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及抢救时间的影响研究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9-01-29 11:49:1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 2016 年 6 月至2018 年 3 月本院 AMI 患者 66 例,遵从双盲法分组标准均分为研究组、参照组,各 33 例,前者提供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护理,后者提供常规急诊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抢救效果与抢救时间。结果 研究组抢救效果优于参照组, 抢救时间短于参照组,形成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运用在 AMI 患者中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院内复发,缩短抢救时间,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帮助。
 
关键词: 抢救时间;急性心肌梗死;优化急诊护理;抢救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甘晓娟 , 高凤娟.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及抢救时间的影响研究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97):203+205.

\

0引言
 
AMI 是因心肌冠脉闭塞以及心肌血供中断导致的心肌缺血性梗死,发生率与死亡率均较高,尽早确诊并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为提高 AMI 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现就本院收治的 66 例 AMI 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展开探析, 总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基础资料。本次研究起止时间为 2016 年 6 月至 2018 年3 月,共选取我院 66 例 AMI 患者参与研究。参照组患者中男 20 例,女 13 例;平均年龄(55.28±3.64)岁;发病至入院时间均值(1.48±0.41)h。研究组患者中男 21 例,女 12 例; 平均年龄(55.37±3.58)岁;发病至入院时间均值(1.50±0.39) h。2 组基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 0.05),符合研究指征。
 
1.2方法
 
1.2.1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患者实施院前抢救措施,同时将其接回,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变化等建立静脉通道、抽血检查,同时给予 24 h 心电监护;患者入院后嘱咐其绝对卧床休息,遵医嘱行吸氧干预,若患者病情确诊,需尽快做好手术准备。
 
1.2.2研究组:行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干预:①院前抢救和转运:a. 接到求救电话后,需于 5 min 内出诊,并与家属通过电话联系,教会家属基本院前急救技巧,例如提供给患者心理疏导、保持卧床休息、采取吸氧措施等,使患者心理负担减轻,情绪处于稳定状态。b. 到现场后,护理人员需即刻采取输液、面罩吸氧等措施,使患者心肌疼痛尽快得到缓解; 对患者生命体征加强监测,给予充足的鼓励支持。c. 完成现场急救后,需将患者即刻转运,注意搬动患者时要轻柔、平稳且快速,待患者置于救护车上时,需帮助患者保持仰卧位, 将其头部向一侧偏移,快速给氧,将心电监护仪连接好;对静脉通道仔细查看,防止输液管脱落、移位或者扭曲。对患者生命体征加强观察,将急救设备诸如除颤器、吸引器以及气管插管等准备好。运送患者时,需用电话通知医院急诊科护理人员将抢救准备工作落实到位。②优化急诊接诊流程: 接诊护理人员为主要责任人,一旦怀疑患者患有心肌梗死, 需待救护车达到医院 10 min 内将患者护送至抢救室,持续吸氧,及时将静脉通道建立,并给予心电监护,完善常规检查, 例如凝血系列、血常规等,明确患者病情。③术前准备:患者病情确诊后,需于其左下肢即刻建立静脉通道,应用留置针, 其后采取碘过敏试验,详细分析试验情况,接着给予 300 mg 或者 60 mg 氯吡格雷片嚼服;右腹股沟备皮,指导患者排尿, 做好保暖工作,使患者能主动配合治疗。最后需做好 PCI 手术准备工作。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抢救用时、进出急诊室用时以及住院用时。观察两组抢救成功、院内复发情况。
 
1.4统计学分析。用 SPSS 22.0 处理数据,( ±s) 表示计量资料,t 检验,n (%)表示计数资料,χ 2 检验,P< 0.05 则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抢救时间。两组抢救时间各指标对比有差异,统计学意义形成(P< 0.05),见表 1。

\

2.2抢救效果。研究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参照组,院内复发率低于参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2。

\

3讨论
 
AMI 患者临床症状可表现为濒死感、胸骨后疼痛以及心衰等,若不及时采取措施治疗,将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经调查资料得知,AMI 除了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疗外,为保障整体疗效,还应实施护理措施,其对挽救患者的生命有重要帮助 [1]。常规急诊护理流程缺乏抢救程序标准、医护人员分工不明且护理人员积极性较低,因此在临床中的应用受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属于新型护理模式,能够通过优化护理程序,简化护理流程,使患者获得高效可靠的护理服务。
 
资料显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不仅能使医护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往现场,实施救治工作,还可使患者尽快转运到院, 采取急救措施 [2],减少抢救用时,保障抢救效果。本研究对选取的 66 例 AMI 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模式与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结果显示研究组整体护理效果胜于参照组,其中抢救时间短于参照组,进出急诊室时间少于参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 0.05,说明研究组采取的护理方案临床应用价值更高,能大大缩短急救时间,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 另外,研究还发现研究组抢救成功率 96.97% 显著高于参照组81.82%,院内复发率 6.06% 与参照组 27.27% 相比明显较低, 再次说明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有效性与适用性。
 
总之,对 AMI 患者实施急诊优化护理流程效果显著, 能优化护理流程,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薛雅瑜, 徐琼英.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35(32):3637- 3638.
[2]赵静.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25(17):1919-1921.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及抢救时间的影响研究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9/0129/20190129115245367.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98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