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恶性胸腔积液行胸腔闭式引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年7 月至 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86 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引流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引流天数短于对照组,每天引流量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9.30%(4/43),低于对照组的 25.58%(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用于恶性胸腔积液行胸腔闭式引流患者中,可明显缩短引流时间,促进患者康复,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恶性胸腔积液;胸腔闭式引流;集束化护理;并发症
恶性胸腔积液多由晚期癌症导致,可使患者出现胸痛、乏力、呼吸困难症状,应用胸腔闭式引流可促进患者胸腔积液尽快排出,但具有一定创伤, 易诱发胸腔出血或其他并发症,加重患者痛苦 [1]。因此,对恶性胸腔积液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实施规范、有效的护理十分必要。集束化护理是将一系列循证护理措施进行整合的综合性护理方案,被广泛用于危急重症患者的护理中 [2]。本文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恶性胸腔积液行胸腔闭式引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7 月至 2020 年1 月本院收治的 86 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晚期肺癌患者, 经胸腔穿刺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卡氏功能状态评分 >70 分;近期无放疗史;胸腔穿刺术无法有效清除积液。排除标准:癌症转移至肺以外部位;伴有严重肺部感染;凝血功能障碍。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 例。对照组男26 例,女17 例; 年龄 54~76 岁,平均(66.41±5.98)岁;肺癌临床分期:Ⅲ B 期 20 例,Ⅳ期 23 例。观察组男 16 例, 女 14 例;年龄 52~75 岁,平均(66.38±5.97)岁; 肺癌临床分期:Ⅲ B 期 21 例,Ⅳ期 22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严格遵循无菌标准操作,定期更换引流瓶,保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协助患者取半卧位,保持引流管固定、密闭,每日观察引流管通畅情况及引流液的量与质;监测患者体温、脉搏、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1) 管路护理。加强引流管、引流液监测频率,观察引流瓶上方玻璃管内水柱随着呼吸上下波动情况,正常范围为 4~6 cm,过大提示可能存在肺不张,过小可能存在管路堵塞;及时更换引流瓶,更换引流瓶时需用止血钳夹闭引流管。每 1~2 h 挤压 1 次引流管,护理人员双手呈前后相接式挤压,注意不要弯折导管;使用透明敷贴固定导管,穿刺口每日消毒, 并保持皮肤干燥。(2)强化健康宣教。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在病房播放恶性胸腔积液及胸腔闭式引流术相关视频,并将视频用微信发给患者及家属,依据患者文化水平进行面对面宣教,解答患者疑问, 20 min/ 次,1 次 / 周。(3)呼吸训练。先进行胸式深呼吸训练,患者先缓慢吸气,直到胸廓扩张, 再缓慢吐气,如此循环 6~8 回,10 min 内完成, 1 次 /d。然后进行缩唇呼吸,患者闭口用鼻吸气, 然后缩唇呼气 3~5 s,连续做 15 组,3 次 /d。(4) 体位护理。患者以半卧位为主要体位,抬高床头45° ~60°,床尾升高 10°,依靠重力引流,每2h 协助患者翻身 1 次,预防压疮发生。(5)疼痛护理。置管后 2 d 内是疼痛高发时间,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此为正常现象,不需要恐慌、焦虑,可指导家属采用穴位按摩止痛,常用穴位有肩井穴、曲池穴、大椎穴、内关穴、外关穴、合谷穴等,每穴按揉 1 min,双手交替进行。轻度疼痛患者可用手机播放音乐或视频转移注意力,重度疼痛患者可遵医嘱给予止痛药。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总引流天数与每天引流量。(2)比较两组引流期间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引流情况比较 观察组总引流天数短于对照组,每天引流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0%(4/43),低于对照组的25.58%(11/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3 讨论
恶性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病情发展迅速,容易造成患者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 [3]。胸腔闭式引流术是将患者胸膜腔内的气体、液体通过重力差引至体外,可以重建负压,促进其肺复张,稳定纵隔 [4]。但胸腔引流需要长时间置管,对管路护理要求较高,常规护理方法较单一,无法满足恶性胸腔积液行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的需求。
集束化护理是将刚性的概念及指南转化为具体临床实践的护理流程,较之常规护理更加科学,可有效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引流天数短于对照组,每天引流量小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加强引流管观察可及时发现管路堵塞、肺不张等不良事件,并及时处理,以保证引流顺利进行。定期挤压引流管可促进引流有效、顺畅进行。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可减少感染发生率。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可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减轻恐慌情绪,并配合护理操作 [6]。呼吸训练可以锻炼患者肺部扩张能力,改善其呼吸功能,预防肺不张发生 [7]。体位调整可以更好地利用重力促进胸腔积液引流,并增加患者舒适度;而穴位按摩、听音乐等操作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进一步使其配合治疗,加快病情康复,减少引流量和引流时间 [8]。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用于恶性胸腔积液行胸腔闭式引流患者中,可明显缩短引流时间,促进患者康复,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芳,张玲敏,周红萍 . 改良式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护理干预分析 [J]. 实用临床护理学,2018,3(46): 35-36.
[2]曾娟琴,周燕红,高露,等 . 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的效果研究 [J]. 护士进修杂志,2017,32(12):1059- 1062.
[3]马静 . 多维度健康教育模式在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治疗恶性腹腔、胸腔积液中的应用 [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9):2690-2693.
[4]洪英. 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的护理体会[J]. 系统医学, 2017,2(11):144-146.
[5]曾娟琴,周燕红,高露,等 . 实施集束化护理对降低胸腔闭式引流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J]. 护理研究,2017,31(7): 861-863.
[6]黄菊珊 . 护理干预在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效果 [J]. 实用临床护理学,2019,4(21):12.
[7]黄慧莹 . 呼吸功能训练在胸腔积液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应用效果 [J]. 实用临床护理学,2019,4(45):50.
[8]韩海香 . 集束化管理在胸腔闭式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中的策略及效果 [J]. 青海医药杂志,2016,46(7):40-4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