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二氧化锆修复体与镍铬合金修复体在口腔修复中的效果比较论文

发布时间:2021-09-03 12:01:5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比较二氧化锆修复体与镍铬合金修复体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90 例需行口腔修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5 例,对照组采用镍铬合金修复体修复,观察组采用二氧化锆修复体修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咀嚼能力、龈沟液炎性因子 [ 白细胞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 水平和修复优良率。结果:治疗后,两组咬合力和咀嚼效率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龈沟液 IL-6、TNF-α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 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修复优良率为 91.11%,高于对照组的 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二氧化锆修复体应用于口腔修复可提高修复优良率、咀嚼能力和咀嚼效率,降低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优于镍铬合金修复体修复效果。

【关键词】 二氧化锆修复体;镍铬合金修复体;口腔修复;咀嚼能力;咀嚼效率;炎性因子

0  引言

口腔修复是口腔医学的重要分支,集粘结、种植、美学修复为一体。牙列缺失、牙列缺损是口腔常见疾病,通过口腔修复可最大限度地恢复牙齿外观及咀嚼能力,避免损伤邻牙 [1]。选择合适修复材料是确保修复效果的关键,二氧化锆、镍铬合金是常见的口腔修复材料,但何种修复体材质更有优势尚不明确。本文比较二氧化锆修复体与镍铬合金修复体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2 月至 2020 年 2 月本院收治的 90 例行口腔修复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口腔科学(第 7 版)》中相关诊断标准 [2],需行口腔修复治疗;年龄 >18 岁;前牙区咬合正常;近 3 个月无牙周治疗及洁治史。排除标准:凝血功能异常者;存在夜间磨牙习惯者;合并感染性疾病者;近 4 周有抗生素服用史者;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患者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5 例。观察组男 26 例,女 19 例;年龄 21~59 岁,平均(40.04±7.54)岁;疾病类型:牙列缺损 18 例, 牙体缺损 13 例,牙列缺失 14 例。对照组男 25 例, 女 20 例;年龄 23~58 岁,平均(40.33±7.63)岁; 疾病类型:牙列缺损 17 例,牙体缺损 15 例,牙列缺失 13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口腔相关检查, 针对伴牙龈炎、牙周炎患者,先予以消炎,炎症消退后再接受口腔影像学检查,仔细观察患牙情况, 并选择大小适宜的修复体。对照组采用镍铬合金修复体修复,观察组采用二氧化锆修复体修复,治疗前清洁附着在健康牙上的牙垢,并对病变牙体进行处理。给予局部浸润麻醉,并用锥形钻将待修复牙体表面打磨出倒凹形,置入黏合剂(Contax)后予以光照(30 s),根据患者病变牙体,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修复牙冠模型,之后将制作好的修复体置入凹槽中,并进行修整、抛光、光固化等, 最后给予各个角度 60 s 光照。

1.3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治疗1 个月后评价效果。(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咀嚼能力,包括咬合力和咀嚼效率。采用 T-Scan II 型咬合力分析仪检测患者咬合力,指导患者匀速咬合置于下颌第 1 前磨牙的测试片,20 s 内完成 10 次咬合,取咬合力最大的 3 次数据平均数为最终值。指导患者咀嚼 2 g 花生(左右各 20 次),取残渣加蒸馏水用 200 目筛子过滤后,称残留固体重量。计算公式:(咀嚼前重量- 残留固体总量)/ 咀嚼前重量×100%。(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应用滤纸条插入种植体与天然牙牙冠的中、远颊侧,遇阻力后停止插入,放置 1 min 后取出置入 EP 管内称重,将比重换算为体积后在管内加 200 μL PBS 缓冲液,低温离心冻存(-80℃)。解冻龈沟液后以3000 r/min 转速,离心半径 10 cm,离心 15 min,取上清液 100 μL,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3)比较两组修复效果,参照《口腔修复学》中标准评估 [3]。优:患牙完全修复,修复体无明显磨损,与周边牙体高度嵌合,咀嚼功能正常; 良:患牙完全修复,但修复体存在磨损,牙釉层完好,修复体与牙体不连续相连,咀嚼功能有所改善; 差:患牙修复,但修复体存在严重磨损,可见牙釉层及本质显露。优良率 =(优 + 良)例数 /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咀嚼能力比较 治疗前,两组咬合力、咀嚼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咬合力、咀嚼效率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  两组治疗前后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 前, 两 组 IL-6、TNF-α 水 平 比 较, 差 异 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 IL-6、TNF-α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修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修复优良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的 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
                              
3  讨论

口腔修复指将陶瓷、金属、塑料等材料制作的修复体置入口腔,最大限度地帮助牙列或牙体缺损、牙列缺失的患者恢复口腔结构及功能。目前,可用于口腔修复的材料较多,包括镍铬合金、二氧化锆、钴铬合金等,前两者应用较多,且不同材质修复效果不一。

传统修复体材质多为镍铬合金,该类材质修复体耐磨,其颜色与健康牙体相似,备受患者青睐。但口腔唾液、食物残渣对镍铬合金有侵蚀作用,且随着种植时间延长,修复体颜色变暗,美观度降低, 且在唾液和食物残渣侵蚀下,增加了修复体折断风险,影响患者咀嚼能力及修复效果 [4]。二氧化锆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修复材料,其优势体现在耐腐蚀、耐磨损、生物相容性佳 [5]。与金属材质修复体比较,二氧化锆修复体抗折断能力更强,生物性能更理想。二氧化锆抗折强度 >1000 MPα,远远高于合金修复材料 [6-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咬合力、咀嚼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本研究结果还显 示,治疗 后,两组 IL-6、TNF-α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这一结果与文献报道相吻合 [8]。提示二氧化锆修复体在缓解口腔修复患者口腔炎症方面的效果优于镍铬合金修复体,分析原因为,二氧化锆修复体不受食物残渣、唾液侵蚀作用影响,可避免在侵蚀作用下产生的金属离子对牙龈、牙体的刺激,加之二氧化锆的高度嵌合性避免了刺激物产生,从而更好的保护牙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 观察组修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二氧化锆修复体较镍铬合金修复体具有更强的耐腐蚀、耐磨损、抗折断能力,可提高修复效果。

综上所述,二氧化锆修复体应用于口腔修复可提高修复优良率、咀嚼能力和咀嚼效率,降低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优于镍铬合金修复体修复效果。

参考文献

[1]钱晓麟 . 二氧化锆全瓷冠口腔修复的临床效果分析 [J]. 北京医学,2017,39(7):734-735.
[2]张志愿 . 口腔科学(8 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5.
[3]马轩祥 . 口腔修复学 [M]. 5 版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13.
[4]房艳,吕卉,谭弘,等 . 二氧化锆修复体在口腔修复的疗效分析 [J]. 解剖科学进展,2018,24(2):195-196.
[5]杨丽丽,金鸿莱,徐佳瑛,等 . 二氧化锆烤瓷牙在前牙修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1): 127-130.
[6]贺燕,李扬 . 口腔修复中应用二氧化锆修复体对患者咀嚼能力的影响情况分析 [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 13(6):35-37.
[7]罗蓉,罗军,夏罗英 . 口腔种植修复在牙列缺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龈沟液中 TNF-α、IL-6、IL-8 的影响 [J]. 上海口腔医学,2017,26(3):324-327.
[8]李英英,王雪峰,杨占宝 . 口腔修复中应用二氧化锆修复体的咀嚼能力的影响及其应用效果观察 [J]. 河北医学,2020, 26(7):1100-110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271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