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本文研究了新任职独董履职勤勉度对公司原独董 (即已在同一公司任职一年以上的独董)的履职行为的影 响。研究发现,新任职独董勤勉程度与原独董履职行为间 存在正向关系,即新任职独董履职越勤勉,则原独董越勤 勉,反之亦然。这个正向关系在更换变量、使用工具变量 时依然成立;相较于国企,这种正向关系在民企中表现得 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独董异议的概率增大,上市公司 延迟一期被违规惩罚的概率越高,说明独董异议可以被视 为公司存在问题的重要信号。
关键词:上市公司,新任职独董,履职行为,同侪效应
一、引言
独立董事制度旨在监督公司管理层和大股东,保 护中小股东利益,并为公司的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战 略咨询,确保决策科学化。独立董事制度作为不同文 化制度环境中差异化公司治理模式的一个共性机制, 在公司治理领域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独立董事履职行为是研究独立董事履职作用和效 果的重要途径。现有大多数有关独董履职行为的文献 都是以独董履职行为作为切入点,并基于此来审视独 董的履职效果。独董履职的勤勉和尽职程度的表征一 般为独立董事参加董事会会议比例、任职期间反对票 或弃权票的次数等。这种研究模式可以较直观、便捷 地获得有关独立董事履职状况的结论,即使无法了解 董事会实际决策过程和细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 合企业业绩、公司治理、高管薪酬等治理效应衍生领 域进行交叉研究,可以得到对独立董事履职效果的研 究。此外,在检验独立董事制度是否能够缓解代理问 题的过程中,大量文献同样借用了独立董事出席董事 会次数/比例、投票情况、辞职情况等公开数据来进行 数据挖掘和联动分析(叶康涛等,2011)。
现有研究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同侪效应在异质性独 董之间的作用。所谓同侪效应,是指当市场上存在多 个参与者时,决策者的理性决策行为容易受到其他决 策者的影响,容易出现模仿行为(Scharfstein et al.,1990)。在群体决策时,个体的行为不仅受到自身特 征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处在同一群组中的其他个体 相关行为的影响。同侪效应的产生源于决策的不确定 性、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性以及决策者的有限理性 (万良勇等,2016;邓慧慧等,2018)。Meyer和Rowan (1977) 指出,在不确定的情境下,社会参照因素会在 一定程度上替代理性因素,从而导致群体内的个体决 策趋同。Ellison和Fudenberg(1993)则指出,通过模仿 和学习,组织能有效地降低决策过程的不确定性。在融 资决策(Graham和Harvey,2001)、企业并购(万良勇 等,2016)、国际化业务(李世刚,2018)、会计信息 质量(冯玲和崔静,2019)、企业金融化(李秋梅和梁 权熙,2020)等方面,同侪效应广泛存在。
二、研究假设
现有研究通过独立董事投票证据检验独立董事监 督职能(叶康涛等,2011;祝继高等,2014;梁权熙 和曾海舰,2016),对独董履职行为的同侪效应研究 不多,特别是新任职独董的履职行为对上市公司原独 董的履职行为的影响。按照信号理论,新任职独董的 履职行为对原独董履职行为的选择是一个外生信号, 原独董可能通过观察和模仿新任职独董的行为来避免 对新信息的忽视。同时,新任职独董缺少对公司的了 解,原独董也可能维持履职期间的履职行为。因此, 提出以下假设:
H1a:原独董的履职行为会随新任职独董的履职行 为而变
H1b: 原独董的履职行为不会随新任职独董的履职 行为而变
三、样本选择与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本研究选取2005年至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 司为研究样本。数据来源为国泰安数据库和CNRDS 数据库。因2004年12月开始才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 独立董事的意见类型和投票情况,本研究选择的分析 时间起点为2005年。鉴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现 场参会数据,最终确定的分析时间段为2005年至2019 年。本研究进一步删除以下样本:1.样本中剔除ST 类上市公司样本; 2.剔除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样本; 3.剔除沪深两市B股样本;4.剔除科创板样本。在剔除以上样本后,本研究对所有变量进行1%和99%水平的 winsorize缩尾处理。
(二)变量定义
独立董事的投票意见类型包括:“赞成”“反 对”“弃权”“保留意见”“无法发表意见”“提出 异议”和“其他”。因独董较少采取“反对”票来表 达自己的反对意见,因此,本文把除了赞成票之外其 他类型的投票意见都归为异议意见。
(三)实证模型设计
其中:公司i在第t年的原独立董事的勤勉度,分 别使用原股东是否全勤(D_Y_diligent)和原股东是否提出异议(Y_opinion)来度量。新入职一年新独董的 勤勉度,分别使用新独董在入职一年后是否全勤(D_ X_diligent)和新独董是否提出异议(X_opinion)来度 量。
(四)描述性统计
从平均值可以看出,新入职独董的全勤率 (0.7686)和提出异议的比率(0.0151)均略高于原独 董(0.7303和0.0149)。
四、实证分析与检验
(一)主回归
回归结果显示,新任职独董越勤勉则原独董会表现得越勤勉;新任职独董更多提出公开异议则原独董 也会较原先提出更多的公开异议。
(二)稳健性检验
更换回归方式,使用Probit回归代替Logit回归,得 到的结果依然在1%的显著性上显著为正。
更换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使用董事参会比替 代是否全勤,改用OLS回归;使用提出异议(不含其 他)数据替代原方程的提出异议(含其他),得到的 结果依然在1%的显著性上显著为正。
工具变量,使用相同年份同一行业(按照证监会 一级行业分类)的公司独立董事比例的平均值作为工 具变量进行Logit回归,得到的结果依然在1%的显著性 上显著为正。
分组回归。关于独立董事在国有控股公司还是非 国有控股公司中更能有效发挥作用的讨论并没有一致 的结论。国有控股公司中,政府干预使得公司不得不 放弃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转而追求一些社会效益,比如 就业率最大化,促进地区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因此 在国有控股公司中独立董事可能无法有效发挥作用。 另外,从信息效率角度看,相较于民企信息效率低和 资产专用程度高(刘井建等,2021),国企的信息效 率更高,作为国企的独立董事拥有更多的信息,更不 容易因新任职独董履职行为调整自身行为。使用是否 国企进行分组回归,检验到了这种趋势。
五、进一步分析——履职效果检验
虽然一般情况下董事会成员不会对管理层的行动 提出公开挑战,但已有研究表明当公司业绩不佳时, 外部董事的独立性将增强。Mace(1986)通过对董事 会成员和管理层的访谈,发现董事会在公司面临危机时更有可能采取积极行动。
现有研究证明,独立董事在企业被惩罚后才会更 多的提出异议意见,以求得履职免责的效果。但从新 任职独董履职行为的角度来看,新任职独董更不易与 上市公司管理层勾结,发现上市公司问题的概率增 加,提出公开异议意见的概率也增大。
使用公司惩罚数据,发现独董异议的概率增大, 上市公司下一期被违规惩罚的概率越高。
六、结论
近年来,同侪效应被多次运用于上市公司决策层 面的研究中,而独董个人层面的同侪效应研究则相对 较少。本文研究发现,新任职独董勤勉程度与原独董 履职行为间存在正向关系,即新任职独董履职越勤 勉,则原独董越勤勉,反之亦然。这个正向关系在更 换变量、使用工具变量时依然成立。此外,相较于国 企,这种正向关系在民企中表现得更强。进一步研究 发现,独董异议的概率增大,上市公司下一期被违规 惩罚的概率越高,说明独董异议可以被视为公司存在 问题的重要信号。
独立董事履职行为之间表现出来的趋同现象,其 原因可能是团队内成员在工作过程中相互学习导致 的。本文的结论为,独立董事个人履职行为为上市公 司改善监督职能提供了依据,有助于上市公司选聘独 董和评价独董履职效率,也有助于监管层和投资者等 利益相关方增进对独立董事与监督质量之间关系的理 解。同时,本文实证证明,独董发出公开异议也可以 作为下一期上市公司受到违规处罚的信号之一。
参考文献
[1] 叶康涛,祝继高,陆正飞,等.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基于董事会投 票 的证 据[J].经 济研究,2011.46(01):126-139.
[2] 万良勇,梁婵娟,饶静.上市公司并购决策的行业同群效应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6.19(3):40-50.
[3] 陆蓉,常维.近墨者黑: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同群效应”[J].金融研究,2018(8):172-189.
[4] 焦媛媛,李智慧.同侪影响的内涵、产生机理及其在管理学中的研究展望——基于社交网络情境[J].南开管理评 论,2020.23(1):213-224.
[5] 曹伦,陈维政.独立董事履职影响因素与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关系实证研究[J].软科学,2008(11):127-132.
[6] 徐祯,陈亚民.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用手投票”行为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8.32(5):140-14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54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