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心肌梗死后无症状患者200例进行研究对比,将200例患者分别实施不同手段进行治疗。常规治疗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患者设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T-pro BNP水平及并发症发病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T-pro BNP水平对比有较大差异,两组患者的血浆指标水平对比具有差异则统计学有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有3例恶心、3例呕吐、4例寒颤,对照组治疗后,有9例恶心、10例呕吐、11例寒颤、8例低血压,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病率对比具有差异则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心肌梗死无症状心衰患者实施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NT-pro BNP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病率促进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
关键词:心肌梗死;无症状心衰;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徐和彬,方洁,杨华,等.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的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9):236,240.
0引言
早期心衰或者心衰症状缓解的患者极易出现无症状心衰,属于无症状阶段。心衰临川表现包括胸闷、乏力、呼吸困难、左心室障碍等,由于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够明显则无法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但是一旦发病则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极大影响。患者心肌梗死无症状心衰前期要重视预防患者出现顽固性心衰或终末期心衰,从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患者预后效果[1]。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心肌梗死后无症状患者200例进行研究对比,将200例患者分别实施不同手段进行治疗。常规治疗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患者设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各有100例。实验组中有男性65例,女性3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6.5±5.2)岁,对照组中有男性63例,女性3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5.8±5.8)岁。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根据患者情况实施对症治疗。采用抗血小板凝集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洋地黄制剂等药物实施治疗。
1.2.2实验组
实验组采取阿托伐他汀治疗。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取40mg的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每天口服1次,连续治疗1年,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患者的预后效果[2]。
1.3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患者治疗后NT-pro BNP水平采用t检验,用(±s)表示。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病率采用卡方检验,用%表示。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具有差异则表示统计学有意义(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T-pro BNP水平对比有较大差异,两组患者的血浆指标水平对比具有差异则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有3例恶心、3例呕吐、4例寒颤,对照组治疗后,有9例恶心、10例呕吐、11例寒颤、8例低血压,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病率对比具有差异则统计学有意义,见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具有差异,实施阿托伐他汀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表示统计学有意义,见表3。
3讨论
心肌梗死极易引发无症状心衰的出现,传统治疗患者极易引发常见的并发症,恶心、呕吐、寒颤、低血压等症状,因此无法达到合理的治疗效果。无症状心衰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无心肌缺血、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不高于50%,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心力衰竭疾病[3]。游湖患者的临床症状极易发展为终末期疾病,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手段实施治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降低患者的临床死亡率。无症状心衰患者的治疗关键是尽早的治疗,从而能够抑制心衰疾病的发展。阿托伐他汀是临床常见的还原酶抑制剂,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肌肥厚、炎性细胞活性降低等情况,联合常规的抗血小板凝集、抗氧化的治疗,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治疗效果[4]。
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机制为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发挥治疗效果,有效抑制血管紧张素的释放,有效调节患者机体的内分泌,改善患者的心肌重构,降低机体的炎性因子,降低肾上腺的分泌浓度,提高心脏功能的恢复,有效降低患者的临床死亡率。早期心衰或者心衰症状缓解患者极易出现无症状心衰,属于无症状阶段[5-6]。心衰临川表现包括胸闷、乏力、呼吸困难、左心室障碍等,由于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够明显则无法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但是一旦发病则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极大影响。研究可知,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病率为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为19%,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病率对比具有差异则统计学有意义。
综上所述,为心肌梗死无症状心衰患者实施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NT-pro BNP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病率促进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
参考文献
[1]董立巧,于明芬,汪瑜,等.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的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6):73.
[2]蔡德强.阿托伐他汀应用于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治疗中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32):26-27.
[3]连文娟.探讨阿托伐他汀应用于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治疗中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1):49,52.
[4]魏兰英.探讨阿托伐他汀应用于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治疗中的效果[J].心理医生,2016,22(24):94-95.
[5]王生杰.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7):65,68.
[6]王芳,尹涛源,杜永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J].健康大视野,2019,(8):5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7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