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镇痛分娩徒手旋转胎头对胎儿枕后位矫正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7 月至 2020 年 9 月收治的胎方位为枕后位的 83 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时有无镇痛干预分为对照组(n=41)与观察组(n=42),对照组采用无镇痛分娩徒手旋转胎头纠正枕后位,观察组采用镇痛分娩徒手旋转胎头纠正枕后位。比较两组产程、疼痛评分、产妇与围生儿的不良情况。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及总产程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二、三产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娩时、 伤口缝合时和产后 2 h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和胎儿窘迫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痛分娩徒手旋转胎头纠正枕后位可缩短第一产程和总产程,降低分娩时、伤口缝合时和产后 2 h VAS 评分及剖宫产率,优于无镇痛分娩徒手旋转胎头纠正枕后位效果。
【关键词】 胎儿枕后位;无镇痛分娩;镇痛分娩;徒手旋转胎头;产程;剖宫产;VAS 评分
0 引言
枕后位是产科常见的一种胎方位,是指在分娩 过程中,胎儿的枕骨在母体的骨盆后侧,多发生于骨盆轻度狭窄的产妇,若胎儿不大,可通过纠正孕下胎方位仍未纠正,可出现持续性枕后位,从而导致产妇难产,严重威胁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 [1]。徒手旋转胎头是临床常用的纠正枕后位的方式,但可加重分娩疼痛,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 [2]。随着人们对分娩质量需求的提高,镇痛分娩徒手旋转胎头纠正枕后位逐渐应用于临床,本文观察镇痛分娩徒手旋转胎头对胎儿枕后位矫正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7 月至 2020 年 9 月本院收治的胎方位为枕后位的 83 例产妇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经阴道及四步触诊法检查确诊为枕后位;初产妇;符合阴道分娩指征;单胎且胎儿发育正常;孕周≥ 37 周。排除标准:妊娠合并症者;凝血功能障碍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认知功能障碍者。患者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1)与观察组(n=42)。对照组:孕周 37~41 周,平均(39.13± 0.54)周;年龄 23~35 岁,平均(28.41±3.47)岁; 体质量指 数(BMI)21~24 kg/m2; 平均(23.17± 0.41)kg/m2;胎儿体质量 2.4~3.7 kg,平均(3.12±0.46)kg。观察组:孕周 37~42 周,平均(39.24±0.49)周;年龄 24~36 岁,平均(28.53±3.45)岁; BMI 21~24 kg/m2;平均(23.21±0.39)kg/m2;胎儿体质量 2.4~3.7 kg,平均(3.14±0.53)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无镇痛分娩徒手旋转胎头纠正枕后位。操作前密切关注产妇的生命体征及产程进展,当胎儿先露于坐骨棘下 2 cm 且宫口扩张大于 6 cm 时,辅助产妇取膀胱截石位,常规会阴消毒后,检查其阴道情况,若仍为枕后位,则于宫缩间歇时,经阴道伸入右手中指、食指,并以中指为支撑点,于宫缩开始时轻微上推胎头,后随宫缩慢慢旋转胎头,并用左手于产妇腹部推动胎背辅助胎儿翻身,胎儿处于枕左后位时为逆时针旋转,枕右后位时为顺时针旋转,均旋转 90° ~135°,而正枕后位时可根据胎背方向旋转。旋转成功后将胎头固定,并于下次宫缩时确认不再返转后抽出右手。
观察组采用镇痛分娩徒手旋转胎头纠正枕后位。当枕后位产妇宫口扩张至 2~3 cm 时,行阴道检查,判断无阴道分娩禁忌证后,向产妇及其家属讲解镇痛分娩的目的及与助产士的配合方法,经产妇及其家属同意后实施麻醉,于麻醉前监测产妇生命体征,听诊胎心,给予氧气吸入后开放静脉通路,在 L3~4 或 L2~3 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给予舒芬太尼 7 μg,拔出穿刺针后硬膜外置管并固定导管,1.5~2 h 后接硬膜外电子泵,舒芬太尼43 μg(宜昌人福药业,国药准字 H20054171)+罗哌卡因 100 mg(江苏恒瑞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60137),电子泵输注量 100 mL,脉冲5 mL。用药期间密切关注产妇的用药反应,后行徒手旋转胎头纠正枕后位,方式同对照组。两组产妇产后均观察 24 h。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时间,包括第一、第二、第三产程和总产程。(2)比较两组不同时段疼痛评分,包括分娩时、伤口缝合时及产后 2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总分 0~10 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3)比较两组产妇与围生儿的不良情况发生率,产妇不良情况包括剖宫产及产后出血,围生儿不良情况包括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分娩时间比较 观察组第一产程和总产程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第二、三产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不同时段 VAS 评分比较 观察组分娩时、伤口缝合时和产后 2 h 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产妇与围生儿不良情况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剖宫产率为 9.52%,低于对照组的 3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出血率、新 生儿窒息率和胎儿窘迫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3 讨论
分娩分为 3 个产程,即第一产程宫口扩张期, 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及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而胎方位是影响产程进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直接影响产妇的分娩方式 [3]。临床以往常采用无镇痛分娩徒手旋转胎头纠正枕后位,以促进产程的顺利进行,保证阴道分娩的质量,但此法可增加产妇产程的疼痛, 增高不良情况发生率 [4]。
镇痛分娩徒手旋转胎头可通过利用镇痛技术降低产妇分娩时的疼痛,以促进旋转胎头的顺利操作, 从而保证产程的顺利进行 [5]。已知不良胎位可加重分娩时宫缩疼痛,继而导致产程延长,部分产妇无法忍受从而选择剖宫产 [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和总产程均短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和围生儿窘迫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提示镇痛分娩徒手旋转胎头可促进产程进展,从而降低母婴不良情况的发生率,减少剖宫产的发生。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分娩、缝合伤口和产后 2 h 时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与文献报道相吻合 [7]。提示镇痛分娩徒手旋转胎头可降低产程疼痛程度。
综上所述,镇痛分娩徒手旋转胎头纠正枕后位可缩短第一产程和总产程,降低分娩时、伤口缝合时和产后 2 h VAS 评分及剖宫产率,优于无镇痛分娩徒手旋转胎头纠正枕后位效果。
参考文献
[1]Rizk D E,Thomas 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ngth of the perineum and position of the anus and vaginal delivery in primigravidae[J]. Int Urogynecol J Pelvic Floor Dysfunct,2019, 11(2):79-83.
[2]蔡璐,郑飞云,郑灵芝 . 徒手旋转胎头处理技术在枕横位和枕后位头位难产中的应用 [J]. 中华全科医学,2018,16(9): 91-93.
[3]张玉梅,梁斌,孙小翠 . 两指法转胎头联合阿托品对持续性枕后位的疗效及对新生儿 Apgar 评分,新生儿窒息率的影响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9,40(5):110-113.
[4]王起兰,林姝,程卫平,等 . 引导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卧位调节对胎儿枕后位影响的研究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 34(11):809-813.
[5]朱晓红 . 镇痛分娩下徒手旋转胎头纠正胎儿枕(横)后位的效果研究 [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0(19):37-38.
[6]全紫薇,金华 . 分娩镇痛在产程中的管理与应用研究 [J]. 医学研究杂志,2018,47(1):179-181.
[7]耿凤丽,马丽敏 . 镇痛分娩下徒手旋转胎头对胎儿枕后位的矫正效果观察 [J]. 全科护理,2019,17(19):2346-234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