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在全球能源危机、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绿色低碳 发展已经成为大趋势,新能源成为各个国家和(或)地区 发展的首要战略性产业。基于与碳酸锂在新能源领域的应 用需求问题,本文运用生态系统理论、绿色制造理论等管 理科学依据,以江西国轩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 西国轩”)为案例进行了研究,以期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碳酸锂电池,三位一体,绿色经营,产业链
一、引言
当前,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新能源领域最大的应 用场景,新能源汽车背后是一场时代之战。新能源汽 车不仅可解决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问题,也可 解决我国燃煤发电占比过大、大气污染严重等问题, 更可推动全球气候治理。有专家曾预言“锂是新一 代石油,锂可能将引起新一轮的工业革命”。在“双 碳”目标背景下,作为储能和动力电池的核心生产元 素,锂的需求量呈井喷式增长,锂对新能源汽车的重 要性不言而喻。
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江西国轩新能源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江西国轩”)围绕“生产一代、研发 一代、储备一代”的发展战略,从材料科学到电池 技术、再到产品科学,将产品创新和技术整合集成, 开辟碳酸锂电池产业新赛道。以ISO14064为框架,以 “产品实现过程资源利用最大化与低碳和(或)零 碳”为原则,深入推进绿色经营,打造锂云母、碳酸 锂、锂电池、再生锂等绿色产品,实现碳酸锂电池全 产业链绿色工厂。
江西国轩通过绿色文化、绿色制造、绿色产品三 方面开展绿色低碳实践,实现从锂矿、锂盐、锂材 料、锂电池、锂应用及锂回收等碳酸锂全产业链生态
2.绿色工艺理念。学者们对“绿色工艺”认同度 较高,“绿色工艺”是为了应对全球环境问题,并达 到环保目的及可持续发展,包括节能、污染预防、废 物回收等方面的企业绿色产品工艺设计和流程创新, 以及组织管理上的支持和创新实施等。绿色工艺创新 是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可持续发展是目的和方向,创 新是途径和手段。创新能推动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之 路,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创造碳酸锂电池绿色产业链 的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新路径等。资源投入较 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 产方式和生活方式[2]。
3.绿色产品理念。碳酸锂产业链践行社会责任, 弘扬可持续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产品从设 计、制造、销售到回收的全生命周期。
(二)推进绿色制造模式,促进和谐共生
1.贯彻绿色新发展理念,推行绿色产业。(1)布 局锂电产业,助力新能源发展。在“双碳”目标背景 下,作为储能和动力电池的核心生产元素,锂的需求 量呈井喷式增长。锂对新能源场景应用的重要性不言 而喻,无论是电池的正极材料还电解液都需要它。江 西国轩秉承“让绿色能源服务人类”使命,充分利用 锂云母矿的独特资源优势,把握历史性机遇,重点布 局碳酸锂全产业链,点燃能源革命的关键点。以“保 障锂矿资源、打造全产业链”为方针,构建锂矿开 采、锂云母加工、碳酸锂提取、锂电池制造与PACK、 储能系统开发等碳酸锂全产业链的能源系统解决方 案,形成“新能源+储能”模式,推动锂电新能源产 业加速突破和裂变,也加快助推新能源行业革命进 程。(2)创新驱动发展,开辟产业新赛道。科技创新 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为营造浓厚的科技 创新氛围,碳酸锂电池全产业链领域,江西国轩大力 推进“人才创新链”行动方案,围绕“生产一代、研 发一代、储备一代”的创新发展方向,从材料科学到 电池技术、再到产品科学,将产品创新和技术整合集 成,聚集碳酸锂产业发展需求,加速突破碳酸锂新能 源关键核心技术,形成新一代绿色能源产品,引领带 动产业高质量发展。(3)发挥产业链主优势,促进全 链协同发展。所谓“链主”企业,就是指在产业发展 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具 备某一产业上中下游核心凝聚力的企业。江西国轩抢 抓“双碳”时代战略机遇、高位布局,践行“让绿色 能源服务人类”的使命,率先投资江西宜春市,形成 “锂矿—锂盐—锂材料—锂电池—锂应用—锂回收— 锂再利用”全产业链生态圈。“一凤引得百鸟朝”。 江西国轩落户宜春,发挥“链主”企业龙头作用,集聚效应已陆续发酵,争引大咖,不仅牵引宁德时代、 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在宜春市竞相入驻,形成“虹吸效 应”,百亿级项目你追我赶,带动了阳光能源、赣锋 锂业等20多家细分领域领军企业落户宜春市或扩大投 资,实现锂电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 态势,重塑老区产业结构,努力打造全球最大碳酸锂 新能源产业基地,重塑产城一体,实现以产促城,为 产业协同创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做出贡献。
2.赋能绿色动能新格局,加快绿色转型。(1)推 进绿色经营,打造绿色工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 山银山”理念,在“双碳”目标指引下,江西国轩肩 负能源革命历史使命,打造碳酸锂全产业链绿色工 厂。在建设厂房时,同时考虑节能降耗、价值最大化 等全面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产。绿色工厂建 设充分利用优质能源优势,采用厂房光伏屋顶分布式 能源、车间余热回收利用、材料价值最优化等措施, 推动低碳化、绿色化发展,打造绿色低碳工厂、通过 典型示范带动生产模式向绿色转型。(2)实施绿色制 造,引领绿色发展。第一,绿色工艺,零碳排放。绿 色工艺创新是通过创新原有工艺,进而达到零环境负 面影响的创新模式。碳酸锂产业链对锂矿绿色开采、 锂云母绿色提取、碳酸锂绿色生产及锂电池绿色制造 等全产业链工艺进行创新,是绿色制造核心,也是企 业核心竞争力;碳酸锂全产业链围绕工艺环节水、 声、气、固废等方面排放物,识别环境因素,同时围 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新材料五新技 术改进提升制造效率与质量,同时降低资源能源使 用、减少废弃污染物的排放等,实现零碳排放目标。 第二,绿色制造,高质发展。①锂矿绿色开采,零碳 排放。为了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江西国轩践 行绿色开采的发展理念,遵循“低开采、高利用、零 排放”原则,取得了宜丰县白水洞采矿权、矿普查碳 矿权。采用全新高效率、高环保的综合利用工艺技术 和自动化装备,在物料自循环、硅渣综合利用、负压 碱液吸收、高效复合萃等工艺上进行创新,实现资 源价值最大化,环境污染零碳排放。②碳酸锂绿色 提取,固废资源化。江西国轩投资60亿元,在宜丰、 奉新等地建设碳酸锂零碳工厂,1500万吨选矿综合开 发利用,实现年产12万吨。在生产过程中,贯彻“三 绿”思想理念,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创造 开发沉锂母液冷冻并循环使用技术,不仅节能减排、 回收母液中残余废渣资源化,降低成本,产品指标优 于国家标准。③锂电池绿色制造,打造新赛道。江西 国轩锂电池制造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围绕电芯生产、 模组组装及PACK总装,采用MTS和ATO混合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针对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建立废 水回用系统、废气资源系统、固废再利用系统等,提 升制造效能,生产出高质量的绿色能源产品。
3.推动绿色发展高质量,创造绿色产品。(1) 绿色设计,实现五大突破。碳酸锂全产业链绿色设计 围绕全生命周期和应用DOE设计方法,将各种材料形 成最优组合,从五大方面实现革命突破:电池材料大 幅精简、制造过程大大简化、电池性能大幅提高、综 合成本显著降低、电池包适应性大大增加,实现经营 效益与环保效益最优比,提升产品品质。(2)绿色 产品,拓展应用场景。江西国轩围绕“生产一代、研 发一代、储备一代”的发展方向,制定“做精铁锂, 做强三元,做大储能”的产品战略,依托全球八大研 发中心,打好产品创新和技术整合应用的组合拳,突 破关键核心技术痛点,形成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 高环保性的新一代锂电池,具有易布局、多场景、 大容量、高功率等特点,实现充、换、储一体化。 (3)绿色回收,促进循环发展。锂电池“退役潮” 即将开始进入高峰期,江西国轩生产碳酸锂电池环保 化、无害化处置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建立电池回收 基地,保证电池“源头可控、去向清晰”,倡导以 PACK电池组的形式梯次利用,提高效率,推动循环经 济发展。
四、碳酸锂电池全产业链三位一体的绿色经营评 价体系
(一)三位一体的绿色经营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以江西国轩为案例深入研究碳酸锂电池全产 业链绿色经营评价标准体系,该体系以经济效益、生 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为一级维度,财务、顾客与市 场、内部运营、学习成长、社会责任等为二级维度, 如图1所示。
(二)三位一体的绿色经营评价权重设计
碳酸锂电池全产业链绿色经营评价影响因素和关 键绩效指标体现出不同作用。据此,要对各层级关键 绩效指标赋予不同权重。通过对碳酸锂电池企业的经 营层、管理层、基层及行业专家等进行调查,运用指 数标度法、9标度法构造判断矩阵。1.构造判断矩阵。对碳酸锂电池全产业链绿色经 营评价构造出经济效益为B1、生态效益为B2、科技效 益为B3的比较判断矩阵:
2.计算判断矩阵特征向量以及最大特征值。根据 幂法求得判断矩阵的向量:
同理,可以计算出二层级和三层级指标的具体权 重。由于AHP计算工作量大,可以在“Excel表”的 “宏”里加载一段程序或运用计算机语言开发一个模 块来实现。
(三)三位一体绿色经营评价模型
碳酸锂电池全产业链绿色经营评价评估模型如图2 所示。
注: PI评价结果;ωi权重;Bi评价指标变量。
五、结语
本文以江西国轩的实际经营为案例,研究新发展 格局下碳酸锂电池全产业链三位一体绿色经营评价, 以“生态系统理论、绿色制造理论以及生命周期理 论”等管理科学理论为依据,构建了“三绿”理念, 推进“绿色锂电产业布局、绿色经营与制造、绿色产 品创造与回收”绿色发展模式,发挥企业产业链链主 作用,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开展碳酸锂电池全产业链 三位一体的绿色经营评价体系,从经济效益、生态效 益及社会效益等维度进行评价,并赋予不同权重,形 成绿色生态评估模型。在绿色转型上做谋划,在低碳 发展上做文章,推动绿色产业链转型升级,助力新能 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 李昆.绿色技术创新的平台效应研究:以新能源汽车技术 创新及商业化为例[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7. 39(11): 31-44.
[2] 杨立成,田红娜.企业保护、政府保护与制造业绿色工艺 创新:基于技术生态位理论[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 (17):12-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falvlunwen/72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