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口服药居家护理管理体会。方法 选择 2016 年 6 月至 2017 年 12 月我科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已出院患者作为样本展开研究,通过选择资质较高的居家护理管理护士、制定护士手册、管理流程、回访内容等一系列措施,总结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口服药居家护理管理内容。结果 通过电话回访,43 例患者均能够正确服用口服药;34 例患者按要求进行复查;2 例患者出现牙龈出血、皮肤有出血点;38 例患者血压控制良好;5 例患者血压偏高;3 例患者后期达到血压控制目标;2 例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结论 对经颅内动脉瘤介入术患者行口服药居家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用药的依从性,增强医患关系,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整体质量。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口服药;居家护理;护理管理
0引言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突发性脑血管疾病,病情隐匿, 起病突然,一旦发病,病死率病残率极高,因而被称为颅内的“不定时炸弹”,是最危险的脑血管疾病之一 [1]。临床上常选择介入栓塞手术治疗,优点是疗效佳、创伤小、痛苦轻, 住院周期短。除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以外,患者出院后需要长期口服抗凝药物和降血压药物,按时服用药物、规律作息、保持心态平和、合理饮食和运动以及良好的自我血压控制是预防疾病复发的关键 [2]。因此,对此类患者进行出院后的口服药居家护理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电话回访是目前最容易实施及普及的一种延伸护理服务的方法。2016 年 6 月至 2017 年 12 月,我科通过对 43 例此类出院患者用电话回访方式进行口服药居家护理管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是一家县市级三级乙等综合医院,神经外科有床位 50 张,有护士 20 名,主管护师 3 名,护师 12 名, 护士 5 名。2016 年 6 月至 2017 年 12 月住院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术后患者需口服抗凝剂和降压药共 43 例,其中男 23 例,女 10 例,年龄 42-74 岁,平均(61.2±6.63)岁。
1.2方法
1.2.1口服药居家护理管理护士资质:科内指定责任心强、专业知识丰富的护师级别的护士专人进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的电话回访工作。开展回访工作前,先对回访护士进行动脉瘤术后相关疾病知识、服用药物的种类、剂量、作用、副作用、不良反应以及电话回访的流程、回访内容、健康教育内容等方面进行培训并考核,考核合格后开展回访工作。
1.2.2口服药居家护理护士手册:科内制订《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健康教育手册》供护士回访时参考,内容包括动脉瘤术后相关疾病知识、服用药物的种类、剂量、作用、副作用、不良反应,健康生活方式及饮食指导、血压控制目标等。1.2.3 患者信息录入:科内设立电话回访登记本,患者出院时,由责任护士登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ID 号、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出院时患者情况(包括服药种类、剂量、患者异常肌力、意识等)。电话回访护士或护士长每日核实,便于回访。
1.2.3口服药居家护理管理流程:责任护士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居家护理注意事项、口服药服用方法、作用、副作用、不良反应等进行健康教育,并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及联系卡。登记电话回访本。告知回访时间及联系电话,约定电话回访联系时间,并记录在信息录入本上,要求患者及家属记得接听回访电话。患者出院后 1 周内进行首次回访,然后 1 月、3 月、半年各回访一次。可根据患者治疗恢复及依从性适当增减回访频次。病人及家属有问题也可随时联系电话回访护士和主管医生,有效互动。提醒患者每月复查凝血功能,半年进行影像学复查。对于回访中存在问题突出的患者,护士进行上门服务,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提高患者的服药准确率。
1.2.4回访内容:回访时主要了解患者出院后的服药依从性及康复锻炼落实情况。包括是否按出院医嘱服药,是否按正确的时间和频次服药,服药后是否有出现不良反应,是否按要求进行康复锻炼,生活习惯是否健康,血压控制情况、是否按要求复诊。同时对上次回访效果进行评价,解答患者居家护理存在的问题,向患者介绍来院复诊的时间和方法,并做详细记录,为下一次更有针对性的回访提供依据。
2结果
通过电话回访,43 例患者均能够正确服用口服药;34 例患者按要求进行复查;2 例患者出现牙龈出血、皮肤有出血点,通过复查凝血功能、调节口服药剂量得到改善;38 例患者血压控制良好,在血压控制目标内,5 例患者血压偏高, 通过调节降压药种类和剂量,3 例患者后期达到血压控制目标,2 例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
3体会
3.1回访关注重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术后出院患者会常规服用拜阿司匹林 100 mg 和氯吡格雷片 75 mg 每天一次。患者长期服药可能会出现的出血倾向症状,包括患者牙龈、皮肤黏膜出血,恶心、呕吐物咖啡色、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是否意识障碍加重、有无新近发生的偏瘫、失语等颅内出血症状 [3],回访护士需要一一询问是否存在,并给与处理意见。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血压的波动可能会导致动脉瘤内压力的突然增高,可能会发生动脉瘤再破裂出血, 因此术后的血压控制非常重要,关键是要维持血压稳定 [4]。既往有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到比基础血压低 20-30 mgHg 即可,避免血压过高引起再破裂出血,又要避免血压过低导致脑灌注不足而引起脑缺血损害 [5]。因此,回访护士需要关注患者血压控制是否达标,未达标患者建议咨询心内科医生, 调节降压药,达到血压控制目标。
3.2提高了复诊率。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口服抗凝剂患者,需要定期检测血常规、出凝血时间,以患者的出凝血时间国际化标准比值控制在正常值的 2-3 倍以内为准 [6]。对于大多数患者推荐 6、12、24 月的影像学随访,检查方法以DSA 为佳,但 DSA 检查的有创性,患者的依从性较差,可考虑先行增强 MRA 检查, 必要时行 DSA 检查, 但在随访过程中必须至少有一次 DSA 随访,以避免 MRA 的假阴性结果 [7]。护士在回访时需要注意询问患者是否进行复诊,复诊内容、检查项目及结果。如患者未按时进行复诊,则护士需要向患者强调复诊的重要性,大大提高了复诊率。
3.3确保电话回访率。为进一步提高电话回访成功率,患者出院时,责任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回访的重要性,登记能联系到患者的联系方式,必要时留 2 个有效电话,并向其保证不泄露其信息,切实保护患者及家属隐私说明仅用于指导回家后居家口服药等疾病恢复管理。并在患者出院前告知患者及家属出院后对其进行电话回访的时间和回访电话的号码,使患者及家属有思想准备,从而提高电话回访效果。
4结论
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病因,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脑血管疾病。动脉瘤术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和血压控制,在此过程中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给予长期的延续护理服务来提高患者家居护理口服药的依从性和准确性 [8]。电话回访不仅可以获得患者及家属在出院后家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关健康指导,提高患者服药准确性和依从性,提高复诊率,而且还可以获得患者及家属对医院服务的真实感受,有利于客观评价医院服务质量,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住院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就医感受,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爱玲, 莫伟, 石泽兰, 等. 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出院病人延续性护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全科护理.2016,14(28):3013- 3014.
[2]齐华英. 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的延续性护理发展前景 [J].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 ,2015,24(8):677-680.
[3]张倩, 葛蓓, 王草心, 等. 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的护理 [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9):1770-1771.
[4]潘奇, 刘建民, 许奕, 等. 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J].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8,7(4):60-66.
[5]陈萍云, 陈丽芳, 蓝蕙兰 , 等.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目标血压控制的护理干预 [J]. 护理学杂志 ,2016,31(14):33-34.
[6]梅佳红 , 史方娥. 急诊血管内颅内自膨胀式专用支架辅助下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护理 [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7):825.
[7]黄海清, 杨鹏飞 , 等.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3)[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3,10(11):606-616.
[8]黄小红. 优质护理干预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术中的应用 [J]. 齐鲁护理杂志 ,2013,19(1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