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论文 > 正文

股东会职权向下授权及概括授权的 合法性探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4-04-11 10:17:3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公司治理是公司内部权责分配与监督制衡,公司治理依托公司机关进行,我国目前的 “ 三会 ”制度实施过程中,产生了股东会职权授权董事会行使的现实需求。股东会职权分为法定 职权和章定职权,应当有条件地允许向下授权,允许将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及效力性强制性规 定的股东会职权向下授权, 由董事会代为行使。如股东会法定职权属于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则公 司机关不得创设与其相悖的章定职权或通过章定职权直接对其予以更改,法律明确规定的红线范 围内的事项不能通过章程授权。概括授权存在极大的法律风险,应避免概括授权,如需概括授权 的, 应明确授权的期限、事项及范围。

  一 、问题的提出

  实务中,部分公司基于各种因素考虑将股东 会的职权向下授权或概括授权给董事会的情形, 如此授权是否合法?本文将从理论层面结合司法 裁判案例进行层层分析。

  二、公司治理、公司机关、公司权力及其配置的关系

  公司治理是现代公司法的热门问题,狭义的 公司治理是公司内部权责分配与监督制衡。“ 公 司机关或者公司的内部组织机构泛指根据法律 或公司章程的规定,对内决定并执行公司的经营 管理事务,对外代表公司实施法律行为,行使权 利、履行义务的个人和集体。”[1] 而公司的治理 依托于其公司内部的机关进行,必须借助于公司 机关充分地表达公司的意思表示,从而对内对外 实施商事法律行为,实现公司的正常运转与营利目标。
 

\

  公司权力的分配、协调衔接、监督制约均关 乎公司机关如何配置的问题,实际上,公司机关 有一个逐渐分化的过程。“ 在法国大革命立宪思想 的影响下,不少国家的公司法仿照政治学说上的 立法(议会)、行政(政府)和司法(法院)三权 分立的模式,设计了公司最高意愿决定机构(股 东大会)、业务执行机构(董事会 )和监察机构 (监事会或独董),并规定了详细的董监高制度。” 分化演变的结果是,公司机关按照其职能进行划分,可分为权力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即分 别对应于我国公司法中的“ 三会 ”—— 股东会、 董事会、监事会,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股 东会把控公司战略宏观经营决策,董事会决定公 司中观层面的经营决策和管理事项,董事和监事 由股东会选举和更换,向股东会汇报工作并向股 东会负责,总经理负责公司微观日常经营管理事 项,董事会选聘和解聘总经理,总经理向董事会 汇报工作并向董事会负责,这是极具中国特色的 公司治理结构和较优选择。但实务中出现的股东 会职权授权董事会行使的情形一定程度上也反映 了市场的真实需求,进而产生了一系列争议问题。

  三、对股东会法定职权授权问题的分析

       ( 一 )股东会法定职权所属性质的争议

      1.理论争议

  公司具有营利性和社会性的双重属性,公司 除了谋求投资利益最大化、关注公司本身及内部 关系之外,还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对于与公 司有关的外部主体及外部的法律关系亦应给予关 注,以平衡各方利益,追求效率与公平。因此,公 司法虽属于私法,以组织法为主,但也具有一定 的公法色彩,由国家这只无形的手进行合理必要 的干预,矫正市场失灵的状态。我国公司法更有 以下三个鲜明特点:(1)机构法定;(2)职权法 定;(3)特定职位法定。[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 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第五十九条规定了股东会的职权,《公司法 》中明确规定的职权 就属于股东会的法定职权。

  但理论层面上,对于股东会职权的性质认定 存在较大的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公司法》规 定的职权属于强行性规则。强行性规则指要求行 为主体必须作为或不作为的规则。[3]强行性规则 也被称为强制性规则,强制性规则可被进一步区 分为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和管理性强制性规定。所 谓效力性的强制性规定,是指对违反强制性规定 的私法上的行为,在效力后果上以私法上的方式 予以一定制裁的强制性规定。所谓管理性的强制 规定,则是指它被违反后,当事人所预期的私法 上的效果不一定会受到私法上的制裁的强制性规 定,但这并不排除它可能受到刑事上或行政上的 制裁。效力性的强制规定着重违反行为之法律行 为价值,以否认其法律效力为目的;管理性的强 制规定着重违反行为之事实行为价值,以禁止其 行为为目的。[4]

  另一种观点认为《公司法》规定的职权属于 指导性规则。依据指导性规则,行为人可自己决 定是否按规则指定的行为办事,规则只具有指导 意义而不具强行性。指导性规则也被称作任意性规则。

  2 .实务争议

  司法实务中,部分法院认为《公司法》第五 十九条关于股东会的职权属于任意性规范,司法 不应过度干预。而最高人民法院在“(2017)最高法 民申 1794 号”以及“(2019)最高法民申 3751 号”民 事判决中均认定,《公司法》第五十九条中关于股 东会的职权不属于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属于管理 性规范,允许股东会将部分职权赋予董事会行使。

  ( 二 )本文观点

  1.性质认定

  依据《公司法》第六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 对于修改公司章程,注册资本的增加及减少,变 更公司形式,合并、分立及解散事项,股东会在进 行表决时,必须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 东通过,此处公司法的表述是“ 必须 ”。此外, 依据《公司法》第一百三十五条的规定,当公司 性质为上市公司时,其在一年内购买、出售重大 资产或担保金额超过公司资产总额 30* 的,应当 由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 通过 ,此处《 公司法 》的表述是“ 应当 ”。

  对于上述《公司法》规定,本文倾向于认为 属于效力性强制性规定,若违反的,可能影响决 议的效力,除此之外的《公司法》第五十九条的 其他股东会职权应认定为管理性强制性规定,若违反该规定且无其他重大或特别情形的,不足以 影响决议的效力。

  2.有条件的允许向下授权但不能概括授权

  首先,法律权利是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 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 不作为的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股东会的职 权属于股东会的权利,既然是权利,可以由权利 的享有者决定是否行使以及具体行使的方式,可 以自行行使,当然也可以授权他人去行使。授权 他人去行使权利,是权利人对其自身权利的自由 处分,应产生权利处分后的私法上的法律效果, 以最终达到权利人获取利益的目的。

  其次,授权的具体方式和范围应是有条件的, 只能将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及效力性强制性规 定的股东会职权向下授权,同时不能以概括授权 的方式行使。在“(2016)粤 03 民终 13834 号 ”二 审判决中,法院认为,董事会通过决议认定股东 的行为违反证券交易法律规定应被追究责任,并 要求股东改正其违法行为,将违法所得上缴公司, 且改正前不得行使表决权,同时应当将股权比例 减持至 5* 以下,并确认股东不具备收购上市公 司的主体资格,该部分的董事会决议应属于无效。 认定证券违法行为是证监会的职责范围,董事会 不享有公法权利,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权益、参与 重大决策等权利,这是股东的根本性权利,未经 正当程序不得擅自被剥夺和限制,法律、行政法 规及公司章程中均没有为董事会作出上述决议 授予任何权利,董事会的决议缺少合法依据。在 “(2015)黔高民商终字第 61 号 ”二审判决中,法 院认为,章程不违反国家强制性的、禁止性的法 律规定,司法不应介入公司内部事务,即使介入 也应适度。对于《公司法》规定的股东会特别决 议事项是只有股东会才享有的法定权利,将该部 分权利赋予董事会行使,是违反了强制性法律规 定,属于无效决议。在“(2017)川 11 民终 1082 号 ”二审判决中,法院认为,董事、经理除公司 章程规定或者股东会同意外,不得同本公司订立 合同或者进行交易。本案董事会作出的决议是 股权收购,属于与公司进行交易,没有股东会同 意,也没有章程规定,超越了董事会职权,属于无 效的董事会决议。在“(2013)沪一中民四(商) 终字第 822 号 ”二审判决中,法院认为,概括性 授权董事会决定奖金分配方案,导致股东无法预 见自己利益损失且未经全体股东充分讨论,限制 了股东对未知奖金利润分配方案行使否决的行 为,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应确认为无效。因此,概 括授权会因为没有具体明确的授权期限、事项及内容,以及可能事先排除了股东会表示反对或异 议的权利,存在被认定为无效的风险。当股东会 职权的授权有明确的界限,就能够更加合理地配 置权力、优化公司治理。

  再次,将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及效力性强 制性规定的股东会职权向下授权,符合“ 法无禁 止即自由 ”的私法自治精神及理念,公司治理更 多涉及公司内部事务,没有牵扯到公司外部债权 人,同时关于股东会及董事会决议以及公司章程 是需要向市场监督管理局备案的,具有一定的公 示效力,也不会损害第三人的信赖利益,司法不 应过度干涉公司内部事务及公司自治。

  最后,任何的法律权利只是权利人为达到利 益的一种工具,最终都是为了通过法律权利达到 相应的目的和利益。市场中每个公司的具体情况 不尽相同,但不可否认的是,实务中确实存在不 少股东会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选择具有专业 经营管理能力且信赖的董事组成董事会,将其部 分职权向下授权给董事会具体行使,让渡一部分 决策权,并保留对于公司生死攸关的重要决策权, 激发董事会的积极性与活力,这在一定程度上表 明市场存在这样的利益需求和现实需要。

  综上,应当有条件地允许股东会向下授权, 但不能概括授权。

  四、对股东会章定职权授权问题的分析

  公司章程是公司的最高行为准则,是公司的 “ 宪法 ”,是公司机关权责分配与制衡的最终结果, 对于公司、股东、董监高均具有法律约束力,同时 在市场监督管理局备案的公司章程也具有一定的 对世效力。公司章程记载内容通常可分为必要记 载事项、法律提示或倡导公司进行记载的事项、 任意记载事项或称之为尊重章程的意思自治的事 项。我国《公司法》第五十九条关于股东会职权 存在兜底性规定,即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由此可知,我国公司法尊重在法定范围内的公司 章程的意思自治 ,章定职权属于任意性规则。

  《 公司法》第五十九条股东会职权中,第一款 是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第六十七条 董事会职权中,第三款是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 投资方案。经营方针、投资计划以及经营计划、 投资方案与其他股东会及董事会职权相比更为抽 象,经营方针是战略性、原则性、统筹性的内容, 经营计划是更具体更明确的内容,可能涵盖具体 的短期、中期甚至长期的经营计划,涵盖具体的 目标、手段途径、资源配置等内容。投资计划更 宏观,投资计划需要投资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并充 实,投资方案可以有多个选择。经营方针、投资计划以及经营计划、投资方案的决定更像是一种表 征性的职权,只有借助于公司章程中可操作性的 规则设计,才能让抽象的表述被灵活地运用于公 司治理中 ,最终产生实效。

  结合《公司法》第十五条,对于公司对外投资 及担保,赋予公司章程对投资及担保额度予以自 由限定的权利,除为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提供 担保必须由股东会决议之外,由公司章程具体决 定对投资及担保的决议机构,可以是董事会,也 可以是股东会。因此,具体到实务中,需要进一步 通过经营及投资的具体额度、涉及资金所占公司 资产的具体比例、具体事项、决议机构明确规定 于公司章程中,在此情形下,对于区分股东会和 董事会的职权内容才更有实操性,为公司治理提 供好的制度。
 

\

  对于章定职权,通常在公司章程定稿时就已 经明确了股东会和董事会的各自的章定职权的内 容,章程是由全体股东签名盖章确认的,对于董 事会的章定职权实际上也是股东会经授权确认的, 有助于确定股东会和董事会职权的边界,但应注 意章定职权属于任意性规则,在创设股东会和董 事会的章定职权时不能触犯法律的红线规定,因 此,没有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则和效力性强制性 规则的章定职权可以向下授权,但概括授权会因 为没有具体明确的授权期限、事项及内容,以及 可能事先排除了股东会表示反对或异议的权利, 最终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

  五 、结语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及司法裁判案例解析,股 东会职权分为法定职权和章定职权,应当有条件 地允许向下授权,允许将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 及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股东会职权向下授权,由 董事会代为行使。如股东会法定职权属于效力性 强制性规定,则股东会和董事会不得创设与其相 悖的章定职权或通过章定职权直接对其予以更 改,法律明确规定的红线范围内的事项不能通过 章程授权。概括授权存在极大的法律风险,应避 免概括授权,如确需概括授权的,应明确授权的 期限、事项及范围 ,规避法律风险。

  参考文献

       [1]  刘俊海.现代公司法:上[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5:577-578 .
       [2]  王军.中国公司法:第2 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17:248-249 .
       [3]  张文显.法理学:第4 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11:72 .
       [4]  崔建远.合同法:第2 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2013:90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falvlunwen/77318.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