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论文 > 正文

互联网平台经济下劳动关系问题及权益保障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4-03 15:21:2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互联网平台经济下衍生的新形态用工方式极大地缓解了现有就业难的问题,但是其劳 动权益保护问题也同样面临着新挑战。本研究以基于互联网经济平台生存的平台工人劳动权益保 护问题为研究对象,从互联网平台工人劳动权利以及挑战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第一部分对互联 网平台经济进行了概述,主要陈述分析平台的概念、平台下的劳动关系概念以及本文的主要研究 目的; 第二部分分析了我国的劳动法体系现状, 主要由《 劳动法 》《 劳动合同法 》以及其他部门规 章构成;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现有的互联网经济平台下的劳动保障,包括公平和尊重、良好工作环 境、合理工资、安全工作条件以及社会保险等保障;第四部分主要是分析互联网经济平台下凸显出 的劳动关系问题,分别从劳动关系定义、工作时间、社会保险以及工作条件四个方面来分析;第五 部分是针对互联网经济平台下新业态工人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解决方案,分别从强化管理、提高 社会保险覆盖面、设立行业协会以及建立平台工人劳动权益保障的立法框架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 、引言

  ( 一 )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定义

  互联网平台经济是用来描述近年来出现的新 一波数字经济的术语。它的出现与发展对人们的 工作方式和公司的运作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互联网平台经济的核心是平台本身,简言之,它 是使人们能够交换商品或服务的在线服务。平台 促进了各方之间的商品与服务交换,如买卖双方、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客户和服务提供者等。平台 还提供一系列的服务,如支付处理、客户支持和数 据分析。

  互联网平台经济包括从共享经济到数字市场 的广泛活动。共享经济是指利用数字平台以点对 点的方式促进商品和服务交换。同时,数字市场 是在线服务,使企业能够通过互联网向客户销售商品或服务。
 

\

  ( 二 )互联网平台经济下的劳动关系概述

  互联网平台经济带来了许多优势,包括扩大 了市场准入,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 然而,平台工人的出现也给传统劳动关系带来挑 战。第一个挑战是平台工人的地位缺乏清晰性。 互联网平台经济产生了大量的服务提供者,即平 台工人,如为平台及其商户、客户提供服务的骑 手、跑腿、司机等。平台通过聘用大量的平台工 人,为入驻平台的商户以及通过平台下单的客户提供送货、客运或者其他相关服务。这些平台工 人多数提供的是非全日制的服务,且通常被要求 注册成立个体工商户,这意味着他们在法律上不 被视为该平台的员工,而是独立的劳务供应商。 如此,这些平台工人不能享有与平台企业正式员 工相同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保护,如最低工资、社 保、医保等劳动保障;第二个挑战是平台工人缺 乏议价能力。平台工人通常是按件支付工资,不 能与平台协商工资或者工作条件。由于缺乏议价 能力,平台工人收入往往由劳动强度决定,他们 的工作强度远远要高于传统经济活动中的同行; 第三个挑战是缺乏工作保障。平台工人通常没有 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这意味着如果他们没 有达到平台的标准,可能会随时被替换掉。由于 缺乏工作保障,他们难以规划自己的未来,导致 其流动率很高。

  (三)研究目的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互联网平台经济对劳 动关系的影响,并考察其对平台工人的劳动权利 和劳动条件的影响。本文将重点讨论以下问题: 第一,互联网平台经济如何影响传统劳动关系? 第二,互联网平台经济对平台工人的劳动权利和 劳动条件有什么影响?第三,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来确保平台工人得到公平对待?为了回答这些问 题,本文将借鉴一系列资料,包括学术文献、法律文件和媒体报道,并分析某宝、某滴、某团等主要 网络平台的政策和实践,更好地理解互联网平台 工人的劳动权利和劳动条件的影响。

  二、互联网经济平台劳动关系的法律框架概述

  随着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发展,其中的就业人 数也日益增加。平台工人的工作时间不固定,多 为非全日制的模式,而且其人数众多,需要劳动 法和相关法律法规来确保平台工人的权利和工作 条件得到尊重。

  ( 一 )法律

  目前我国专门规范劳动关系的法律主要为《中 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和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 劳动 合同法》)。这些法律规定了传统劳动关系的确定 标准以及劳动者权益等内容,以此来保障劳动者 的薪酬福利、劳动安全、特殊保护、休息休假、职 业培训、社会保险等方面,强调了全日制用工的 人身从属性和密不可分的关系。此外,《 劳动合同 法》还就非全日制用工作出了相关规定。如能借 鉴非全日制用工的相关规定将平台工人纳入劳动 合同法的保障之中,将能极大地扩大《 劳动合同 法 》保障对象的范围。

  ( 二)部门规章

  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2005 年 6 月发布的《关 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 《 通知》),让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也 能得到劳动法的保护。但该《通知》列举的劳动 关系认定标准已逐渐不能适应当下的劳动环境, 因此导致了平台工人在劳动关系的认定方面存在 困难。

  (三)其他法规规定

  随着平台工人人数不断增加,有关部门也出 台了针对平台工人权益保护的文件。如,2021 年 7 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 《 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 导意见》,健全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制 度机制。但该意见仅做出了原则性的指导,目前 尚无配套的实施细则。

  三 、互联网平台经济下劳动关系的保障

  ( 一)保障工人公平和安全工作环境的权利

  《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条 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给劳动者身心健康造成 严重损害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劳动行政部门投 诉处理。然而,一些互联网平台企业未能给平台 工人提供公平和安全的工作环境。部分互联网平 台企业倾向于通过降低固定成本、交易成本和人 力资源成本来提升其资本的收益,使得平台工人 难以获得一个安全、公平的工作环境。

  ( 二)合理获取工资的权利

  在互联网平台提供劳务的工作形态中,平台工人基本长期固定在同一平台提供劳务,劳务收 入构成了其主要的生活来源。《 劳动法》中规定, 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报酬包括各种工资、奖 金、津贴和最低工资等。但互联网平台经济使得 平台企业可以很容易地将劳动力外包出去或者要 求平台工人以个体工商户的形式来提供劳务,从 而避免与平台工人形成劳动关系,不利于平台工 人劳动报酬的保障。

  (三)安全工作条件的权利

  尽管部分互联网平台与平台工人之间没有建 立传统的劳动关系,但平台工人所面临的风险很 大程度上是互联网平台提供劳务模式中的固有风 险(如配送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平台工人应 享有安全的工作条件。互联网平台企业亦应被要 求向平台工人提供足够的安全设备和培训,以确 保他们在工作中的安全。

  (四 )享有社会保险的权利

  互联网平台企业有义务为平台工人办理或代 为办理社会保险,并应对平台工人因无法享受社 会保险的损害承担责任。实践中,部分互联网平 台企业会通过外包劳动力等方式,避免为平台工 人办理社会保险。

  四 、互联网平台经济下的劳动关系挑战

  ( 一 )劳动关系定义不明确

  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出现对传统劳动法提出了 挑战。在《 劳动法》和《 劳动合同法 》中,对于 用人单位、劳动关系、劳动者等概念,仅进行了 概括性的解释。在没有明确范围界定的情况下, 司法实践中就会出现各种混乱情况,并导致了一 些法律挑战[1]。平台工人身份的认定,对他们存 在重大的法律风险与影响。例如,员工有权享有 《 劳动法》规定的权利或福利,如最低工资、失业 保险和医疗保险等,而劳务工人无权享有这些权 利和福利。

  ( 二)工作时间不规范以及工作条件恶劣

  互联网平台经济下劳动关系的另一个挑战是 工作时间的规范。《 劳动法》对传统工作的工作 时间有一定的规定,如每天最高工作时间、休息 时间和加班工资,以此保护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互联网经济中的用工模式与报酬计算模式与传 统工作不同,部分平台企业通过各类格式化雇佣 协议,对平台工人在接单量、拒单量、准时送达 等方面进行管理,并根据平台工人的表现对平台 工人进行奖赏和惩戒。但如此将造成诸多不良后 果。第一,它会导致恶劣的工作条件,平台工人 受伤和生病的风险增加,长时间不休息会导致他 们身心疲劳,从而更容易在工作中发生错误和事 故[2];第二,它会导致对平台工人的剥削,因为 平台企业通常没有为平台工人的加班时间支付加 班工资;第三,因为平台工人在过度工作和疲惫时,无法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 ,还会导致生产率 下降。

  (三)社会保险缺失

  在互联网平台经济中,由于平台工人与平台 企业之间的劳动关系难以认定,平台工人通常被 作为劳务工人对待,平台企业不为其购买社会保 险。社会保险的缺乏意味着平台工人在生病、受 伤或失业的情况下不能获得保障。平台企业通过 优势地位签订的雇佣合同对平台工人的赔偿通常 并不到位,因此,平台工人如发生无法劳动的情 形将会导致他们经济困难。

  (四)工资低和工作条件恶劣

  互联网平台的用工模式也导致了平台工人工 资低、工作条件差的局面。第一,工作时间缺乏监 督和缺乏社会保险,导致平台工人无法得到传统 《 劳动法》提供的保护和福利;第二,平台工人得 不到充分的补偿,会导致人员流动增加;第三, 人员的流动又反向导致了平台工人往往被迫接受 低工资和恶劣的工作条件,以便能够谋生。这些 问题凸显出,有必要对互联网平台用工进行更好 的监督,以确保平台工人能够根据传统《 劳动法 》 保障他们的权利和利益。

  五 、互联网平台经济下劳动关系挑战的解决方案

  ( 一 )强化监管

  无论是否将互联网平台用工认定为劳动关系, 政府都需要加强对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监管,确保 平台工人的权利能够得到保障和公平对待[3]。第 一,建议立法部门制定相应法律和法规承认平台 工人作为外包工人或个体工商户为平台企业提供 服务的权利,并为他们提供与正式员工相同的保 护;第二,建议通过制定和实施政策,促进互联网 平台用工的透明度和问责制。这包括要求相应企业 定期向政府机构提交用工报告,确保企业对其用 工行为负责以及平台工人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第三,政府相应的监管部门应努力确保平台工人 工作后得到足够的工资。这包括为此类工人设定 与该地区生活成本相称的合理工资标准。

  ( 二)提高社会保险的覆盖面

  解决互联网平台经济中用工关系挑战的另一 个关键方案是提高社会保险的覆盖面。由于部分 平台工人没有与平台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平台企 业也就没有为平台工人购买社保的强制义务。政 府应该通过多种方法提高平台工人获得社会保险 的机会。第一,政府应努力确保平台工人有资格 自行参与社会保险。这包括扩大参保资格标准, 包括外包劳动力和其他个体工商户等;第二,政 府应制定和实施相应政策,确保平台工人获得符 合他们条件的全部社会保险福利;第三,由于互 联网用工模式的劳动关系难以确定,平台工人在意外受伤时难以获得工伤保险的赔付,因此,政 府在制定医疗保险的相关政策时有必要对平台工 人的特殊情况加以考虑并予以解决。

  (三)设立行业协会

  政府应该考虑为平台工人设立行业协会。一 方面,平台工人行业协会对于确保他们的权利和 利益得到充分保护,以及使他们的声音得到倾听 非常重要。行业协会可以代表平台工人和平台企 业就工作环境、工作保障和报酬等方面进行协商 与谈判,此外,平台工人在申请投诉和申诉时, 行业协会还可以帮助其寻求法律援助[4];另一方 面,行业协会可以建立互联网平台经济下劳动关 系和权利的公众咨询和讨论平台。这个平台应该 向公众开放,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应该能够参与, 包括来自平台的工人、平台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 充分利用这个平台来探讨和分析互联网平台经济 下劳资双方的法律关系和权利保障。

  (四)建立平台工人的立法框架

  关于平台工人劳动权益保障的立法框架,可 以在以下方面进行完善:第一,明确劳动报酬支 付和休息制度,将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 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最低工资制度保障范 围,要求用人单位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第二, 明确企业不得制定损害劳动者安全健康的考核指 标,保护平台工人获得充足的休息;第三,强化职 业伤害保障,在平台企业与平台工人未建立劳动 关系的情况下,也应充分保障平台工人在受到职 业伤害时的合法权益。
 

\

  六 、结论

  互联网平台经济下的劳动关系超越了法律关 于传统劳动关系的界定,对平台工人劳动权利的 保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国对于如何保护劳动 者的相关权益十分重视,因此,关于互联网经济 平台下劳动关系问题及权益保障问题,应该及时 采取措施解决。随着科技的进步,日后新的经济 形式和用工模式必然继续推陈出新,不断对传统 劳动关系提出新的挑战,对当下互联网经济平台 下劳动关系问题及权益保障进行研究 ,有助于 应对未来用工模式更新带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彭倩文,曹大友.是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 ? —— 以滴滴出行为例解析中国情境下互联网约租车 平台的雇佣关系[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6(2): 93-97 .
       [2]  张成刚,冯丽君.工会视角下新就业形态的劳动关 系问题及对策[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9 , 33(6):106-114 .
       [3]  章辉.我国劳动监察制度的缺陷与对策分析[J].大 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30(2):39-42 .
       [4]  宋海兰.共享经济模式下“网约工”用工管理策略研 究[J].纳税,2018,12(26):116-119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falvlunwen/7683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