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论文 > 正文

风险刑法的现实风险与控制措施论文

发布时间:2021-12-04 16:57:5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不少学者提出应当在刑法体系中引入“ 风险社会 ”的理论,并研究现实风险识别及预 防的方法。本文以风险社会理论为依据,研究风险刑法的现实风险与控制措施。第一部分介绍研 究该课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第二部分介绍风险社会及其相关理论;第三部分分析了风险刑法 中的现实风险;第四部分探讨了风险刑法的现实风险的控制措施。旨在为刑法风险防范提供一些 参考。

关键词: 风险刑法; 现实风险; 控制措施; 社会风险理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在 社会各领域应用程度的不断加深,  促使企业结构 从传统型向数字型转型升级。在这个过程中,  社会 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发生了矛盾与碰撞,  这些矛 盾与碰撞源自社会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特征上的差异。

过去,  社会形态较为单一,  思维冲突较少。随 着社会形态的复杂化,  新思维变得更加活跃,  新旧 思维之间的矛盾与碰撞愈演愈烈,  形成了许多潜 在的社会风险。

这些风险潜藏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进程中,  成   为随时可能爆发的社会危机,  严重威胁着社会秩   序的稳定,  即所谓的“ 风险社会 ”。“ 风险刑法 ” 的理念即以风险社会为背景,  以“ 风险预防 ”理   论为手段,  解释刑法体系的演变及规避、控制风险   的理论。研究“ 风险刑法 ”的现实风险与控制对   保护国民安全和维持稳定的社会秩序有着重要的   意义。

\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现阶段,  我国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 期。在这一时期,  以高科技为代表的创新思维加剧 了社会形态的多样化及竞争的激烈程度,  同时也 加剧了社会各领域的社会风险。德国著名社会学 学者乌尔里希 ·贝克的《 风险社会》中提到的“ 风 险社会 ”理论恰如其分地总结了现阶段我国社会 转型中处处面临的社会风险,  其中包括法律风险。

“ 法律风险 ”涉及了社会的各个领域,  也扮演 着多个角色,  法官、警察、决策者等等,  都参与了 社会风险。在刑法研究领域,“ 风险社会 ”及其理 论也被一部分学者认为是调控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该理论指 出,人们在应对各类社会风险时,刑法理论成为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 风险刑法 ”理 论也由此而诞生。

“ 风险刑法 ”理论简单来说是指,  通过规制 “ 行为人 ”违反规范的行为所导致的风险,  以处罚 危险犯的方式更加早期地、周延地保护法益,  进而 为实现刑罚积极的一般预防目的,  而形成的一种 新的刑法体系。

“ 风险刑法 ”的提出在于补充传统刑法难以调 整法益类型,  及对某些零星处罚表现出滞后的问 题,  提出一种新的刑法归责理论。研究风险刑法体 系的目的在于总结现实风险,  并不断弥补传统刑 法的不足,  借助多种制度、技术、公共政策的规制 来解释和指导风险社会中的现实风险,  实现更加 科学、合理的处理模式。它的意义在于社会转型时 期从“ 风险刑法 ”的角度加强社会风险的控制 [1]  。

二、风险社会及其相关理论

(一)  风险社会的含义


“ 风险社会 ”是指一个国家和社会进入社会 安全生产事故多发的时期,  表现出来的高风险状 态。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  这一阶 段各类原生灾害和衍生灾害高发,  国家面临着巨 大的社会变迁及一系列社会风险。

(二)  风险社会的特点

“ 风险社会 ”的发生伴随着社会变迁的重大发   展。当前,  我国正面临着从“ 财富分配的社会 ”向   “ 风险分配的社会 ”的过渡,  社会结构从“ 传统 ” 向“ 数字化 ”过渡。社会风险表现出不可感知   性、不可预料性,  科学理性与社会理性分裂,  平等   与普遍对立,  合法性问题出现新的诠释的特征。社   会风险的特征具有典型的传统思维与现代思维碰撞的特点 [2]  。

三、风险刑法中的现实风险

在风险社会中,  社会风险缺失与日俱增,  但并   不能作为“ 风险刑法 ”的现实风险。“ 社会风险 ” 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情况,  但刑法中的   “ 现实风险 ”是可以通过“ 风险社会 ”的征兆进行   预防和控制的。

如日本的森永奶品中毒事件、木糠油症事 件、富山骨痛病事件等。再如中国 2020 年直播电 商“ 翻车 ”事件、阅文集团“ 合同风波 ”事件、中 国互联网公司出海遇阻事件、虚假刷量群控灰产 事件等等。

现阶段,  我国风险刑法体系构建中存在着诸 多的现实风险,  主要风险如下:  1.  风险刑法实际 适用性问题;  2.  刑法适用泛滥问题;  3.  刑法扩张 风险。“ 风险刑法体系 ”是针对社会潜在的风险进 行规制,  它在法律上具有前瞻性和预防性。虽然它 可以以“ 法益提前化 ”提前使用刑法保障人权, 但“ 风险刑法 ”在实际使用中因其便捷,  如果过 度使用、将造成刑法过度扩张问题; 如果不被引 用,  则形同虚设。这给风险刑法体系的完善及刑法 立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是现阶段影响实际效用 的重点问题 [3]  。实际上,“ 风险刑法 ”在现实风险 的使用中,  已经成为最难区分的问题。

\

四、风险刑法的现实风险的控制措施

在风险社会中,  风险评估、专家系统等手段在 社会管理中的作用逐渐弱化。基于利益驱使,  导致 风险评估的结果存在差异性。此时,  人民对国家 权利提出全新的“ 民主化 ”要求。“ 风险社会 ”要 求“ 民主化 ”扩大化,  更要求“ 刑法民主 ”扩大 化。司法的惩罚性决定预防、防控,  并非为刑法的 基础。

“ 风险社会理论 ”可以作为“ 民主化 ”扩张的 理论基础,  但不应该成为国家“ 刑罚权 ”过度扩 张的名义。当前,  社会风险需要通过预防和防控加 强控制。刑法体系也应该随着社会转型的需要而 发展,  但在“ 司法法 ”与“ 权限法 ”方面不应越 界。风险社会理论的贡献在于帮助国家解决“ 民 主 ”与“ 风险 ”问题,  同时结合国情及社会新制 度构建全新的社会症状制度体系及刑法体系。“ 风 险社会理论 ”则应该面向新时代社会变革及公共 管理问题。

第一应研究全新的社会管理理论,  探讨防范 权利扩充的问题;第二应研究更加广泛的民主运作 方式;第三应研究无法感知、无法预测结果及行为 的刑罚方式处理问题。

当今时代,  社会风险与日俱增已然成为普遍 问题,  刑法对此进行规制属于民主化的合理需 求。风险刑法理论的完善也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风险的发生为“ 风险刑法 ”系统的完善提供了相应的实践理论,  使“ 风险刑法 ”从抽象 变得局限,  同时提供了直接的刑事责任依据 [4]  。

由此可见,  风险社会的“ 社会风险 ”是构建 “ 风险刑法 ”体系不可缺少的责任标准依据。依据 “ 社会风险 ”对刑法体系中相关的现实风险进行规 制,  是“ 风险刑法 ”从抽象到具体的必然手段。

现阶段,  在确保风险刑法预防作用的同时,  应 加强对“ 风险刑法 ”扩张、使用泛滥、实际效用难 以发挥的控制。根据我国“ 风险刑法 ”针对现实 风险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控制与干预:

1.  慎重对待风险刑法的立法。

2.  重视风险刑法立法的论证。

3.  根据国情强化风险刑法体系中的人权保障。

考虑到我国风险刑法体系的不完善,  在风险 刑法体系的立法上可借鉴国外模式,  并加强“ 风 险刑法 ”形式立法的审核,  慎重地对待“ 风险刑 法 ”的立法。针对功利性的风险刑法,  为避免引发 民怨,  应多做严格的论证。并加强对风险行为的调 查研究。出于对新时代我国社会制度及国情的考 虑,“ 风险刑法 ”的立法中还应该充分重视对人权 的保障,  来平衡刑法的一般功能与预防功能 [5]  。

综上所述,“ 风险刑法 ”是建立在社会风险的 大背景下的。在风险社会,  社会风险的多变性、复 杂性、多发性、不可预测性对原有的刑法体系造成 了极大的冲击。

对于一个国家、民族而言,“ 社会风险 ”与 国家的政治环境、社会制度、法律制度、经济制 度、政治制度等紧密相关。在随处可见的社会风险 中,  想要针对现实风险进行打击,  需要结合国情、 社会制度及经济制度及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谨慎地 进行风险刑法的立法,  并控制好风险刑法的立法 范围。

“ 风险刑法 ”应作为刑法的特殊预防和补充。    在“ 风险刑法 ”立法时,  应当重视“ 风险刑法 ” 与“ 现实刑法 ”功能的平衡。适度地对社会风险   进行规制和控制现实风险,  从而避免风险刑法建   立带来的刑法风险,  使我国刑法立法解释更加地   科学化和合理化。

参考文献

[1]     王域广.风险刑法的现实风险及控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6):132.
[2]     孙万怀.风险刑法的现实风险与控制[J].法律科学 (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3(6):130-140.
[3]     李若男. 风险刑法的现实风险与控制[J].法制博览,2016(10):234.
[4]     李宏杰.“风险刑法”理论纷争的反思与出路[J].山东社会科学,2015(S1):199-201.
[5]     姜涛.社会风险的刑法调控及其模式改造[J].中国社会科学,2019(7):109-134,20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falvlunwen/3398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