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 > 正文

基于安全绩效点值的全员安全责任落实机制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05 09:36:3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本文从安全绩效的设置入手,提出了一种将安全 工作转换为绩效点值的方式。根据生产操作人员、基层管 理人员、专职安全员、企业负责人四类岗位的特点,在个 人自评、上级考评、一票否决三个层面,设置不同的安全 绩效考评标准及对应的分值和权重,以激发企业全体员工 主动完成各项安全生产工作,主动参与企业安全生产管 理,主动承担自己应尽的安全生产责任,形成层层负责、 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网格化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确保 “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法律要求落到实处。

  关键词:安全,绩效点值,绩效合约,安全生产责任制

  2021年6月《安全生产法》第三版正式颁布, 其中 将“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提升到安全生产 领域基本法的高度。如何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调动全体员工积极性,真正形成全员抓安全、人人查 隐患的良好局面,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激励型绩 效管理,侧重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如何让员工 主动参与各项安全事务恰巧与践行落实全员安全生产 责任制相吻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 T28001)中对安全绩效给出的定义是:“组织对其职业 健康安全风险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结果”。《企 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9004) 对安全绩效的定义 为:“基于组织的安全承诺和行为规范,与组织安全文 化建设有关的组织管理手段的可测量结果”。

\
 

  目前,大多数企业绩效管理多采取基于关键绩效 指标(KPI)的模式,即通过将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 层层分解来衡量,它在生产经营、市场营销方面确实 能取到良好效果。但是,安全管理强调的是“零事 故”。由于事故的发生是存在概率的,即使把事故发 生率设为关键绩效指标,也是事后考核,只能提升重 视程度。若没有明确的防范手段,则对以预防为主的 安全管理而言,达不到良好的效果。

  由于企业绩效属于系统输出结果,个人绩效属于 单元输出结果,单元构成系统,个人绩效是企业绩效 的组成,每个员工个人指标的良好完成,才能确保企业安全绩效的最终实现。因此,本文着重从个人安全 绩效的设置出发,建立了一种基于安全绩效点值的全 员安全责任落实机制。

  一、安全绩效点值的构建

  安全绩效就是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取得的可测量 结果,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因此,需要构建一套完整 的评价体系,这是对其进行定量研究的基础。为确保 工作的落实,将其纳入了员工绩效评价体系,通过 《岗位绩效合约》的方式进行固化。安全绩效的设定 包括目标名称、目标值、计分标准(点值)、完成 值、自评得分、上级评价、绩效结果分析七个方面。 并且,针对岗位的不同,应进行差异化设置。

  (一)量化各岗位安全工作

  首先,要弄清每个岗位具体有哪些安全工作,将 其量化。第一步是建立法律法规岗位分解清单,将适 用的安全法律法规和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分解到各个岗 位,形成安全绩效点值得基础。各岗位安全绩效点值 = ∑工作频率(次/年)×完成此项工作所需时间(小 时)。测算方式为:全年岗位绩效满分100分、需250 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工作8小时进行,全年共需工 作2000小时,对应2000绩效点值。换算关系为:全 年岗位绩效满分÷全年绩效总点值=100分÷2000点 =0.05分/点。

  (二)导入岗位绩效合约

  在设计员工《岗位绩效合约》时,应根据岗位类 别不同,将一定比例设置为安全履责模块,与绩效奖金 挂钩,组成基于安全绩效点值的全员安全责任落实机制 的源动力。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事故发生,通过对事 故致因理论相关文献的查询,绝大部分事故都是由于工 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因此,安全绩效点值的设定就 应紧扣人的不安全行为,生产操作岗位侧重于“做”、 基层管理人员侧重于“管”、安全专职人员侧重于“监 督”。企业负责人侧重于“决策”。基于“零事故”的 安全管理构想,就以上四类岗位设计如下。

  1.生产操作岗位

  将10%(10分)的比重设置为安全履责模块,基 准分为零分。加分指标的设置目的在于,引导生产操 作岗位人员尽量多做安全工作,所加分值设置应略高 于比重,可为10- 12分,以自评为主。例如,指标1: 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生产操作及设备保养;目标值:落实率100%;计分标准:设备附近放有《设备操作规 程》及《安全操作标准SOP》,定期阅读,严格按章 操作,加2分。指标2:安全生产过程“两确认”;目 标值:落实率100%;计分标准:岗位员工在上岗前要 对劳动防护用品的穿戴、所管区域现场环境、所用设 备、使用工具进行安全确认;班中要重点对安全装置完 好情况及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巡查确认,加2分。“两确 认”的过程中,发现本岗位存在安全隐患及时上报,采 取措施进行防控,隐患整改完成后再加1分。诸如此类 的指标还有参加安全培训、进行本岗位危险源辨识、开 展安全小改小革、掌握应急处置技能、制止他人的不安 全行为、及时消除各类事故萌芽等,均可加分。

  扣分指标的设置其目的在于督促生产操作岗位人 员遵章守规、严格按要求落实安全工作。评分人为上 级管理人员,扣分项主要针对加分指标的核实,若发 现员工申报的加分项与实际不符,要加倍扣除。

  否决指标与事故、事件相关,若为操作岗位人员 因“三违”行为引发的火险、机械伤害、物体打击等 已经造成实际损失的事故,无论后果是否严重、应急 是否得当,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当月岗位绩效就可为 “零”,通过“一票否决”的威慑,达到让员工强化 安全责任的目的。毕竟安全是生产的前提,没有安全 这个“1”后面无论有多少个“0”都没有意义。

  2.基层管理岗位

  此岗位强调的是如何管,根据管理内容的不同, 比重有所区别,以生产班长为例,将30%(30分)的 比重设置为安全履责模块,基准分为零分,毕竟按计 划生产、确保产品质量、确保生产安全就是生产班长 每天工作的主要内容。

  加分指标的设置,其目的在于引导基层管理人员 多管安全,所加分值设置应略高于比重,如将生产班 长安全履职分设为35分,以自评为主。

  指标1:对生产现场进行巡视,纠正员工的违章行 为;目标值:每天3次;计分标准每次加1分。

  指标2:发现隐患数量;目标值:大于0;计分标 准:每发现一处隐患加1分,督促整改隐患加1分。

  指标3:召开班前会布置安全工作、组织安全学 习;目标值:每天召开1次;计分标准每次加2分。

  车间班长的扣分指标的设置其目的在于确保其管 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评分人为车间主任等上级管理人 员,若在核实过程(上级管理人员检查、同级职能部 门抽查、视频监控等设备记录)中发现申报的加分项 与实际不符,加倍扣除。

  否决指标同样与事故、事件相关,若所辖区域、 所辖人员发生事故,应负一定的管理责任,应急处置不当、事故后果严重、造成不良影响的,当月岗位绩 效可为“零”。应急处置得当、将事故消灭于萌芽阶 段,未造成不良影响的可以少扣绩效。事故分析过程 中发现日常安全管控落实到位,没发现安全履职不到 位的情况甚至可以不扣分。达到让基层管理人员明确 安全责任、落实安全管理的目的。

  3.安全管理岗位

  此岗位强调的是如有效降低企业的安全风险,一 是要确保企业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符合法律、法规要 求;二是要确保万一发生事故损失仍在可承受范围 内。这就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平,这样制定的方案、 措施才能有效。以安全管理员为例,可以将90%(90 分)的比重设置为安全履责模块,基准分为零分。

  加分指标的设置,其目的在于更全面的开展安全 工作,确保没有遗漏。所加分值设置应略高于比重, 如将安全员安全履职分设为95分,以自评为主。

  指标1:制定安全工作计划;目标值:每年1次; 计分标准加5分。

  指标2:安全监督检查;目标值:每月4次;计分标 准:每次加2分,每发现1处隐患并督促整改再加1分。

  指标3:组织安全培训;目标值:每季度1次;计 分标准每次加5分。

  安全管理员的扣分指标的设置其目的在于确保其 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评分人为安保部部长等上级管 理人员,若在核实过程中发现申报的加分项与实际不 符,同样,加倍扣除。

  否决指标同样与事故、事件相关,事故分析过程 中没尽到管理责任,当月岗位绩效可为“零”。事故 调查过程中若没发现安全履责不到位的情况甚至可以 不扣绩效。

  4.企业责任人岗位

  此岗位强调的是如有效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包括 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其他分管领导。主要工作:一是确 保企业安全管理符合法律法规要求、落实企业安全生 产主体责任;二是要督促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 三是要给予资源,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例,可以将20%(20分)的比重 设置为安全履责模块,基准分为零分。

  加分指标的设置,就是《安全生产法》要求企业 主要负责人必须履行的七项职责、《企业生产责任体 系五落实五到位》、领导干部带班制度等。

  企业主要负责人的扣分指标在于上级或政府部门 对企业安全工作的检查,若在上级检查过程中发现加 分项与实际不符的进行加倍扣除。否决指标同样与事 故、事件相关,发生事故的“一票否决”,按百分比扣除相应绩效奖金。

  (三)部门安全绩效

  个人是构成部门的基本单元,部门是构成企业的 模块。在理清各岗位安全绩效后,结合岗位所属部门 的职能职责和上级下达的年度安全目标,上下结合、 综合考虑,形成部门的安全绩效目标,将其纳入部门 安全目标考评体系(安全责任状)进行年度目标绩效 管理。

  二、安全绩效点值的运用

  (一)安全绩效点值制度

  企业安全措施的执行,需通过建立企业管理制度 来保障。《安全绩效点值制度》从明确职责、确定考 评对象及周期、细化工作原则及考评方式出发,将法 律法规要求及公司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员工日常绩效合 约的方式相互融合,形成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 其责的安全责任落实保障机制。

  (二)职责、对象及考评周期

  安全制度的运用,需建立由企业负责人牵头的考 评小组,负责审定安全绩效考评制度,解决实施过程 中的重大问题,裁定考评中的有关争议以及对公司各 部门安全绩效结果进行审核。安全管理部门职责可设 定为:一是根据法律法规标准及公司制度,制定各部 门安全绩效考核指标;二是指导、督促各部门落实安 全绩效点值制度;三是收集各部门岗位安全绩效考评 结果,定期向安全绩效考评小组汇报。

  各实施部门的职责可设定为:一是将安全绩效点 值纳入本部门员工岗位绩效合约;二是制定本部门绩 效工资分配方案,依据岗位绩效考核结果进行本部门 绩效工资的二次分配。

  考评对象应包含公司全体员工。考评周期建议以 月为周期,每月对上月安全工作绩效进行考评,并将 考评结果纳入季度、年度绩效考核。

  (三)工作原则

  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统一思想,从而确保大家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是客观公正原则:工作 开展时应严格按照考评标准,实事求是地评价各岗位 的安全工作绩效,凡是以事实为依据,公平客观。二 是效能优先原则:既考评工作完成情况,又关注工作 质量、效果、计划性、主动性和前瞻性,营造效能优 先的考评工作氛围。三是引领提高原则:引领创新思 维和创新管理,增强工作责任心,持续改进工作方 法,提高全员的安全工作绩效。四是便于操作原则: 明确考核内容,量化考核指标,简化考核流程。

  (四)考评方式

  安全绩效考评包括个人自评、上级考评和安全管理部门附加考评三个维度:个人自评以实际安全工作 完成情况为依据,进行加分。上级考评以对个人自评 情况进行复核的结果为依据进行扣分。为突出典型的 安全管理事项的警示、借鉴、激发作用,提升安全管 理水平,安全法规部对显著影响安全管理绩效的典型 事项可进行附加考评,在考核总分权重之外设单项考 核得分。
\
 

  (五)结果的运用

  为验证基于安全绩效点值得全员安全责任落实机 制实际取得的效果,笔者所在公司进行了运用,通过 在安全事故发生率、法律法规符合率、岗位安全职责 落实率、隐患排查数量(自查/督查) 、安全隐患整改 率、岗位达标考试成绩、危险源排查及风险管控覆盖 率、安全教育培训人次、设备设施等专项安全检查次 数、劳保防护用品佩戴率、安全良性活动开展数量、 员工安全献计献策、应急演练次数等13个维度,收集 了项目实施前、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统计,以及项目运用前/后对比,安全事故发 生率从1起轻伤降为0起;岗位安全职责抽查情况能完 全正确回答的人数32. 1%提升至87.2%;企业制度法律 法规符合率从71.3%上升至100%;隐患排查数量自查 从平均每月31.6处提升至111.2处、安全管理部门督查 发现数量从平均每月41.2处下降至27.3处;岗位达标考 试成绩从平均76.8分上升至85.2分;危险源识别数量从 1123个上升至1307个;安全教育培训人次从全年2151 人/次上升至3876人/次;设备设施等专项安全检查次数 从5次/年上升至6次/年,发现隐患从32个下降至29个; 员工劳动防护用品佩戴率从51.2%上升至87.6%;各部 门安全良性活动开展数量从18个上升至26个;经认定 后有实施意义的员工安全献计献策从3个上升至5个; 应急演练开展数量从每年8次上升至11次。

  通过实际运用,基于安全绩效点值的全员安全责 任落实机制的建立,将企业安全工作由员工被动接受 转变为全员主动参与。由于员工岗位月度奖金与安全 绩效点值直接挂钩,各岗位员工必须完成相应的安全 工作,才能得到相应的工资奖金。从而达到了激发全 体员工主动完成各项安全生产工作,主动参与企业安 全生产管理,主动承担自己应尽的安全生产责任的目 的,确保“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法律要 求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王长建,傅贵.职业安全绩效指标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3):79-82.

  [2] 陈云.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实施绩效综合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0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5553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