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采用文献 计量的方法,通过CiteSpace对我国建筑业信用研究的现 状、热点及前沿趋势进行系统梳理分析,从年发文量、关 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和关键词时区图等多个维度进行可 视化图谱绘制。结果表明:国内建筑业信用研究的文献数 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在2008年和2014年均出现了高潮, 主要研究热点集中在信用评价、信用体系和信用管理等几 个方面。通过聚类分析,可将研究内容分为信用管理和信 用链两大类,发展趋势则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关键词:建筑业信用,CiteSpace,文献管理,文献计量,研究热点及前沿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度统计数据显示, 全 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293079.31亿元,同比增长11%, 并且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0138亿元,占国民生产总 值7.01%,近10年持续稳定在6.85%以上,建筑业作为 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地位稳固。建筑业与我国宏观 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但目前建筑市场还存在着 不同程度的信用问题,例如,信用评价体系不完善、 失信惩戒机制力度弱等问题。自2005年8月,建设部就 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 意见》,提出了“四个统一”的建设目标。2014年, 国务院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 年)》,2017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建筑市 场信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这一系列工作都旨在 推动建筑业信用管理的发展。
一、数据与方法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库,检索方式 为篇关摘、以(“建筑”+“信用”)*“信用”或 (“建筑”+“信用”) *“失信”为检索词; 学科分 类选择建筑科学与工程、工业经济、宏观经济管理与 可持续发展、企业经济、水利水电工程、公路与水路 运输、交通运输经济、铁路运输,将检索得到的文献 导入文献管理软件NoteExpress。通过题目、摘要,人工剔除与主题不相关的新闻、会议纪要、期刊声明和 无作者标注等无效文献,最后得到413篇文献。
CiteSpace是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开发 的信息数据可视化软件,通过对作者、机构、关键 词、被引文献等研究领域的信息分析,了解该研究领 域的研究进展、热点及前沿发展。NoteExpress作为专 业的文献管理工具,具备文献检索与下载功能,可以 用来管理参考文献的题录,以附件方式管理参考文献 全文或者任何格式的文件、文档。
二、建筑业信用研究年发文量现状
建筑业信用研究的年发文量情况如图1所示。经统 计可知,国内关于建筑业信用的研究在2002年就出现 了,2002-2008年发文量呈显著上升趋势;2009-2012 年时间段内呈下降趋势,但总体保持发文量在15篇以 上;2013~2014年时间段发文量陡然上涨,此后虽有 小幅度回升,但对信用的研究总体还是呈波浪式下降 趋势。自2005年建设部发布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 系建设工作意见以后,各省市相继推出信用体系的建 立,14年之后各省市大力开展建立信用管理平台,对 建筑业信用的研究总体保持在15篇以上。
三、建筑业信用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
(一)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共现分析是指通过对文献中关键词出现次 数以及连接强度的分析,从而发现相关领域的研究热 点。从图2中可以看出,国内建筑业信用研究相关文献 的关键词之间联系紧密,其中,以针对建筑行业整个 市场进行信用管理、信用评价、信用体系的研究为核 心。根据CiteSpace的词频统计可知,排名前三的关键 词信用评价中心度0.46(词频87)、信用体系中心度 0.41(词频86)和信用管理中心度0.24(词频65)为核心关键词,其研究热度高、研究发展稳定,与其他关 键词的联系更为紧密。在建筑业整体宏观视角的信用 评价体系的研究同时,也进行了诸如信用风险、失信 行为、相关主体如施工企业、监理等研究。
(二)研究前沿趋势分析
1.关键词聚类
聚类分析可以更好地发现该领域内研究主题分布 情况。如图3中显示的数值越大代表聚类中包含的关 键词越少,根据聚类图谱得到的Q>0.8219.S>0.9457 均符合要求。共得到13个聚类群结果,分别为#0建筑 业、#1建筑市场、#2信用管理、#3市场监管、#4指标 体系、#5建筑企业、#6信用销售、#7信用评价、#8工 程质量、#9业主、#10企业信用、#11信用建设、#12信 用提升。具体分析得到以下内容。
(1)信用管理(#0、#1、#2、#4、#6、#7、#8、 #11、#12)
①信用评价体系与方法
当前研究人员关于建筑业信用评价的研究从多角度、各主体进行了发掘。张可、宋哲等站在政府监管 视角下,构建建筑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模型,并验证模 型的适用性[1] ;除单一视角的主体研究外,赵丽丽等从 多主体的利益相关者视角展开对监理工程师的信用评 价,避免了单一主体的主观偏好对评价结果的影响[2]; 除此之外,对评价指标也进行了研究,如王晨晓等从财 务信用状况、支撑企业守信能力和管理会计下的业财融 合三方面,讨论建筑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3]。
目前,信用评价方法主要分为数理统计方法与非 统计方法。数理统计方法如辛立秋等运用主成分分析 法,提取出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中10个主成分因子,运 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识别关键因素, 提出信用风险管控 建议[4]; 刘畅等将初步获得的信用评价指标运用SEM建 立信用评价模型,通过实证分析,验证其评价计分方式 的可行性[5] ;非统计方法如杨高升等采用前向有监督的 神经网络模型研究信用评价指标的周期敏感性及最优评 价周期[6] 。除前面提及的评价方法外,还有运用BP神经 网络、物元分析、数据挖掘、贝叶斯网络、灰色聚类、 SVM(支持向量机)、群决策网络层次分析、博弈论等 进行信用评价模型构建和指标赋权的方法。
②信用机理分析
目前,对信用机理的经济学分析主要从制度经济 学、信息经济学和博弈理论三方面进行,为有效约束 建筑主体之间交易行为,需建立一套适应社会现状的 信用制度[7] 。建筑主体盲目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自 身道德产生危机,形成信用问题。王孟钧等立足于信 用机制研究,从信息经济学角度分析信息不对称产生 的隐藏知识和隐藏行为两类失信现象[8] ;杨云莹等分 析承包商与业主之间的博弈问题,揭示承包商失信原 因[9] 。通过对国内建筑业信用现状及信用缺失原因分析 的基础上,从理论角度探讨解决措施;纪素环等通过 主体间的重复博弈,分析建筑市场信用缺失的根本原 因,提出从失信成本和长期合作采取治理措施[10]。
(2)信用链(#0、#1、#3、#5、#9、#10)
信用链是指与市场交易相关主体之间信用关系的 相互作用,包含了个人、企业、政府、行业到整个社 会各个相关环节的信用关系,建筑市场基本信用链由 业主、承包商和第三方服务机构组成,政府在其中起 支柱性作用[11] 。戴若林等从信用链整体视角出发,探 讨信用链的演进路径的最终结果是形成以自觉采取守 信取代强制约束的信用文化[12] 。以信用链中单个或两 个主体之间关系进行信用研究的内容较多,并且在两 个主体关系研究中多采用博弈论方法。如苑宏宪等通 过构建政府与职业人员之间的博弈模型,表明政府需充分利用信号传递机制与信用激励机制,构建长期有 效的执业人员信用监管模式[13]。
2.关键词时区图
2002年~2008年为第一阶段,此阶段信用体系建 设、信用评价、信用管理、失信行为和信用风险等关 键词被广泛关注。我国建筑业信用研究处于行业信用 现状分析,信用缺失原因探讨阶段。为此,自2002年 起,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 建设工作的意见》,开展建筑业改革和信用体系建设 试点工作等一系列为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工 作。目的在于从制度手段、外部监管上约束信用问 题,并为后续的信用建设提供理论指导;2009年~2017 年为第二阶段,除前一阶段研究热点的延续外,信息 共享、激励机制、工程质量、工程担保、动态评价、 水利建设公路工程在此阶段突出。随着2008年全国建 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的正式开通,国内建筑业信用体 系建设进入全新阶段。此阶段运用物元分析、模糊综 合评判法等研究方法对不同市场主体进行信用评价, 将信用评价体系进行实际应用的研究,并秉持“守信 激励,失信惩戒”的观点进行外部监管;2018年至今 为第三阶段,国内建筑业信用经过长期发展已步入缓 慢阶段,并且在建筑市场“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 政府引导、创新监管体系,进入信用系统演进的最终 阶段信用文化阶段,使企业和个体自觉遵守信用,促 进建筑市场健康发展[14] 。总体来说,国内建筑市场信 用研究从建筑市场宏观视角向微观视角前进,研究主 体从企业向职业资格人员发展,并且区分不同行业类 别进行企业和个体人员的评价。
四、结论
本文将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和文献综合 管理工具NoteExpress相结合,对国内建筑业信用研究 进行系统分析,重点分析了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 前沿趋势,目的在于深化对国内建筑业信用研究的 认识。具体结论如下:通过年发文量的现状分析发现,国内建筑业信用研究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发文量 出现了两次明显高峰,发文量伴随着国家政策走向、 行业变革等因素而变化。从关键词共现图谱来看,高 词频关键词有信用体系、信用评价、信用管理、建筑 企业、指标体系等,其中,信用评价体系一直作为热 门研究,从不同主体、视角、行业都进行了信用评价 体系研究。通过关键词聚类图谱分析,可以将国内建 筑业信用研究分为两大主题,分别为信用管理和信用 链,其中,信用管理又可分为信用评价体系、信用评 价方法和信用机理研究。基于关键词突现与关键词 时区图分析,可将国内建筑业信用研究的发展历程 与演进趋势分为三个阶段,2002~2008年为萌芽期、 2009~2017年为稳定期、2018年至今为瓶颈期,由此可 以判断建筑业信用研究的演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张可,宋哲,丰景春,等.政府监管视角下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模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8):32-38.
[2] 赵丽丽,王雪青,陈杨杨.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监理工程师信用评价[J].工业工程,2014.17(6):115-120.
[3] 王晨晓,王文章.管理会计环境下工程建设领域财务信用评价体系建设探讨[J].财务与会计,2018(24):49-50.
[4] 辛立秋,鲍宪军.建筑业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价研究——基于Logistic模型[J].建筑经济,2020.41(10):98-101.
[5] 刘畅,吕刚,赖芨宇.基于SEM的施工企业信用评价模型[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8.35(1):146-151.
[6] 杨高升,张晓婧.长周期工程信用评价指标的时间敏感性及评价周期[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3):63-70.
[7] 张建平,王孟钧,黄飞.建筑市场信用机理的经济学分析与制度建设[J].建筑,2004(3):8-11.
[8] 王孟钧,何继善,张勇军.建筑市场信用机制的研究[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4):508-511.
[9] 杨云莹,任玉珑.承包商信用缺失的原因探析[J].统计与决策,2007(13):163-164.
[10] 纪素环,赵海燕.重复博弈视角下建筑市场信用缺失的治理[J].工程管理学报,2008(1):4-7.
[11] 邓宏伟,傅纯,王孟钧.建筑市场的信用链机理研究[J].基建优化,2006(5):22-25.
[12] 戴若林,赵海成.建筑市场信用链演化机理与演进路径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23):48-50.
[13] 苑宏宪,王雪青.建筑市场注册执业人员激励机制与监管博弈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24(1):9-15.
[14] 孙颖,刘伊生.我国建筑市场信用评价与工程履约担保耦合关系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9.33(6):1-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56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