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30 14:34:4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自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选取本院收治的妇科慢性盆腔疼痛患者共102例,将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疼痛程度在治疗前无差异(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妇科慢性盆腔疼痛患者的治疗中,中医治疗疗效显著,能够达到根治的效果,大幅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该治疗方式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中医;妇科慢性盆腔疼痛;临床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殷贺.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2):241-242.

0引言

妇科慢性盆腔疼痛,具有病因复杂、疼痛程度不同的特点。患者的疼痛时间一般在3个月以上,患者的疼痛程度与病变程度没有必然关系[1],需要经过诊断才能确定病症。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的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妇女,患者一般存在下腹部疼痛、后背部疼痛、抑郁、月经不调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药物治疗,没有办法对病症进行根治,长时间服用容易出现耐药性[2]。采用中医治疗,可以起到标本兼治的治疗效果,药性较为温和,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本文就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自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选取本院收治的妇科慢性盆腔疼痛患者共102例,将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中,患者的年龄在22~43岁,平均为(30.7±3.7)岁,病程10个月至8年,平均(3.7±1.2)年。对照组中,患者的年龄在20~41岁,平均为(32.4±3.6)岁,病程1~9年,平均(3.8±1.4)年。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妇科慢性盆腔疼痛。(2)患者了解治疗方式,且同意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精神性疾病,或存在沟通障碍。(2)患者存在心、肝、肾等脏器疾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西医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药物,一般为联合用药。如患者存在感染情况,需要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进行静脉滴注[3],药物剂量为400 mL,每天滴注1次。如患者存在炎症情况,需要使用替硝锉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药物剂量为250 mL,每天滴注1次。药物使用时间以1周作为1个疗程,如第1个疗程未见效果,需要再进行1个疗程的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治疗。中药包括甘草20 g,茯苓、五灵脂15 g,谢泽、川穹、香附、桃仁12 g,枳壳、延胡索、丹皮、乌药、白术、赤芍、当归10 g,红花8 g。患者如存在月经量过多的情况,去除桃仁和红花,患者如存在郁气,则加入郁金、柴胡各10 g,如患者存在气虚情况,加入大枣10 g[4]。将药材加入800 mL的纯净水中进行煎服,早晚各服1剂,治疗时间以1周作为1个疗程,服用2个疗程。

1.3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种,显效:患者症状消失,经B超检验盆腔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症状好转,经B超检验盆腔中包块缩小,积液减少;无效:患者症状没有变化,经B超检验盆腔中包块、积液没有变化。根据显效、有效的患者例数计算总有效率。

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进行评分,评分1~10分,分值越高则疼痛程度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软件SPSS 19.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数据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占比96.0%,高于对照组的8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2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疼痛程度在治疗前无差异(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为(2.20±0.25)分,低于对照组的(3.10±0.4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3讨论

妇科慢性盆腔疼痛是一种妇科生殖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患者的发病时间一般为3个月以上(部分人认为在6个月以上)[5],患者容易出现腰痛、排便疼痛、痛经、性交疼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有研究证明,妇科慢性盆腔疼痛患者中,绝大多数患者在存在分娩或人流后不当护理行为,或存在体质虚弱、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从而引发疾病[6]。在出现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并提高对于该疾病的重视程度。

在妇科慢性盆腔疼痛患者的治疗中,中医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在中医的理论中,妇科慢性盆腔疼痛可以分为气滞血瘀型与湿热邪毒型,患者的肝脏存在问题,进一步影响到肾脏,因此治疗中需要以疏肝解郁、活络气血为治疗目标[7]。白术、丹皮、五灵脂等具有活血化瘀的效果,茯苓具有健脾宁心的效果,川穹具有活血行气的效果,香附具有疏肝解郁的效果,桃仁和红花具有润肠通便、活血清淤的效果。各种药材共同应用,能够起到调理气血、活血化瘀、疏通筋络、疏肝解郁的效果,进一步提升了药物的作用。中药药性温和,没有副作用,能够达到根治的治疗目标[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占比96.0%,高于对照组的80.4%(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疼痛程度在治疗前无差异(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为(2.20±0.25)分,低于对照组的(3.10±0.41)分(P<0.05)。这两组数据说明了,在妇科慢性盆腔疼痛患者的治疗中,中医治疗可以使用中药的方式,活血化瘀、补气通络,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药性较为温和,能起到显著的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

综上所述,在妇科慢性盆腔疼痛患者的治疗中,中医治疗疗效显著,能够达到根治的效果,大幅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该治疗方式值得大力推广。

\

 
参考文献

[1]邸海霞.分析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7,1(14):199.
[2]李振华.分析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的临床疗效[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2016,9(13):13-14.
[3]张旸.分析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4):119-121.
[4]高振宁.探讨运用中医疗法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的临床疗效[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4(8):111-113.
[5]Schaeffer EM.Re:Contemporary Management of 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J].Journal of Urology,2017,197(5):1275.
[6]郑秋萍.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8,3(34):91-92.
[7]赵甲苓.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的临床探索[J].中国社区医师,2018,9(35):108-109.
[8]Fuentesmárquez P,Cabreramartos I,Valenza MC.Physiotherapy interventions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pelvic pain: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Physiotherapy Theory&Practice,2018,51(5):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733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