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持续新生儿复苏培训项冃效果的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19-09-30 14:49:0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持续新生儿复苏培训项目效果。方法2017年开始进行持续新生儿复苏培训。以揭阳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2015年至2016年2998例住院患儿及930例揭阳市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络患儿为对照组;以2017年至2018年揭阳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的住院患儿2720例及783例揭阳市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络患儿为观察组。对比2组培训前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培训前后及持续培训期间医护人员考核成绩。结果2017年救治中心与转运新生儿窒息率与对照组相比>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018年救治中心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x2=10.580,<0.01差异具有显著性;2018年转运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x'=7.380,<0.01差异具有显著性。2017年培训后医护人员成绩优秀率、合格率显著高于培训前(x2=85.480/18.310,P<0.01),不合格率显著低于培训前(x2=153.420,P<0.01);2018年培训后医护人员成绩优秀率显著高于培训前(x2=70.470,P<0.01),不合格率显著低于培训前(x2=79.780,P<0.01)。培训后2018年优秀率明显高于2017年(x2=4.770,P<0.05)。结论持续新生儿复苏培训项目的实施促进了揭阳市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推广,降低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关键词:持续新生儿复苏培训;新生儿窒息;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黄翔,黄慧婷,郭少桢,等.持续新生儿复苏培训项目效果的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2):43-44+116.
 
0引言

        新生儿窒息是指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各种病因使新生儿出生后不能建立正常呼吸,引起缺氧并导致全身多脏器损害,是围产期新生儿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1o为提高我市及周边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关医务人员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确保新生儿生后即刻获得专业复苏治疗,以降低本地区新生儿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本研究现将持续新生儿复苏培训项目效果报道如下。
\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开始进行持续新生儿复苏培训。以揭阳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2015年至2016年2998例住院患儿及930例揭阳市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络患儿为对照组;以2017年至2018年揭阳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的住院患儿2720例及783例揭阳市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络患儿为观察组。

1.2纳入标准。

       ①符合入组时间。②揭阳地区活产新生儿。③孕母和新生儿资料完整。④新生儿家长知情同意。⑤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3排除标准。

       ①致死性先天畸形儿。②脑畸形。③新生儿胎龄<23周。④新生儿确诊患有13/18三体综合征。

1.4新生儿窒息诊断与分级标准。

        参照《使用新生儿(第4版)》对入组新生儿进行诊断[21。轻度窒息:面部、全身皮肤青紫色,呼吸表浅无规律、1 min Apgar评分(4-7)分;重度窒息:皮肤苍白、口唇暗紫、仅有喘息样微弱呼吸或无呼吸、肌张力松弛、1min Apgar评分(0-3)分或5 minApgar评分<5分。

1.5方法

1.5.1师资:


       ①省、市级师资选派揭阳市人民医院产科/儿科高年资主治医师做为省级师资候选人参加考核,获取相应证书。成立新生儿复苏培训示范小组,录制标准化操作流程视频。②区/县师资:选派本县、区1-2名医护人员做为新生儿复苏项目区/县级师资候选人,经培训考核合格者申请颁发区/县级新生儿复苏师资证书。

1.5.2物资:

        以《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16年北京修订版)》为基础,按照要求购置复苏技能培训所需教具(包括模型操作模型,新生儿喉镜,气管导管,脉搏血氧监护仪,复苏气囊等)。

1.5.3培训方案:

        联合揭阳市各县、区新生儿复苏项目管理办公室联络人,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培训计划:全市培训采取理论授课,视频演示及讲解半天,模拟操作1天,考核半天。各县区培训采取理论授课+视频演示及讲解半天,模拟操作半天的模式。由取得新生儿复苏项目师资的医护人员组成培训小组,对全市产科、儿科(新生儿儿科)及麻醉科医护人员进行培训。

1.5.4培训方法:

        采取培训前理论知识摸底+理论授课+视频演示+模拟操作+反馈讨论+再演示+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1)培训前理论知识摸底:以理论考试的方式了解参加培训人员对新生儿复苏掌握程度。

        (2)理论授课:由具有相应新生儿复苏培训师资的人员或教授对复苏流程图进行讲解。

       (3) 视频演示:播放由新生儿复苏示范小组录制的操作视频,同时配备导师现场讲解。

       (4) 模拟操作:参加培训人员组成复苏小组,每3人为一小组,根据模拟案例进行模拟复苏操作演练,3个人均需进行角色转换培训。

       (5) 参与式反馈讨论:由培训导师对演练过程进行点评,学员讨论。

      (6)再演示操作:培训人员组成的复苏小组,根据模拟案例再次进行操作演练。

       (7)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理论考核试题以《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16年北京修订版)》为基础,参照美国儿科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联合推荐的第6版《新生儿复苏》教材,以单选题方式考核,100分满分,90分优秀80分合格。技能考核按照新生儿复苏操作考核表进行考核,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X2=10.580,P<0.01差异具有显著100分满分,90分优秀,80分合格。

1.5.5复训及督导阶段:

        完成每期培训工作后,该期培训导师根据自身工作安排情况,由市级新生儿复苏项目管理办公室领导,组成由1-2名师资小组到已参加同期培训的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现场复训及督导工作。 

1.6观察和评定指标。

       ①统计培训前后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重度窒息发生率;②培训前后登记医护人员理论知识和操作考核成绩。持续培训期间收集参加培训的揭阳地区医护人员各年度培训考核的成绩,按照不合格、合格、优秀登记,分析各成绩人数占比。

1.7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9.0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行2检验,P<0.05(0.01)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显著性)。

2结果

2.1揭阳市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2017年救治中心与转运新生儿窒息率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018年救治中心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X 2=10.580,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如表1。

        率从2003年的6.32%下降至2008年的2.94%,因出生窒息死于分娩现场的发生率从2003年的7.55/万下降至2008年的3.41/万心。

         揭阳市出生人口多,孕妇产前检查意识差,高危产妇多,特别是二胎政策颁布后,高龄产妇急剧增多,高危儿,早产儿增多。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达9.60%明显高于全国水平,与揭阳地区医疗机构围产技术水平低,产、儿科医护人员新生儿复苏操作不规范及理论知识匮乏有关[61o为提高我市及周边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关医务人员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降低本地区新生儿的致残率和死亡率,2017年开始进行持续新生儿复苏培训,参会人员单位覆盖揭阳市各县区、镇医疗机构,参会人员专业涵盖产科,儿科及麻醉专业,深受基层一线医务人员欢迎。根据项目结果2017年救治中心与转运新生儿窒息率与对照组相比>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018年救治中心新生性;2018年转运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X2=7.380,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表1知2017年的转运窒息发生率高
\


2.2揭阳地区医护人员培训成绩考核。

      2017年度培训后收取278份反馈调查表,2018年度收取127份,涵盖产科,儿科及麻醉专业。

      组内比较:2017年培训后医护人员成绩优秀率(X2=85.480,P=0.000<0.01)、合格率(X2=18.310,P=0.000<0.01)显著高于培训前,不合格率(X 2=153.420,P=0.000<0.01)显著低于培训前;2018年培训后医护人员成绩优秀率(X 2=70.470,P=0.000<0.01)显著高于培训前,不合格率(X 2=79.780,P=0.000<0.01)显著低于培训前。

      组间比较:2018年与2017年培训前医护人员成绩统计结果对比>0.05,培训后2018年优秀率明显高于2017年,对比X2=4.77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高危新生儿转运转变为宫内转运到我院分娩。从整体上来看经过培训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且随着培训的开展新生儿窒息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顾海红等报道持续新生儿复苏培训有利于降低新生儿窒息和病死率,与本研究结论相符[71。本研究结果显示2017年培训后医护人员成绩优秀率(P<0.01)、合格率(P<0.01)显著高于培训前,不合格率(P<0.01)显著低于培训前;2018年培训后医护人员成绩优秀率(P<0.01)显著高于培训前,不合格率(P<0.01)显著低于培训前。培训后2018年优秀率明显高于2017年(P<0.05)。说明揭阳地区持续新生儿复苏培训项目的实施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同时说明培训方法具有良好的的适宜性。持续新生儿复苏培训项目的长期、规范、有效开展需要依托建立培训和复训的长效机制,完善监督机制[81



\

3讨论

       新生儿复苏是围产医学产儿科配合的第一个切入点,是产儿科医护人员共同保护胎儿完成向新生儿平稳过渡的一个复杂生理过程[31o 2004年我国新生儿复苏项目启动,在第1周期(2004至2009年)项目地区医疗机构内新生儿窒息发生因为各县区培训均在下半年进行;另外2017年、2018年救治中心的重度窒息发生率高,分析是因为我院同时是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同时经过培训后,高危新生儿转运转变为宫内转运到我院分娩。从整体上来看经过培训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且随着培训的开展新生儿窒息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顾海红等报道持续新生儿复苏培训有利于降低新生儿窒息和病死率,与本研究结论相符[71。本研究结果显示2017年培训后医护人员成绩优秀率(P<0.01)、合格率(P<0.01)显著高于培训前,不合格率(P<0.01)显著低于培训前;2018年培训后医护人员成绩优秀率(P<0.01)显著高于培训前,不合格率(P<0.01)显著低于培训前。培训后2018年优秀率明显高于2017年(P<0.05)。说明揭阳地区持续新生儿复苏培训项目的实施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同时说明培训方法具有良好的的适宜性。持续新生儿复苏培训项目的长期、规范、有效开展需要依托建立培训和复训的长效机制,完善监督机制[81。项目实际开展中遇到了经费问题、培训导师临床工作协调问题,如何在理想规划与实际工作中取得平衡点,这也是我们在下一步的研究中需要探讨的问题。经过为期两年培训,可以发现,无论是我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和转运网络患儿的窒息发生率均明显下降,但是也可以看到我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的窒息发生率仍较高,分析考虑与我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同时承担我市危重孕产妇分娩新生儿的救治任务有关。同时在开展全市复苏培训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行政干预非常重要,行政干预可以在制度上增强基层医护人员的积极性,比如区县级师资的培训考核及颁发证书,大大提高基层医院医护人员参与的积极性。通过近两年的培训,我们可以发现,单纯依靠一年一次全市范围的培训是远远无法达到要求的,依靠区县级师资,将培训任务下放至各县区,省级及市级师资对培训进行督导,不仅提高了培训的有效性,而且提高基层医院医护人员参与的热情。同时在为期两年的培训,我们针对分娩量大的基层医院进行“下医院,点对点”培训,取得更明显的效果。在2017年的“下基层”培训,我们主要是针对“正压通气”、“胸外按压”技能培训;在2018年培训,我们结合新版复苏培训指南,着重于流程图及团队合作培训。

      综上所述,持续新生儿复苏培训项目的实施促进了揭阳市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推广,降低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李鸿斌,王洁,吉苏梅,等.新生儿复苏项目发展历程、现状与政策趋向[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6):1273—1276.
[2] 石碧珍,刘玲,陈兰.协作开展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培训项目的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7—9.
[3] 邹永蓉,刘茜,任卫红,等.雅安市新生儿复苏培训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6,3U8):1573—1576.
[4] 王莉,朱艳萍,丁倒文,等.案例引导和操作模拟竞赛在新生儿复苏技能培训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5):892-894.
[5] 高建慧,赖春华,王维琼,等.综合医院开展新生儿复苏院内培训的实践及存在问题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9):1161—1164.
[6] 洪大付,刘帅,胡景春,等.合肥市院外急救人员参与新生儿急救复苏培训的效果评价[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7,12(7):681—683.
[7] 顾海红,俞丽君,张豪,等.持续新生儿复苏培训对新生儿窒息和病死率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9):1512—1515.
[8] 石永言,富建华《2015年美国儿科学会新生儿复苏指南》解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6,31(6):401—40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39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