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论文 > 正文

一起侵犯著作权案件的侦查新技战法分析与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26 09:19:3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侵犯著作权犯罪日益严重。近日,某市成 功破获一起侵犯著作权案,此案件具有明显的“ 新 ”特点,本文根据案件新特点,对侦查技战法 进行分析和创新应用。提出:严格把控立案条件;对犯罪行为进行了快速侦查取证,及时扣押相关 物品; 启动“ 线上 + 线下 ”相结合的联动侦查方式; 针对不同犯罪嫌疑人, 采用不同的侦查思路和 讯问措施,实施不同的侦查行动,最终成功破获侵犯著作权案件。此侦办过程采用了灵活机动的 侦查新技战法,形成一套独特的侦案破案模式,为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侦查此类案件提供了可借 鉴的经验和做法。

  关键词:侵犯著作权案,侦查,技战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 学习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 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 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侵犯知识产权犯罪 日益严重 [1-3] 。侵犯知识产权罪主要包括侵犯专利 权、著作权和商标权三大类,在这些案件中,侵犯 著作权案件具有涉及领域广、作案手段高科技化 和多样化、侵犯客体多样化、消费者举报少、隐蔽 性强等特点,此类案件社会危害性较大,不但侵害 了相关群体的合法权益,也会带来经济损失,有时甚至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4-5] 。2021 年 2 月, 浙江省 J 市公安机关成功侦破“2 · 19”盗录传播 春节档院线电影案,抓获犯罪嫌疑人 19 名,查获 盗版《你好,李焕英》《唐人街探案 3》等多部春 节档院线影片,打掉影院盗录主要源头,犯罪嫌疑 人在线下进行盗录、在线上广泛传播的行为是典 型的线上线下结合的侵犯著作权犯罪。

\
 

  在打击此类犯罪高压态势下,与传统形式相比,侵犯著作权犯罪又呈现出各种各样 的新形 式,犯罪嫌疑人反侦查能力增强、行为轨迹隐蔽性极强等,这些都给侦办此类案件又增加了新难 度。因此,广大民警要重点攻坚和重拳出击,严厉 打击此类案件。2021 年下半年某市成功破获一起 侵犯著作权案。本文根据此案件的特点,对案件 的侦查技战法进行了分析和创新应用,为公安机 关、检察机关侦查此类案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和做法。

  一、案件简介

  2021 年下半年,某市成功破获一起侵犯著作权 犯罪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张某某和黄某某 2 人。 当场扣押各类侵权出版物 4474 本,价值 547728 元。经后期侦查发现,犯罪嫌疑人之一黄某某经 营一家主营印刷业务的小公司,但是没有任何印 刷许可证,在没有任何委托印刷合同的情况下, 私自复印涉嫌侵犯著作权的书籍。犯罪嫌疑人之 一张某某为涉案出版物的主编,与他人合伙经营 教育培训机构,在未取得出版社授权的情况下,私自将培训出版物委托给没有印刷资质的黄某某印 刷,并借开班授课之机,卖给学员非法获利。通过 调取公司登记合同,发现此案件涉及多省多市,涉及销售代理近百名,签订销售合同一百多份,学员 6000 余人。最终,掌握了犯罪嫌疑人张某某托付 犯罪嫌疑人黄某某印刷的相关证据,公安机关对 两个犯罪嫌疑人进行抓获并刑事拘留。

  二、本侵犯著作权案件的“新 ”特点分析

  本案侵犯著作权犯罪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和新 颖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 ) 新型的独特的销售行为方式

  犯罪嫌疑人张某某违反了图书出版合同,私 自委托他人印刷图书,不是直接用于网络销售或 者定点销售 (未在市场流通), 而是直接销售给自 己负责开办的培训公司的学员使用,有时还会以 赠送的方式提供给特定学员使用,目的是赚取更 高的培训利润,这是一种新型的独特的销售行为 方式。

  ( 二 ) 独特的侵权犯罪形式

  涉嫌侵犯著作权犯罪一般是他人侵犯,他人 犯罪。本案中犯罪嫌疑人张某某是涉案出版物的 作者。作者本身自己涉嫌犯罪,作者本身自己侵犯 了图书出版社的利益,擅自印刷出版物,这是在侵 犯著作权犯罪中比较独特的侵权犯罪形式。

  (三) 利用了“线上 + 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案件中开设的培训公司涉及多省多市,采用 “线上 + 线下 ”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涉及学员较 多,涉案书籍非常庞大,市场价值较高。

  ( 四 ) 案件“新特点 ”分析

  由上可知,本案中与常见的侵犯著作权犯罪 相比,案件具有显著的独特性和新颖性。本起侵犯 著作权案件更具隐蔽性和专业化。一般的侵犯著 作权案件中的侵犯对象在权益遭到侵犯时并不自 知,一些普通民众并不了解何时自己的知识产权 遭到侵犯,怎么遭到的侵犯,就会造成报案率低, 报案时间过于滞后,给侦查人员收集案源线索的 时间就少,案件线索一时难以发现。但是在本案中 行为人身份更为特殊,行为人也是犯罪嫌疑人,自己本身是涉案书籍的主编,自己的侵权行为侵 犯了出版社的利益,但是目的是使自己赚取更多 更大的利益。犯罪嫌疑人自己不会主动报案,所以 案件线索更是难以发现。此外,涉案的书籍没有在 市场流通,而是直接销售给自己负责开办的培训 公司的学员内部使用,这些信息更难以被发现。因 此,这些情况和线索给办案民警侦办此类案件增 加了新难度。

  三、侦查技战法和破案模式分析

  本起侵犯著作权案件无论是从侵权形式上, 还是犯罪模式上,都具有鲜明的独特性,打击犯 罪难度非常大,没有成功的办案经验可以借鉴,诸 多因素给侦办此类案件增加了难度。因此,侦办此 案,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此案件新特点,采用灵 活机动的侦查技战法。从时间、空间、人、物、案 件等全景的线索、数据碰撞与分析,形成一套独特的破案模式。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 一 ) 及时查阅相关资料,开展专题研讨会

  案件侦查启动伊始,办案民警第一时间查阅 相关的知识产权犯罪侦查打击法律适用,了解了 《 刑法 》第二百一十七条侵犯著作权犯罪的最新立 案标准;及时与本领域专家老师开展研讨,进一步 确定犯罪侦查要点:主要包括准确界定案件性质, 严格把控立案条件;严查犯罪行为实施的时间、地 点、方法 (手段)、 具体过程及后果。查明涉案主 体及地位,确定是属于自然人还是单位犯罪;查明 是否存在共同犯罪、犯罪起意、预谋、分工、实施 等情况;还要重点查明主观明知等信息。

  ( 二 ) 侦查取证重点是犯罪的行为

  通过侦查,主要查清犯罪嫌疑人实施侵权犯 罪的具体时间、地点、方法 (手段)、 具体过程和 犯罪后果。侵犯著作权犯罪需要及时确定两个因 素 [6]:

  1.行为人实施了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具 体是指:一是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 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 及其他作品的。其中包括复制、发行或者既复制又 发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他人文字作品、 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 作品的行为,属于本案中的复制发行行为;侵权产 品的持有人通过广告、征订等方式推销侵权产品 的,属于本案中的发行行为。二是出版他人享有专 有出版权的图书的。三是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 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的。四是制作、出 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以上均为行为人实 施了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

  2.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 查明违法所得是否达到 3 万元,或者非法经营数 额 5 万元以上;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 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复 制品数量合计 500 张 (份) 以上;复制发行其制作 的录音录像制品,复制品数量合计 500 张 (份) 以 上的;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通过信 息网络向公众传播他人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 视、美术、摄影、录像作品、录音录像制品、计算 机软件及其他作品,非法经营数额在 5 万元以上 的;传播他人作品的数量合计在 500 件 (部) 以上 的;传播他人作品的实际被点击数达到 5 万次以 上等。

  本案中,犯罪嫌疑人黄某某无印刷许可证, 无委托印刷合同,私自复印涉嫌侵犯著作权书籍 4000 多册,市场价值 50 多万元;犯罪嫌疑人张 某某违反图书出版社合同,私自委托他人复印书 籍。结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 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这些证据为 案件定性、准确立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三 ) 快速侦查取证,及时扣押相关物品

  本案中涉案人员之间容易串供,证据容易灭失,尤其是电子数据证据,容易遭到犯罪嫌疑人的 篡改和删减,战机稍纵即逝,需要公安机关快速反 应,及时介入,迅速对涉案人员采取强制措施,全 面搜集材料固定证据。及时搜查扣押犯罪证据, 及时对协议、微信、微信聊天记录等资料进行固 定,第一时间对上述证据进行搜查扣押固定至关 重要。同时,尽快梳理涉案人员关系网,开展相关 人员的快速研判,对相关人员进行快速取证,做好 询问笔录,进一步厘清侦查思路,厘清犯罪动机,快速固定相关证据。

  ( 四 ) 启动“ 线上 + 线下 ”相结合的联动侦查 方式

  由于犯罪嫌疑人张某某主要采用线上 + 线下的 模式进行医科考试培训。办案民警线上通过查询 获取直播学员信息及教材使用数量等信息情况, 通过电话查证学员所用涉案书籍的售价情况。通 过大量侦查工作,获得了此案中涉及的学员大量 信息。

  线下侦查主要锁定培训中心,进行实地侦查, 主要获取销售代理、学员、培训师资、培训教材等 信息,对现场的涉案可疑书册进行扣押。对培训机 构的其他培训教育工作人员进行一一询问、做好 笔录工作。同时,联系案件中涉及的出版社,对涉 案书籍进行真伪鉴定,对出版版权信息进行证据 固定。这些证据的固定是此案件精准打击的重要 组成部分。

  ( 五 ) 针对不同犯罪嫌疑人,采用不同的侦查 思路和讯问措施,实施不同的侦查行动

  本案犯罪嫌疑人之一黄某某到案后,辩称 “是出版物作者 (犯罪嫌疑人张某某) 自己让他 印刷,应该不存在违反犯罪等问题 ”。针对此问 题,在侦查和取证过程中发现,犯罪嫌疑人黄某某 本身从事印刷行业多年,了解印刷出版物全部流 程,明知自己本身无任何印刷许可证和且对方没 有提供委托印刷合同,为了获利,私自复印涉嫌具 有著作权的书籍,主观故意和行为已经构成犯罪 行为。本案犯罪嫌疑人之一张某某到案后辩称, “印刷自己出版的书籍且不是针对市场发行,仅 是内部学员使用,本身应该不存在违法犯罪等问 题 ”。针对此问题,在侦查和取证过程中发现,犯 罪嫌疑人张某某已经将出版物的出版权卖给相关 出版社,以营利为目的,为降低培训费用,利欲熏 心,在没有取得版权出版社同意授权的情况下, 擅自委托他人印刷出版物,实施侵犯著作权的行 为。即使在做培训优惠活动情况下,为了招揽更多 的学员,有时赠送部分学员书籍。虽然有时没有出 售给学员,但是这种行为也是一种变相的“ 以营 利为目的 ”, 同时也对版权所有人 (单位) 实施 了侵犯 (损害) 行为。侵犯著作权犯罪的入罪标 准理应接轨国际,因为知识产权保护从来不是单一国家内部所能完成的,需要通过国际的通力合 作完成。《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The 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简称 TPP) 如此规 定入罪标准 [7]:一是“ 出于商业利益或财务收益 为目的 ”, 即以营利为目的而实施的知识产权侵 权行为;二是“虽不以营利为目的,但会对版权或 邻接权持有人在市场的利益产生实质性损害的行 为 ”。 TPP 中规定的入罪标准明显涵盖面更广,对 知识产权人的保护也更加全面,而国内现存的入 罪标准基本也认同非商业营利性质的侵权行为的 合法性。因此,通过不同侦查思路和讯问措施,采 取了不同侦查行动,最终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 清楚,证据确凿充分,需要依法追究犯罪嫌疑人的 刑事责任。

\
 

  四 、结语

  黄某某、张某某等人侵犯著作权案中,张某 某以私自印刷出版物、全国范围开设分校招收学 员、开课培训加销售书籍的形式,将涉嫌侵犯著 作权书籍通过网络或分销渠道扩散至全国各地。 学员遍布全国各地,人员众多,社会影响巨大。鉴 于此案涉及多省多市,涉案书籍数量庞大,市场价 值较高,办案民警及时查阅相关资料,开展研讨, 对犯罪行为进行了快速侦查取证,及时扣押相关 物品,同时启动“线上 + 线下 ”相结合的联动侦 查方式。针对不同犯罪嫌疑人,采用不同的侦查思 路和讯问措施,实施不同的侦查行动,最终成功破 获了这起侵犯著作权案件,为公安机关侦查此类 案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做法。今后随着信息 网络技术的发展,侵犯著作权犯罪案件会日益增 多。因此,应当从犯罪的本质出发,分析其特点, 构建犯罪案件侦查新技战法,加强侦查协作,对重 点区域、重点行业进行重点控制,形成一套量身定 制的侦查打击模式和技战法,形成高效率、高精准 犯罪打击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 邬春阳.公安部公布“2.15”侵犯著作权十大典型案件[J].中国防伪报道,2019(5):59-60.

  [2] 陈春来,李建明.著作犯罪涉案财产处置程序的审视与完善[J].出版广角,2021(18):84-86.

  [3] 魏睿明,魏克强.信息化背景下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侦查模式新构建[J].公安教育,2022(1):42-46.

  [4] 刘培勇.侵犯著作权案件的特点及对策[J].辽宁警专学报,2011.13(3):43-46.

  [5] 孟禹廷.论网络侵犯著作权犯罪案件的侦查对策[D].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9.

  [6] 张建,俞小海.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最新刑法修正的基本类型与司法适用[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 论丛),2021.36(5):37-53.

  [7] 姜涛,陆昊业.电子信息时代侵犯著作权罪的入罪标准研究[J].电子知识产权,2022(1):77-8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falvlunwen/5524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