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案为停放于某农贸市场内的一辆小型越野汽车发生火灾被烧损,鉴定人员对被烧车 辆及有关现场照片进行详细检验,对火灾痕迹进行深入分析及判断,对提取的火灾物证进行实验 室检验, 对各种可能引起火灾的情形进行排查, 由外到内, 由表及里, 一步一步得出鉴定意见。
关键词:车辆; 火灾原因; 痕迹鉴定
一 、案例
( 一 )简要案情
本案由某法院委托我所鉴定 ,案中当事人 称,其于 2020 年 7 月 24 日凌晨 3 ∶20 分许停放于 某市某区某农贸市场内的一辆某品牌小型越野汽 车[1]在停放中发生火灾,造成车辆前部被烧损 。 据当事人讲述 ,当时市场已开场营业 ,其车辆停 放中自动起火,起初可见前挡风玻璃下面前围流 水槽处有烟冒出 ,继而起火燃烧 ,后由该市场管 理人员将火扑灭。
( 二 )争议焦点
因案涉车辆车主坚持认为其对于车辆使用 及保管没有问题 ,是车辆本身原因引起的起火燃 烧,车辆是车主于 2019 年 12 月份购买,按三包要 求 ,生产厂家应该对该损失进行赔付;而生产厂 家认为车子质量没有问题 ,是有外来火源导致车 辆的前挡风玻璃下面的前围流水槽处起火燃烧 , 继而造成车辆火灾(因有人反映车辆起火前有 人在车头旁吸烟 ,生产厂家遂认为是人为丢弃烟 头到车上导致本次火灾 )。因本车没有购买自燃 险 ,火灾原因一旦确认为外来火源引起 ,生产厂 家将作出拒赔处理。
二、检验所见
参照 GA/T 812-2008《 火灾原因调查指南 》[2] 和 GA 839-2009《 火灾现场勘验规则 》[3],我所 鉴定人员于 2020 年 12 月 7 日分别对某农贸市场 内的火灾发生地点及停放于某汽车修理厂维修车 间内的被鉴车辆进行了现场检验,并对委托方提 供的与案件有关的照片进行了详细的检验。
( 一)对被鉴车辆火灾现场进行检验
被鉴车辆火灾现场位于某市某区某农贸市场 内 ,火灾前车辆靠墙停放于市场内的通道上 ,为 平整水泥地面 ,市场内的监控设备无法监控到该 区域 ,火灾地点干净整洁 ,现场未见有用电设备 及管路经过,也未见易燃品及其他可疑物品存放 , 火灾地点的地面及墙面未见明显的烧蚀痕迹。(如 图 1 所示 )
( 二)对被鉴车辆残体进行检验
鉴定人员对停放于某停车场内的被鉴车辆残 体进行车辆信息检验 ,确认该车为标的车后 ,对 车辆残体进行细致检验如下:
1 .被烧车辆残体前部检验
发现前机盖中后部 、两前叶子板上部均呈烧 蚀锈蚀状 ,其烧蚀程度均呈内部重于外部 。发动 机舱内发动机及变速箱上部的有机物被烧毁烧 残 ,中下部烧蚀程度逐渐减轻 。整体烧蚀程度呈 明显上重下轻、左重右轻、后重前轻状。未发现油管脱落及漏油的情况 ,发动机及变速箱表面未见 明显的油液痕迹 。两前轮胎完好。
发动机上罩盖的一块标识牌呈左侧烧残状 , 右侧较完好 ,烧蚀的一侧指向电瓶和电器盒;位 于发动机后部的发动机舱与客舱之间的防火墙隔 音棉呈中部烧损 ,仅剩上部部分残留;行车电脑 外壳表面呈局部烧蚀状,烧蚀面朝向电器盒 。检 验可见发动机舱内烧蚀最严重的部位是电瓶和电 器盒,其中电瓶外壳被烧毁,仅剩内部隔板残留 , 其靠近电器盒的左后侧烧蚀重于其他部位 ,电器盒的外壳被烧失 ,电器盒右后侧的部分电器元 件被烧失 ,内部电线被烧残 ,用工具将电器盒拆 下 ,发现电器盒右后部电线被严重烧断烧残 ,部 分未烧蚀导线局部见动物啮咬痕迹 ,一条铜导线 呈熔断状 ,其熔断端部见铜导线熔珠 ,该熔珠直 径约为该导线直径的 1.5 倍,熔珠表面光泽[4], 导线熔断处其对应下方的车身金属板上见烧蚀痕 迹 。为了进一步进行分析 ,鉴定人员对该金属熔 珠进行了提取 ,以备后期进行实验室检验。(如图 2 、图 3 所示 )
2 .被鉴车辆中部及后部检验
前挡风玻璃呈破裂状 ,前雨刮胶被烧毁 ,前 雨刮机构呈烧蚀锈蚀状,前围水流槽及雨刮机构 烧蚀程度较严重的一侧朝向车头方向。前围流水 槽的“U ”型盖板被烧毁 ,流水槽呈烧蚀状,烧蚀 程度为上部重于底部 。车顶外表前部局部呈烧蚀 状 ,车顶中部及后部呈烟熏状。
座舱内部仪表台左前部表面呈烧蚀烧熔烧 残状 ,仪表台右部及后部烧蚀程度较轻 ,仪表台 内部烧蚀逐渐减轻。仪表台整体烧蚀程度是前部 重于后部 ,外部重于内部。仪表台内部的电线完 好 ,未见烧蚀痕迹 。方向盘上部呈烧蚀状 ,烧蚀 程度较严重的一侧朝向前面 ,方向盘下部未见明 显烧蚀 。中控台及前排座椅表面呈局部烧蚀状 。 车顶饰板前部 、前顶灯及左右遮阳板均被烧残 。 车窗玻璃、地板 、车顶中后部 、车门板内饰、后排 座椅及尾箱均呈程度不同的烟熏状。两后轮胎完 好 。车厢内未见有易燃物品及易燃物品残留物的 痕迹存在。
车厢内部的整体烧蚀程度为前部重于后部 , 上部重于下部,其中仪表台左前部表面烧蚀最重 。 发动机舱内的烧蚀程度重于前围流水槽区域的烧 蚀程度,前围流水槽区域的烧蚀程度重于车厢内 部的烧蚀程度。
车身四周及车顶部均未见明显的碰撞刮擦痕 迹反映 ,车辆底部各部件表面基本完好 ,未见明 显的烧蚀痕迹及碰撞刮擦痕迹反映。
经检验 ,车辆内部及外部均未见加装用电设 备及改变用电设备荷载的痕迹现象 ,也未见外部 用电设备连接该车取电使用的痕迹现象。
(三)对委托方提供的火灾现场照片进行检验
如图 1 所示 ,一牌号为粤 XXXXXX 的某品 牌白色小型普通客车停于房屋旁的一处平整地面 上 ,能够看出当时天色较暗 ,车辆周围可见人员 活动 ,地面可见液体流淌痕迹 。如图 2 、图 3 所 示,被鉴车辆前部的前机盖、左右前叶子板、车厢 前部均呈烧蚀状 ,前挡风玻璃呈破裂状 。车辆四 周未见其他火灾痕迹及其他火源向车内蔓延痕迹 及可疑物品。
(四 )实验室检验
鉴定人员对现场提取的被检车辆发动机舱内 的电器盒右后部位的铜导线熔珠进行实验室检 验 ,该导线为铜质多股软线 ,熔珠直径约为该导 线直径的 1.5 倍 ,熔珠表面光泽 ,熔珠与导线连 接处无熔化黏结痕迹 。经镶嵌 、粗磨 、细磨 、抛 光 、浸蚀后 ,分别用金相显微镜 5X 、20X 、50X 物镜镜头配合 10X 目镜观察发现导线熔珠的金相 组织特征呈细小的柱状晶,金相磨面内气孔大小 较整齐,熔珠与导线衔接处的过渡区界限明显 , 符合一次短路形成[5]。
(五 )实车试验
针对生产厂家认为有人往前挡风玻璃前面 的前围流水槽处丢弃烟头引起车辆着火燃烧的 意见 ,笔者为此做了以下实验:找到一辆同款汽车,该车的前围流水槽上方有一 U 型塑料盖板 , 该盖板为 ABS 材质,如果有人往前挡风玻璃或是 前围流水槽区域丢弃烟头 ,烟头都会滚落到 U 型 塑料盖板的 U 型底部上方,而不会漏入至 U 型塑 料盖板下面及车辆内部 ,U 型塑料盖板上部的周 围未见易燃部件。实验时同时将点着的三根烟头 放置于前围流水槽的 U 型盖板的 U 型底部上方 , 2 ~ 3 分钟后 ,烟头自动熄灭 ,观察实验结果发 现 ,U 型盖板未能被点燃 ,其上仅见轻微烟熏痕 迹。按照上述步骤再连续实验三次 ,实验结果均 一致 。因此可得到实验结论:往前挡风玻璃下面 的前围流水槽处丢弃烟头不能引起车辆着火燃烧。
三、火灾原因分析
第一 ,被烧车辆整体外形较完好 ,车身四周 及车顶部均未见明显的碰撞刮擦痕迹反映;车 辆 底 部各部件表面基本完好 ,未见明显的烧蚀 痕迹及碰撞刮擦痕迹反映。结合车辆构造及检验 所见 ,可以排除因车辆碰撞其他客体导致火灾的 可能。
第二 ,结合对车辆停放点及车辆残体检验和 车辆火灾现场照片检验 ,均未见有人为故意纵火 的痕迹现象 ,未见有外来火源向车身蔓延的痕迹 现象 。因此可以排除人为故意纵火及外来火源向 车身蔓延导致车辆火灾的可能。
第三 ,前机盖及两前叶子板的烧蚀程度均为 内表面重于外表面。发动机舱内的烧蚀程度重于 前围流水槽区域的烧蚀程度,前围流水槽区域的 烧蚀程度重于车厢内部的烧蚀程度 ,流水槽及雨 刮机构烧蚀程度较严重的一侧朝向车头方向 。由 此可以判断火势是依次由发动机舱内部向发动机 舱外部,再向前围流水槽区域,再向车厢内部燃 烧蔓延所致。
第四 ,发动机舱内烧蚀程度左侧重于右侧 , 上部重于下部 ,位于发动机舱内左侧上部的电器 盒及电瓶所在的区域烧蚀程度最重 。电器盒的部 分电器被烧毁 ,内部电线被严重烧残 ,电器盒右 后部电线被烧断烧残,部分未烧蚀导线局部见动 物啮咬痕迹 ,一条铜导线呈熔断状 ,其熔断端部 见铜导线熔珠 ,经实验室金相检验 ,该熔珠符合 一次短路形成 ,导线熔断处对应下方的车身金属 板上见烧蚀痕迹 。由此可以判断 ,本次车辆火灾 原因是发动机舱内左侧上部的保险丝盒电器盒右 后部电线破损(应是停放中被小动物啮咬损坏 ) 与车身金属板接触短路产生高温引燃其周围的可 燃材料 ,火势由发动机舱内部向外部再向前围流 水槽区域和车厢内蔓延所致。
四、鉴定意见
本案被鉴车辆火灾原因是:发动机舱内左侧 上部的保险丝盒电器盒右后部电线破损与车身金 属板接触短路产生高温引燃其周围的可燃材料 , 火势由发动机舱内部向外部再向前围流水槽区域 和车厢内蔓延所致。生产厂家充分采信了鉴定意 见 ,按照程序作出了相应的赔付。
五 、案例总结
对于车辆火灾的这类案件的鉴定,第一要确 定起火部位 ,本案通过物质的燃烧特点 ,一步步 缩小范围 ,确定起火部位 ,如本案的方向盘及雨 刮机构烧蚀面 、行车电脑外壳烧蚀面 、发动机上 罩盖的一块标识牌的烧蚀面均反映了起火部位 及火势的蔓延方向;第二要对起火部位的残体及 烧残物进行比较分析 ,以进一步确定具体的起 火点 ,如本案的具体起火部位位于继电器盒右下 部;第三要判断起火原因 ,如本案通过仔细勘查 电器盒 、结构特点及烧蚀特点 ,电器盒是由电瓶 直接接电进入,再通过电器盒的保险丝及继电器 或控制元件供应给全车用电 ,在车辆停放时 ,电 器盒内是带电的 ,车内部分用电系统如防盗等仍 处于工作状态;第四 ,作为火灾原因认定中非常 重要的技术环节,对火灾现场提取的物证进行实 验室相关仪器设备进行样品处理和分析鉴定是必 要的 ,例如本案利用金相显微镜对导线熔珠进行 分析 ,得出导线熔珠为一次短路形成 ,给起火原 因的判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第五需要对人为纵 火 、外来火源向车身蔓延及雷击起火的可能性进 行排查 ,进而验证之前分析的正确性 ,最终确定 车辆的起火原因;第六 ,有条件的话可以做火灾 模拟实验,按照火灾事故的场景条件进行实物试 验 ,如本案找相同的车型进行试验 ,直观再现事 故过程 ,结果会更加令人信服。
参考文献
[1]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 语和定义:GB/T3730.1-2001[M].北京:中国标准 出版社,2001 .
[2] 公安部.火灾原因调查指南:GA/T812-2008[M].北 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
[3] 公安部.火灾现场勘验规则:GA 839-2009[M].北 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
[4]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 理委员会.电气火灾痕迹物证技术鉴定方法第 1 部 分:宏观法:GB16840.1-1997[M].北京:中国标准 出版社,2008 .
[5] 国家技术监督局.电气火灾原因技术鉴定方法第 4 部分:金相法:GB16840.4-1997[M].北京:中国标 准出版社,2008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falvlunwen/73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