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女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是高校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在学期末使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排查424名护理专业新生,其中女生349名,本文针对UPI测验结果中第一类筛选标准的30名女大学生,对原生家庭分析,结合心理问题学生案例,评价自主学习能力等方式。
关键词:原生家庭;女大学生;心理健康
本文引用格式:李元梦,曲晨菲.原生家庭对高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及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1):239-240.
引言
心理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很多都能追溯到他们在原生家庭成长中的遭遇,而这些隐患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是逐渐积累的[1]。因此,应多从原生家庭的视角,探究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对策。对424名护理专业的新生在学期末进行UPI测验,测验完成后,计算其总分。UPI问卷一共60个问题,其中有4个测为伪题(第5、20、35、50)。UPI采用的是非式选择,肯定选择的记1分,否定选择的则记0分,UPI总分的计算规则是将除测伪题以外的其他56个问题的得分求总和。所以UPI的总分最高为56分,最低为0分。UPI总分在25分(包括25分)以上,第25题做肯定选择者、辅助题中同时至少有两题做肯定选择者、明确提出质询要求者,为第一类筛选标准,是可能有较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UPI总分在20分至25分(包括20分,不包括25分)之间者、第8、16、26题中有一题做肯定选择者、辅助题中有一题做肯定选择者,是第二类筛选标准;其它视为第三类。在学期末进行测验的原因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教育背景、学习环境等的差异性,尽可能的统一一般资料背景。
1高校女大学生普遍出现的心理问题
1.1自我认同感差。由于高考失利以及家庭重男轻女的现象,导致这部分女大学生表现出过分的小心谨慎,难以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同时又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不理想,长期的自卑心理使学生表现为一种自我认同感缺失,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内在动力,最终导致自我迷失和出现严重心理问题。
1.2人际交往障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这类女大学生不能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始脱离学生群体,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在学习、生活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逐渐表现出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
1.3情绪问题。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不能够很好的找到有效方法去克服,导致嫉妒报复心理,习惯性地以消极的情绪状态应对,从而导致不良情绪的发生。
2不良心里问题对女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2.1自主学习能力评价量表。对UPI调查结果中不同类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即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一般、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分数越高代表自主学习能力越强。
2.2资料和方法。在学期末,评价UPI调查结果中第一类学生和第三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各取30名学生,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取得学生同意并发放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问卷,统一回收,共发放问卷60份,有效回收6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2.3结果。第一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总分得分为(77.70±0.8068)分,条目均分为(2.54±0.023)分,第二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总分得分为(88.30±1.294)分,条目均分为(3.17±0.034)分,两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条目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结果表示,不良的心理状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3原生家庭对高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与结婚以后组成的新生家庭相对,是一个心理学名词[2]。”婚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功能系统,如果父母相处和谐,能够对孩子予以关怀与温暖,那么孩子心理与人格发展相对健全;如果父母相处不和谐,且不能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那么孩子则会感受到较大的压力,面对事物消极、懈怠,甚至有可能出现自杀等行为[3]。
4原生家庭消极影响下,高校女大学生心理问题状况
以学生个案为例,分析原生家庭影响所导致的民办高校女大学生心理问题。
案例一:A同学,山东潍坊人,她来自是1、2、2的家庭结构(1个老人,2个家长,2个小孩)。新生军训时,提出退学的想法,进一步了解到学生的父亲常年在外做生意,高中时期,只要是学习退步或者不听话,父亲就会批评自己,甚至打过自己,家里有个弟弟,所有亲戚朋友对弟弟宠爱有加,让她感觉自己很多余,母亲照顾着年迈的外婆,姐弟俩人的学习和生活,对她娇生惯养,导致她连拖地都不会。基于这些情况,学生表现出厌学以及对爱情的渴望,但爱情观和感情处理方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与男友发生矛盾时,她往往表现出极端的情绪,甚至离家出走,并表示所有人都不能理解她,人际关系严重障碍。
案例二:B同学,山东滨州人,她的家庭结构比较特殊,从小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母常年分居,母亲被查出身患肿瘤于2018年5月去世,该生表现出极度的悲伤,对父亲极度的厌恶,更加不能接受父亲再婚,同时,又遭遇了相处多年的男朋友的背叛,学生的心理上承受了极大的痛苦,导致身体上也出现不适,身体和心理的不适使学生长期请假在家休整,影响学习,同时导致学生出现严重的情绪问题。
5原生家庭视角下,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对策
5.1家校共建,促进高校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管理工作中应该有意识地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原生家庭联系起来,加强和家长的联系,指引家长通过自身人格魅力做学生的榜样,还应指引学生多给家长打电话,告知家长自己的大学生活,相互了解,构建和谐家庭,并自觉承担起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义务和责任。教师和学生交往的一个重要思想为对话和理解,教师在注重书本知识教学的过程中,还应注重人文价值的对话,指引学生科学的思考,同时,应该挖掘学生在原生家庭的种种问题根源,从根本上提高教育效果。
5.2加强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应对措施。培育学生心理承受力;时时刻刻注意拥有一颗平常心,制定合理可行的奋斗路线;学会正确的心理调节方法,使心理趋于稳定。
5.3重视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促进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学生治愈能力,培养其精神世界和处理问题能力独立性,帮助大学生探究自身存在的问题与原生家庭的关系,重新审视他们与父母的关系,从根本上解决原生家庭带来的隐患,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6讨论
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影响学习成绩,归根结底,还是要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高校应邀请心理专家为心理咨询老师进行工作指导与培训。
参考文献
[1]邓颖,吴玥虹,唐秀红.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状况的调查研究[J].全科护理,2018,16(11):1380-1382.
[2]刘赪秀.原生家庭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06):166-167.
[3]黄定.原生家庭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才智,2018(22):8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7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