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94 例 NICU 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 47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死亡率、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2.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为(15.36±2.1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4.89±2.7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应用于 NICU 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可缩短住院时间,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发症;死亡率
0 引言
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病症之一, 可导致新生儿呼吸衰竭、死亡,治疗期间护理质量与患儿预后息息相关 [1]。集束化护理指应用一系列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护理措施,有效提高护理的科学性及护理质量 [2]。本文观察集束化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7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本院 NICU 收治的 94 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 [3];新生儿;给予机械通气;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脏器功能障碍;合并肺出血、先天性呼吸道畸形、湿肺等疾病;存在机械通气禁忌证。患儿家长对本研究内容了解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 47 例。研究组: 男 23 例,女 24 例;胎龄 28~36 周,平均(34.95± 0.32)周;出生体质量 1.35~1.59 kg,平均(1.47± 0.04)kg。对照组:男22 例,女25 例;胎龄28~36 周, 平均(34.89±0.49)周;出生体质量 1.35~1.52 kg, 平均(1.47±0.05)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按 NICU 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护理常规程序,遵医嘱给予用药护理、呼吸管道维护、生命体征监测和饮食护理等。
研究组给予集束化护理。(1)建立集束化护理小组,制订护理计划。由经验丰富、应变能力强、沟通良好的 6 名护士及 1 名护士长、1 名主治医师组成集束化护理小组,护士长为组长,主治医师参与相关护理知识订正,护士负责实施护理。查阅近5年 NICU 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儿最新护理研究进展,开展小组会议,总结已被证实的有效护理措施,制订护理计划。(2)护理实施。①妥善固定气管导管,交接班时需严格查看,给予翻身、拍背、吸痰等操作时,需动作轻柔,防止滑脱。②环境护理。采用红外线保温箱保温,并对患儿体温定期测量,每 40 min 测量 1 次。且要保证保温箱的无菌处理,预防感染。待患儿病情稳定后,撤掉红外线保温箱,开箱通风。③体位护理。在患儿脖颈部位放置软垫,每2 h 更换一次体位。④呼吸道护理。定期清理患儿口鼻分泌物,做好吸痰工作,常规进行气道湿化。⑤营养支持。遵医嘱,前期通过静脉注射提供患儿所需的营养,待患儿病情稳定后,实施鼻饲喂养。⑥加强手部卫生管理。接触患儿前后、接触患儿物品前后、接触患儿体液后以及进行有创操作前均需按七步洗手法洗手。⑦加强呼吸机管理。指派专人负责管理呼吸机,定期检测,及时倾倒冷凝水,以防止逆流。⑧常规行生命体征检测,遵医嘱用药。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死亡率。(2)比较两组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比较两组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死亡率比较 研究组死亡 1 例,死亡率为2.13%(1/47);对照组死亡4 例,死亡率为8.51%(4/47)。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5,P=0.358)。
2.2 两组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2.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3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出院患儿 46 例, 平均住院时间为(15.36±2.14)d;对照组出院患儿 43 例,平均住院时间为(24.89±2.78)d;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91,P=0.000)。
3 讨论
呼吸窘迫综合征好发于胎龄不足 32 周者 [4], 临床主要以机械通气、呼吸机治疗为主,同时辅以危重症监护技术,可使 90% 以上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存活 [5]。
集束化护理指集合一系列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有效护理措施,可改善患儿结局 [6],已知将集束化护理应用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护理中,可缩短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 [7]。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集束化护理应用于 NICU 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效果明显,可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儿康复。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集束化护理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死亡率并无影响。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应用于 NICU 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可缩短住院时间,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刘鸿飞,崔颖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和肺血管通透性指数变化对其预后的影响 [J].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8,24(3):87-88.
[2]单君,朱健华,顾艳荭 . 集束化护理理念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J].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0):889-891.
[3]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 急性肺损伤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8(1):19-28.
[4]李蕾,方琰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与治疗的新进展 [J]. 中国临床医学,2013,20(1):96-98.
[5]高丽萍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进展研究 [J]. 中国处方药,2020,19(3):17-18.
[6]张岚,宋婷婷,戴世英,等 . 集束化干预在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2):2038.
[7]王书环,王珍,庞岩 . 集束化护理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J]. 糖尿病天地,2020,17(10):25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