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 75 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高频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高频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单一和联合检查在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效能。结果:高频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的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高频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单一检查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查与单一检查的病变分型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灵敏度和准确性高于单一检查。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胆囊息肉样病变;灵敏度;准确度
0 引言
胆囊息肉泛样病变指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有癌变的风险,可出现疼痛、消化不良、黄疸、发热、包块等症状 [1]。对胆囊息肉样病变进行明确诊断有利于患者生命健康 [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常用方法,高频超声检查能显现微血管循环 [3]。本文观察高频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4 月至 2020 年 5 月本院收治的 75 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存在胆囊病变症状,右上腹及剑突下疼痛。 男 30 例, 女 45 例; 年 龄 24~74 岁, 平 均(52.84±3.06)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查前 24 h 避免食用含高脂肪的饮食以及服用任何对胆囊收缩存在影响的药物。禁食8 h, 空腹检查。
高频超声检查应用的高频超声诊断仪为 HD11 型飞利浦超声仪,设置常规探头频率为 7.5~11 MHz。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应用 SONOLINEPremier 型西门子超声仪为患者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探头频率设置为 3.5~5 MHz。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保持左侧卧、仰卧,必要时可保持坐位、站位或胸膝位。操作过程:探测患者肋缘下、剑突下、右肋间等各个部位,并利用多切面扫描胆囊及其周围情况,如探测出可疑病灶应进行放大,实施重点分析。对于胆囊病变发生的形态、大小、部位、回声情况、边界部位、病变内部及病变周围的血流信号进行观察并记录。
所有患者实施手术病理检查,规范样本采取, 并进行病理学切片镜下观察。
1.3 观察指标 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高频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单一检查和联合检查诊断的效能,包括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及病变分型诊断符合率。准确度 =(真阴性 + 真阳性) 例数 /(真阴性 + 真阳性 + 假阴性 + 假阳性)例数 ×100%;特异度 = 真阴性例数 /(真阴性 + 假阳性)例数 ×100%;灵敏度 = 真阳性例数 /(真阳性 + 假阴性)例数 ×100%;阳性预测值 = 真阳性例数 /(真阳性 + 假阳性)例数 ×100%;阴性预测值= 真阴性例数 /(真阴性 + 假阴性)例数 ×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检查结果 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中,良性 63 例(胆固醇息肉 24 例,腺肌症 10 例,腺瘤12 例,炎性息肉 11 例,胆囊壁结构紊乱 2 例,胆囊结石 4 例),恶性 12 例(腺癌 12 例)。
2.2 高频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查与单一检查的诊断效能比较 高频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的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高频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单一检查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3 高频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查与单一检查的病变分型诊断符合率比较 高频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查与单一检查的病变分型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3 讨论
胆囊息肉样病变在 45~55 岁人群发生率较高, 不良饮食习惯及经常食用高胆固醇食物均可诱发胆囊息肉样病变 [4]。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少部分患者会合并胆囊炎或胆石症等,同时伴有发热或胆绞痛等症状表现 [5]。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频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的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高频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单一检查诊断。原因在于多普勒超声可扩大扫描范围,全面显示患者病灶内部微血管循环与血流情况,对于胆囊的形态、大小及胆囊壁厚度有效分辨,但诊断特异度较低 [6]。高频超声能够提升探头频率,使成像更加清晰,但对于位置较深如位于胆囊颈部及附近的病灶显示能力较差,图像较模糊,二者联合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度 [7]。胆囊息肉样病变误诊为炎性息肉、胆固醇息肉,可能与息肉密度较低导致无声影有关;误诊为腺瘤患者, 可能与其形态规则、质地柔软并存在毛刺状边缘有关;误诊为囊壁纤体结构紊乱,主要与其影像图像与腺瘤表现相对接近有关 [8]。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 高频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查与单一检查的病变分型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有关,其结果尚需今后扩大样本量开展深入研究予以印证。
综上所述,高频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灵敏度和准确性高于单一检查。
参考文献
[1]宋兵 . 经腹部彩超联合高频超声诊断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价值分析 [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1):74-76.
[2]朱寅子,邱萌 . 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多普勒超声在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意义 [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1): 49-51.
[3]陈晓晖 . 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超对胆囊息肉的诊断研究 [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23):133-135.
[4]张勇生 . 经腹部彩超联合高频超声诊断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价值 [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23):252-253.
[5]张继海 . 经腹部彩超联合高频超声诊断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价值 [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21):47-48.
[6]何剑,查艺军 . 经腹部彩超联合高频超声诊断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价值 [J]. 临床研究,2020,28(6):134-136.
[7]黄亚莉,付雪莲 . 高频超声联合多普勒超声对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的价值分析 [J]. 山西医药杂志,2020,49(7): 811-813.
[8]李宝新 . 高频超声在诊断胆囊息肉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20,21(1):60-6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