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 > 正文

新时期基层安全管理需梳理好“十大关系”论文

发布时间:2022-02-24 09:35:5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本文立足电网一线企业基层单位安全管理的现 状,  从管理者角度提出了应当在新时期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中需梳理明确的“十大关系”,  对于做好企业基层管理 提出了有效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基层;安全管理

      目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 阶段。党的十九大提出,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 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此背景下,电网建设运维检修 也进入新阶段,电力生产安全面临着新问题,作为国家 电网基层单位中层管理人员,需要直面问题、重新审慎 梳理各项关系。
\

一、新时期安全生产面临的问题

      随着各类安全生产事件的不断发生,  警钟声犹在 耳,暴露出新时期安全生产面临的问题。

      一是工作质量管控不严格,造成积弊暴露。没有对 平时工作的性质和意义有充分的认识。堤溃蚁孔,气泄 针芒,如果长期对工作的质量管控不严格,积弊就如同 绝缘子串上的污秽一样,越积越厚,最终达到一定程度 发生闪络,造成严重的安全质量事件。

      二是人员责任心缺失,工作得过且过。部分单位基 层班组由于人越来越少,工作越来越重,个别人的责任 心都在逐渐丧失,工作标准逐渐降低,从善如登,从恶 如崩,处于得过且过、60分万岁的状态。

      三是技能水平停滞,面对异常情况心态麻木。“多一 事不如少一事,我说了就是我的事”“能者多劳,越有能 力的干得越多,啥也不会最轻松”,这两种错误的思想导 致个别员工对于技能水平的提升没有强烈意愿,造成技能 水平停滞不前;导致面对一些异常情况视而不见。

      四是不愿打破平衡。如果需要完善管理中缺失、不 足的部分,势必会打破平衡、突破阻碍,而这个过程必 然会使一些员工产生不满的情绪,一些管理人员为了所 谓的“和谐”和“稳定”,采取了不作为的态度。

       五是层层部署、督导缺位。根据固有管理模式进行 层级部署,若解读不深刻、督导缺位,则以其昏昏,使 人昭昭。如果没有做到层层加压,那么最末端的执行层 就会成为决定这项工作质量的最高层,最终导致安全事 件发生。

二、新时期安全生产需梳理好“十大关系”

       作为中层管理人员,应当在新时期安全生产的管理 工作中对以下十种关系进行梳理,充分明确。

       一是要正视“队伍稳定”和“工作压力”之间的 关系。并不是工作压力大、强度高,就一定会造成队伍 不稳定的问题。一个优秀的员工关注的是工作的获得感 和成长性。所以,如果布置工作科学,在这个过程中让 员工有成长、有收获,让员工感受到从事这份工作的荣 耀,那么工作本身已经成为一种快乐。如果存在部分员 工,破坏整体氛围,那么盲目地维系队伍的稳定性就是 滋生这种情绪的蔓延,反而对团队建设不利。

       二是要明确做“孔雀”与做“黄牛”之间的角色定 位关系。某些管理人员自上学直至参加工作之后,都是 孔雀型的人,一路踏着夸奖、荣誉、高曝光度在成长, 自我感觉良好。殊不知,孔雀开屏却露出了丑陋的屁 股,追求浮华的业绩却忘了本质。作为基层管理人员, 在新形势下,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安全生产单位,需要的 是勤勉、细致、能干事的人。要老老实实、踏踏实实地 做一只“黄牛”,耕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一条垄沟耕 好了再去耕下一条,不能被外界的毁誉所影响,要不受 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一件一件地把 事情捋顺好,做明白。

       三是要正确看待艰苦地区工作的得失关系。笔者曾 在处于艰苦、偏远、高海拔的青海西部柴达木换流站工 作过很长时间。有一种说法:在海西躺着都是奉献,我 认为这是完全错误的。为政一方,就要造福一方。造福 的对象不只是治下的几十号员工,更是要实现人民电业 为人民。没有家庭琐事的束缚,不需要通勤往返,艰苦 偏远的地区就是一个干事创业的天堂。这就是工作中得 失的辩证关系。中层管理人员要理清这种关系,不但要 自己坚定这个理念,还要广泛传播,让员工都有这种正 确的认识。

       四是要辩证分析“正确地做事”和“做正确的事” 之间的关系。面对一些非常规工作,往往会陷入因没有明确规定而推三阻四的状态。即便是一些常规工作,因 为形势变化,也可能会产生新的做事方法。面对这两种 情况,应当更积极地冲破藩篱—苟利于民,不必法古; 苟周于事,不必循俗。电网发展日新月异,一些固有要 求可能并不符合新情况,应当与时俱进去做正确的事。 比如,机器人巡视、在线监测开展之后,应修编减少人 工巡视的次数;完全据实测量无法完成任务的巡检工 作,应及时引入状态评价机制。坚持做正确的事,逐步 地改善现状,将形成新常态。

       五是要科学理解“程序安全”和“本质安全”之 间的关系。本质安全的核心应该是生产技术、生产技 能、工作经验层面的问题。与此相对,应提出程序安全 的概念。比如,工作票、风险管控卡、“十不干”确认 单等,这些纸质材料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从安全事件 发生的情况看,有票有方案仍然无法阻止事件发生。所 以,管理人员应当通过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去保证本质 安全。如不清楚流程、工作量、危险点、人员分工、技 术标准、异常处置,即便程序安全齐备,也无法保证本 质安全。

        六是要摆正“党建”和“生产”之间的关系。中国 共产党从建立以来就是靠一个又一个成功的革命实践。 在新时代的生产单位,革命实践就是做好安全生产。让 党员在具体的工作中发挥出作用,成为标杆和旗帜,优 质高效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将安全生产这一中心工作的 业绩评价作为党支部工作成效最重要的指标。大鹏之 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要用实打实 的业绩、荣誉、发展前景和绩效收入让群众从内心深处 认可:跟着这样的支部有希望、有收获、有干劲。

        七是捋顺“管理”和“服务”之间的关系。岗位 不是地位,职务就是服务。管理者应当是一个服务者, 区别只在于岗位不同,服务的对象不同而已。如果没有 结合基层公司实际情况去解读、去布置上级工作要求, 改个名字就下发;如果基层单位层面,不仔细去分解任 务,随意安排,那么这些就是典型的官僚主义。这就造 成一线人员做了很多无用功、做了很多超出能力和工作 要求范围的工作,势必引起反感、引起工作质量的下 降。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一个合格的服务者,要换 位思考,从被服务的对象的角度去考虑优化流程、去分 析工作部署,一级一级地把好风气传导下去,直至最基 层,逐步培养起人员的责任感,缓解因此造成的安全事 件的发生。

        八是要融通、促进“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 系。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管理人员要带头学 习,一是提升整体学习氛围,二是可以为专业人员起到指导和引领作用。中层管理不是只要求管理,没有一个 坚实的技能技术基础,想在技术密集型企业做好管理工 作是天方夜谭。应当将学习摆在和工作同等重要的地 位,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提高 效率,合理安排布置工作。作为中层管理人员享受到较 高的收入,理应当付出得更多、掌握得更多、承担得更 多,这是天经地义的,也是要让群众看到公司选拔任用 的干部是货真价实的。
\

        九是要因地、因势选择“层级管理”与“直接管 理”之间的关系。“层级管理”是常规的管理模式,逐 级执行落实,较为科学。但是在部分安全形势严峻的单 位,各层级管理链条容易出现脱扣、滑动,“脱扣”就 是一些工作忘记布置、产生漏项,“滑动”就是力度缺 失、效果弱化,这些使传导力度层层递减。因此,需要 因势制宜,将“层级管理”转变为“直接管理”。作为 分管主任,把自己作为专责的B岗,有效补充各项执行 决策部署,如果发现是班组层面的问题,就要再降一个 层级,以一名班组长的心态去开展工作。通过管理模式 的变化,由以前的“链条传动”变化为直接“齿轮咬合 齿轮”的传动,把自己作为动力源直接驱动。

        十是要正视“现实”与“初心”之间的关系。作 为一名中层管理人员,不能做一个理想主义者,要坦诚 地正视现实、接受现实,做好员工的工作,帮助员工去 解读结构性缺员、生产压力日益增大、人员技能素质良 莠不齐等具体问题。引导员工站在现实的角度去考虑问 题,不要等靠要地想着把自己应该解决的问题向上推。 中国的发展已经走向高质量发展,社会不断地进步、人 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靠那些在基层勤恳工作的“小 车轮”,在推动着国家的前进。利用比较优势,通过各 种渠道让员工去多了解外面的世界,比较一下收入和稳 定性,增强满足感。

三、结语

        作为电网企业基层单位的中层管理人员,要守土有 责、守土尽责,保一方平安。面临一些安全生产中的问 题,知其不善,则速改已从善。要通过梳理明确“十大 关系”,去小利、存大义,用行动和实绩去体现自身的 价值,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铭明.本质安全在设备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J].内燃机与配件,2021(9):194-195.
[2]     张绍东,马世明,张琦.基层管理者如何做好安全管理工作[J].化工管理,2020,573(30):90-91.
[3]     周勇,王玉丽.关于基层单位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思考[J].山东水利,2020(6):21-2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3596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