防线,主要负责风险管理的监督和 检查等。同时,结合信托公司需解决的各项具体风险 事项,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牵头部门,例如,信用 风险和市场风险等由风控部牵头;合规风险由合规部 牵头;流动性风险由财务部门牵头;声誉风险由办公 室牵头;信息科技风险由信息技术部牵头等。

  2.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及体系。从全面风险管理工 作内容、风险管理的策略、风险管理流程、风险治理 架构、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风险管理相关指标、识 别公司的重大风险以及各类风险的定义、主要负责部 门、具体管理流程和控制手段等方面,完善公司的全 面风险管理机制。制定符合公司风险管理策略的《风 险偏好管理办法》,包括风险偏好的定义、风险偏好 管理的职责分工、风险偏好的制定方法和管理流程、各类风险关键指标体系的制定方法和管理流程等内 容。同时,根据监管要求及公司全面风险管理政策, 制定风险报告制度,明确公司经营管理活动中面临的 各种风险以及相关风险报告类型、报告路径等。

  3.搭建风险偏好限额体系。风险偏好、风险容忍 度和风险限额是公司风险策略有效传导的三个重要组 成部分。风险偏好是指信托公司愿意且能够承受的风 险类型和风险总量;风险容忍度是对风险偏好的进一 步量化和细化;风险限额是在风险偏好和容忍度范围 内 通过限制性指标要求将风险偏好和容忍度传导至管 理和业务层面的具体体现。结合信托公司实际情况, 可以将信托业务风险限额框架分为两大部分,即组合 维度限额及单一客户维度限额,组合维度限额可从条 件限额、行业限额、区域限额及期限限额等维度进行 划分。

  (二)结合业务流程搭建风险监测体系和整改机制

  1.业务流程梳理和风险识别。从资金端、资产端 及各类业务入手,同时贯穿于业务和管理流程,全 面、准确的识别和梳理业务风险点,并结合部门分工 及岗位设置,明确风险点及尽职履责关键控制措施。 例如,在资金端,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产品适当性销 售、履行信息披露职责等方面都是信托公司尽职履责 的重点控制环节。

  2.建立风险监测指标。结合信托行业通用风险监 测指标,构建适用于自身管理要求的风险监测指标 库,指标应涵盖业务运作全流程,包括公司层面、 风险层面、业务层面和具体项目层面,满足各级管理 需求。公司层面:净资产收益率(ROE)、资产收益 率(ROA)、风险资产倍数等;风险层面:客户集中 度、不良资产率、流动性缺口率等;业务层面:各类 业务、产品、区域风险限额、各类业务不良率等;项 目层面:结合项目特征设置与项目经营管理、财务数 据等相关的预警指标。

  3.搭建检查及整改机制。结合业务流程梳理、风 险识别及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建设情况,将公司日常检查 机制与内控合规与操作风险管理有效结合,建立“风险 与控制识别→评估→监测→检查→整改→考核”环环相 扣、紧密衔接的完整闭环,形成风险管理、内控、合规 自我改进、自我提升的常态化运作机制。

  (三)加强风险数据梳理与系统搭建

  在搭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后,接下来应建立完善 的数据治理体系,将数据仓库、各业务系统进行数据标准化,明确业务、技术、管理等属性,为应用层的 风险监测与可视化提供数据基础支撑。

  1.优化风险数据治理。以数据需求为标准,梳理 公司业务和风险数据现状,识别公司在数据分布、数 据完备性和数据质量等方面存在的缺失和不足。基于 以风险为主的数据差距分析和改进规划,明确数据管 控体系的改进方向,从组织、流程、标准和技术等 方面对数据质量进行全面提升。明确数据标准信息 属性,包括但不限于数据标准分类,数据标准内容组 成,数据标准所有者,数据标准源系统等。

  2.搭建全面风险管理系统。开展数据标准化收集 工作后,在数据基础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信托公司可 基于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实际需求,搭建全面风险管 理系统,全方位地展示公司各项经营效益、风险分 析、业务发展情况等关键指标,从而有效地为管理层 提供“一站式”的决策支持,实现风险管理流程化、 风险数据可视化和风险监控智能化的结果。

  五、结语

  信托公司通过搭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可以实现 对公司投资类、标品、固收、资产证券化、家族信 托、财富管理等业务的良好支撑;实现资金端、资产 端和产品端之间的有效串联,实现投前、投中、投后 项目全流程风险管理线上化;实现公司各项风险管理 数据的透明实现、即时查询与分析;保障公司管理层 和领导层能够及时掌握公司的风险管理状况,帮助管 理层科学决策;逐步积累实现部分风险场景的自动感 知、判断与预警实现风险智能分析与预警。因此,信 托公司管理者必须加强对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视, 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和实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樊玉雯. 国有控股股东如何通过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促进信托公司稳健发展[J]. 国有资产管理, 2020(8):46-49.

  [2] 刘娜.信托公司风险管理探析[J].财经界,2020(25):75-77.

  [3] 董丁丁.信托公司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几个关键问题与措施[J].现代企业,2020(4):27-28.

  [4] 王琦.信托公司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的高效构建[J].经济师,2018(39):53.57.

  [5] 江虹晓.浅议信托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J].时代金融,2011(21):151-15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6617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