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证)的临床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19-08-23 09:44:5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耳穴贴压治疗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进行探究。方法以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接诊的74例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证)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37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口服西药治疗,而研究组则采取耳穴贴压疗法,现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4.59%)高于对照组(75.68%),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舒张压及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证)患者提供耳穴贴压疗法,疗效确切,利于患者症状缓解及血压水平的恢复,其预后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证);耳穴贴豆;血压水平;症候积分

本文引用格式:王海珍.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证)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5):138-139.

0引言

已有多项研究证实,原发性高血压是诱发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导致心脑血管患者死亡的重要病因。以往临床通过降压药、改善生活行为等方法可延缓病情进展,降低血压,减少心脑血管意外事件,但是整体效果一般。

以中医角度认为,痰湿壅盛证是高血压的重要病理类型,据统计,其发生率占全部高血压的26.05%,结合其病机,建议以降压健脾、祛湿化痰为治疗原则[1]。为此,本文对我院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证)患者予以中医疗法,即耳穴贴豆,现对此方法的作用效果进行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型)患者为例,共纳入74例,选自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及纳入、排除标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7例,男女比例15:22;年龄45-73岁,平均
(59.0±4.7)岁;病程4-15年,平均(9.5±1.7)年;合并症包括15例冠心病、13例糖尿病、9例其他。

研究组37例,男女比例17:19;年龄47-71岁,平均(58.7±4.3)岁;病程5-17年,平均(10.0±2.1)年,合并症包括17例冠心病、12例糖尿病、7例其他。经比较,得知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为依据,如下:在未服药基础上,非同日2次/≥2次所测定的血压数值,即收缩压140 mmHg及以上和(或)舒张压90 mmHg及以上。

中医诊断标准,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为依据,确定为痰湿壅盛型,如下:

①舌脉象,包括脉滑、舌胖苔腻等;②次证,包括食少、失眠、口淡、心悸等;③主证,包括头痛、眩晕、呕吐痰涎等。

1.3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中医及西医诊断标准;②意识清楚,具备良好的理解及沟通等能力;③近期未接受其他降压药治疗;④无药物过敏史。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高血压:②合并精神障碍、肝肾功能不全、痴呆症、造血系统疾病等;③过敏体质;④妊娠及哺乳期女性。
\
 
1.4方法

1.4.1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即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生产厂家:杭州国光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529,规格2.5 mg/片),2.5 mg/次,qd。

1.4.2研究组采取耳穴贴压疗法(穴位为耳背心、肝、脾、三焦、肾、降压沟),如下:①常规消毒耳廓;②使用耳穴专用橡皮膏(0.5×0.5 cm)贴压王不留行籽在所选穴位,按摩每个穴位至5 min,以耳廓发红、充血为宜;③注意的是嘱咐患者在每天的8-10时、17-19时自行按摩耳穴,3 min/次,以局部酸胀为宜;④每隔1 d更换另一侧耳穴贴压,共连续治疗14 d。

1.5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症候积分及血压(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变化进行观察、统计。

疗效判断标准: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依据,①显效,症状体征显著改善,证候积分降低70%以上;②有效,症状体征有所改善,证候积分降低30%以上;③无效,病情无变化,证候积分降低不足30%。

总有效率=(a+b)例数/总例数×100%。症候积分标准[2]: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为依据,根据眩晕、头痛、心悸、呕吐痰涎、口淡、失眠、脉滑、食少、舌胖苔腻等症状严重程度,分为四个级别,即无症状:记录0分;轻度症状:记录2分;中度症状:记录4分;重度症状:记录6分,即分值越低,症状越轻。

1.4统计学分析。以软件SPSS 24.0为工具,计量资料表示为(±s),以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以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
 
2.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候积分。治疗前,两组症候积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
 
2.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治疗前,两组舒张压及收缩压水平比较误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舒张压及收缩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3。

\
3讨论

针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通常采取药物疗法为主,改变生活行为为辅的方式,以达到血压达标、减少者心脑血管病发生率、降低病死率的目的。但是由于血压水平易受气温、季节等因素影响,因此,导致临床用药成为治疗难点。

传统中医认为原发性高血压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在此基础上,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首次提出痰饮导致眩晕这一病机,且提出泽泻汤、小半夏汤等疗法;元代朱丹溪在《丹溪心法》内提到“无痰则不作眩,痰因火动;以有痰湿者”,应采取二陈汤治疗,结合上述分析,认为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证)治疗应当以降压健脾、祛湿化痰为主[3]。

目前,中医疗法已逐渐形成了有别于现代医学的独特理论思维及辨证论治方法,即在中医指导下,对患者进行辨证论治,以达到满足现代医学发展需求、治疗病机等的目的。

《黄帝内经》提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即“耳为宗脉之所聚”理论,认为对肝穴、肾穴、降压沟进行耳穴贴压,可起到滋水涵木、平肝潜阳之功效。

为此,本文对我院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证)患者提供耳穴贴压治疗,结果得出,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且研究组症候积分及血压水平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以耳背心、肝、脾、三焦、肾、降压沟等穴位为主,施行耳穴贴压治疗,具有如下功效:①脾,起到运化中焦、恢复运化气血之功效;②降压沟,起到降压、肝调畅气机等作用;③三焦,起到运化水液、化痰开窍之功效;
④耳背心,起到养血复脉、益气安神之功效。因此,认为耳穴贴压各穴位,可起到相对的特异性及双向作用,以达到降压目的[4]。

综上所述,采用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证),能够通过持续刺激作用,达到持续降压目的,进而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维持稳定血压,并且治疗期间,耳穴贴压的实施充分体现出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等优势,值得大力宣传。

参考文献

[1]张惠玲,郭秀君,张敏,等.穴位降压操对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证的疗效观察[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3(2):136-139.
[2]郑丽维,纪小凤,陈丰,等.艾灸丰隆、足三里治疗痰湿壅盛证高血压患者的疗效[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2):43-47.
[3]李颖,朱婴,陈旦平,等.耳穴贴压、针刺联合眩晕1号方治疗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7,39(5):743-746.
[4]吴川丽,林娴,薛兰霞.耳穴压豆联合吴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7,28(2):287-28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494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