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分析螺内酯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血浆 B 型脑钠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年1 月至 2018 年 2 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62 例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 31例,参照组给予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螺内酯。比较探究研究组和参照组的治疗效果以及血浆B 型脑钠肽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 90.32% 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的 70.97%,研究组的治疗效果与参照组相比较为显著。且研究组治疗后的血浆 B 型脑钠肽浓度的低于参照组。P< 0.05,认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螺内酯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进行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血浆 B 型脑钠肽的浓度,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 螺内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浆 B 型脑钠肽
本文引用格式:徐月. 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其对血浆 B 型脑钠肽的影响分析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70):113+116.
0引言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由于心室泵血,组织血液供应难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出现体循环淤血,是冠心病、心肌炎等各种心脏疾病引发的综合征 [1]。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下肢水肿、体液潴留、全身乏力以及呼吸困难, 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大为降低 [2-3]。本文选取了我院接受诊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62 例为观察对象,分析了螺内酯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血浆 B 型脑钠肽的影响,现说明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2 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62 例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 31 例。研究组:男 18 例,女 13 例;年龄28-68 岁,平均(47.6±6.2)岁;病程0.5-7.5 年,平均(3.8±1.1)年。参照组:男19 例,女12 例;年龄29-67 岁,平均(47.9±7.1) 岁;病程 1-8 年,平均(4.7±1.3)年。研究组与参照组的性别和病情等基本资料不存在明显差异(P> 0.05),可比性较强。
1.2方法。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62 例分为 2 组各 31 例, 参照组给予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螺内酯。参照组和研究组的治疗时间为 10 周。
1.2.1参照组:患者入院治疗后,抽取其 5 mL 空腹静脉血, 于抗凝试管中保存。对患者的血浆 B 型脑钠肽浓度进行测试。给予患者利尿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1.2.2研究组:患者口服螺内酯,初始剂量为每次 10 mg, 每日 1 次,之后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对药物的耐受情况逐渐增至每日 20 mg,每日 1 次。
1.3评价指标。比较探究研究组和参照组的治疗效果以及血浆 B 型脑钠肽浓度的变化情况。
1.4数据处理。数据均利用 SPSS 17.0 软件开展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比较;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使用 t 检验比较。P< 0.05,认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 90.32% 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的 70.97%,
研究组的治疗效果与参照组相比较为显著。且研究组治疗后的血浆 B 型脑钠肽浓度的低于参照组。P< 0.05,认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 1、表 2。
3讨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外周血流变化异常、血流动力超出机体所能承载的负荷而引发的综合征 [3-6]。常规药物的治疗,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并不能带来理想的治疗效果,原因是其不能对患者心脏性猝死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血浆 B 型脑钠肽作为一种心脏神经激素,其浓度增高时则代表心功能出现问题,是诊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标志 [7]。螺内酯是一种与醛固酮结构类似的人工合成甾体化合物,其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结果与醛固酮相当 [8-9]。螺内酯对血管具有扩充作用,且能降低心脏负担,促进患者心肌功能的改善,提高其生活质量。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螺内酯治疗,不仅可以减少醛固酮逃逸现象的发生,还能降低左室充盈压,从而起到降低血浆 B 型脑钠肽的作用 [10]。
本文的最终探究结论显示,研究组 90.32% 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的 70.97%,研究组的治疗效果与参照组相比较为显著。且研究组治疗后的血浆 B 型脑钠肽浓度的低于参照组。P< 0.05,认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合上述探究结果,应用螺内酯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进行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血浆 B 型脑钠肽的浓度, 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朱晋坤, 梁金峰, 方颖 , 等. 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其对血浆 B 型脑钠肽的影响 [J]. 实用医学杂志,2016,32(10):1684-1687.
[2]孙红涛, 王立波. 螺内酯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浆 NT-proBNP 水平的影响[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3(24):4561-4563.
[3]田辉, 李龙, 邓维杰. 美托洛尔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及对心功能与血浆 NT-proBNP 水平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3):4605-4608.
[4]王海燕 , 王海霞 , 尹黎英 , 等. 小剂量螺内酯联合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 末端脑钠肽前体 C 反应蛋白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5,27(4):532-533.
[5]刘玉茹, 徐慧敏 , 杨克雅 , 等. 螺内酯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浆内皮素、脑钠肽与心功能的影响 [J]. 医学综述 ,2016,22(13):2637-2640.
[6]曾兴宏 . 螺内酯联合普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 N- 末端B 型脑钠肽前体、C 反应蛋白及心功能的影响 [J].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9):1229-1231.
[7]赵献明. 替米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血管紧张素Ⅱ和B 型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07):64-66.
[8]杨小兰 , 张保国, 石丽飞. 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浆脑钠肽的影响 [J]. 内蒙古中医药,2015(02):12-13.
[9]李彬, 邓节刚 , 邢研萍. 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B 型脑钠肽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0(02):102-103.
[10] 郑丽梅. 观察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5):42+44.
《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其对血浆B型脑钠肽的影响分析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0926/20180926023702623.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