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HS E管理体系是指健康(Heal th)、安全 (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 (以下简称“ HSE ”)。责任制是HSE管理体系的核心, 这套体系是国际石油行业通行的用于油气勘探开发和施工 行业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管理体系, 是当前国际石 油、石油化工大公司普遍认可的管理模式, 具有系统化、 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等特点。为适应油田生产一线 HSE风险防控需要,采油厂基层班组长需要掌握风险辨识 防控的基本方法, 并掌握生产现场关键设备、危险作业、 工艺操作的风险识别与防控知识和技能; 同时, 需要理解 油田应急处置知识, 掌握主要风险应急处置流程以及正压 式空气呼吸器使用和心肺复苏技术, 能够现场演练油气中 毒应急处置。采用6Ds方法进行项目设计,通过讲授法、 分组讨论法、实训法等基础教学方法进行HSE知识和技能 培训,有助于显著提升班组长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关键词:采油厂,基层班组长,HSE培训,设计,实践
一、研究背景
为了适应陆上油田生产一线HSE风险防控需要, 采油厂基层班组长需要掌握风险辨识防控的基本方 法,并掌握生产现场关键设备、危险作业、工艺操作 的风险识别与防控知识和技能;同时,要熟悉油田应 急处置知识,掌握主要风险应急处置流程以及正压式 空气呼吸器使用和心肺复苏技术,能够进行现场演练 油气中毒应急处置。
二、研究的可行性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可行性
1.需求调研可行性分析
广泛收集各采油生产单位的班组长HSE培训需 求,证实采油生产现场对班组长HSE培训存在的工学 矛盾,最终开展课程设计。
2.课题研究可行性分析
坚持问题导向原则,聚焦于班组长HSE管理的难点展开培训,以贴近生产现场、紧抓实际需要为前 提,服务生产现场班组长HSE能力提升需求,展开教 研、教学、实践、培训、考核,最终提升采油厂班组 长HSE现场管控能力。
(二)研究方法
1.项目设计方法:6Ds方法是一种以业务和流程为 导向的方法, 分别为: D1界定业务结果、D2设计完整 体验、D3引导学以致用、D4推动学习转化、D5实施绩 效支持、D6总结培训效果。6Ds方法作为界定、设计、 实践和评估企业学习的强大工具,完善并延伸了课程 设计体系,加强了学习和业务结果的联系,是企业学 习界的革命。采用6Ds方法,在顶层设计上从设计、体 验、引导、转化、绩效、总结六个方面进行推演、讨 论与设计[1] ,在教学实践中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以满足 采油厂基层班组长HSE能力提升和技能持续改进。
2.教学设计方法:采用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实训 法等基础教学方法进行HSE知识和技能培训;同时, 以大量现场案例启发学员进行风险辨识,从而提升学 员的安全意识、深化理解安全知识、锻造现场安全操 作技能。
3.教学实践方法:设计情景式讨论话题,以学员分 组讨论的方式将教学理论与生产现场应用结合起来, 以研讨交流促进理论学习,提升培训实效。
三、培训组织
(一)培训策划
项目设计之初,通过大量调研分析,构建了采油 厂班组长HSE管理胜任力模型,模型见图1.
ASK模型最早由美国本杰明 · 布洛姆教授提出,他认为员工的岗位能力应该包括态度(Attitude)、技 能(Skill)和知识(Knowledge)。态度(A)是指员 工面对工作时应该具备的态度和信念。技能(S)是指 运用知识和经验并通过练习形成的可以完成某件事情 的能力。知识(K) 是指员工面对工作时应该具备的基 础知识、原理等。在进行培训项目设计时,可以借鉴 ASK模型提出培训需求框架,进而开展课程设计。因 此,在分析采油厂班组长胜任力模型的基础上,利用 问卷调查、电话访问、面访等形式进行调研,最终形 成以下ASK培训需求模型[2] ,如表1所示。
根据ASK培训需求模型,最终形成采油厂基层班 组长HSE培训课程设计,如表2所示。
(二)培训实施
1.安全生产法培训
在2021版安全生产法的培训中,提出了“1R6H” 教学思路,帮助学员快速将安全生产法对生产经营单 位的要求与生产现场对接,准确、高效掌握关键和 核心。其中,“1R”(Responsibility system)是指责 任体系,“6H”(How to do)分别是指:(1)如何 开展人员安全管理;(2)如何开展设备设施安全管 理;(3)如何开展危险物品安全管理;(4)如何开展危险作业安全管理;(5)如何做好安全保障工作;(6)如何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2.班组安全管理工作优秀经验分享
为有效推广班组HSE优秀管理经验,组织开展 “研学论坛”和“感悟树”活动。每节课前,分组开 展优秀管理经验交流,交流主题包含采油厂基层班组 HSE管理方法、基层员工HSE培训管理方法、基层场站 应急处置策略和方法等。如某学员分享联合站安全文 化展厅建设经验,该班组认真收集安全文化信息、安 全管理工具,制作、悬挂宣传展板,张贴安全寄语, 制作联合站平面沙盘,建成该作业区安全文化展厅。 该展厅不仅凝练了该班组近年来安全文化建设成果, 同时也提升了该班组成员的工作荣誉感,促进班组安 全文化长效发展。
每节课后,为学员预留时间开展“感悟树”活 动,主要交流在本节课学习中获得的新经验和新认 识,有效提升学员在培训中的学习效率,提升学员对 知识和经验的萃取、转化能力。
3.危害因素辨识、风险防控知识与能力培训
本培训模块进一步推广风险辨识、评价的基本方 法,以《SY/T 6631-2008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推荐做法》标准为基础,从危害辨识的范畴、危 害辨识的分类以及原因分析三个方面,重点介绍了 《GB/T 13861-202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 《GB 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标准以及 LEC风险评价方法,教会学员开展实地风险辨识和防 控。以案例剖析的方法,对采油生产现场抽油机、采 油树、注水井、立式水套加热炉4种关键设备进行风险 分析,对站场(集输、注水等)油气分离器、真空加 热炉、拱顶罐、螺杆泵、离心泵、柱塞泵、配电箱、 配电盘等8种关键设备进行风险分析,对生产现场常 见危险作业的风险防控要求进行宣贯讲解,如动火作 业、挖掘作业、高处作业等。危害因素辨识、风险防 控知识培训课程内容结构如图2所示。
另外,开展风险辨识能力训练。为避免学员练习 时产生疲倦、困顿等消极学习情绪,训练时采用游戏 化视觉课件,带领学员进行风险辨识能力训练,寓教 于乐,提升学员训练的兴趣及积极性。
4.油田应急处置知识与能力培训
本培训模块以《GB/T 29639-2020生产经营单位生 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为基础,讲解应急管 理体系要求,研讨学习油田主要风险应急处置卡,如 机械伤害、人员触电、油气中毒、油气泄漏等突发事 件应急处置程序。
同时,重视应急处置操作能力的养成,针对油气 场所中毒窒息等重大风险,培训学员正确、快速使用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以及有效实施心肺复苏进行人员救 治。通过视频案例剖析学习,指导班组长理清应急指 挥人员、设备抢修人员、监护警戒人员以及医疗救治 人员的应急职责、能力要求和处置方法,明确如何在日常管理中融入应急人员能力培训,以提升班组应急处置水平。
四、效果总结
(一)培训成效
安全生产法培训,以“1R6H”为一条主线,帮助 学员有效识别工作中须严格遵守的法律条款,深度学习 违法责任和后果,有效强化学员的安全管理红线意识。
班组安全管理工作优秀经验分享,有效加强学员 间的经验交流,对优秀经验进行推广,有力促进了学 员班组安全管理能力的自主提升。
风险识别培训,以案例分析为切入点,开展油田 生产现场设备设施风险识别;以标准、制度为依据, 培训学员危险作业合规管控。通过测试,学员对风险 识别知识掌握达到80%以上,更加深入理解油区关键 生产设备的风险防控,掌握危险作业管控要求。
应急处置培训,紧紧抓住生产现场应急处置需 要,培训学员三个应急能力——会报警、会处置、会 急救;同时,进行应急处置体验,演“救援经过、现 场氛围、设备使用、职责分工”,练“安全警觉、反 应能力、现场指挥、应急预案”,提升学员应急处置 能力。通过测试,学员对应急处置知识掌握达到85% 以上,均掌握油气中毒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和处置方 法,有效实现事故现场的问题排查、设备抢修、人员 救治。
(二)方法创新
本实践尝试设计情景式讨论话题,组织学员形成 研讨圈开展头脑风暴。如观看《中国机长》影片选 段,鼓励学员尽可能地在影片选段中识别有效的风险 管控措施,学员从人、物、环、管四个方面在班组建 设、危害因素识别与防控措施制定、设备启用前安 全检查、应急物资检查、食品安全检查、绕机检查、 应急信号约定等多个环节进行识别,共同观察提出可 借鉴学习的风险管控措施共计26条,培训现场讨论热 烈,学员在相互交流中不断碰撞出新的想法和建议, 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 罗伊 ·波洛克.将培训转化为商业结果实践手册[M].北京:中国工信出版集团,2018.
[2] 邓玉金.培训体系建设的8节实战课[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2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63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