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患者最普遍患有并发症之一,发病率极高。其中,气虚血瘀证作为DPN临床常见证型具有重要治疗研究意义。中医内治法治疗DPN(气虚血瘀证),具有药效持久,不增加患者的痛苦,且费用低廉等优点,能有效减轻患者由肢体麻木等带来的病痛,改善相关受损神经传导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综述近年来DPN(气虚血瘀证)中医内治方面的最近研究进展,以期为DPN的治疗研究提供基础。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气虚血瘀证;中医内治;研究现状
本文引用格式:张琬琳,黄生维,王淑美.中医内治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研究现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9):105,113.
0引言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为30%-90%[1]。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显示,2013年我国的糖尿病患者约9840万,预计2035年将突破1.43亿。DPN发病率高,病情进展缓慢,可导致肢端感觉异常、痛觉过敏,甚至肌萎缩和瘫痪,使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损害,是糖尿病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2]。
糖尿病属于祖国医学“消渴”范畴,历代医家认为消渴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耗燥热偏胜。消渴日久伤津耗血,气阴两虚而致气滞血瘀,络脉瘀滞,不能濡养肢体肌肉筋骨故见四肢麻木不仁甚至疼痛难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祖国医学“血痹”、“脉痹”、“消渴继发痹症”、“萎症”等范畴,《普济方》记载“肾消口干,眼涩阴萎,手足烦疼。”《证治要诀·消渴》日:“三消久之津血既亏,或目无见,或手足偏废如风疾……此证肾消得之为多。”戴元礼《秘传证治要决》:“三消久之,精血既亏,或目无所见,或手足偏废如风疾。非风也。……消渴日久,精血亏耗,可致雀盲或四肢麻木疼痛。”认为该病是因消渴症迁延日久,五脏六腑失调,致气阴两虚,血行淤滞,病机有虚有实[3]。查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2016年版)》,DPN辨证分型为气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阳虚寒凝证、湿热阻络证。其中,气虚血瘀证作为DPN临床常见证型,发病症状为:肢体无力麻木如有蚁行,肢末时痛,多呈刺痛,下肢为主,入夜痛甚,神疲倦怠,气短懒言,动则汗出,腹泻或便秘,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涩[4]。近年来,中医对DPN(气虚血瘀证)的治疗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疗效较西医有一定的优势,且对肝肾的毒副作用小。特别是中医内治法,具有药效持久,不增加患者的痛苦,且费用低廉等优点,逐渐被广泛应用。近些年来,中医内治治疗DPN(气虚血瘀证)研究不断深入,采用方药和中成药制剂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近年来中医内治法治疗DPN(气虚血瘀证)的研究现状概述如下。
1方药治疗
1.1补阳还五汤
刘斌[5]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DPN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且效果明显优于西药治疗组。方剂组成为:黄芪60g,桂枝10g,赤芍15g,红花10g,淫羊藿15g,当归15g,鸡血藤30g,牛膝15g,党参30g(精神乏力患者加),制附子9g(形寒畏冷患者加),枳壳、香附各9g(胸胁胀闷患者加)。顾晔等[6]用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DPN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治疗,证实补阳还五汤能够明显减轻患者肢体疼痛,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治疗效果明显好于西药治疗组。方剂组成为:黄芪30g,赤芍15g,川芎15g,红花15g,桃仁10g,当归15g,地龙15g,鸡血藤30g,伸筋草30g,牛膝15g,茯苓15g,山药15g,甘草10g。
1.2黄芪桂枝五物汤
胡月等[7]用加减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气虚血瘀型DPN患者,结果显示加减黄芪桂枝五物汤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受损腓肠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且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药(甲钴胺)治疗组。方剂组成为:生黄芪30g,桂枝10g,赤芍20g,生姜15g,红花12g,当归12g,桃仁12g,生地20g,党参15g,甘草6g,川芎10g,鸡血藤15g。
1.3益气活血通脉方
李小飞[8]用益气活血通脉方对气虚血瘀型DPN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通过对比治疗证实,益气活血通脉方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肢体麻木、疼痛等临床症状,且效果大大优于纯西药治疗组。方剂组成为:黄芪、丹参、鸡血藤各30g,川牛膝15g,党参、桃仁、伸筋草各10g,红花6g。
2中成药制剂治疗
2.1木丹颗粒
姚丽琴[9]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木丹颗粒(辽宁奥达制药)对气虚血瘀型DPN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研究治疗,研究结果显示:木丹颗粒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左腓总神经、右腓总神经、左胫神经、右胫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病变有较好的疗效。
2.2糖痹胶囊
陈红霞等[10]用糖痹胶囊(广东省中医院制剂,批号:06062902)对气虚血瘀型DPN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研究结果显示糖痹胶囊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肢体麻木、疼痛等临床症状,提升受损神经传导速度,且效果明显优于西药组,对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好疗效。
2.3降糖通络颗粒
任娟娟[11]用降糖通络颗粒(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生产)对气虚血瘀型DPN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结果证实降糖通络颗粒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且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纯西医治疗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型),治疗效果明显。
3总结
从以上众多临床研究表明,通过采用中医内治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具有临床可行性,且治疗方式灵活多样、效果明显。通过采用方药和中成药制剂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还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肢体麻木、疼痛等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受损神经传导速度,进而减轻患者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肯定相关研究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以上这些临床研究也存在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样本量的问题。虽然以上相关临床研究均有样本量基础作为研究支持,但但整体来看,样本量整体偏小,却乏大样本量且更加具体广泛代表性的样本量支持,在后续的研究中,广大临床工作者可做相关方向的进一步探索。二是中医方剂标准问题。中医方剂自古以来变化多样、种类繁多,无论是方剂还是中成药制剂的具体组成都没有相关统一的标准规范,导致在后续临床研究中无法对内治法进行定量的指导借鉴;三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问题。本文主要是对中医内治法疗效进行研究,相关研究都是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中医内治法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进行对比得出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于中医内治法结合西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相关疗效并没有进行表述,后续临床工作者可进行相关探索。四是中医治疗特性的问题。由于中医治疗本身的特殊性,以及中医内治法的性质和方式方法的特殊性,在下一步研究中,应进一步加强中医内治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的推广及应用。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加大样本量,采取多种方剂、多类用量,同时,科学运用循证医学等方法手段进一步深入对中医内治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防治指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2):119-121.
[2]Kevin CJ,N eil R,Gerry R.Treatm ent of chronic painful diabetic nellropathy with isosorbide dinitrate spray[J].Diabetes Care,2003,25(10):1699-1703.
[3]梁生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治疗进展[J].临床医学,2013,26(8):670.
[4]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2016年版)[J].中医杂志,2017,58(7):625-630.
[5]刘斌.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2):179-180.
[6]顾晔,倪学健,唐春花,等.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3):161-162.
[7]胡月,刘怀珍,刘妙珠,等.加减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2018,30(1):105-108.
[8]李小飞.益气活血通脉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8,14(6):177-178.
[9]姚丽琴.木丹颗粒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15):104-106.
[10]陈红霞,莫秀云,郭友华,等.糖痹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07,48(10):901-903.
[11]任娟娟.降糖通络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型)的临床观察[D].郑州:河南中医药大学,20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7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