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分析介入疗法治疗急性脑梗塞的应用与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取 2016 年 5 月 -2017 年 5 月期间该医院收治的行 24 小时治疗的 48 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本次研究的样本人群,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均分成两组, 分别是研究组(24 例)和参照组(24 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普通治疗,而研究组则采用介入疗法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局部溶栓开始时间与血管再通程度的关系。结果 本次研究中,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发现,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存在(P< 0.05);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发现, 患者取栓时间介于 6-24 h 的治疗有效率达到 78.59%,而介入时间小于 6h 则治疗有效率达到 100%,所以介入时间越小则治疗效果越好。结论 急性脑梗塞患者行介入疗法治疗可以有效提供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研究发现急性脑梗塞患者行介入治疗时间小于 6 h,其治疗效果最佳,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大力度推广。
关键词: 介入疗法;急性脑梗塞;局部溶栓;发病率;临床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陈琳 . 介入疗法治疗急性脑梗塞的应用与可行性研究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0):38.
0引言
急性脑梗塞发病前期并没有特殊的状态和表现,在救助的时候也需要采取很多专业化的知识和技术手段。现阶段主要采取介入法治疗、抗凝治疗和手术治疗,在后期的巩固阶段多是借助中医的手法对脑部的淤血进行活血化瘀,从而达到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最终目的,为医疗事业做出贡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研究对象, 主要选择在 2016 年 5 月至 2017 年 5 月进入该医院进行 24 小时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共计 48 例进行研究。通过对其基础数据进行了解和掌握,能够发现在这其中男 30 例,年龄在60-85 岁,平均(68.4±1.8)岁;女 8 例,年龄在 68-87 岁, 平均(70.1±2.5)岁。在这些患者中有 68% 的老年患者还患有其他相关性的疾病,常见的有心脏病、糖尿病等这种长期存在的慢性病,对急性脑梗塞这一疾病也会产生一些影响, 在治疗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外界因素带来的影响 [1]。
1.2方法。主要采取的方法就是股动脉 Seldinger 法,通过穿刺置入的方法将 6F 动脉鞘植入到患者的身体内,使得患者全身肝素化。除此以外,还需要在患者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动脉置人 4F 导管,目的是为了在治疗的过程中,能够一改传统的治疗方式,防止置入的医疗器具对心脑血管的造影检查造成过大的影响。在经过造影检查之后,就能够充分了解到实际患者的血管是否会已经发生了病变,为后期的病因排查进行排除研究 [2]。然后将一些微型的检测导管植入患者脑部出现血栓的位置,借助科学的手段进行放置和固定,一定要注意不要对其他脑部的器官造成影响。然后对这些置入的器具进行输液,主要是利用输液泵将治疗疾病的脑部血栓溶剂置入到发生了病变的位置,一般剂量都比较小,需要控制在10-20 万 U,如果血栓出现的面积过大,就要对这一指标进行弹性的调控,一般来说涨幅需要控制在 5%-10%。对于血栓溶剂的使用还需要辅助与生理盐水进行处理,常常会选择0.9% 的生理盐水,在推注 20 分钟后进行效果观察,从而观察患者侧脑动脉发生改变的情况。除此以外,对患者的颅压还需要进行控制,如果颅压过高,为了保证后续治疗的稳定性, 先要进行颅内压的降低治疗,来保证结果的准确。
1.3评价指标。主要是要参照 1995 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会会议制定的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选择, 结合 NIHSS 评级方法做出处理。
1.4数据分析。对于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要借助 SPSS软件和 Matlab 软件进行处理,后续的结果选择要借助 χ 2 检验的形式来分析整体的结果,如果分析结果中的 P< 0.05 的, 则这个试验的结果是具有意义的。
2结果分析
2.1治疗效果比较。将这 48 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 24 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是普通治疗方法,研究组则采取介入疗法对急性脑梗塞进行治疗。在实验完成之后, 能够发现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有 15 例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被完全治愈,其余 7 例显示出了强烈的效果,4 例呈现有效的结果,只有 2 例是无效的表示,整体来说治愈率达到了 62.50%。对照组内完全治愈的患者仅仅只有 7 例, 显示出效果的有 8 例,有效性多的有 6 例,其余 7 例显示无效,治愈率为 28%。经过 χ 2 检验所有的数据都是符合要求的, P =0.0004,所以实验效果有用。
2.2局部溶栓开始时间与血管再通程度的关系。在对两组数据进行再研究,为了排除其余变量带来的影响,着重于对不同时间介入取栓开始时间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能够明显发现,取栓时间在六小时以下的患者,完全治愈的效率达到了 100%,介于 6-24 h 患者的治疗效率只有 78.59%。相比较来说,取栓时间越短越好,治疗效果也会更加显著。
3讨论
由于急性脑梗塞这种疾病超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使得医护人员对其临床效果的研究更为显著。而且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过多,对患者采取介入疗法,利用溶栓治疗, 能够有效化学化瘀、软化脑部血管,从而缓解了患者的病情。而且也让医护人员有效认识到通过置入支架能够将血管再通率提高这一重要的发现。
4结论
急性脑梗塞作为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的疾病,传统的治疗手法就是采取中医的保守治疗和西医的手术治疗结合起来,对脑部的淤血进行活化,并排出。但是这些简单的处理手法往往不能够及时治疗急性脑梗塞这种疾病,因此就采取介入疗法,将动脉内溶栓植入到脑部进行治疗,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仕权 . 介入疗法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研究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17(36):77-78.
[2]段海峰, 葛丽娜. 介入疗法与保守疗法对心肌梗死患者的长期疗
效比较 [J]. 医疗装备 ,2016,29(10):38-39.
《介入疗法治疗急性脑梗塞的应用与可行性研究》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0918/20180918113842449.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