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药棒循经推按法联合康复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7 14:54:5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药棒循经推按法联合康复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科收治的66例缺血性中风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药棒循经推按法联合康复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缺血性中风患者采取药棒循经推按法联合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药棒循经推按法;康复治疗;缺血性中风病

本文引用格式:凌晓瑜,辛友美,李砚敏.药棒循经推按法联合康复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1):199.

0引言

缺血性中风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1]。数据显示[2],中风病后存活的患者有70%-8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能达到独立日常生活能力的仅占47%-76%。在术后采取积极的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本文通过对我科的缺血性中风患者采取药棒循经推按法联合康复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现汇报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我科收治的66例缺血性中风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45-82岁,平均(61.25±3.35)岁,病程3-28 d,平均(12.5±4.8)d;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45-81岁,平均(60.57±4.41)岁,病程3-30 d,平均(12.9±5.3)d。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患者小于45岁或大于82岁;患者为短暂性脑缺血,可逆行神经功能损伤;患者合并有脑外伤、脑肿瘤等;患者合并心肝肾、造血系统、分泌系统等严重疾病;患者存在精神方面相关疾病;患者临床资料不全。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进行常规中医诊断,通过辨证法选择服用药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以及穴位、针灸治疗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药棒循经推按法联合康复治疗,药棒采用我院制剂痹痛液,方中主要包含了当归、艾叶、红花、川芎、路路通、薄荷等。协助患者取俯卧位,使用药棒沿着背部三阳经反复进行推按,药棒点按患侧夹脊穴,接着对患侧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进行点按。患者取仰卧位,使用药棒对患侧足太阳脾经、足太阳胃经、足阙阴肝经、足少阴肾经、阴阳跷脉等进行推按,引导活动下肢关节。对患者使用药棒沿手三阴经与手三阳经反复推按,引导活动上肢关节。在软瘫期使用软瘫外治方药袋,手法要快速有力,频率为一分钟80-100次;硬瘫期使用硬瘫外治方药袋,手法要缓慢轻柔,频率约一分钟40-60次,一日1次,一次35 min。

1.3观察标准。根据《中风病中医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3]来判定疗效。显效:患者神志清晰,语言流利,四肢关节正常活动,生活可以自理;有效:患者神智恍惚,唤醒后能正常交流,四肢活动能力部分受限,生活需要协助;无效:患者神智不清,交流不畅,四肢活动能力受限,生活无法自理。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1.4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文中数据,计数资料用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时,说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见表1。


\
 

3讨论

中风病在中医学中属于“筋病”范畴,发病机制为饮食不节、情志郁怒、劳累过度、血液瘀滞等,属阴阳失调、气血逆乱[4]。治疗应采取养血活血、温经通络等为主。患者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口眼歪斜、语言不通、半身不遂等。《明医杂著》[5]中提到中风主要为“偏枯”,而偏枯主要是血虚、血瘀,再结合“久卧伤气”、“久病多虚”等理论,说明中风病“不通则痛”。从而导致各种临床症状。

本文中采取的药棒主要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瘀消肿、散寒止痛的效果,通过循经推按法,可以药物外治、推按按摩等功效,调节经络气血运行,同时联合推按点按,使肢体感觉良性刺激,促进神经恢复。对穴位进行反复推按,能让经络位置充血,刺激肌肉收缩舒张,促进周围血液循环,从而疏通经络,促使血气运行。综上所述,对缺血性中风患者采取药棒循经推按法联合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苏锦勋,潘凤仙,罗穗,等.药棒循经推按法联合痛必灵酊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2018,41(05):37-39.
[2]梁焕英,谭凯文,谭凯.文治疗中风病学术思想总结及应用[J].大众科技,2018,20(05):66-67+76.
[3]陆筱颖,陈薇,梁焕英,等.药棒循经推按法联合康复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大众科技,2018,20(01):50-51+66.
[4]蒋艺生,梁焕英,陆立和.药棒循经推按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疼痛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17,37(10):1845-1847.
[5]梁焕英,谭凯文,李翠萍,等.整合中医康复治疗中风病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09):32-3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700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