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报告明确指出,强化对权力 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 的权力运行机制。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作 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国家治理中具有不容忽 视、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国有企业应充分发挥经济责 任审计的重要作用,推进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队伍建设,保 障从严管理,进而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基于此, 本文分析了构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体系的具 体措施,以供参考。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影响着国 民经济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国有企业领导人员 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已经在我国运行多年,经过多年的 探索,审计问题逐渐突显,具体表现为:审计评价不 够精准、审计责任界定不够清晰和完善、审计成果得 不到有效应用等。国有企业应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给 予高度重视,结合新时期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 审计现状做好部署,以党中央发布的《党政主要领导 人员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 规定》为基础,不断完善审计流程,将国有企业领导 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价值充分地发挥出来。
一、国有企业开展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 任期内所在部门、单位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效 益性的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将审计监督引入 干部管理,既维护了财经法纪,也促进了国有企业领 导干部遵纪守法,保持廉洁自律。
(一)经济责任审计是全面从严治党理念的体现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是新时 代监督管理的重中之重。该体系以监督国有企业领导 人员经济责任履行状态为着力点,坚持以经济责任履 行为方向,充分发挥出审计评价机制作用,保障国有 企业领导人员能够履行自身经济责任,尽职尽责地做 好管理工作,为国有企业的良好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 保障。
(二)经济责任审计是切实加强干部监督和管理 的重要措施
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能够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履职阶段工作业绩和管理成效进行客观、全面、公 正的分析评价,审计结果要作为国企领导人员任用、 选拔和考核的主要依据,从而充分发挥出其监督管理 作用,督促企业领导者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合理运用 手中权力。公正的审计报告内容不仅有助于解决“官 出数字”的现象,还能从客观角度选用人才。
(三)经济责任审计是改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 重要策略
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保障国企经营管理质量的重要 策略,良好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助于监督领导人员 在任职期间企业各项开支的合理性和真实性。结合审 计阶段发现的管理漏洞和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 善意见,从根源上提升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质量,保障 企业经营的项目都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从而达 到防控企业经营管理风险的目的,保障企业的高质量 发展。
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不足
(一)忽视履职阶段审计工作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通常不是在国企领导人员履职 阶段进行而是在其离任后开展,此时其已经履新。审 计监督工作滞后势必导致审计结论的滞后,审计结果 难以发挥出自身价值,未能与任用选拔的用人机制实 现联动。
(二)尚未建立完善的审计评价体制
建立完善的审计评价机制能够将经济责任审计作 用发挥到最大,很多国有企业已经意识到建立该机制 的重要性,且不断在实践中积攒经验。但实践中也常 会出现审计指标与经营管理脱节的情况,进而导致审 计工作难以达到预期。此外,我国部分国有企业审计 机构未设置评价体系或是评价指标,将出现不同审计 队伍对企业领导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审计结果 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无法结合所有审计队伍评价结果 做出真实、完善、公正的评价,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参 考价值较低,严重时将会引发矛盾,经济责任审计评 价工作的权威性大打折扣[1]。
(三)大数据审计应用水平不高
将信息化管理软件与审计工作融合后,经营管理 数据保存将更加完整,审计管理工作难度也将随之降 低,而我国不少国企忽视了大数据模式的渗透,尽管 引进了信息管理系统,但却忽视了软件配置,导致大数据审计工作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有的国有企业在 开展审计工作时,仍运用传统的人工审计模式,审计 周期长,在领导人员再度履职后审计工作仍未结束, 此时的经济责任审计已难以充分发挥出应有功效。而 引进了大数据审计技术,配置了完善的审计模式的企 业,由于缺乏大数据运用经验,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的现代化、数字化发展也将产生一定的制约。
(四)审计结果应用频率不高
结合我国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分析可知, 国有企业运用的模式大多为“先离后审,先任后审” 的形式,缺少任中审计环节,在审计阶段发现问题 时,已产生出无法扭转的后果,难以实现整改。从管 理角度分析,部分国有企业并未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和审计成果公示,国有企业内部管 理人员未能及时借鉴审计成果开展自纠自查,导致我 国“三重一大”制度决策执行流于表面,管理问题屡 查屡现。
(五)人才结构单一,缺乏复合型审计专业人员
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大多为财务管理专业 人才,审计专业人才占比偏低,同时计算机专业人才 缺乏。审计部门人才结构单一,综合管理能力不强, 当遇到复杂性强的财务管理问题时,各专业人才站在 各个专项角度分析问题及解决方案,解决方案虽有针 对性但缺乏综合性,进而导致审计工作难以适应目前 经济责任审计基本需求。与此同时,大部分审计人员 属于“半路出家”,知识架构不够完善,加上公司未 组织专项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审计工作的 顺利开展。
三、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体系的 路径
(一)缩短审计周期,及时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
国有企业要不断在实践中完善经济责任审计体 系,构建领导人员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机制,以任 职三年为审计周期,建立“三年一审”的审计管理模 式,与审计行业标杆企业进行良好的沟通,以缩短经 济责任审计周期为主要目的,重视审计管理制度的 完善。与此同时,应重点关注国有企业领导者履职阶 段“三权”落实情况,即对领导人员经济政策渗透情 况、经济管理权限落实情况、重大事项决策权限应用 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有效的审计管理和监督,及时发 掘权利落实阶段存在的相关问题,将违纪违规行为扼 杀在摇篮里[2]。
(二)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机制的建立尤为重要,应作为 保障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效性的策略之一。
首先,审计人员应保持公正、客观、准确的态度,坚 持合规合法原则,以法律法规、政府政策、地区规章 制度、政府部门领导方针为主要依据,保障审计工作 的合规性、效益性、真实性;其次,应坚持全面评价 管理原则,既要评价领导人员履职阶段做出的成绩, 也要评价领导人员履职阶段的不足之处,做好全方位 的评价管理;最后,要坚持定量和定性有机融合的管 理原则,用定性指标评价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任务完成 情况,用定量指标评价经营业绩完成状态,以保障指 标更具完善性和合理性。
(三)提升大数据审计技术的运用频率
将大数据审计技术与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工作进行 融合,保障数据处理质量和效率,从根源上提升经济 责任审计工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从实践数据分析可 知,大数据技术能够有效地提升审计管理工作的合理 性,构建以大数据管理技术为基础的审计管理模式已 成为国有企业审计管理部门的必然趋势,企业审计管 理人员也应提升大数据管理技术的应用频率,搭建多 角度、多口径的数据管理评价平台,实现信息数据的 精准收集。以实际管理数据为基础,用大数据技术做 好基础数据的管理和筛分,使经济责任评价管理体系 实现数字化和科学化,以便为管理者提供更加合理科 学的审计结果。与此同时,国有企业高层领导还应引 进云计算技术、数据共享平台等,缓解审计人员工作 强度、压力,以确保审计管理人员能够将更多的时间 和精力用在数据分析方面。
(四)调整方向,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
首先,国有企业应将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经济责 任审计区分开,财务管理的审计不能等同于经济责任 审计,在开展审计过程中应将二者区分开。国有企业 审计管理人员还要时刻关注上级党委政府、国务院和 党中央颁布的经济管理政策,做好管理方向的控制以 及调整。与此同时,还应拓宽审计管理工作面,将审 计管理优势发挥到最大。其次,应从“离任”管理模 式中走出来,逐步向“任中”审计方向转型,从传统 的以结果为导向转变为以实践为导向,做好经济审计 的转型工作[3]。
(五)完善审计结果运用机制,督促审计问题整 改到位
国有企业人事管理部门需要结合审计管理部门提 供的领导人员审计报告制定专项审查考核计划,将专 项考核结果作为领导人员任免、奖惩、考察的主要依 凭,并且企业应贯彻落实“不审不用、先审后用”的 指导方针,避免出现一边审计一边提拔或是先提拔后 考核的不良情况。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应分析审计管
(四)审计结果应用频率不高
结合我国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分析可知, 国有企业运用的模式大多为“先离后审,先任后审” 的形式,缺少任中审计环节,在审计阶段发现问题 时,已产生出无法扭转的后果,难以实现整改。从管 理角度分析,部分国有企业并未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和审计成果公示,国有企业内部管 理人员未能及时借鉴审计成果开展自纠自查,导致我 国“三重一大”制度决策执行流于表面,管理问题屡 查屡现。
(五)人才结构单一,缺乏复合型审计专业人员
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大多为财务管理专业 人才,审计专业人才占比偏低,同时计算机专业人才 缺乏。审计部门人才结构单一,综合管理能力不强, 当遇到复杂性强的财务管理问题时,各专业人才站在 各个专项角度分析问题及解决方案,解决方案虽有针 对性但缺乏综合性,进而导致审计工作难以适应目前 经济责任审计基本需求。与此同时,大部分审计人员 属于“半路出家”,知识架构不够完善,加上公司未 组织专项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审计工作的 顺利开展。
四、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体系的 路径
(一)缩短审计周期,及时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
国有企业要不断在实践中完善经济责任审计体 系,构建领导人员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机制,以任 职三年为审计周期,建立“三年一审”的审计管理模 式,与审计行业标杆企业进行良好的沟通,以缩短经 济责任审计周期为主要目的,重视审计管理制度的 完善。与此同时,应重点关注国有企业领导者履职阶 段“三权”落实情况,即对领导人员经济政策渗透情 况、经济管理权限落实情况、重大事项决策权限应用 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有效的审计管理和监督,及时发 掘权利落实阶段存在的相关问题,将违纪违规行为扼 杀在摇篮里[2]。
(二)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机制的建立尤为重要,应作为 保障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效性的策略之一。
首先,审计人员应保持公正、客观、准确的态度,坚 持合规合法原则,以法律法规、政府政策、地区规章 制度、政府部门领导方针为主要依据,保障审计工作 的合规性、效益性、真实性;其次,应坚持全面评价 管理原则,既要评价领导人员履职阶段做出的成绩, 也要评价领导人员履职阶段的不足之处,做好全方位 的评价管理;最后,要坚持定量和定性有机融合的管 理原则,用定性指标评价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任务完成 情况,用定量指标评价经营业绩完成状态,以保障指 标更具完善性和合理性。
(三)提升大数据审计技术的运用频率
将大数据审计技术与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工作进行 融合,保障数据处理质量和效率,从根源上提升经济 责任审计工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从实践数据分析可 知,大数据技术能够有效地提升审计管理工作的合理 性,构建以大数据管理技术为基础的审计管理模式已 成为国有企业审计管理部门的必然趋势,企业审计管 理人员也应提升大数据管理技术的应用频率,搭建多 角度、多口径的数据管理评价平台,实现信息数据的 精准收集。以实际管理数据为基础,用大数据技术做 好基础数据的管理和筛分,使经济责任评价管理体系 实现数字化和科学化,以便为管理者提供更加合理科 学的审计结果。与此同时,国有企业高层领导还应引 进云计算技术、数据共享平台等,缓解审计人员工作 强度、压力,以确保审计管理人员能够将更多的时间 和精力用在数据分析方面。
(四)调整方向,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
首先,国有企业应将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经济责 任审计区分开,财务管理的审计不能等同于经济责任 审计,在开展审计过程中应将二者区分开。国有企业 审计管理人员还要时刻关注上级党委政府、国务院和 党中央颁布的经济管理政策,做好管理方向的控制以 及调整。与此同时,还应拓宽审计管理工作面,将审 计管理优势发挥到最大。其次,应从“离任”管理模 式中走出来,逐步向“任中”审计方向转型,从传统 的以结果为导向转变为以实践为导向,做好经济审计 的转型工作[3]。
(五)完善审计结果运用机制,督促审计问题整 改到位
国有企业人事管理部门需要结合审计管理部门提 供的领导人员审计报告制定专项审查考核计划,将专 项考核结果作为领导人员任免、奖惩、考察的主要依 凭,并且企业应贯彻落实“不审不用、先审后用”的 指导方针,避免出现一边审计一边提拔或是先提拔后 考核的不良情况。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应分析审计管理问题,做好问题集中整改,不断强化对审计整改问 题的检查、监督和跟踪,保障审计整改工作能够真正 意义上落到实处,同类别问题得到改善。国有企业还 要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建立审计问题整改落实问责机 制,针对整改主体管理责任淡薄、未建立长效控制管 理机制、整改责任相互推诿等情况进行集中处理,以 问题为导向制定完善合理的审计整改问题监督管理策 略,将整改情况与奖惩机制相融合,保障经济责任审 计工作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优势。
(六)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审计人员 职业化和审计队伍精良化
目前,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审计队伍职业水平和 职业素质仍然达不到要求,管理人员知识架构不够合 理,职业水平不高,审计人员职业水平偏低是导致 经济责任审计管理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首先,为 有效地改善这种状态,国有企业需要从制度管理角 度出发,做好审计职业化,聘请经验丰富的审计管理 人员,树立审计管理职业形象和职业管理意识,确保 审计人员职业水平能够达到预期,为后续审计管理工 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其次,企业还要从经济责任审 计发展角度着手,坚持“人员精、素质高”的管控原 则,不断吸纳政治素养、组织协调能力、职业水平良 好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最后,应建设横向交流、上下 联动、高标准的动态控制管理体制,提升审计管理人 员职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应重视 政策的学习和掌控,结合政策发展方向做好人才培训 计划,针对审计人才职业水平考核结果做好专项审计 计划,保障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国有企业还要重视审 计管理队伍建设,了解目前审计管理工作实际状态以 及人员组织架构,从管理需求角度出发,不断充实不 同专业审计管理人员知识架构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人才管理优势,实现综合发展。此外,国有企业审计 队伍在开展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队伍中应配 置政策普及人员,时刻关注审计管理政策动向,结合政 策内容调整审计内容,保障审计决策的适用性,提升审 计结果的可靠性。审计队伍管理者应意识到队伍的搭建 与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积 攒经验,定期引进法律、管理、信息化以及审计方面的 人才,向审计管理团队内注入新鲜血液,不断提升审计 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此同时,还应建立奖惩制度以及 绩效考核机制,不断鼓励审计人员学习法律、政策、信 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建设职业水平高的审计队伍,为 审计工作良好开展奠定人才基础。
(七)创新审计服务模式
目前,国有企业已经朝着现代化、科学化方向不断发展,但仍采用传统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导致审 计工作难以充分发挥出自身作用。国企应改变这种固 有思维,引进先进的审计服务理念与方法,创新审计 策略和服务模式,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分析企业领导 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需求,优化审计深度,从全局角 度出发充分考虑问题,保障审计效果。审计部门在创 新审计服务管理模式时,除了要对领导人员经济责任 做出正确评价外,还要为企业内部治理、风险防控、 发展战略、生产经营管理等把脉,不断发现企业在管 理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了解内部控制薄弱 环节,从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管理制度角度出发, 提出审计建议和改善意见,保障新型审计管理模式为 企业经济发展赋能[4] 。在建立新型审计服务管理模式后 要做好实践,先局部运用审计管理模式,在保障审计 管理效果达到预期后,应逐步推广,在运用中做好审 计管理模式的优化和创新,在实践中积攒经验,将经 济责任审计工作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审计部门管理人员也要与时俱进,不断优化审计 管理模式,结合创新型审计管理内容,建立完善的审 计管控制度,确保审计报告更具时效性,为决策层提 供更高效经验的咨询管理服务,促进企业降低经营管 理风险。在落实创新型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模式后,要 将审计评价结果与传统的审计评价结果进行对比,以 保障创新工作带来实效。
五、结语
综上所述,国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是其 留任、提拔与否的主要依据,因此,经济责任审计工 作对企业稳健、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新时期,国企应 高度重视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的创新,助力国有企业实 现发展转型与管理转型。审计部门管理人员应顺应时 代发展趋势,以政策为导向,不断完善审计模式和审 计策略,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在企业管理监督中的重要 性的认识,探索更加高效、实用的审计方式方法,确 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能够充分发挥为企业良性发展保 驾护航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叶爱兵.浅析当前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形势及对策[J]. 中外企业文化,2020(12):62-63.
[2] 梁星,周美辰.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探讨[J].商业会计,2020(21):41-44.
[3] 郭春光.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难点及对策探讨[J]. 中国总会计师,2020(7):106-107.
[4] 罗玉娇.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优化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9(12):169.17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57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