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使互联网与传统行业逐步融合,传统行业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和特点,创造新的生态系统,从而完成经济转型升级。在新的发展格局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保证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找到适合新发展要求的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本文论述了新时期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相关内容,分析了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内控体系;构建策略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有企业的贡献。国有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不仅需要企业管理者具有良好的战略眼光,还需要建立良好的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使企业能够实现高效地运转。财务管理贯穿于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全过程,财务内控是与资金活动相关的内部控制活动。企业内部为了有效地进行经营管理而制订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制度、措施和方法的总称。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可以对企业各部门和人员的工作以及企业的经营进行有效监督,确保财务管理能够实现提高企业活力的管理目标。
一、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加强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是企业财务内部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企业实现健康、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有企业通过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制定规章制度和财务监督控制的办法,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和透明,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以此降低国有企业经营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监控资金的流动,确保资金的正常运转和安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能够得到很好的实施,对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起到一定的作用,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有助于创新财务管理模式
当前,随着我国国有企业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改革机遇。国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机遇,必须找到适合国有企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创新财务管理模式,确保国有企业经营目标的最终实现。财务内控制度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国有企业管理层能否准确把握和控制国有企业的日常经济业务,并通过预算、成本控制和内部审计等财务手段发现国有企业管理中的失误,以促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
二、“互联网+”时代国企财务内控体系建设存在的不足
(一)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国有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以提高经济效益。但许多企业内部只关注企业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而没有建立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条例。一些企业在制度制定的过程中,往往对风险控制点和经营管理缺乏系统研究。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其价值就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企业运营过程中蕴藏的潜在风险也无法及时发现,影响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和财务管理质量。一些国有企业管理者注重提高经济效益,而忽视了资本风险,风险控制体系的建设也受到不利的影响。虽然一些国有企业已经建立了风险防控机制,但一些员工风险意识不足,导致风险防控机制无法得到充分落实,无法在企业财务内部管理工作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财务管理与内控制度脱节
现阶段,一些国有企业的管理层认识到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作用,投入了一定的人力和物力,但在实际制度建设中没有完全掌握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情况,在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价值,还会进一步引发其他类型的内部控制风险,影响国有企业的经营质量和经营效率。此外,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但就具体情况而言,许多国有企业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不能有效地发挥制度的监督作用,导致内部控制制度与财务管理脱节。
(三)财务管理权责有待明确
对于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另一个突出问题是财务管理的权责不清。主要原因是企业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流程和控制体系,相关员工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职能的作用。如果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财务管理出现问题,由于员工和部门的权责不明确,很容易在不同部门和员工之间相互推诿,影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项目的进展和管理效率。由于权责不清,领导具有行政职能,能够掌握大量行政资源,但管理能力相对较弱,责任相对缺乏,执行能力不足。没有建立完善的权责管理体系,财务内部控制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影响其对于企业经营的积极作用,最终影响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互联网+”时代国有企业财务内控体系建设的完善措施
(一)加强管理者对财务内控体系建设的认识
为了保证财务内控管理的有效开展,企业管理层、决策者和财务内控管理者都需要认识到财务内控制度对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重要性。基于现代信息网络和计算机技术,从根本上改变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观念,不能只关注生产、销售和经营方面的情况,而忽视对企业财务内部管理和财务风险管控的重视,让企业财务管理只停留在简单的现金流管控阶段。积极面对企业风险管理,通过学习和介绍成功的财务内控管理经验,研究和分析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制定符合企业经营发展条件的有效财务内控管理制度。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人员需要积极了解企业当前的业务和经济活动,细化管理内容,做到准确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位员工,从而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此外,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意识,对企业风险进行科学预测和研究,以加强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建立良好的风险应急预案,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费用,提高企业资金分配效率。加强对员工财务内控管理意识的宣传,关注企业的集体利益,在财务内控管理中体现员工的个人价值,使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进步。
(二)降低财务内部控制的成本
企业在实施财务内部控制时,不是把重点放在对所有经济业务的监控上,而是根据现有的风险点、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在坚持成本效益原则的基础上,选择重大风险点,建立内部控制程序。通过制定详细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规范企业的经济业务,使各部门和员工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工作中明确各自的具体职责。
(三)建立健全财务内控管理系统
为了提高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的水平,促进企业获得健康、持续、有效的发展,必须完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系统,科学、合理地布局,建立起科学的财务内部管控规章制度,并通过优化企业组织架构将制度严格地执行下去。为了确保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能够落实到位,首先,要加强企业内部风险管控。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基于现代信息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及时识别、分类、整理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采取防范措施,避免风险的影响,制定应急预案,直接有效地控制风险。其次,细化企业各部门和员工的职能、权力和责任分担,从影响企业运营的角度将职能划分为不同的权重层次,层层进行精细化管理。最后,积极运用基于现代信息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信息化财务内控管理体系,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拓展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空间,使企业经营管理信息无时差地传递给相关管理者,为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
(四)明确财务内控监督考核机制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监督评价机制是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有效保障。在明确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后,通过系统的企业管理布局,基于现代信息网络和计算机技术,运用内部控制监督和考核来维护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执行。首先,通过明确企业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能,明确每个员工的职责和权利,使他们在工作中有章可循。同时,内部控制管理人员需要明确自己的监督意识,准确评估相关人员的工作成果。其次,建立专业的企业内部控制监督评估部门,定期对企业各部门和员工的工作进行评估和考核,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独立的调查、评估和报告,督促有关个人和部门加强行为自律,弥补不足。最后,根据企业的经济和财务运行情况,实施有效的监督,建立全面的资金流动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和内容。同时,积极引进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
四、结语
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是考核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管理工具之一,只有不断地对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加以解决,完善企业财务内部管理系统,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才能充分地发挥财务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积极影响,帮助企业预防财务风险,提升经营效率,促进企业稳定经营,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朱鑫淼.“互联网+”背景下燃气企业风险内控体系构建研究[J].财会学习,2021(7):193-194.
[2]高斌.“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财务内控体系构建对策研究[J].中国产经,2021(13):170-171.
[3]王海霞.“互联网+”背景下的燃气企业风险内控体系构建探讨[J].中国乡镇国有企业财务,2020(11):196-197.
[4]江建军.互联网+背景下燃气企业风险内控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44):123.
[5]王文彬.“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财务内控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商论,2019(8):24-2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48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