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论文 > 正文

指纹痕迹检验在刑侦技术中的实用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3-10-30 14:48:5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刑侦技术在我国公安系统的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指纹痕 迹检验技术。通过收集和检验犯罪嫌疑人在现场留下的指纹痕迹,能够快速辨别犯罪嫌疑人留在 现场的证据,为案件的侦破提供必要的依据。多年来,指纹痕迹检验技术在刑事案件的侦破过程 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主要探讨指纹痕迹检验技术以及在刑侦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指纹痕迹检验,指纹辨别,刑侦技术

  人的手掌和手指位置遍布乳突线,其中分布了较多的汗孔,人体的汗液中包含有不同比例的 有机物和无机物,所以当人的手掌和手指接触到 物体时,乳突线上的汗孔分泌的汗液就会由于吸 附粉末而形成指纹,指纹是每个人独一无二的标 志,即便是同卵生双胞胎的指纹也是有所差异 的,所以根据指纹判断身份具有极高的辨识性。 在现代刑侦领域,技术人员会收集犯罪嫌疑人留 下的指纹痕迹,使其显现并且辨别嫌疑人身份, 这种证据科学且可靠性高 ,应用广泛。

  一、指纹痕迹检验技术概述

  根据刑事侦查工作的实践来看,犯罪嫌疑人 在现场遗留的各种痕迹都属于刑侦痕迹检验的范 围,如指纹、足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痕迹。其中 指纹痕迹检验技术是刑事案件侦破的主要辅助手 段,技术人员利用现代化手段对现场遗留的指纹 痕迹进行提取和检验,获得指纹样本后可以输入 指纹数据库,有助于更快地锁定犯罪嫌疑人的身 份。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为指纹痕迹 检验技术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技术基础,在刑侦领 域的重要性也日渐增强。

  指纹也称为手印,指纹痕迹检验指的是刑侦 工作中利用技术手段,对犯罪现场遗留下的指纹 痕迹进行提取、检验、识别,最终依据检验结果确 定嫌疑人身份。因为指纹具有唯一性,世界上没 有两个人的指纹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指纹痕迹检 验结果对刑侦工作来讲具有绝对的准确性。


\

 
  二、指纹痕迹检验技术

  通常情况下,指纹痕迹主要涉及成型纹、潜 伏纹以及明显纹三种类型。成型纹指的是在如泥 巴等柔软的物体表面遗留下来的清晰的指印,这 种指印一般可以通过肉眼看到,其形成需要将手 指按压在物体表面,并且施加一定的力气才能形 成,而且不会轻易消失。潜伏纹则是人类肉眼无法发现的,通过指纹与物体表面接触,由于人体 排除的汗液与油脂停留在物体表面而形成的痕 迹,这是在刑事案件侦破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指纹 痕迹,通常需要采用一定的还原和检验方法才能 使其显现。明显纹则是肉眼可见、十分清晰的指 纹痕迹,例如沾染到血迹、颜料以及其他污渍产 生的指纹痕迹。对于指纹痕迹的检验技术,常用 的有物理检验法和化学检验法两种。

  ( 一 ) 物理检验法

  在应用物理检验法时,主要是以非吸水性物 体为检验对象,通过分析现场遗留下的指纹痕迹 获得检验结果,其操作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 磁铁法。在指纹痕迹上均匀撒上铁粉,利用磁铁 的作用吸引铁粉颗粒,从中观察指纹痕迹,必要 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多次反复的操作,可以使指纹 痕迹清晰显现出来;二是粉末法。主要用于针对 非吸水性物质表面的痕迹的检验工作,需要使用 不同颜色的粉末平铺在物体表面,利用粉末的颜 色来分辨指纹痕迹,这种方法需要检验人员具备 较高的操作水平才能获得准确的结果;三是激光 法。因为人体的汗液和油脂中包含很多种无机物 和有机物,利用激光则可以分辨指纹痕迹中包含 的各种不同物质,根据彩色荧光的显现就可以提 取到指纹痕迹。

  ( 二 ) 化学检验法

  化学检验法则是以吸水性物体上的指纹痕迹 为检验对象,操作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碘熏法。 手指表面的乳突线中包含很多汗孔,人类分泌的 汗液中包含油脂等有机物和无机物,在接触到物 体后就会留下痕迹,利用碘加热的蒸汽对物体进 行熏蒸,这时遗留的痕迹就会显露出来,这是较 为常用的化学检验方法,通过拍照等方式就可以 将显露的痕迹保留下来;二是宁西特林法。将茚三 酮试剂撒在存在指纹痕迹的物体表面,试剂中的化学成分与人体汗液中的分泌物就会产生化学反 应,呈现出紫色痕迹,获得检验结果;三是硝酸银 法。人体的指纹中通常会残留一些氨化钠物质, 这些物质能够与硝酸银发生化学反应,在经过阳 光照射后逐渐黯淡,演变成黑色物质,就可以将 遗留的指纹痕迹显露出来;四是 502 胶熏法。借助 氰基丙烯酸酯的熏蒸能够与人体分泌物中的氨基 酸、葡萄糖等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使指纹痕迹显 露出来。另外,如果在刑侦现场发现并不清晰的 指纹,上述方法都无法准确检验出来时,可以利 用荧光剂进行检验,荧光剂中的成分与人体分泌 物中的蛋白质发生化学反应,就会将指纹痕迹显 露出来 [1] 。


\

 
  三、指纹痕迹固定和提取

  ( 一 ) 拍照

  在针对现场指纹证据的存留方面,拍照是最 直接的提取和保留方式,通过调整相机的光源、 拍照角度等元素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指纹痕迹进行 留存,同时利用拍照的方式也是指纹痕迹特征最 直观的表现形式,而且不会对现场的指纹痕迹造 成破坏。需要注意的是,利用拍照的方式进行固 定和提取时需要保证拍摄的真实性与科学性,按 照比例尺的要求最大可能地还原指纹的尺寸和纹 路 ,才能发挥指纹痕迹的作用。

  ( 二 ) 胶带粘取

  利用胶带对指纹痕迹进行提取时,一般需要 利用粉末、熏染等方式先将指纹显露出来,再对 指纹痕迹进行固定和提取,这种方式在实际的现 场勘察中应用也十分广泛。与前文的拍照留存方 式相比,利用胶带粘取指纹的方式更有利于指纹 痕迹的完整提取和保存,也具有更高的精准度。 使用胶带进行指纹提取后,需要对指纹痕迹现场 的基本信息做好详细的记录,包括现场环境、指 纹具体位置、提取时间等等,保证使用过程的合 理性与准确性。

  ( 三 ) 直接提取原物品

  如果现场的某些物品上存有嫌疑人指纹,而 又无法通过技术手段完成指纹的固定和提取时, 可以将存有指纹的物品整体进行提取,条件允许 的情况下可以将该物品带回专门的检验场地。直 接提取原物品的方式有利于更好地保存指纹痕迹 的原始状态,但是需要取得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同 意 ,并且在运送途中做好防护 ,避免造成损坏。

  ( 四 ) 静电复印技术

  受到现场环境、提取技术应用限制等因素的 影响,遇到指纹痕迹无法使用上述方法进行固定 和提取,或者进行提取时可能会使指纹痕迹造成 破坏时,通常可以采用静电复印技术对指纹痕迹 进行提取,同时也需要采用拍照等方式进行固定 存留,也可以利用塑料薄膜覆盖的方式对指纹痕迹进行保护 ,有利于更好地保存指纹痕迹 [2] 。

  四、指纹识别技术

  对于现场固定和提取的指纹痕迹,需要技术 人员对其进行必要的图样处理,而计算机技术的 广泛应用则有效提升了指纹识别技术的水平。西 方国家对于指纹的提取和扫描技术都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利用指纹中轴线的设定方式,结合 人体的指纹特征,对指纹痕迹进行提取和识别, 从而与指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对,找到吻合 的嫌疑人。人体分泌物中包含有蛋白质、脂肪等 成分,当这些成分遇到较为明显的温度变化就可 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影响检测结果,但是其 中的无机盐成分则不会发生改变,所以在实际的 指纹识别技术中,利用无机盐数据作为识别依据 的方式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五 、提升指纹痕迹检验刑侦技术应用效率的 途径

  ( 一 ) 提升指纹痕迹检验技术的应用效率

  如今信息发达,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十分多样,犯罪嫌疑人如果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掌握一定 的反侦查技术,就会在犯罪现场避免留下指纹痕 迹或者做出破坏指纹痕迹的举动,对于指纹痕迹 识别检验系统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公安部门在 刑侦实践中需要积极引入先进的设备以及高素质 的技术人才,促进指纹检验刑侦技术的完善,提 高指纹痕迹检验技术的应用效率。

  ( 二 ) 促进法律体系的完善

  法律体系是刑侦技术可以有效应用的保障, 为刑事案件的侦查提供系统性的指导,同时可以 对其中应用的各种刑侦技术进行分析。同时还考 虑到刑侦理论的属性变化,需要对其应用范围进 行扩展,形成系统性的法律体系,确保各项技术 的应用都有章可循,从而提升其科学性。

  ( 三 ) 刑侦技术的优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刑侦技术的信息 化水平也不断提升,在网络技术环境下,刑侦技 术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都有所提升,通过自动 化识别系统的应用可以提高指纹痕迹识别的效 率,并且将其应用到刑侦工作的实践中,针对各 种特殊的指纹痕迹检验或者微痕迹检验,都能获 得理想的检验结果,为刑侦案件的侦破提供依据。

  ( 四 ) 构建多角度刑侦技术分析

  关于指纹的变化问题已有很多学术界的学者 对其进行了专题研究,所以在指纹痕迹检验技术 方面也需要考虑到多角度的刑侦手段的完善。首 先在指纹痕迹检测方面,利用酸碱、砂纸等材料 对需要检验的指纹痕迹进行测试和观察,其次利 用指纹痕迹判断检查对象的磨损程度,最后判断 指纹痕迹检查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影响检验结 果的准确性。从不同的刑侦角度着手,可以充分考虑到指纹痕迹的变化以及其检验结果受到其他 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可能性,从而提升检验 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六、指纹检验鉴定的证据作用

  ( 一 ) 提供客观材料

  在刑侦工作中,由于指纹痕迹的独特性使其 在案件侦破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指纹痕迹 检验鉴定的结论对于确定嫌疑人的身份以及案件 性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检验人员 通过对现场遗留的指纹痕迹进行固定和提取,并 且结合案情,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提取的指 纹痕迹进行分析和鉴别,从而能够确定嫌疑人的 样本特征。例如 2018 年某地的连续盗窃案件的嫌 疑人具有较高的反侦查意识,作案时能准确躲开 监控设备,这无形中增加了案件侦破的难度。但 是鉴定人员根据案发现场遗留的嫌疑人指纹痕迹 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检验,最终依据指纹痕迹确定 嫌疑人身份 ,案件得以告破。

  ( 二 ) 缩小侦查范围

  指纹痕迹是犯罪证据的一种,其可以通过痕 迹的外在结构特征反映出与案件相关的人或者事 物的相关信息,例如嫌疑人的身高、性别、使用 的作案工具等等,因此对指纹痕迹的详细检测可 以有效缩小案件的侦查范围,更有利于案件的侦 破。例如,根据现场物品上的指纹的位置、方向就 可以判断出嫌疑人手拿物品的攻击方向和犯罪过 程,与现场其他的痕迹进行结合与分析,就能更 有效排查出现场的案发过程,有利于提供更多的 线索。

  ( 三 ) 辅助缉查案犯

  指纹痕迹的检验结果可以为案件侦查提供更 加明确的方向,有利于更快锁定嫌疑人。如轰动 全国的白银 8.05 系列强奸杀人案的侦破过程中, 痕迹检验技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案件从案发 到最终告破整整经历了 28 年,在这个过程中, 公安部门采集的指纹痕迹已经超过 20 万枚,通过 对指纹痕迹的检验、排查,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 数据范围的锁定,通过不断的数据分析和积累最 终缩小排查范围,锁定犯罪嫌疑人,案件才能够 告破。在案件侦查的过程中,指纹痕迹检验技术 可谓功不可没,只有科学的、准确的检验结果才 能为公安机关提供方向和指引。痕迹检验技术的 应用应当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并且注重 对痕迹检验结果的保护,避免其被损坏或者被篡 改 [2] 。

  ( 四 ) 提供案件起诉和审批证据

  当案件侦破后,需要依照法律程序提起诉讼, 痕迹检验结果则是诉讼过程中的重要证据。通过 指纹痕迹的提取和检验确定嫌疑人的身份,该鉴 定结果则可以为结案以及审批等程序提供证据。在实际的情况中,仅仅依靠指纹痕迹却没有其他 有力证据以及嫌疑人证词的情况下是无法完全结 案的,但是在整个侦查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利用 指纹痕迹的识别技术对现场遗留的痕迹进行提取 和检验,则有利于使嫌疑人更快“认罪 ”,如实交 代 ,所以指纹痕迹检验技术具有较高的价值。

  七、指纹检验鉴定在侦查破案中的作用发挥

  ( 一 ) 提高检测技术水平

  指纹痕迹的鉴定技术在案件侦破过程中具有 较大的促进作用,结合当前广泛应用的计算机技 术,可以显著地提高检测技术的水平。在实际的 案件侦破过程中,由于检验人员的技术、检验的 设备等方面的差异影响,使得现场的指纹痕迹提 取和检验结果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需要加强相 关领域的人才培养以及技术培训,提高检验人员 的技术水平;同时投入更多资金用来购置更加先 进的检验设备 ,为刑侦工作提供更多帮助。

  ( 二 ) 增强指纹检验的应用意识

  从案件侦破的实践过程来看,在指纹的固定 和提取方面有一定程度的忽略,指纹库的作用也 没有在实际中获得更大的发挥空间,因此建议加 强对指纹痕迹应用领域的意识强化,通过宣传和 鼓励等方式增强技术人员以及刑侦人员对于指纹 痕迹的应用意识,保护案发现场的指纹痕迹,为 固定和提取指纹创造更好的条件。

  ( 三 ) 创新指纹检验鉴定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先进的 技术被应用于痕迹检验领域中,但是不法分子的 反侦查意识也有所提升,犯罪手法也逐渐趋于多 样化,甚至可以避开常规的痕迹检验技术,这也 增加了案件侦破的难度。对此,要持续地提升检 验技术的水平,开发更多先进的技术提高指纹痕 迹检验和鉴定的效率,为案件侦破提供更快、更 准的鉴定结果 [3] ,加快案件侦破的进程。

  八 、总结

  在构建法治社会战略的指导下,人民群众的 法治意识逐渐增强,对个人隐私的关注程度和重 视程度也逐渐提升,在法律体系不断修正和完善 的背景下,对犯罪嫌疑人的指纹痕迹检验与识别 难度逐渐增加,因此刑侦领域中也需要不断引入 新的技术,提高指纹痕迹检验的效率,为侦破刑 事案件、维护公共安全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王宏志,朱凤桂.指纹痕迹检验技术在公安侦查破案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9(7):120-121.

  [2] 唐佳,李琮卿.刑事技术中指纹痕迹检测的检验及技术创新[J].法制博览,2020(7):156-157.

  [3] 邓健斌,刘志成.指纹痕迹检验技术在公安刑事中的运用与优化探析[J].法制博览,2022(13): 95-9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falvlunwen/6590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