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硫辛酸的抗氧化临床应用最新研究进展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9-03-18 11:21:5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综述硫辛酸的抗氧化临床应用最新研究进展。方法 通过整理近年来国内外对硫辛酸抗氧化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现有文献表明硫辛酸在体内外均有抗氧化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是清除活性氧 (ROS) 及活性氮 (RNS)、螯合金属离子、再生其它内源性抗氧化剂等。结论 硫辛酸的抗氧化作用、机制已经得到研究者认可,在临床上已经大量使用。

关键词:硫辛酸;抗氧化;机制;临床应用

0引言

硫辛酸 (1ipoic acid, LA),又称 α- 硫辛酸,是一种天然的二硫化合物,其化学名称是 1, 2- 二戊环 -3- 戊酸,存在于线粒体中, 类似于维他命,是一些微生物的生长因子,能够消除加速老化与致  病的自由基。硫辛酸是已知天然抗氧剂中效果最强的一种,能够再生内源性抗氧化剂,如 VC、VE、辅酶 Q10,谷胱甘肽 (glutathione, GSH) 以及 LA 本身等。1951 年,Reed[1] 首次从猪肝中分离出硫辛酸,并视其属于一种 B 族维生素。而硫辛酸在能量代谢方面的作用,已研究了很多年。它参与三羧酸循环过程,作为辅助因子, 在丙酮酸脱氢酶、α- 酮戊二酸脱氢酶、氨基己酸脱羧酶、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FADH) 等多酶复合体中起辅酶作用。动植物组织中 LA 通常与蛋白质分子中赖氨酸残基的 ε- 氨基共价结合,以酰胺键的形式存在。菠菜中所含 LA 量最高,其次是番茄和甘蓝;在动物体内,肝脏和肾脏组织中 LA 含量最高。近几年,硫辛酸的抗氧化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已成为科学界研究的热点。α- 硫辛酸(ALA, 氧化型 ) 在体内可以转变为二氢硫辛酸 (DHLA, 还原型 ),LA 和 DHLA 都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在体内协同作用。硫辛酸在体内经肠道吸收后进入细胞,兼具脂溶性与水溶性的特性,因此可以在全身通行无阻,到达任何一个细胞部位,提供人体全面效能,是同  时具有脂溶性与水溶性的“万能抗氧剂”。

\
 
1硫辛酸的抗氧化机制

1.1直接清除活性氧 (ROS) 及活性氮 (RNS)

研究表明,硫辛酸能够清除过羟基自由基、次氯酸、过氧亚硝酸盐、单线态氧、一氧化氮等,但不能清除超氧阴离子和氢过氧基; 而 DHLA 能清除除单线态氧以外的其他自由基。LA 和 DHLA 在生物体内的相互转化、协调,可以充分发挥高效的抗氧化作用 [2]。

1.2螯合金属离子

过渡金属,如铁、铜、汞、镉在生物系统中能通过催化过氧化氢 (H2O2) 的分解来降低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但结果却生成了氧化作用更强的羟基自由基 (·OH)[3]。有研究表明,LA 通过螯合 Cu2+ 可减少其所诱导的抗坏血酸氧化及脂质过氧化。在体外培养实验中,LA 可以通过螯合 Cd2+ 来减轻肝细胞的毒性,这可能与 LA 在体内会转化成DHLA 有关。LA 不能螯合 Fe3+,而 DHLA不仅可以螯合 Cd2+、C02+、Ni2+、Cu2+、Zn2+、Pb2+ 等离子,还可以螯合 Fe3+、Fe2+,并将 Fe3+ 还原为 Fe2+。

1.3再生其它内源性抗氧化剂

Busse[4] 等人报道,在培养神经细胞瘤及黑素瘤的介质中添加 LA,细胞内的 GSH 含量和未添加 LA 的对照组相比增加了30%~70%,并且增加量会随着添加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向老鼠体内注射 LA,也会发现类似的效果。DHLA 可以还原再生 VC,LA可以通过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增强机体内 VC 的合成,两者都可提高体内 VC 的水平。DHLA 还可以通过再生辅酶 Q、GSH、VC、NADPH 或 NADH 等抗氧化剂来再生 VE,保护膜被氧化。

2硫辛酸的临床应用

2.1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2.1.1糖尿病

目前为止,由中国医学会糖尿病分会调查统计,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过 9200 万,“患病率高、危害大”是目前糖尿病患者的普遍特点,久病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如眼、肾、神经、心脏、血管 等慢性进行性病变,是导致病人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针对硫辛酸药物作用机理,Petya Kamenova 的实验数据也说明了短期的硫辛酸治疗能明显增强 2 型糖尿病患者的 β 细胞功能和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

2.1.2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为肢体远端及躯干部分麻木、疼 痛、异样感或手套样,甚至肌肉萎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累及 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植物神经,产生运动及感觉障碍。为此,作为抗氧化剂的硫辛酸通过增加神经营养血管的血流 量、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恢复神经能量通路,从而达到改善受损神 经功能以及局部微循环代谢紊乱。佳木斯大学的张超 [5] 等通过选用临床代谢指标稳定的 DPN 患者 60 例,观察到硫辛酸联合甲钴胺短期治疗 DPN,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神经传导速度以及下肢血管病变。

2.2神经内科领域

脑梗死包括脑血栓、脑栓塞、腔隙性缺血性脑中风、多发性缺血 性脑中风及小中风。自由基链锁反应是脑缺血损伤的主要原因。因 此,脑缺血疾病早期抗自由基治疗是非常必要的。硫辛酸主要是抑 制大脑脂质过氧化,保护脑神经免受自由基的损伤,降低脑梗死的损 伤程度。这样能够预防性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或者减少中风患者的脑损伤程度。叶欣 [6] 也说硫辛酸有助于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

2.3肿瘤科领域

肿瘤形成过程中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引发体内脂质过氧化反 应,抗氧化物浓度下降,不断促发正常细胞恶性化、加速肿瘤细胞 增生。目前常用的抗癌药都是以 DNA 为靶点,在发挥作用时多会发生氧化应激,正常组织也会因为强氧化应激而受损。硫辛酸通 过清除正常细胞内的活性氧、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殖、转移来有 效抑制癌症患者病情恶化。

2.4心血管内科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组称为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最常见、最重 要的一种。其临床表现主要以受累器官的病象为主。硫辛酸主要 调节血脂水平,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保护血管内皮功能。齐鲁医 院的姬文青 [7] 就硫辛酸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现状做了详细归纳,即:α- 硫辛酸及其还原态二氢硫辛酸是高效抗氧化剂,可以清除自由基和活性氧,螯合金属离子,再生谷胱甘肽、维生素 C、维生素 E 等抗氧化剂,可减弱氧化应激,保护内皮细胞,对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心血管疾病具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2.5其他

因为硫辛酸的抗氧化机制,也使得其在妇产、口腔、急诊等科 广泛应用,这里就不再详细展开。

\
 
3结语

随着科技和方法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学者对硫辛酸的抗氧性能给予了肯定。目前,硫辛酸的应用还主要集中在医学领域, 对于其他如材料、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才刚刚开始,硫辛酸的应用领域需要进一步的扩宽。硫辛酸的合成目前主要以化学合成法为主,但是其合成成本相对较高,合成产品的最终收率还有待进一步的增强,为了扩宽硫辛酸的应用,硫辛酸的制备方法仍需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同时,对于有关硫辛酸的制剂方面的研究报告相对较少,该领域仍然是今后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Reed L J, Debusk B G, Gunsalus I C, et al. Crystalline α-lipoic acid. A catalyticagent associated with pyruvate dehydrogenase[J].Science,1951,ll4(2952):93-94.
[2]  张璨文 , 丁美会 , 杨喻晓 , 等 . 硫辛酸抗氧化性及其生理保健功能研究进展 [J]. 科技通报 ,2009,25(4):432-436.
[3] 黄涛 , 黄开勋 .α- 硫辛酸的生物医学功能 [J]. 生命化学 .2004,24(1):58-60.
[4]Busse E, Zimmer G, Gchopohl B, Komhuber B. Influence of alpha- lipoic acid on intracellular giutathione in vitro and in vivo[J].Arzneimittel- Forschung,ippz,42:829-831.
[5]张超 , 于雪静 , 史为伍 . 硫辛酸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9,12(6):78-79.
[6]叶欣 , 陈日坚 , 方依卡 . 硫辛酸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J]. 中国当代医药 ,2011,18(24):63-64.
[7]姬文卿 , 陈玉国 , 张运 . 硫辛酸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现状 [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0,31(2):298-301.

《硫辛酸的抗氧化临床应用最新研究进展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9/0318/20190318112709287.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14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