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是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保障人们合法权益的必要措 施。我国法律对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作出了一定的规定和保障,主要包括个人信息的收集、处理、使 用和保护等方面。本文探讨了我国法律对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法律对个人信 息安全保护的现状, 在此前提下研究了加强我国法律对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策略, 以供参考。
关键词:法律制度; 安全保护; 个人信息安全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大 量的个人信息被广泛收集和使用,也导致了个人 信息泄露的风险不断增加。我国政府对于个人信 息保护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规范 相关行为 ,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一、我国法律对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重要意义
( 一 )保护个人权利和隐私
个人信息安全是人权的一部分,随着信息化 的发展,个人信息的泄露会带来种种问题,例如 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信用安全、名誉安全等。如 果没有法律的保护,个人信息就很容易被非法获 取和滥用,对个人的权利和利益造成损害。我国 相关法律规定,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处理必须 经过个人同意,并且要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性、 保密性。对于侵犯个人信息安全的行为,法律也 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给予相应的惩罚,这些规 定和惩罚措施,有助于保护个人权利和利益,为 个人信息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 二 )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不仅明确了个 人信息的保护范围和保护对象,而且规定了个人 信息的采集、处理、使用、存储、传输等环节中的 责任和义务,从而为个人信息的安全提供了有力 保障。此外,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还规定了对 违法行为的处罚,如未经授权收集、使用他人个 人信息的,将面临巨额罚款和行政处罚等,这些 措施和规定都有利于保障个人信息的安全,维护 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 三 )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自身个人信息的安全意识和保护能力还比较薄弱,容易成为个人信息非 法泄露中的受害者。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法律加 强对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规定的制定和实施,不仅 可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也可以促进数字经济 的发展。
如果公众对于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缺乏信任, 那么会更加谨慎地使用数字经济的服务和产品, 这将阻碍数字经济的发展。而我国法律对于个人 信息安全保护规定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提高公众 对数字经济的信任度,进而增加公众使用数字经 济服务和产品的信心和便利性,从而促进数字经 济的快速发展。
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法律规定的落实可以增 强数字经济中个人信息的安全保障,防范因个人 信息泄露带来的诸多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公众 对数字经济的信任度和使用率将会提高,数字 经济也会得到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
( 四 )加强政府信息管理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 称《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了我国公民个人信 息的范围、采集、使用、存储、处理、传输、披露 等各个环节的要求,要求各类信息处理主体必须 严格遵守,并对违法行为予以处罚。这一法律的 存在和实施可以加强政府对个人信息的管理和保 护 ,避免政府滥用个人信息 ,保障公民隐私权。
( 五 )加强国际合作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网络空间已经成 为国家之间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平台。我国作为一 个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在网络安 全领域的立法出台和实施,对于保障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 意义。同时,我国信息保护相关法律规定的制定 和实施也能够体现出我国的法治精神和人权保障 意识 ,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位。
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较为完备和系 统,对于不同情况下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有明确 的规定和措施,这为其他国家在制定和完善自身 的法律法规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例如, 其他国家在制定类似法律法规时可以借鉴我国 对于个人信息的明确定义,以及对于个人信息的 收集、使用、保护等方面的详细规定。
二、我国法律对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现状
( 一 )法律法规尚未完善
一些企业或个人存在非法泄露个人信息的行 为,但是由于法律法规对此类行为的处罚过轻, 导致这些违法行为屡禁不止。此外,对于一些恶 意收集、使用、传输个人信息的行为,目前我国法 律法规对其处罚也不够严厉,无法有效地威慑这 类行为的发生。
目前我国主要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有 《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 网 络安全法》)、《 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但是这些 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和具体规定还不够完善。例 如,《个人信息保护法》虽然被认为是我国第一部 专门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但其仅是一部基 本性的法律,并没有涵盖所有与个人信息保护相 关的内容,也没有明确规定数据的处理、使用和 存储等方面的具体细节。
此外,各省市对于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的 执行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 准,这使得企业、机构和个人在遵守相关法律法 规时往往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不确定性,也加大 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 二 )法律责任不够明确
《 网络安全法》虽然规定了网络运营者应采取 措施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但并没有具体说明网络 运营者未能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行为将会承担什 么样的法律责任,这种情况下,导致对于个人信 息安全问题的侵犯行为很难被明确界定,也难以 对相关人员进行有效制约。
例如,在《 网络安全法 》中规定,网络运营 者违反规定,未履行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义务的, 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处以警告、罚 款等行政处罚。但是,仅仅处以行政处罚并不足 以形成威慑,一些不法分子仍然可以继续侵害个 人信息安全[1]。
( 三 )法律实施存在的问题
尽管《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了相关行政部 门应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监督和管理,但是在实际执法过程中,一些行政部门对个人信息保护 的执法监管力度不足,导致一些企业和个人恣意 侵犯他人的个人信息权益,但并未受到应有的制 约和惩罚。同时,在个人信息保护领域中,存在 一些涉及权利纠纷的案件,但是由于司法实践经 验不足、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等原因,司法机 关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个人信息的处理和使用方面,该法律并没 有明确规定特定的行为是否属于违法行为,如何 界定信息处理的范围和标准等。此外,在处理跨 境个人信息传输等问题上,该法律规定仍然存在 不明确的情况,这给相关行业和个人带来了一定 的不确定性和困扰。
( 四 )信息收集机制不完善
一方面,相关法规中的定义、条款不够明确, 存在诸多漏洞和歧义,使得企业在收集、使用个 人信息时容易出现“ 灰色地带 ”和法律漏洞;另 一方面,监管和制约机制还不够完善,缺乏有效 的监管手段和处罚措施,对于违反《个人信息保 护法》的企业并没有足够的威慑力,无法有效地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我国很多企业在收集个人信息时,缺乏规范 和透明度,往往没有告知信息主体对其个人信息 的使用目的、范围和方式,也没有得到明确的同 意,这样就使得企业可以随意收集和使用个人信 息,甚至将其出售给其他公司牟取利润。此外,由 于部分企业缺乏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和能力, 也容易出现个人信息泄露、被盗用等问题,给个 人隐私带来了很大的风险[2]。
( 五 )信息处理安全保障不足
我国《 网络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 》 等法律的适用范围较为宽泛,缺乏明确的条款对 于个人信息处理的安全保障措施进行具体规定。 此外,许多企业和机构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措施 也存在不足,如数据存储不规范、加密技术不够 完善等,这些问题容易导致个人信息的泄露、滥 用等问题 ,给个人隐私带来极大威胁。
一些电商平台在用户购物时会要求其提供真 实姓名、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这些 信息可能会被不法分子窃取。此外,一些企业和 机构在数据处理方面存在不足,如在信息披露时 缺乏必要的保密措施或存在员工泄露用户信息等 情况,这些都可能导致用户的个人信息泄露或被 滥用。
三、我国法律对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完善策略
( 一 )完善法律法规
由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非常迅速, 目前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还存在不足之处。 因此,首先,需要在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过程中,考虑到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充分考 虑各方利益,确保法律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 作性;其次,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如网络、电视、 广播、报纸等,向公众宣传个人信息保护的知识 和方法,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个人信息的重要性和 保护方法;最后,需要建立健全个人信息保护的 教育体系,从小学、中学、大学等不同阶段,加强 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增强广大公民 的信息保护意识和技能水平[3]。
( 二 )明确法律责任
目前,我国对于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律规定 的行为人的责任认定标准不统一,造成了不同地 区和不同机构对于同一事件的处理标准不一致, 给企业和公民的权益保护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和 风险。因此,需要通过立法或司法解释等方式,明 确规定个人信息泄露、滥用、非法收集等行为应 承担的法律责任和相应的刑事、民事、行政赔偿 标准,建立起统一的认定标准,以此确保个人信 息保护法律责任的明确性和可执行性。
应通过完善法律救济机制,进一步增强公民 的维权意识和能力,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推 动完善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以此保障公民的个 人信息安全。具体措施包括加大法律援助力度、 简化起诉程序、规范判决标准、建立举报平台等, 为公民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个人信息保护救济 途径。
( 三 )加强法律实施
当前,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还存在一些 模糊的概念和规定,需要更加具体和明确。例如, 关于个人信息的定义、个人信息的获取、使用和 共享等方面,应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以便更好地 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应加强对个人信息泄露的 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个人信息保护的监管机制, 加大对企业和机构的监管力度,避免个人信息泄 露事件的发生[4]。
(四)健全信息收集机制
首先,应建立完善的信息保护机制,明确各 种信息收集和利用行为所需满足的条件和程序, 加强对涉及个人敏感信息的个人信息收集和利用 的监管和制约,保障信息主体的隐私安全,还可 以从技术层面来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其次,建 立全面、科学、高效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包括加 密技术、网络安全技术、数据备份技术等,提高对 于信息安全的保护能力,防止黑客攻击、病毒侵 入等信息泄露风险。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宣 传和教育,增强广大民众的保护意识和能力,减 少信息泄露和滥用的风险。
(五 )强化信息处理安全保障
首先,需要加强监管,通过对企业的检查、审核、评估等手段,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企业中存 在的个人信息泄露和滥用等违规行为。同时,建 立一套健全的个人信息保护监管体系,确保监管 的全面性和有效性,防范潜在的风险和威胁[4]。 目前的法律对于数据处理过程中的主体责任和违 法处罚机制等方面的规定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 加强。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明确数 据处理过程中各方的主体责任,建立更为严格的 违法处罚机制,提高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法律效 力。其次,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 的个人信息被存储在网络上,而网络攻击和恶意 软件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可以通过加强网络安全 建设,采取数据加密和身份验证等技术手段来保 护个人信息的安全[2]。
(六)提升公众安全意识
针对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法律法规应加强宣 传和普及,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些法律法规的内容 和重要性,这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实现,例如在新 闻媒体、社交媒体、学校教育等方面进行宣传,提 高公众对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视和认知。
目前,一些企业和机构在处理个人信息时, 往往忽视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这会导致个人信 息的泄露和滥用风险加大。因此,应加强对相关 企业和机构的监管,对其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进 行惩罚,以此来维护公众的个人信息安全,而政 府可以通过各种媒体途径,如电视、报纸、互联网 等,向公众普及相关知识,增强公众的信息安全 意识,同时引导公众积极参与个人信息安全保护 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个人信息安全的良好 氛围。
四 、结语
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需要 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政府对于个人信息保护 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规范相关行 为,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未来,我国个人信息安 全保护法律制度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加强,包括进 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 提高社会公众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等。
参考文献
[1] 文禹衡,于琳.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现状、主要 问题及完善路径——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 息保护法》的词频统计与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 践,2022(4):12-21,28 .
[2] 朱玲毅.个人信息法律保护制度的完善研究[D]. 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22 .
[3] 孙明茹.移动网络时代个人信息安全风险及法律保 护探析[J].法制与经济,2020(3):142-143 .
[4] 罗力.新兴信息技术背景下我国个人信息安全保 护体系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2020:176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falvlunwen/73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