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随着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习惯通过 互联网平台购买食品,但由此产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愈发 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国互联网食品安 全监管的困境,然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主要包括优 化食品安全监管权责配置、改变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加强 食品行业生产许可、引导消费者参与安全监管、打破信息 不对称的壁垒等等,旨在优化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为公 众提供一个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个领域都受到了一定 程度的影响。食品行业通过网络开辟了更广泛的市 场,也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促进 了食品产业的发展,而且满足了社会的需要。然而, 随着互联网食品交易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出现了 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互联网食 品安全监管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
二、我国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权责分配不清
线下食品的生产、流通,监管人员往往是通过现 场监督检查进行监管。互联网食品通过网络进行交 易,有些在线食品经营者通过虚假身份登记、虚假地 址填写等方式扰乱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秩序。这就对 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技术的设备、监管模式及监管方 法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适应这些新要求的机构不 健全、权责分配不清。
(二)信息追溯困难
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相对较晚,特别是互联网食 品业务的爆炸式增长近几年才开始。互联网食品经营 者数据库尚未建立,无法实现在线食品信息的共享和 互通。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消费者可以通过抖音和微信朋友圈等网络平台购买食品,然而无法有效地追 溯到卖方具体情况。当出现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时, 即使向政府投诉,也无能为力。究其原因,是政府监 管过程中在线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不完善。
(三)监管模式落后
在互联网食品交易蓬勃发展的情况下,随着食品 经营模式的不断创新,销售模式多样化,新的逃避监 管手段不断出现。传统的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已 不再适用,难以适应新业务形式的需要。第三方在线 交易平台通过降低进入门槛获得市场份额,没有检查 入网运营商的准入资质。并且很多互联网食品经营者 为了规避处罚故意逃脱监管,从而使得传统的食品安 全监管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的需 要。政府部门忽视对第三方交易平台的监管,没有认 识到互联网食品的特殊性,监管模式未能及时创新。
(四)消费者维权难
目前,很多消费者在维权这一过程中结果都不理 想,并且花费时间特别长,结果却不如意,从而导致 很多消费者不愿意去维权。大多数消费者觉得只要食 品安全没有造成严重的问题,都会保持沉默。尤其是 当证据不充足时,更难明确责任,到时责任主体推卸 责任。网上食品交易不同于传统的实物交易,在这个 交易的过程中涉及主体很多,有食品生产商、第三方 交易平台、物流企业等。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他 们会互相推卸,逃避责任,消费者就很难找到负责的 人或结构,许多纠纷未能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五)企业自身问题多
我国中小食品企业数量众多,投资能力不足造成 生产工艺缺乏必要的软硬件设施,且生产工艺和技术 普遍落后。企业内部也缺乏完善的食品质量管理体 系,在食品的生产、运输、储存等环节容易发生一系 列质量问题。一些食品企业缺乏信用,过分追求眼前 利益,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劣质食品添加剂或食品 原料,并且互联网食品企业相对于实体企业来讲,更 加的肆无忌惮,由此带来的问题很多。所以,食品企 业在互联网时代,自身问题如果不加以改正,将严重影响食品安全问题。
三、优化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食品安全监管权责配置
政府部门应调整优化食品安全监管权责配置:一 是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评价体系,建立食品 安全风险监测机制。这将有助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充 分了解互联网食品安全现状,有效制定相应的监管指 标、政策和规章制度,确保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性和 科学性。二是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 相应的食品质量追溯机制。这种追溯机制需要与相应 的行业协会和企业进行合作和协调,降低相关部门的 食品安全监管成本。第三,相关部门可以从关注食品 安全问题的监管理念入手,从建立食品行业安全体系 标准和相应的法律法规入手,充分发挥监管部门的宏 观管控作用。
(二)改变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随着网络的发展,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通过互联 网进行监控,建立相应的食品安全反馈渠道,积极动 员用户参与,以被动化为主动,根据用户反馈,加强 食品安全监管。相关监管部门应通过征信系统收集经 营者的信息,降低信息收集成本,提高食品安全认 知,促进互联网食品行业的发展。
(三)加强食品行业生产许可
在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质量的同时,加强市场准入 控制,提高对食品企业资质的要求,进一步做好食品 安全监管工作,更好地保障互联网食品安全。加强源 头控制,建立互联网食品市场准入制度。网络平台要 加强市场准入控制,严格审批,结合行业特点做好监 管工作。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平台不能通过交易规则 筛选食品企业,防止网络运营的集中化。只有在保证 食品企业公平竞争的前提下,互联网食品市场才能确 保食品安全。此外,要加强对食品企业乃至种植、养 殖、加工、处理等环节的监管,确保生产的食品符合 质量标准,从源头上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四)引导消费者参与安全监管
政府监管部门要重视充分发挥消费者贴近一线、 分布广泛的优势。为了实现食品安全公共管理的目 标,采取政策激发消费者参与监管的积极性,实现多 元化治理。拓宽消费者参与渠道,激发消费者参与互 联网食品安全管理的积极性。首先,在制定政策时, 要广泛征求公众特别是消费者的意见,通过消费者的 广泛参与,实现政策的全面制定。其次,可以赋予消费者群体参与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的权利,吸引消 费者担任食品安全监督员,弥补政府监管的不足。最 后,搭建网络应用平台,开发移动客户端,及时公布 相关食品安全信息,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为消费者参 与监管提供物质激励,进一步提高消费者参与的积极 性。如果消费者发现互联网食品在质量问题,可以积 极反馈给相关部门进行申报,经调查证实后可以对消 费者进行物质补偿,并建立积极的激励机制。
(五)打破信息不对称的壁垒
确保互联网食品安全的需要打破现有的行业信息 壁垒,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应加强政府监管机构对 互联网食品商家的直接监管。在食品生产的过程中以 及外卖食品厨房中可装视频监控来进行监管,每天将 监控视频传输至政府监管中心,然后使用视频智能识 别技术捕捉食品生产卫生违规行为,并使用大数据分 析技术筛选违规记录,并将警告信息和处罚决定告知 违法企业。通过这种技术手段,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 问题。同时政府应出台政策,加强对第三方交易平台 的监管,出台相关的政策或法规来加强对其监管和监 督。最后在出售的在线食品包装中添加食品信息安全 二维码。这样消费者可以通过扫这个二维码来了解自 己购买的食品的相关信息。
四、结语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产和生 活。在发挥互联网平台优势的同时,应该加强对互联 网食品的监管和控制。食品安全监管是保障互联网食 品安全的重要手段。面对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 的权责配置不清、安全监管费用高、生产准入门槛 低、消费者维权意识不足、安全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应通过优化食品安全监管权责配置、改变食品安全监 管模式、加强食品行业生产许可、引导消费者参与安 全监管和打破信息不对称的壁垒等对策加以解决,从 而提高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能力。
参考文献
[1] 贾仕博,黄敬雯,温馨靓.我国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困境与优化对策[J].中国食品,2022(4):129-131.
[2] 赵昀祺.我国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困境与优化对策[J].饮食科学,2019(8):6.
[3] 杨明.我国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困境与优化对策[J].中国食品学报,2017(11):187-197.
[4] 万长松,张佳楠.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监管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59-6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59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