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质量敏感指标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1-09-28 17:58:2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质量敏感指标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5 月该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质量敏感指标管理,2018 年6 - 11 月该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常规质量管理。比较实施质量敏感指标管理前后消毒供应中心的器械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发放准确率和医院手术感染率。结果:实施质量敏感指标管理后,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和发放准确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质量敏感指标管理后,手术感染率为 3.0%,明显低于实施前的 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质量敏感指标管理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和发放准确率,以及降低医院手术感染率,效果优于常规质量管理。

【关键词】 质量敏感指标;管理;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灭菌;发放;手术感染

0  引言

消毒供应中心主要承担各种医疗器械的包装、发放、回收、消毒和清洗等工作,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医疗安全 [1]。如何保证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成为消毒供应中心重点研究的课题 [2-3]。质量敏感指标是一种新型质控指标,可降低患者院内感染的风险,保证医疗安全 [4]。本文观察质量敏感指标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5 月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质量敏感指标管理。消毒供应中心成员共 11 名,均为女性;年龄 37~55 岁,平均(44.7±2.1)岁;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年限 3~22  年, 平均(6.6±1.6)年;专科 9 名,本科 2 名。实施质量敏感指标管理前后,工作人员相同。

1.2  方法 2018 年 6 - 11 月,实施常规质量管理。按照科室质量管理制度,由质量控制人员对医疗器械进行检查,1 次 / 周,每月汇总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5 月实施质量敏感指标管理。(1)确定质量敏感指标,制订管理措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和《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实用手册》等,结合实际情况,筛选并确定质量敏感的指标为:器械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发放准确率以及手术感染率。针对指标,制订以下管理措施。①接收质量管理。制订确定的工作流程及收取时间,并与各科室进行沟通。规定每日 16:00 前各科室应将需回收器械准备齐全,按照洁污分开放置、特殊感染器械做标记、精密仪器做保护措施的原则将器械送到消毒供应中心,交接时双方当面清点,确认无误后签字, 对不遵照原则者予以纠正。②清洗消毒质量管理。将精密仪器、动力工具类、管腔类、螺钉类及特殊感染器械分类放置于清洗篮筐中,放置时避免摞放, 在不同类型的篮筐中放置清洗牌,方便辨认。管腔类器械使用适应管腔内径的工具刷与高压水枪交替冲洗,除此之外增加使用蒸汽清洗机,提高清洗合格率。对精密仪器和动力工具等器械需按要求进行手工清洗,螺钉类要放置在专用钉盒内进行清洗。针对一些细小器械采购精密篮筐,可直接放置保证充分清洗。对特殊感染器械,先进行相应的灭菌处理再按照规定进行清洗。清洗后及时将器械放入干燥箱。每周检测消毒机是否存在异常,以及消毒效果,并记录。③包装质量管理。包装前对器械进行干燥性检查,带电源器械还应检查其绝缘性。包装时放置专业吸水纸,避免湿包,封包时要保证密封性完好。在检测合格的器械包装上贴灭菌条形码, 包括灭菌标识、器械名称、器械规格、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等。④灭菌及发放质量管理。对器械进行分类灭菌,按照不同的材质选择适合的灭菌方式, 严格区分放置已灭菌器械和未灭菌器械,以免发生混淆。灭菌后,至少冷却 30 min 才能下发。发放时, 实行灭菌员、发放员双人核对制度,再次确保包装质量的合格性,避免造成手术感染。在所有工作流程中,都要明确器械数量,并及时录入质量检查结果,相关负责人审核通过后签字。(2)质量控制监管。采用三级质量控制监管:一级质量控制由工作人员每日自查,并记录不合格数量;二级质量控制由护师轮流周查,记录不合格数量;三级质量控制由主管护师轮流月查,记录不合格数量。

1.3  观察指标 (1)比较实施质量敏感指标管理前后器械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发放准确率。2018 年6 - 11 月抽样检测172 件器械, 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5 月抽样检测 175 件器械。(2)比较实施质量敏感指标管理前后患者手术感染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器械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和发放准确率比较 实施质量敏感指标管理后,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及发放准确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  手术感染率比较 实施质量敏感指标管理前临床手术患者共 487 例,发生手术感染 40 例,手术感染率为 8.2%(40/487);实施质量敏感指标管理后临床手术患者共 504 例,发生手术感染 15 例, 手术感染率为 3.0%(15/504);实施质量敏感指标管理后手术感染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60,P=0.000)。

3  讨论

消毒供应中心从事的器械消毒灭菌工作是控制院内交叉感染、保证患者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 [5-7]。已知实施质量敏感指标管理可加大对工作流程的监管力度,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无菌,减少器械性感染造成的医疗事故 [8]。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质量敏感指标管理后, 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及发放准确率均高于实施前;医院手术感染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分析原因为,质量敏感指标可量化评价工作质量,通过确定质量敏感指标,可明确目前存在的质量问题,据此制订质量改善策略。明确器械收取原则和时间,可增强工作人员责任感,对特殊感染器械进行标记,可避免器械交叉污染给清洗人员造成的负担。清洗消毒器械时选择分类放置,便于清洗人员对不同器械采用不同的清洗方式,降低了清洗人员的工作难度,提高清洗效率,同时还能减少器械数量记录中的出错率。包装的密封性是保证器械无菌的重要条件,工作人员在包装过程中认真做好器械的防水工作,可降低湿包发生率,保证包装密封完好。在包装上贴上含有器械信息和灭菌信息的条形码,可追溯到器械的灭菌信息,还可降低发放出错率。将灭菌后的器械严格放置在规定区域,避免与未灭菌的器械发生混淆或交叉感染。发放时采用双人审核制度,可再次确认包装的有效性,同时将不合格的包装重新进行灭菌处理,可有效降低手术感染率。进行三级质量控制监管,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责任心与工作质量。

综上所述,实施质量敏感指标管理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和发放准确率,以及降低医院手术感染率,效果优于常规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任伍爱,巩玉秀,李六亿,等 .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 三项标准修订释义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6): 3601-3607.
[2]温永芬,曾德春,马开利 . 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对临床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7,34(9): 651-652.
[3]于航. 消毒供应中心的安全隐患与管理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8,21(增刊 1):539-540.
[4]杨鸣春,刘雪莲,陈宇丹,等 . 质量监测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 26(6):1426-1428.
[5]宋向阳 .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实践启示 [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7,34(9):891-892.
[6]车凤莲,季侃雯,钱建华,等 . 上海市 58 所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现状调查 [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9,18(10): 977-980.
[7]何泳红,刘艳平,谭盛宴 . 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分级管理制度的效果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22):166-169.
[8]黄倩,黄伟玲,陈惠玲,等 . 质量敏感指标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10): 1341-134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289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