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ASL)技术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9 年5 月至 2020 年 5 月该院收治的 60 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磁共振 3D-ASL 检查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检查结果。结果:3D-ASL 阳性检出率为 70.00%(42/60),高于 MRA 狭窄检出率的 51.67%(3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检出的患者全部出现低灌注。结论:磁共振 3D-ASL 检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检出率高于 MRA。
【关键词】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磁共振血管成像
0 引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指动脉出现短暂性供血异常,脑组织受累,发生一过性神经功能缺损,诱发一系列症状 [1]。TIA 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是卒中的一级预警,也是预防卒中的关键时机。因 TIA 症状时间短,诊断脑组织局部缺血的难度也较大。为探寻更有效的检查方式,有学者提出可将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ASL)应用到 TIA 检查中 [2],但目前此方面报道较少。本文观察磁共振3D-ASL 技术在 TIA 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5 月至 2020 年 5 月本院收治的 60 例 TIA 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 2014》中TIA 的判定标准 [3];病情发作时间少于 24 h;主要表现为失语、步态不稳、头晕、发作性肢体无力等。排除标准:因精神、智力障碍无法配合此次检查;合并其他内分泌性疾病、肝肾功能异常等疾病;中途转其他方式检查者。其中, 男 32 例, 女 28 例; 年龄 33~85 岁, 平均(65.2±1.1)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行以下两种检查方法。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采用美国 GE3.0T Discovery 750W MRI 扫描仪,用时间飞跃法采集动脉血液流动图像,重建矩阵为 384×192,共扫描 235 s, TE 和 TR 分别为 2.7 ms、25 ms,无间隔扫描,层厚 1.0 mm。
3D-ASL 检查采用平面回波血流敏感性交替反转恢复技术,延迟时间 1990 ms,TE 22.8 ms,TR4000 ms,层厚 3 mm,层数 40,FOV 24 cm×24 cm, 共采集 196 s。将 3D-ASL 检查结果输入到图像工作站处理,测量 ASL- 脑血流量(CBF)图的异常灌注区域、对侧镜像部位 CBF,缺血部位 CBF/ 对侧部位 CBF= 相对脑血流指数(rCBF),设定正常灌注 rCBF=0.80~1.20, 低灌注 rCBF<0.8, 高灌注 rCBF>1.2。将低灌注和高灌注均划分至阳性范围中。
两种方法检查均由本院影像学科 2 名工作经验丰富的医生负责,若出现意见分歧,则邀请高职称医生共同商讨分析检查结果。
1.3 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MRA 检查采用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NASCET)标准评估其狭窄程度,测量远端正常血管的直径(D)和横断面上最狭窄部位的直 径 (N), 狭 窄 率 =(1-N/D)×100% 。 (2) 3D-ASL 脑血流灌注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法检查结果比较 3D-ASL 检出 42 例,阳性检出率为 70.00%(42/60);MRA 检出狭窄 31 例,狭窄检出率为 51.67%(3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2,P=0.040)。
2.2 3D-ASL 脑血流灌注变化 检出患者中,42 例全部出现低灌注,低灌注检出率为70.00%(42/60), 18 例灌注正常,rCBF 平均值为(0.76±0.13)。
3 讨论
TIA 为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同时为二级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最佳时机。早期有效诊断 TIA,及早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而在实际工作中,因主观性较强,早期准确诊断TIA 的难度大,易误诊、漏诊 [4-5]。
MRA 技术属于无创性血管检查技术,无需注入对比剂,能通过三维方式描绘解剖组织中的血管路径,图像清晰,已发展为临床的主要检查方式之一。但 MRA 在血管走行迂曲或血流速度较慢时, 易丢失血流信号,发生假阳性 [6]。
ASL 无需注射对比剂,动脉内的水需通过仪器反转脉冲进行标记,时间延迟后,所标记的水进入到图像采集区域,进而获得图像。剪影分析 2 次图像,获得血流灌注图像 [7]。相比与 MRA 技术, 3D-ASL 的采集速度更快,信噪比更高,可降低伪影,获得更准确的灌注信息和全脑容积灌注图像。已知 TIA 发病主要原因为脑动脉硬化造成的动脉狭窄 [8]。本研究结果显示,3D-ASL 阳性检出率高于MRA 狭窄率检出率;且检出的患者全部出现低灌注。分析原因为,3D-ASL 检查的特异性较高,且具有非侵袭性的优势,其内源性示踪剂为动脉水,可多次反复测量 CBF 值,更为可靠、安全。ASL 可追踪脑血流量变化,用于评估疾病预后和预防并发症。同时,3D-ASL 技术属于新型灌注检查方式,检查中无需注入对比剂,降低了损害肾功能的风险,不会出现对比剂过敏及其他状况,也可用于孕妇和儿童的检查中 [9]。但 3D-ASL 检查方式也存在一定缺陷,如分辨率低,难以显示出部分小灌注变化;判定灌注异常时,往往参照对侧脑血流灌注,两侧变化不大且双侧降低时,判断准确性较低。建议为进一步提升临床诊断准确性,可尝试将 MRA 与3D-ASL 联合用于 TIA 的诊断中。
综上所述,磁共振 3D-ASL 检查 TIA 的检出率高于 MRA。
参考文献
[1]钟凯,黎本丰,俸跃波,等 . 磁共振脑灌注成像在颈动脉狭窄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预后应用价值 [J]. 血栓与止血学,2018,24(5):730-733.
[2]初国新,衣闯,方昊,等 . 3D-ASL 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技术及MRA 联合应用在脑缺血疾病影像诊断价值 [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6):1136-1137.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 2014[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58-273.
[4]丁蓓,江泓,张欢,等 . 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FLAIR 序列高信号血管征与 CT 灌注成像的对照研究 [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19,38(6):964-968.
[5]李璇,吴江,杨朝慧,等 . MRA,3D-ASL 及 IVIM 技术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J]. 磁共振成像,2020, 11(5):321-325.
[6]崔勇,郑智艳,黄玲,等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三维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及三维动脉自旋标记在老年人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8,37(8):847- 850.
[7]王华 . 磁共振血管成像与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技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一致性比较 [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17(1):36-39.
[8]李杰,李颖,吴立梅,等 . MR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联合 ABCD2 评分在 TIA 发作早期发生脑梗死预测的价值 [J]. 中国医学装备,2020,17(3):62-66.
[9]张水霞,张顺,姚义好,等 . 3D-ASL 与 DSC-PWI 在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对比研究 [J]. 放射学实践,2014(8):901- 90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2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