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毫火针联合腹针针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 60 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3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毫火针联合腹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晨僵、腰骶疼痛、脊背疼痛和腰脊活动受限等中医证候积分,指地距,胸廓活动度,枕墙距,以及免疫球蛋白 A(IgA)、C 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晨僵、腰骶疼痛、脊背疼痛和腰脊活动受限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指地距、枕墙距均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胸廓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IgA、CRP、ESR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毫火针联合腹针针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降低晨僵、腰骶疼痛、脊背疼痛和腰脊活动受限等中医证候积分和 IgA、CRP、ESR 水平,减小指地距、枕墙距,以及增加胸廓活动度,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西医治疗。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毫火针;腹针;中医证候积分;晨僵;胸廓活动度
0 引言
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病变先从骶髂关节开始,逐渐累及整个脊柱,患者表现为弯腰、行走活动受限以及骶骨、脊椎、颈椎部的疼痛 [1-3]。针灸可缓解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症状,改善关节功能 [4-5]。采用毫火针、腹针治疗具有安全、无痛等特点 [6]。本文观察毫火针联合腹针针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 60 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准 [7];证型为寒湿型;年龄 >16 岁。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风湿疾病;合并心血管、消化道疾病且正接受药物治疗; 妊娠期、哺乳期患者。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30 例。观察组:男 27 例,女 3 例;年龄 16~50 岁,平均(24.51±3.10)岁;病程 2~10 年,平均(4.80±0.61)年。对照组:男 26 例,女 4 例;年龄18~49 岁,平均(25.00±2.61)岁;病程2~10 年, 平均(4.81±0.30)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 囊(Pfizer Pharmaceuticals LLC, 国药准字 J20140072,0.2 g,0.2 g/ 次,1次/d,口服)和柳氮磺吡啶肠溶片(上海信谊天平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31020557,0.25 g)治疗。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口服,第 1 周, 0.5 g/ 次,2 次 /d;第 2 周,0.75 g/ 次,2 次 /d;第 3 周及以后,1.0 g/ 次,2 次 /d。连续治疗 3 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毫火针联合腹针针刺治疗。(1)毫火针(深圳市恩明特色医疗有限公司,规格:0.30 mm*20 mm)。对于腰椎痛取阿是穴、夹脊穴、腰俞、命门、大肠俞、环跳、髀关、委中、阳陵泉。患者取俯卧位,毫火针严格无菌操作,针刺前穴位局部皮肤先用碘酒消毒,后用酒精棉球脱碘。用酒精棉球烧针。针刺时,用烧红的针具迅速垂直点刺穴位,深度约 5 mm(根据患者病情、体质、肌肉厚薄度、血管深浅等因素决定), 留针时间 4~5 min,然后迅速拔出。针孔用消毒棉棒按压 1 min,并嘱咐患者 1 d 内针孔处不要碰水。(2)腹针 [ 中推联合(北京)器械研发有限公司, 规格:0.20 mm*30 mm]。取穴:引气归元(中皖、下皖、气海、关元)、大横、气穴、中极、腹四关(滑肉门、水分、外陵、阴交)。患者取仰卧位, 针刺后留针 30 min 起针。治疗先后顺序:先用腹针,再行毫火针,每周治疗 6 d 后歇息 1 d,连续治疗 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晨僵、腰骶疼痛、脊背疼痛和腰脊活动受限等中医证候积分 [8]。各项总分 0~3 分,评分越高证候越严重。(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指地距、胸廓活动度和枕墙距 [7,9-10]。指地距:患者直立,弯腰伸臂,测量指尖与地面间的距离。胸廓活动度:患者直立,测量第 4 肋间隙水平深吸气与深呼气之间的胸围差。枕墙距:患者双腿并拢,脚后跟紧贴墙面,收下巴, 眼平视,测量枕骨结节与墙之间的距离。(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A(IgA)、C 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水平。采用 ELISA 试剂盒(森贝伽生物科技)测定 IgA 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AU58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eckman-Coulter 公司)测定 CRP 水平;采用 ESR-30 型全自动动态血沉仪(上海迅达医疗仪器有限公司)测定 ESR 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晨僵、腰骶疼痛、脊背疼痛和腰脊活动受限等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晨僵、腰骶疼痛、脊背疼痛和腰脊活动受限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治疗前后指地距、胸廓活动度和枕墙距比较 治疗前,两组指地距、胸廓活动度和枕墙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指地距、枕墙距均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两组胸廓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 IgA、CRP、ESR 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 IgA、CRP、ESR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 IgA、CRP、ESR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3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炎症,目前无法治愈,以早诊早治、控制病情、缓解症状为治疗原则 [11]。西医一般行对症治疗,其中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可抗炎,塞来昔布胶囊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 可抗炎止痛 [12]。
中医学将强直性脊柱炎归于“腰痛”“骨痹”“肾痹”等范畴,属本虚标实之证,临床当以滋补肝肾、补肾强督、扶正祛邪为基本大法,内治法应以中药口服为主,外治法选择推拿、拔罐、针灸、中药熏洗等 [13-14]。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晨僵、腰骶疼痛、脊背疼痛和腰脊活动受限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指地距、枕墙距均小于对照组;胸廓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毫火针的机械刺激与温热刺激结合,借火之力起到活血化淤,散寒除湿的效果,“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经脉血气通畅,则疼痛自止;腹针针刺腹四关有活血化瘀、理气活血之效,针刺大横有祛风祛湿、健脾活络之效,针刺中皖、下皖、气海、关元可补脾胃、理中焦、调理阴阳、培肾固本,针刺气穴可补益肾气,针刺中极可益肾培元,与毫火针联合有协同作用 [15-16]。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 IgA、CRP、ESR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与毫火针和腹针针刺可以改善病情有关 [17]。
综上所述,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毫火针联合腹针针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降低晨僵、腰骶疼痛、脊背疼痛和腰脊活动受限等中医证候积分和 IgA、CRP、ESR 水平,减小指地距、枕墙距,以及增加胸廓活动度,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西医治疗。
参考文献
[1]赵丽珂,古洁若 . 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炎的成像和评分 [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4,8(6):371-373.
[2]高淑,王菊,雷剑虹,等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60 例实施火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6,31(3): 320-321.
[3]熊春翔,卫小春,尹东,等 . 强直性脊柱炎早发髋关节强直与 HLA-B27 基因亚型的易感性研究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9,23(23):3710-3715.
[4]风湿免疫疾病慢病管理全国护理协作组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慢性病管理护理专家建议(2019 版)[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20,24(5):292-296.
[5]冯慧钧 . 中医针灸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疼痛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世界中医药,2017,12(增刊 1):573.
[6]谢碧玉,曾密 . 毫火针结合腹针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J]. 广西中医药,2018,41(4):27-28.
[7]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 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8):557-559.
[8]郑筱萸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0-121.
[9]吴正冰,张正 . 毫火针联合腹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30 例临床观察 [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2(3):247-250.
[10]顾同进 . 现代内科疾病诊断与治疗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777.
[11]王菲 . 综合护理干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性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 [J]. 山西医药杂志,2016,45(1): 106-108.
[12]李海剑,刘慧,陶雅非,等 . 非甾体抗炎药对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风湿病患者胃肠激素及消化道的影响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6):3681-3684.
[13]刘维,杨慧 . 中药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 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2 例 [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36(1):123-124.
[14]吴佳瑶,倪静,吴媛媛,等 . 针灸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研究进展 [J]. 中国中医急症,2018,27(11):2062-2065.
[15]刘恩明,周凌云 . 无痛针灸——毫火针 [J]. 中国针灸,2006, 26(增刊 1):87-89.
[16]曾文璧,罗岚,李文纯,等 . 毫火针刺背俞穴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J]. 针灸临床杂志,2018,34(12):40-42.
[17]白伟杰,张志强,罗泽坤,等 . 毫火针焠刺对癌性疼痛患者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11(20):21-2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2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