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 > 正文

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运用策略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13 11:25:38 文章来源: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解决现代企业发展难题,本文以财务评价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分析,重点阐述了企业财务评价模式的主要特点,深入分析了构建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原则,从几个方面出发,提出了现代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运用策略,旨在发挥财务评价价值,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情况,不断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促进其稳定、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特点,策略

  财务评价是按照国家现行的财税制度与价格体系,对企业的财务效益与费用进行分析计算,通过财务报表制定、财务指标计算等,对企业过去一段时间的经营情况做出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其目的是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情况及经营效益进行展望,属于对企业的未来预期行为。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业企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行业覆盖领域日渐提升,整体发展成效比较理想,但在内部管理中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要求与调整需要。在这种情况下,财务评价的重要性愈发显著,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构建迫在眉睫。本文就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运用展开了深入剖析。

  一、企业财务评价的特点分析

  1.反映企业整体经营效益

  财务评价以企业净资产收益为主导指标,着重突出企业的经营效益。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重点关注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益体现,要求在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建设期间,严格按照国际通行的相关标准规范,将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国际上称之为投资报酬率)作为重要导向,有助于对企业财务状况、效益收入等情况的全面反映,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运用策略探究论文

  2.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主要以现代财务分析的相关标准与原理为基础,通过对企业净资产收益、不同财务指标的分析,了解企业经营效益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以企业财务状态、偿债能力、资产营运、发展能力四个层面为着力点,结合组织战略目标与发展规划,优先确定与净资产收益率相关的分析指标,并且要求该指标具有可行性及一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规范完善、相互补充的指标架构[1]。

  3.按照国家规定标准执行

  从企业发展角度来看,财务评价体系的合理构建,需要始终以横向对比分析为前提,按照全国统一颁布的评价标准值,选择数理统计方法,充分利用会计信息统计资料,对行业内不同分组的标准值进行集中测算,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积极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评价标准值,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在同行业内、同规模领域中进行比较,以保证财务评价的规范合理性,同时有效减少财务评价中的人为干扰因素。

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运用策略探究论文

  二、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企业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关系企业经营能力水平及效益情况能否真实展现,因此,需要坚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财务评价的特殊性及其他相关因素,以战略目标为导向,认真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

  1.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

  企业的业务领域广泛,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覆盖区域不同,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使企业财务、业务领域的实际情况得到全面反映,保证管理人员所受到的数据资料真实且完整,为决策制定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

  2.过去收益与未来收益相结合

  财务评价是一项系统性任务,关系企业的未来发展及经济效益,需要通过往期财务数据的搜集、分析与汇总,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情况进行科学预测,因此,需要注重过去收益、未来收益的深度融合,在保证所搜集信息全面真实的情况下,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2]。

  3.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定量分析以企业财务报表作为主要的数据来源,按照相关的数理方式进行加工整理,进而得出企业的信用结果;定性分析主要以企业战略管理、经营决策、发展创新、风险控制、人力资源等角度出发,对企业财务及非财务状况进行客观分析。通过定量分析、定向分析二者相结合,促进综合评价、例外财务事件的有效衔接,进而对企业的外部财务事件发展进行有效协调,促进企业财务状况得以良好、稳定运行。

  三、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与运用的策略

  财务评价体系建设是一项繁杂的系统性工程,在具体的建设与应用过程中,笔者认为,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改进和优化现有财务评价指标

  现阶段,1995颁发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是我国企业广泛采用的指标体系,虽然该指标体系已经推行多年,但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已经很难满足当前市场经济环境发展需求,因此,需要企业着重做出改变,对现有的财务评价指标进行重新认识与改进[3]。一方面,对于企业的资产定义,要通过未来经济利益观念来实现。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及企业经营现状,对资产确认标准进行合理确定,始终将未来经济效益作为前进目标,深度挖掘企业的创利能力,进而对无形资产进行合理确定。另一方面,注重对计量属性的合理选择。财务评价与基础财务工作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合理选择财务评价计量属性,以企业金融资产为例,若该资产属于并未发生实际成本的资产类型,那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与会计要素确认标准要求相符,应在保证企业财务历史成本合理运用的基础上,适当引入其他计量基础,并将其在企业资产负债表范畴内容融入完成核算。在实施上述措施后,制定并落实全面收益观的财务报告。

  2.突出现金流量指标的重要性

  现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现金是否充足与有效,将直接影响企业能否实现长远、稳定的发展。在构建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时,企业要突出现金流量的重要地位,充分考虑市场经济条件、社会发展、政治发展及自身经营发展多方要素,加强对现金流量的控制,合理运用有助于效益提高的发展战略,明确发展方向与财务评价重点,逐步提高企业持续经营能力与长期盈利能力,进而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值得注意的是,在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中强化现金流量指标的地位,要充分考虑成本等对现金流量的可控制性,适当增加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增长率,全面突出现金流量指标的重要性,为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施助力。

  3.建立全方位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

  企业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不但要注重自身的获利能力,还需从多方角度出发,加强对未来发展、价值挖掘、风险水平等关键要素的重点关注,同时对风险指标、成长性指标等重要指标进行合理设计[4]。以偿债能力指标为例,该指标反映企业的获利率与回报率,如果企业偿债能力指标低,将表示企业现行回报率低,不能很好地消除因企业举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可能导致财务费用增加等情况,以上情况的存在,表示企业的获利率很难发挥实际意义。对于经营能力指标,不仅是企业发展前景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企业升值、未来获利能力的可能性代表,需要管理者高度重视,对企业经营发展能力、成长能力等进行持续关注,同时要对企业领导层、员工等整体水平进行全面掌握,确保在财务领域形成良好的战略性发展眼光。

  财务分析指标主要包括变现能力比率、资产管理比率、负债比率、盈利能力比率四项,考虑到不同行业的重点与关注点并不相同,可以在现有四项主要分析指标基础上,量化评价其他关键性财务指标,正确梳理企业的财务状况、评价指标等脉络,为后期指标评价与对比提供保障。坚持以财务评价指标规范为主导,对各关注方面评价指标进行优化,从全方位、多角度出发,做好相关财务数据的全面获取与搜集,认真计算并及时公布财务指标。在计算财务指标过程中,要兼顾好财务评价标准的统一性。

  对于财务数据的采集与分析,企业要重点关注其以对外财务报告中数据来源是否保持一致,其他的数据采集同样如此,只有保证现有数据与对外报告内容高度契合,才能促进会计计量属性标准化、统一化的实现,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为操作因素影响,进而保证财务指标体系的有效性。针对数据的对外公开处理,企业要对数据来源进行说明,及时公示所采用的评价标准,严格遵循公正、公开的基本原则,向公众公示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内容,努力向阳光透明方向转变,保证指标体系设置的规范性和内容的完善性。

  4.强化企业风险水平的有效评估

  风险是企业发展道路上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每时每刻都面临着不可预知的风险,若企业不能对未来风险水平做出提前预测、合理评估,并及时做出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会对企业的日常经营带来较大影响,不利于企业的未来发展。对此,企业在分析评价经营成果、财务状况时,要着重注意企业未来风险水平的客观评估。一方面,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中,要面向企业全员进行未来风险的宣传教育,逐步强化企业全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在企业管理者的指导与带领下,客观评估企业未来可能会面临的风险,提前制定针对性的方法措施,避免风险管理不当使企业面临更大的损失,进而促进企业的稳健发展[5]。另一方面,目前企业财务指标计算通常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为主,尽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但并不能对企业现金流动情况进行真实反映,两张表所披露信息极易被粉饰,仅仅依靠两张表对企业的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将无法真实地体现企业经济情况,导致资金链出现断裂,使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财务危机。对此,企业要以现金流量分析为核心,建立科学、精准的财务风险指标,对企业现金流量使用情况进行控制,避免企业所拥有的现金流过多或过少,以此来规避因现金流所导致的财务危机,进而促进企业现金运营效率的提升。

  5.增加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参与行业竞争,获取良性发展空间的重要因素,需要在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设立中重点关注,制定科学、规范地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对于具体操作流程,需要严格按照以下两个步骤进行:一方面,结合企业战略目标与实际经营情况,建立起便于资本价值反映的指标体系,以企业的知识资本投资、知识资本管理水平、知识资本的质量高低、知识资本运作效率四个层面为切入点,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水平反映提供数据参考。①知识资本投资,从知识资本的维持、投入两个角度出发,开展深入分析;②知识资本管理水平,根据企业员工的职业发展水平、稳定性等开展综合性分析;③知识资本质量水平,从企业管理层、高级技术人员的管理经验、能力水平、受教育程度等方面进行反映,若企业管理层及高级技术人员的经营水平、学历水平、综合素养等相对较高,代表企业的知识资本质量比较高,则核心竞争力相对较强,反之则代表企业核心竞争力薄弱;④知识资本运作效率,该环节可通过企业的劳工生产率进行反映[6]。另一方面,企业要立足于实际,严格按照财务评价相关要求,逐步建立起能够反映无形资产技术价值的指标评价体系,深入分析企业全部资产中无形资产的所占比重,进而客观地反映企业是否具备良好的核心竞争力,以此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据有利地位。

  6.以未来经济利益定义资产

  资产是企业实现稳定经营与长远发展的基础,在财务评价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企业而言,未来的经济利益将成为资产确认的最基本原则,交易活动立足于以往的经济行为,不再作为资产确认的唯一标准。对于资产而言,重点在于对资产本质的表述与揭示,因此,要坚持以未来经济利益为导向,着重突出资本的实质所在,即具有创利能力因而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用“具有创利能力”对资产本质特征进行表述将更加合理。因此,在企业构建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时,对于资产的具体解释可为:企业能够实际控制,并且具有良好创造能力的资源,进而为金融衍生工具、人力资源、自创商誉等无形资产进行合理确认。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财务评价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一环,财务评价指标的确定与有效运用,能够为企业指明发展方向,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是企业优化内部管理、获取良性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因此,现代企业在做好自身经营管理的同时,还需着重加强对财务评价的重视程度,充分掌握财务评价模式的基本特点,详细了解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结合自身经营现状及财务状况,采取针对性的手段,积极建立科学、完善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将其灵活运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为企业决策制定、财务规范、未来发展等提供引导,以此实现企业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谢狄枫.谈完善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措施[J].财会学习,2022(21):20-22.

  [2]马国心.基于AHP的电信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21.

  [3]伍柳绿.关于科创板创新型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会计师,2020(02):44-45.

  [4]王朕卿.科创板创新型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北方经贸,2019(07):73-75.

  [5]谷宝国.论集团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黄金,2018,39(08):1-3.

  [6]李楠.科技型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管理观察,2018,38(12):187-18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5930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