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 > 正文

国有企业监督工作的绩效考核机制探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2-01-26 09:34:2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监督工作是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有企业应制定完善的监督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将监督工 作纳入企业正常的业务流程。完善国有企业监督工作绩效 考核办法,必须充分考虑国有企业监督工作的目标、独特 性、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 系,并实行异体考核,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国有企业监督工 作的作用。

关键词:国有企业;监督工作;绩效考核

一、引言

            绩效考核是企业绩效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是考 核主体在既定的战略目标下,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 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及取得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并运用 评估的结果对员工将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业绩产生正面 引导的过程和方法。作为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 部分,监督工作以及从事监督工作的员工当然也是绩效 考核的重要对象。

\

二、考核国有企业监督工作需要考虑的因素

1.充分考虑需要达成的目标

             监督,词典解释为“察看并督促”。察看,指为 了解情况而细看,就是审视、检查被监督对象是否有违 反制度、纪律的倾向和行为。督促,就是监督、催促, 促使被监督对象尽快纠正违反制度、纪律的倾向和行 为。这里要特别注意“倾向”二字。监督工作的意义在 于防患于未然,通过监督阻止问题将发展到造成损失的 程度。有些违反制度、纪律的行为,一旦发生就会造成 不可挽回的损失或不良影响,所以就必须在该行为尚未 发生,而是仅仅露出苗头或倾向的时候就被制止。而要 做到这一点,只有靠扎实有效的监督才能实现。所以, 企业监督工作的最低目标在于,及时发现被监督对象违 反企业规章制度和纪律的倾向和行为,并督促其及时纠 正,避免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或不良影响;企业 监督工作的最高目标在于,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真正 做到防患于未然,使一切被监督对象不敢、不能和不想 发生违反企业规章制度和纪律的倾向和行为,从而保障 企业规范高效运转,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

2.充分考虑监督工作的独特性

             纪检监察工作主要包括监督、执纪、问责、调查、 处置等五项业务,与其他四项业务不同的是,监督这项 业务具有其独特性。体现在:(1)监督工作的范围更宽。执纪、问责、调查、 处置四项业务的对象都是已经存在的事实,是治已病,其 中执纪是对已经违纪人员给予处分,问责是对已经发生的 问题追究责任,调查是对已经掌握的问题线索予以核实, 处置是对已经查清的问题做出处理。而监督是防患于未 然,是治未病。如果说,前四项业务的工作范围主要聚焦 于一点,那么,监督工作的范围就是面面俱到。

(2)监督工作的成效难以体现。其他四项业务的 工作量与工作成效是融合在一起的。如查办案件,办了 多少案、处分了多少人、挽回了多少损失,工作量和工 作成效合二为一,  一目了然。而监督工作的成效具有滞 后性和不可控制性,工作量与工作成效很难做到相互匹 配。有可能做了大量工作,但当期收效甚微。监督工作 的对象是人的倾向和行为,而倾向和行为是受思想控制 的,由于思想的易变和不可控制性,有时即使做了大量 工作仍然不能阻止违规违纪倾向和行为的发生。也有 时,由于受到大环境、大形势的影响,即使不开展监督 工作,短期内也不会发生违规违纪倾向和行为,这种情 况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有企业曾普遍存在。

(3)监督工作容易得罪人。监督工作虽然是企业 内部业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与其他业务,如经营、 财务、安全、劳资、后勤等业务相比,具有一个很鲜明 的特色,就是容易得罪人。因为监督工作是要发现和指 出他人的违规违纪倾向和行为的,用俗话说,是专门揭 短挑刺的。在大多数人的情感世界里都希望听到赞美, 不愿意被人揭短挑刺。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 短”就反映了这个道理,得罪了对方、又想得到对方的 好评,难度可想而知。

3.充分考虑监督工作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监督工作目前在国有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现 成的模式,也没有丰富的经验可循。但我们要清醒地认 识到,随着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反腐败 斗争压倒性态势的巩固发展,监督最终将成为纪检监察 机构的主要任务和常规性工作。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 看待监督工作,及时用绩效考核办法积累巩固成熟的经 验,同时为今后的发展调准方向。

             上述三个因素昭示我们,建立国有企业监督工作的 绩效考核办法,必须树立目标导向,但又不能唯目标导 向。既要着眼当期工作成效又要考虑后续的深远影响; 既要考核工作量又要分析工作量与工作成效的关系;既要精准评判监督工作的现状又要考虑监督工作将来发展 的空间。要针对监督工作的独特性建立科学、公正、合 理的绩效考核办法。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国有企业监督工作绩效考核指 标体系

1.关于国有企业监督工作体制机制的考核指标

              考核一家国有企业的监督工作,首先要考核其有没 有人做这项工作、是怎么做的,这就是考核其监督工作 的体制机制。企业监督工作的体制机制,反映的是这家 企业对于监督工作的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以及监督工 作在企业整个治理结构中的地位。不论任何工作,首先 必须解决思想问题。如果认识不到位、思想不重视,工 作肯定好不到哪里去。监督工作的体制机制,体现在监 督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人员待遇的设定等方面, 这些方面都是关系到监督工作成效的重要因素。监督工 作是纪检监察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 对企业监督工作体制机制的考核,要与对企业纪检监察 工作体制机制的考核综合考虑。可设置如下指标:是否 设立了监督机构,监督机构是否属于中层及以上部门级 别(如企业纪委,应是领导副职级别;纪委办公室或纪 检监督处,应是中层部门级别),是否配备了专兼职人 员,专职人员待遇是否与应有的级别相符,企业是否制 定了切实可行的监督机构工作规则、职责范围和人员岗 位职责,等等。当前,很多国有企业正在探索构建大监 督格局,可以在大监督格局的设立及运行方面设置相应 的考核指标。
\

2.关于国有企业监督工作成效的考核指标

             考核监督工作的成效,要紧扣监督工作所要实现的 目标,不能机械地与当期企业整体运行状况相挂钩。在 企业整体运行状况良好的情况下,通过监督发现的被整 改的问题数量、被采纳的建议数量可以作为两个重要的 考核指标。在企业整体运行很差、发生问题导致严重损 失或不良影响时,通过监督发现的问题可能不被整改、 提出的建议可能不被采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事实证 明,正是因为没有整改这些问题、没有采纳这些建议而 导致了严重损失或不良影响,那么,就不能因为企业整 体运行差、发生了严重问题就否定监督工作的成效。还有 一种情况,通过监督不断地发现一些隐藏很深的问题或腐 败分子,虽然由于这些问题的暴露和案件的发生在社会上 造成了不良影响,但从反面正好证明了监督工作的富有成 效。因此,在企业整体运行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企业监督 工作的绩效考核结果可能与企业整体运行状况成正比,反 之,当企业整体运行状况较差时,企业监督工作的绩效考 核结果可能与企业整体运行状况成反比。

3.关于国有企业监督工作量的考核指标

             工作分为有效工作和无效“工作”,因此,单纯地 考核工作量毫无意义。纯粹形式主义的应付公事和毫无 实际意义的重复劳动不仅无益,反而有害。所以,考核 工作量必须与考核工作成效相挂钩,与党中央对于纪检 监察机构的“三转”要求相挂钩。工作量的考核重点在 于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情况、履行监督职责情况。对于 类似“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的工作,不纳入对 于监督工作的考核范围。

4.加减分指标和一票否决指标

             对于在监督中发现重大问题线索经查证属实给予 相关人员纪律处分甚至移送司法机关的,根据案情轻重 设定相应的加分分值。对于因玩忽职守、失职渎职,应 发现而未发现问题,导致发生重大损失或严重不良影响 的,根据损失大小或影响程度设置相应的减分分值直至 一票否决。

四、科学设定国有企业监督工作绩效考核的主体

             究竟由谁来主持考核,这是任何考核工作的重大问 题。对国有企业监督工作的考核也是如此。不同的考核 主体,得出的考核结果可能大相径庭。鉴于监督工作的 特殊性,特别是其容易得罪人这一特点,对于监督工作 考核主体的确定不可等闲视之。一方面,人民群众是否 满意,永远是任何考核工作的基本原则不能变,所以, 群众必须是国有企业监督工作的考核主体之一。另一方 面,企业中的任何人都是被监督对象,在现有人员觉悟 还不能达到足够高的历史背景下,监督工作容易得罪人 这一特色短时间内不会消除。在这种情况下,由企业内 部组织或人员,即被监督对象本身对监督者进行考核显 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因此,对于监督工作的考核,可 以探讨实行异体考核的办法,即由企业外的第三方对企 业监督工作实施考核。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    “深化纪检 监察体制改革,加强上级纪委监委对下级纪委监委的领 导,推进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鉴于此,建 议对于国有企业监督工作的绩效考核,由上级纪检监察 机构主持开展,同时,把企业群众对监督工作的满意度 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要素。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 国有企业监督工作绩效考核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劲松.绩效管理从入门到精通[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2]    周正.政府绩效考核导向下国有企业高管薪酬激励及财务监督效应研究[J].求是学刊,2017,44(04):47-5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3548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