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抗菌药物预防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 120 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A 组、B 组和 C 组各 40 例。三组均采用手术治疗,A 组术后给予头孢呋辛钠治疗,B 组术后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C 组术后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比较三组术后感染发生情况、炎性因子 [C 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IL)-8、IL-6] 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C 组术后总感染率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 组和B 组术后总感染率与 A 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 组 CRP、TNF-α、IL-8、IL-6 水平均低于 B 组和A 组,A 组低于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预防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感染的效果优于左氧氟沙星,降低炎性因子水平的效果优于头孢呋辛钠和左氧氟沙星,三者安全性均较好。
【关键词】 抗菌药物;头孢呋辛钠;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子宫肌瘤;术后切口;预防感染
0 引言
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常见于 30~50 岁妇女,育龄妇女患病率达25%[1]。患者多表现为月经异常、阴道分泌物异常、下腹不适等,严重者可影响生育功能。目前临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该病,治疗成功率较高,但术后易发生感染,尤其是手术切口处 [2-3]。一旦发生感染不仅会加重患者痛苦,导致愈合时间延长,严重者还会直接影响手术效果,故需在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本文比较不同抗菌药物预防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5 年9 月至 2020年9 月本院收治的 120 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子宫肌瘤诊断标准 [4];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存在手术指征并接受手术治疗;对头孢呋辛钠、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均未产生耐药者。排除标准:凝血功能异常者;术前 2 周使用过抗菌药物者;治疗前存在感染性疾病者。患者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2018026452)。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A 组、B 组和 C 组各 40 例。A 组年龄 31~69 岁,平均(41.94±5.92)岁;子宫肌瘤最长径 3.8~6.6 cm, 平均(5.21±1.14)cm; 肌瘤分型:0 型 12 例,Ⅰ型 20 例,Ⅱ型 8 例。B 组年龄 32~68 岁,平均(42.02±5.83)岁;子宫肌瘤最长径 4.0~6.7 cm, 平均(5.28±1.16)cm; 肌瘤分型:0 型 12 例,Ⅰ型 22 例,Ⅱ型 6 例。C 组年龄 30~68 岁,平均(41.55±6.13)岁;子宫肌瘤最长径 4.1~6.6 cm,平均(5.12±1.25)cm;肌瘤分型: 0 型 12 例,Ⅰ型 18 例,Ⅱ型 10 例。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术后给予注射用头孢呋辛钠(Glaxosmithkline S.p.A.,注册证号H20181034,0.75 g), 采用 1 mL 灭菌注射液溶解 1.5 g 头孢呋辛钠,摇晃均匀,肌内注射,2 次 /d。B 组术后给予注射用左氧氟沙星(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324,2 mL ∶ 0.1 g),将 0.2 g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加入100 mL 0.9% 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2 次 /d。C 组术后给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598,3.0 g), 将 3.0 g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加入 100 mL 0.9% 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2 次 /d。三组均连续治疗3 d。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三组术后感染情况。(2) 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包括 C 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IL)-8、IL-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 所有试剂盒均由上海臻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3)比较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术后感染情况比较 C 组术后总感染率低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 组和 B 组术后总感染率与A 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三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三组 CRP、TNF-α、IL-8、IL-6 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 CRP、TNF-α、IL-8、IL-6 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C 组低于B 组和A 组,A 组低于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临床常见妇科肿瘤,目前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但术后切口易发生感染,甚至引发菌血症和严重炎症反应,导致机体功能障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使用抗菌药物是目前预防术后切口感染、改善术后炎症的主要方式 [5]。
头孢呋辛钠、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均是临床常见抗菌药物 [6]。本研究结果显示,C组术后总感染率低于 B 组,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 B 组和A 组,且A 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 B 组;C 组和 B 组术后总感染率与 A 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为子宫肌瘤切除术后感染多由阴道内寄殖菌群所致,其中感染病原菌在切口表面以革兰阳性球菌(葡萄球菌)为主,在深部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同时存在少量厌氧菌。头孢呋辛钠是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具有广谱、穿透组织能力强的特点,不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青霉素的耐药株敏感,还对革兰阴性细菌有灭杀作用。左氧氟沙星可抑制细菌 DNA 的复制,对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但对厌氧菌和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作用较差 [7]。故与左氧氟沙星比较,头孢呋辛钠在改善患者子宫肌瘤切除术后炎症反应的效果略佳。但有研究显示,头孢呋辛钠对部分阴性杆菌染色体介导的 β- 内酰胺酶无活性,在子宫肌瘤切除术后感染预防中存在一定局限性 [8]。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是复方制剂,其中头孢哌酮钠是第三代头孢菌素,对多数革兰阳性厌氧菌和部分革兰阴性厌氧菌抗菌作用较好;舒巴坦钠为酶抑制剂,可避免头孢哌酮钠被 β- 内酰胺酶破坏,增强抗菌活力。两者合用可产生协同作用,具有广谱和强大的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多数阴性杆菌等具有强大的不可逆的抑制作用 [9-10]。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三种药物安全性均较好。
综上所述,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预防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感染的效果优于左氧氟沙星,降低炎性因子水平的效果优于头孢呋辛钠和左氧氟沙星,三者安全性均较好。
参考文献
[1] 陈凤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J]. 中国数字医学,2020,15(3):118-119.
[2] 刘素婷,张海珍,孙霞,等 .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子宫切口感染的防治研究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0):2363-2366.
[3] 叶丽君,高缨,陈炜青,等 . 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感染与宫颈局部微循环的影响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5):3541-3543.
[4] 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专家组 . 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7,52(12):793-800.
[5] 梁立梅,杨凤娟,张昆,等 . 子宫肌瘤剔除术前应用抗菌药物对血清炎性因子及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21):3308-3311.
[6] 董丹,李佳佳,尚宜星,等 . 胃肠肿瘤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监测与预防性抗菌药物的选择分析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7,27(14):3248-3251.
[7]倪秀琴,许惠菁,梁素兰 . 左氧氟沙星联合聚维酮碘对开腹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4):876-879.
[8]李宪超,李静,任吉霞,等 . 盐酸丙帕他莫与头孢呋辛钠和低分子量肝素钙联用引起急性肝衰竭致死亡 [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20,22(2):113-115.
[9]闫源渊 . 头孢哌酮钠 / 舒巴坦钠治疗妇产科感染效果观察 [J].河北医学,2017,23(12):2056-2058.
[10]张印星,彭浩,姜艳萍,等 . 高龄妇女剖宫产术后感染病原
[11]菌及耐药性趋势分析 [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7,34(8):1193-119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2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