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专职化护理在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6 年 6 月至 2018 年 1 月本院收治的 31 例采用常规护理的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作为对照组,选取 2018 年 2 月至 2019 年 8 月本院收治的 33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专职化护理的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气分析指标 [ 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水平、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和再插管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 PaO2 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插管率为 3.03%,低于对照组的2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专职化护理,可改善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血气分析指标水平,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降低再插管率,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关键词】 专职化护理小组;肺炎;呼吸衰竭;呼吸机;血气分析;再插管
肺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小儿因呼吸系统尚未发 育完全,易出现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抗感染、机械
通气是临床治疗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常用方法。小儿因年龄较小不利于配合临床治疗、护理工作,且常规护理对患儿关注较少 [1]。专职化护理包括建立专职护理小组、培训小组成员、实施护理三个环节。本文观察专职化护理在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6 年 6 月至 2018 年 1 月本院收治的 31 例采用常规护理的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作为对照组,选取 2018 年 2 月至 2019 年 8 月本院收治的 33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专职化护理的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 均符合《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中肺炎相关诊断标准 [2],经血常规、胸部 X 线片等检查确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 mmHg(1 mmHg=0.133 kPa), 动脉血氧分压(PaO2)< 60 mmHg,pH<7.35;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 合并先天性呼吸道畸形患儿;合并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患儿;合并遗传代谢疾病患儿;合并全身性疾病患儿。患儿家长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对照组:男 17 例,女 14 例,年龄 3 个月至 3 岁,平均(1.94±0.36)岁。观察组:男 18 例,女 15 例,年龄 2 个月至 3 岁,平均(1.96±0.45)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通气、吸痰、止咳、雾化、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并监测血气分析指标。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向患儿家长讲解肺炎、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可能出现的不良状况及解决方法、注意事项等;遵医嘱给予用药治疗,检测各项生命指征。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专职化护理。(1)建立专职化护理小组。护士长为组长,小组成员包括主管护师 2 名,护师 4 名,护士 3 名,且均具有 5 年以上相关病房工作经历。(2)培训成员。邀请 2 名及以上呼吸内科专家,对小组成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包括呼吸衰竭发病原因、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序贯机械通气概念、应用指征、参数调整、实施必要性等,同时加强对小组成员机械通气操作技能培训,包括口腔气管插管方法、吸痰操作流程、机械性排痰技术、口腔护理方法等。知识、操作技能培训,1 次/ 周,30 min/ 次。(3)实施措施。①机械通气护理。用保护套固定患儿口腔内气管插管,冲洗护理患儿口腔,采用0.05% 氯己定液,4 次 /d,同时用吸引管抽吸冲洗液;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1 次 / 周。采用多功能动态空气消毒机消毒,2 次 /d,30 min/ 次。接触患儿前后、操作前后, 依照手卫生标准洗手或者换手套,定时清理患儿口腔、鼻腔分泌物,并将机械通气吸痰流程作为评估依据,评估患儿吸痰效果。②体位护理。抬高床头, 呈 30° ~45°,帮助患儿改变体位,1.0~1.5 h/ 次。③膳食护理。根据患儿病情、体质量等科学计算患儿需奶量(或进食量),对于母乳喂养者,应以自觉饱感为宜;对于无法自主进食者,可行鼻饲喂养, 对于可进主食者,可按照日常食量喂养,进食均遵循少食多餐原则,喂养结束后,应及时给予呼吸道护理并用温开水清理口腔等。④运动指导。对于恢复较快及月龄期较大(>6 个月)的患儿,护理人员可指导、协助其早期活动肢体,包括主动、被动肢体活动,躯体运动,15 min/ 次,2 次/d,早晚进行, 并帮助其做抬臀运动 50~100 次,10~20 min/ 次。对于抵抗性较强且月龄较大(>6 个月)的患儿, 可采用玩具、变魔术、唱歌等进行安抚护理。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可仅给予运动安抚。两组均护理至患儿无需机械通气。
1.3 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包括 PaO2、PaCO2。(2)比较两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3)比较两组再插管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比较 护理前,两组 PaO2、PaCO2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 PaO2 水平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 PaCO2 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再插管率比较 观察组出现 1 例再插管,对照组出现 8 例再插管,观察组再插管发生率为3.03%(1/33), 低于对照组的 25.81%(8/3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6,P=0.024)。
3 讨论
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可造成脑缺氧,严重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威胁生命安全 [3]。呼吸机辅助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主要方式,但患儿因年龄小,配合度较低,且自主意识及能力欠缺,影响治疗效果 [4]。专职化护理通过制订护理计划、护理流程,可使护理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并对护理工作中相关环节进行跟踪督导 [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 PaO2 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
2水平低于对照组。原因在于专职化护理开展针对性护理,能有效减少呼吸道堵塞、溢奶、呕吐等的发生风险,从而能提高机械通气治疗效果, 同时进行口腔护理方法、机械性排痰技术等培训, 能提高护理人员操作水平,进而能提高排痰效果, 改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 [6]。本研究结果还显示, 观察组再插管率低于对照组。原因在于专职化护理对小组成员进行序贯机械通气相关知识(概念、实施必要性、注意事项、技巧等),以及口腔气管插管方法、操作流程、机械性排痰技术等操作技能培训,能有效提高小组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从而能有效把握插管时机,并用保护套固定患儿口腔内的气管插管,可降低再插管率 [7]。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原因在于专职化护理通过专业、规范化的护理操作能有效保证护理质量,促进患儿恢复 [8]。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专职化护理可改善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血气分析指标水平, 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降低再插管率,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韩海玲,淡云,卫文峰 . 精细化护理对于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影响研究 [J]. 中国医学装备,2016,13(7): 94-96.
[2]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 . 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J]. 中国急救医学,2016,36(2):97-107.
[3]崔慧贤 . 专职化护理小组模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J]. 现代医学,2016,44(3):411-414.
[4]蒋凤碧,卢瑞鸽,袁欣琦,等 . 专职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预后及 Murray、Marshll 评分的影响 [J]. 护理研究,2018,32(18):2891-2894.
[5]蔡娟 . PDCA 护理模式对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2): 2118-2120.
[6]郭爱香,崔雪玲 . 危重症专职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 32(31):2410-2414.
[7]卢晓娥,孙媛,焦红侠,等 . 危重症护理小组对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 [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4):141-143.
[8]王春燕 . 综合性护理在急性呼吸衰竭患儿 ICU 监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215-2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