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 > 正文

基于建筑工程社会学理论的企业人力资源配置问题研究 ——以云南省林业桥梁工程处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1-12-10 09:30:3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建设工程社会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社会学,为 解释建设工程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内在逻辑提供了新 的视野。本文以云南省林业桥梁工程处为研究对象,运用 建设工程社会学理论,对其管理实践从参与主体、人力资 源设置两方面进行分析与总结,指出自建模式下队伍自身 的专业性对现如今施工单位人才配置可起到一定的借鉴作 用,旨在为当今工程管理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管理实践;管理模式;建设工程社会学;自建模式

      改革开放40多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 不断发展,中国本土情境下的建设工程管理实践在内容 上有了许多的改进和完善。通过长期的实践和不断进步 的科学技术,今天我们已经能够按照自然科学技术的客 观规律总结制定出工程技术方面的规范、标准;可以根 据不同社会时期的制度,建立起基本满足建设工程实施 的相应的目标管理流程和规则。就基础理论来讲,已经 形成了许多适应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理论,例如: 管理模式、工程合同、管理技术应用、项目管理职业化 等[1] 。但是,以上这些理论和制度都是在中国本土社会 情景中形成的,抛开中国情景这一大的社会背景,上述 理论与制度也就无从谈起。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的贺 信(2017年)中提出,要“以研究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重 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立时代潮头,通古今变 化,发思想先声,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 中国思想,努力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 克思主义,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 体系、话语体系,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影响力作 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要求,广大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认真领会、贯彻,对学科性质介 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管理学发展, 也有重要指导意义。 

      建设工程社会概念的提出以及建设工程社会学学科 的发展,为理解建设工程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解释 其内在逻辑提供了社会学这一新的视野。认为从社会学 出发,应用建设工程社会学的理论和知识去解读工程社 会领域出现的各种现象,能够为本土情境下的管理实践 提供新的认知和借鉴。

一、建设工程社会学

(一)概念

      建设工程指的是为满足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需求,人 类有组织地改造客观自然而形成的工程实体,通常包括 房屋建筑工程和道路、水利等其他工程[2] 。传统意义上 建设工程主要专注于技术层面的内容,以管理学和工程 学作为研究对象。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建设工程领域出 现越来越多的社会现象难以通过传统的技术视角去解释 和理解,而建设工程社会学(Construction Sociology) 是 运用社会学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对建设工程社会中 的事件以及与社会之间互动关系进行过程分析的一门科 学[3] 。由于社会学主张系统综合的分析社会现象,同时 重视社会变化的过程性,因此运用社会学视角对建设工 程社会现象其背后的因果机制进行解释说明,能够使工 程界人士对建设工程的整体脉络有一个更为清晰的了解和认知。

(二)内容体系

      建设工程社会学的内容体系分为九个方面,即建设 工程变迁、建设工程社会结构、建设工程社会设置、建 设工程过程、建设工程的社会控制、建设工程文化、建 设工程经济、建设工程与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全球化。 上述九个方面涵盖了建设工程的方方面面,为深度理解 建设工程社会提供了理论框架。

二、管理实践分析

(一)案例来源

     云南省林业桥梁工程处(以下简称“桥工处”)的 成立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1972年,伴随着国家工 业化发展的需要,云南省江边林业局以基建队为主, 从林业系统内抽调56名工人组建了桥工队。1975年该桥 工队划归省林业局直管,1979年经省编委批准正式成立 云南林业桥梁工程处,负责全省林区道路桥梁等施工 任务。20年间,桥工处在云南多地建成大中小型桥梁26 座,成为云南省一支不可小觑的建设工程专业队伍。该处的发展历程正好介于我国计划经济迈向市场经济这一过渡时期。但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放开,桥工处于 1994年逐步地走向衰落。

(二)资料收集与分析

      本研究首先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当中的口述历史访谈 法,对曾在桥工处就职以及工作过的同志进行资料的收 集;其次,用该方法对桥工处的上级单位以及桥址附近 工作的居民进行资料的收集以此形成“三角互证”,确 保资料的可靠;最后,对桥工处保留下来的档案资料进 行整理与分析。在质性资料分析的过程中,受资料限制 的影响,此次研究运用建设工程社会学理论仅对以下两 方面内容(建设工程社会参与主体与角色、建设工程人 力资源设置)进行总结归纳。

(三)案例分析

1.参与主体分析

(1)计划经济时期参与主体的单一性

      建设工程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中和具体的社会 环境中进行的,它与一定的社会结构相联系,是嵌入在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之中的。

     桥工处成立于1974年,那时国内沿袭苏联的管理模 式,全国上下实施计划经济,建设工程的特点是以行政 命令和指令性计划为主。云南省林业桥梁工程的建设, 其参与主体即云南省林业厅。省林业厅一方面作为政府 角色负责下达施工任务,为工程提供服务;另一方面作 为业主方也负责竣工后的运营和使用。L设计院以及桥 工处均隶属于省林业厅管辖,工程图纸由L设计院负责 设计;工程施工过程则由桥工处自身进行监督检查,竣 工后交由林业厅或当地林业局验收使用。

(2)1978年之后参与主体的多样性

      随着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中国开始 实施市场经济改革。随后改革开放的脚步在国内各领域 逐步开展。此时桥工处为求发展也对外单位进行桥梁道 路的建设,此时的建设主体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如图1 所示),地方业主单位也加入进来并对桥工处的建造过 程实施监督检查与竣工验收。

\

      参与主体由单一性到多样性的转变,桥工处不是个 例。事实上,在那个特殊的历史年代,很多单位都有类 似的变化,其中施工过程中最主要的变化即从自我监督变 成他人监督,特别是1988年实施的建设监理制度标志着市场化的工程项目监理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最主要的原因 在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放宽,原有计划经济下的管 理体制显现出的低效率难以追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自1988年监理制度开始在我国实施到现在已跨过30 多年的历程,至今为止,工程界对监理制度的观点也各 不相同,特别是工程领域频发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 更加引起了人们对监理制度的怀疑。

2.人力资源设置-- 自身队伍的专业性和工种的完备性

      桥工处自成立之初就具备完善的工种,包括技术人 员、设备管理人员(电焊工、汽车修理工)以及施工作 业人员(木工、钢筋工、混凝土工、砖工、石工等), 都隶属于桥工处单位正式职工。

      受计划经济影响,林业厅就是一个小社会,配套相 当完备;桥工处就是一个小集体,职工分类界定的特别 详细,工资的发放也依据工种的不同有所偏差。该单位 技术人员均来自林业厅从事过基建任务有经验的同志担 任,设备管理人员及施工作业人员都是由专业技术能力 强且经验丰富的职工担任。该处进行过两次招工,但招 工对象的范围仅限林业系统职工子女,两次招工招进的 部分大学生,为桥工处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为 桥工处带来了新的建造技术。整体上桥工处的人力资 源呈现如下的特点:(1)技术工种少,一线作业工种 多;(2)职工来源途径单一;(3)学历低,受教育程 度差;(4)经验丰富,但技能水平较低。

      相较于当下施工单位的人力资源构成,桥工处最大 的优点就是自身工种的完备,从一线职工到管理层领导 都是本单位自身的正式职工,工人工资与作业的质量挂 钩,这样从源头上可以把控建造的质量。而现今施工单 位的改革,使得技术工种都被遣散掉,而实行聘用制或 其他制度则为工程建造的质量把控增加了许多不可控的 因素。

三、结语

      历史事件存在的价值无疑是为今天社会的发展做出 借鉴与参考。自建模式在特殊历史时期为我国工程项目 的建设做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特别是其自身队伍的专 业性与完备性对今天建设单位仍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建设工程参与主体的改变见证 了我国工程制度的变化;人力资源配置上的不同见证了 时代发展要求的不同。随着工程社会学学科的发展,从 社会学视角出发解读今天的管理问题,这一新兴的思维 方式和方法也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毛如麟,贾广社.建设工程社会学导论(第1版)[M].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1.
[2]     丁示昭.工程项目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3]     毛如麟,栗晓红,游锐,等.建设工程社会学导论[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21):76-8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3418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