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 > 正文

浅析财务共享服务下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实施路径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12 13:51:3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财务共享服务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企业通过搭建财务共享服务平台,有助于完善财务运营组织和流程管理,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减少财务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本文简述了财务共享服务的概念,分析了财务共享服务下财务管理的特点,并给出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实施路径,以期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财务管理;路径
 
  一、财务共享服务概述
 
  财务共享服务是一种新兴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主要依托信息技术来优化财务业务流程,并以市场视角为企业内外部客户提供专业化生产服务。企业搭建财务共享平台,重新塑造财务组织和流程,依托平台处理支付、费用控制、核算等流程化的财务工作[1]。通过协议与服务对象界定双方的责任界面和关系,并对服务内容、费用标准以及质量要求等进行做出明确规定。

\
 
  企业通过财务共享服务,对分布较为分散的各类同质业务进行统一,并集中实施处理,对财务工作人员的负担进行减轻,促进企业各类资源的优化整合,对增值度较高的业务进行高效处理,转型升级财务工作,帮助企业增强竞争力,对财务管理进行加强,良好实现预期的降本增效目标[2]。
 
  二、财务共享服务下财务管理的特点
 
  以财务共享服务为基础的企业财务管理,通过构建统一标准,科学制定精确分工,利用信息技术优势,产生良好的管理效应,其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规模性。过去,企业财务活动的分布较为分散,且存在较大差异,对之进行统计集中,形成良好的规模化效应,能实现高效率的财务工作,并促进企业运行耗费的实际成本减少。
 
  统一性。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统一制定工作标准,形成一致的执行规范,促进管理效果实现增强,支持后续开展各项拓展性工作。
 
  专业性。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其分工呈现出专业性和精确性,定期培训财务人员的知识技能,依托专业分工,提供市场化水平较高的服务。
 
  技术性。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高度集成化、覆盖企业整体的系统平台为依托,凭借完善的硬件设施、先进的技术网络条件和信息化平台展开运行。
 
  三、财务共享服务下企业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实施路径
 
  1.搭建财务共享框架
 
  企业要统筹规划和统一管理财务工作,对财务组织进行优化整合,对财务共享框架进行搭建。对财务核算的现有组织,企业要加以整合,将其纳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平台,集中处理财务业务,对各项费用进行报销、开展会计核算工作,对财务报表进行编制,对银行账户加强管理等,构建扁平化的财务核算组织。企业要对财务组织结构进行优化,对相关程序加以调整。企业要秉持财务共享服务理念,调整财务体系,构建合理的财务结构,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财务管理效率实现大幅度提升[3]。企业要依托共享中心保障财务信息服务的专业性和准确性,严密保护商业秘密,针对财务服务构建标准化模型。企业要契合自身实际,优化调整财务组织架构,为财务管理提供创新思路和标准范式。企业要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合理调整财务共享机制,对“1+n+m”的机制格局进行构建,“1”是指企业财务管理控制中心,负责管理运营财务共享相关工作;“n”是指企业分公司设立的财务部门,负责在财务管理实践中实施中转控制,并负责分公司的成本控制、预算管理和税价管理;“m”是指企业在各区域设置的服务部门,负责在基层管理运营财务共享相关工作。企业可以通过对财务组织架构进行优化,规范相关工作流程,高效落实财务管理工作方案。
 
  2.对财务管理职能进行强化
 
  企业要对财务管理职能进行强化,创新制定财务政策相关标准,契合企业战略目标,科学分析财务相关数据信息,将经营业绩作为依据,结合财务绩效,形成科学判断。企业在实施财务管理的实践过程中,要将计划、决策、预算、控制分析作为重点内容,有效扩展业务,并促进业务增值。企业要确保财务管理与企业管理相适应,通过科学决策,增加价值创造,加强风险防范。企业要妥善管理运营资金,促进财务管理充分发挥价值创造功效。企业应依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结合信息平台,对企业资金流向进行控制,实现对运营风险的有效防范。企业在筹措资金时,应督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将企业资本结构作为依据,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并灵活运用政策、税务相关数据信息,减少资金筹集成本,规避资金筹集风险,优化改进资本结构,保障运营所需资金流的稳定性。企业要依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加强供应链管理,对各项业务链进行重新梳理,综合考虑供应链的具体特点,与上下游企业的各项需求相结合,对非核心的各类业务实施外包管理,对核心业务,要集中企业资源和资金,据此强化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4]。
 
  3.统一核算标准
 
  企业要加强财务核算管理,统一核算标准,提高账务处理的规范性,对企业任意核算单元实施标准规范的财务会计处理,并完善相关流程。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为依托,规范设置各类相关岗位,细化岗位分工,杜绝一人兼职多岗的情况,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规避。要在企业内部定期实施岗位轮换,促进各岗位人员加强业务交流,并定期开展相关技能培训,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实现大幅度提升。企业要对财务核算进行集中,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质量。企业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要整合各项资源,以会计科目相关标准为参考,与会计核算具体办法相结合,利用企业主数据库系统,对企业会计科目、相关规范和核算标准进行统一制定,依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统一处理财务核算工作,统一对经办人的工作要求,对财务处理形成统一的口径规定,制定统一的会计核算标准,按照统一标准展开财务核算工作,提高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标准化程度[5]。

\
 
 
  4.加强资金集中管理
 
  企业应依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统一对资金支付进行管理,增强资金支付处理的高效性,实现高效率的资金使用,对资金使用成本进行降低。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与业务管理系统对接,利用合同端口有效控制资金支付,当合同尚未签署时,不能对业务款项启动结算流程;当业务款项尚未结算时,不能支付业务资金;当支付金额过高,实际超出可支出业务资金的具体范围时,不能支付资金,据此对资金收支存在的不合规风险进行规避。企业要灵活运用网上银行、资金池等现代工具,对企业涉及的资金账号实施规范管控和有效监督,对资金审批和收付两项环节分隔,实现对资金风险的有效应对。企业要保障核算主体以便捷化方式支配资金,实现高度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根据金额大小,对资金收支进行区分。企业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为依托,集中对财务信息进行管理,统一对资金进行调配,并实现对资金安全的有效保障。企业要引导资金管理人员加强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督促其秉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向系统中输入正确的财务数据,避免数据错误导致决策失误,保障真实准确的财务数据。企业要构建安全防护网,对防火墙进行有效应用,对安全防护相关软件进行定期更新,避免数据被窃取和篡改[6]。
 
  5.与业务管理对接
 
  企业要依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接业务管理系统,将技术研发、节超核算、债权债务、合同核算等各项环节打通,从整体上将业务流于管理权贯通,对业务流实施高度的资金流集成,保障各项业务流有据可查,反推业务管理系统推进各项工作,促进业财资税实现深度融合。企业要清晰梳理各项业务单元,设立业务循环部门,与业务处理进行对接;设立支持部门,优化流程,加强档案管理,提供后援支持。企业在构建标准化业务流程的过程中,要逐一确定核算流程,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拟定,并绘制清晰直观的流程图,配套编制说明表,对流程步骤、流程依据、流程说明、风险点管理等内容进行规范,明确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实际工作范围[7]。企业应对各项财务单据实施归档处理,对纸质单据实施影像扫描,向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传递相关数据信息。
 
  6.集中费用报销和税务管理
 
  企业要依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按照费用报销的统一制度,开展稽核结算,落实执行财务管理各项制度。通过集中报销费用,转变零散的费用报销模式,构建集中报销模式,在月底集中汇总各部门、人员实施总报销,据此精简业务流程和支付程序,促进财务人员实施高效的业务处理[8]。通过集中费用报销管理,公开透明地呈现费用使用的真实情况,有助于加强费用监督,更好地落实执行预算。同时,企业要集中税务管理,实现对税务风险的有效规避。企业集中税务管理,主要依赖集中开票、认证和缴税等流程。企业要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安排专门人员负责税务工作,针对增值税发票集中办理开票业务,利用税务系统自动比对认证发票,通过共享中心缴纳税款。
 
  7.完善信息系统建设
 
  企业依赖信息技术实现财务共享。企业要对信息系统建设进行完善,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财务共享管理模型,引进应用云计算等技术,保障高效的信息处理,通过云应用,建立健全财务信息系统,促进财务数据库与财务管理内容的集成,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企业要对信息化平台进行构建,并接口集成主数据、资金、预算、人力、合同管理等系统,促进业财数据实现高效准确的流转。企业要针对网上费用报销构建管理平台,确保预算实时管控费用数据,并对异常情况及时发出预警;对报销业务费用所需周期进行缩短,在保障准确的财务核算的前提下,节省核算财务数据花费的时间,实现高效率的业财核算;紧扣资金支付、费用报销等内容,对报销流程进行优化,形成标准规范、统一透明的自动化流程;对财务制度和相关流程进行清晰梳理和有效优化,夯实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营基础。企业建设信息化平台,要注重对平台使用界面进行优化,增强其可操作性和便捷性,还要注重优化系统升级,采用加密技术保障数据安全。企业要从技术层面、业务层面以及服务层面着手,对信息平台进行优化。从技术层面而言,企业要加强技术研发,引进应用高效的服务器、软件。同时,企业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增强其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能力,引导其深入挖掘各类数据,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从业务层面而言,企业要将信息平台对接客户管理、ERP等系统,引导财务人员对市场进行科学预测,对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加深了解,对各项业务环节开展财务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与各职能部门加强沟通,提出科学指导和有针对性的整改意见。从服务层面而言,企业应促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现双向的信息流通,在从企业各部门和分支机构获取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的同时,向各部门和分支机构反馈企业决策、财务意见等信息,有效增强企业凝聚力[9]。
 
  8.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企业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对绩效考核体系进行完善,通过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对员工开展公正的绩效考核,形成对员工的有效激励。企业要将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两类标准结合起来,完善考核员工的标准,从整体上增强企业凝聚力。企业要构建并完善绩效评价机制,灵活运用平衡计分卡,针对员工岗位设定科学的关键绩效指标,对员工胜任岗位工作的能力进行考察。
 
  9.加强风险管理、完善内控机制
 
  企业为规避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潜在的安全隐患,要遵循风险管理导向完善内控机制。具体可从如下方面着手。
 
  一是构建并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潜在的风险隐患进行准确风险,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构建风险识别机制,对各类风险要素进行准确分析和综合评估,科学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持续对防控结构进行跟踪,逐步将各类风险消除,有效控制风险损失。
 
  二是构建并完善内控机制。企业要构建匹配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内控机制,对内控监管机制进行完善,对审计部门承担的监管职责进行明确,实施强有力的内部审计,督促各部门严格遵循财务管理各项制度[10]。
 
  四、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共享服务下财务管理具有规模性、统一性、专业性、技术性等特点。企业要通过搭建财务共享框架、对财务管理职能进行强化、对核算标准进行统一、集中资金管理、与业务管理对接、集中费用报销和税务管理、对信息系统建设进行完善、对绩效考核进行完善、遵循风险管理导向完善内控机制等路径,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下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促进财务管理效率和水平实现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彭怡.财务共享服务下新型财务管理模式探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1(06):9-10.
 
  [2]王树霞.财务共享服务下新型财务管理模式探究[J].商展经济,2021(02):107-109.
 
  [3]陆娟娟.财务共享服务下新型财务管理模式探究[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20(12):111-112.
 
  [4]张利涛.财务共享服务下新型财务管理模式探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06):105.
 
  [5]芦晶.财务共享服务下新型财务管理模式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9(11):305.
 
  [6]徐继荣.财务共享服务下新型财务管理模式探究[J].今日财富,2019(10):143.
 
  [7]何春莲,陈静.财务共享服务下新型财务管理模式探讨[J].当代旅游,2019(04):123.
 
  [8]王宇.财务共享服务下新型财务管理模式探究[J].今日财富,2019(05):114.
 
  [9]赵飞飞,丁丽萍.财务共享服务下新型财务管理模式探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06):144-145.
 
  [10]曹堃.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转型研究[J].财会学习,2021(32):38-3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4989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